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新课程新课标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巳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如何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正成为摆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活动讨论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死记硬背。
[关键词] 新课改;活动讨论法;思想政治;应用价值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需有法,教要得法。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课堂讨论,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又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知识,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好办法。所谓活动讨论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活动讨论法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千主体地位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在学习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内容时,采用活动讨论法进行活动。
[活动讨论一]由教师通过历史事实设计问题,讲述相关链接资料: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澳门驻防部队进驻澳门。后由学生认识课本上面两幅图片及讨论其含义。通过分组讨论,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把学生讨论结果汇总,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出:香港特区区徽:洋紫荆是香港的象征意义。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香港特区区徽和澳门特区区徽中各种图案象征意义的理解,明确“一国两制”的真正含义及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二、活动讨论法是一种多向式教学模式。它是在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相互的呼应与信息交流,形成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活动讨论二]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学生甲说:“《乡愁)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情感、风俗习惯和心理上相互认同。”学生乙说:“v乡愁)就是这种民族意识的现代诠释。”学生丙说:“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学生丁说:“诗中强烈反映了长期以来,台湾人民对祖国充满的无限思念之情,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然后教师与学生一道总结出:(Ⅱ)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3)“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
三、活动讨论法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具有收集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传统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习惯于教师用汤匙喂给他们知识,一旦独立面对问题,必然感到束手无策,而活动讨论法教给学生如何获得新知识,教给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探讨。
[活动讨论三]通过讨论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刻历史意义,从而使学生自然联想起台湾问题,并自觉地通过信息网络等手段查阅有关台湾的丰富知识,在课堂上交流总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四、活动讨论法给了同学之间更多的接触和合作的机会,而使每个人都有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很有帮助
活动讨论法较之传统教学法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有较大提高,树立了自信心,更珍惜、更能把握和表达自己看法,各抒己见的机会明显增加。
[活动讨论四]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得出结论:维护祖国统一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宣传“一国两制”政策和<反分裂国家法);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综上所述,活动讨论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导师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推理、分析反复运用已学知识而达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目的。活动讨论法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自学技能的获得,这将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满足当今与未来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新课改;活动讨论法;思想政治;应用价值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需有法,教要得法。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课堂讨论,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又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掌握知识,不失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好办法。所谓活动讨论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活动讨论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活动讨论法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千主体地位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如,在学习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内容时,采用活动讨论法进行活动。
[活动讨论一]由教师通过历史事实设计问题,讲述相关链接资料: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澳门驻防部队进驻澳门。后由学生认识课本上面两幅图片及讨论其含义。通过分组讨论,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把学生讨论结果汇总,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出:香港特区区徽:洋紫荆是香港的象征意义。从而让学生加深了对香港特区区徽和澳门特区区徽中各种图案象征意义的理解,明确“一国两制”的真正含义及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二、活动讨论法是一种多向式教学模式。它是在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相互的呼应与信息交流,形成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活动讨论二]如何解读(乡愁)这首诗?学生甲说:“《乡愁)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情感、风俗习惯和心理上相互认同。”学生乙说:“v乡愁)就是这种民族意识的现代诠释。”学生丙说:“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学生丁说:“诗中强烈反映了长期以来,台湾人民对祖国充满的无限思念之情,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然后教师与学生一道总结出:(Ⅱ)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3)“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
三、活动讨论法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具有收集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传统教学的模式使学生习惯于教师用汤匙喂给他们知识,一旦独立面对问题,必然感到束手无策,而活动讨论法教给学生如何获得新知识,教给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并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探讨。
[活动讨论三]通过讨论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一国两制”的深刻历史意义,从而使学生自然联想起台湾问题,并自觉地通过信息网络等手段查阅有关台湾的丰富知识,在课堂上交流总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四、活动讨论法给了同学之间更多的接触和合作的机会,而使每个人都有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很有帮助
活动讨论法较之传统教学法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有较大提高,树立了自信心,更珍惜、更能把握和表达自己看法,各抒己见的机会明显增加。
[活动讨论四]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得出结论:维护祖国统一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宣传“一国两制”政策和<反分裂国家法);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综上所述,活动讨论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导师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推理、分析反复运用已学知识而达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目的。活动讨论法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自学技能的获得,这将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满足当今与未来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