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曾国藩与清政府关系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r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国藩,原名子城,字居武,后改名国藩,字涤生。按照他的解释,“涤”即“涤其旧染之污”,“生”即“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无疑表示曾国藩要涤除旧习,焕然新生,做一个藩屏封建国家的忠臣,幻想“夜半霹雳从天降”成为国家栋梁, 期望清政府出现“中兴”局面。
  可以把曾国藩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四个时期来说明。
  第一阶段:曾国藩于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至1852年,在京师为宦十二载。他广泛涉猎各种思想,尤其致于经世思想,立志要成为地主阶级的一代圣贤,要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要将平生所学付诸实践,以挽回封建统治阶级日趋衰落的形势。他曾写道“书生之血诚,徒供胥吏唾弃之具,每念及兹,可为愤懑”,在1851年5月他上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其锋芒直指咸丰皇帝,结果咸丰批阅未毕即“怒摔其折于地,立召军机大臣欲罪之”,后因别人为他求情而免于受罪。从此他不敢在奏折中批评皇帝及对其施政方针表示不满之语,这使曾国藩对京宦生活深感乏味,并发出“补天倘无术,不如且荷锄”。
  第二阶段:镇压太平天国时期,这是曾国藩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他与清政府之间“忠君”与“猜忌”表现最明显的时期。曾国藩出于对清廷的忠心,为尽快恢复封建统治秩序,于1853年办团练并开始为期十年之久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湘军出师不久,因战役失利,他两次企图自杀,以身“殉国”,可见其忠心不贰。在1854年秋,曾国藩攻陷武昌不但未获得封疆大权,且不时受到清廷责难。与此同时,清廷又在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周围组成江南、江北大营,其目的是以“湘军出力,江南、江北大营收功”,使其六、七年内一直处于客军虚悬的地位。曾国藩进一步看透了清政府对他的猜忌心理,时怀警惧,处处谨慎,有时甚至感到悲观和伤心。因此奏请在家守制三年,咸丰觉得太平天国势力日趋衰落有无曾国藩无关紧要,遂批准他的请求,使其陷入难言之苦。直到江南大营覆灭后,举国之武装惟有湘军可恃,清廷才授予曾国藩两江总督实权并以钦差大臣身份节制江、浙、皖、赣四省军务。但并不意味清廷放松了对曾国藩及其湘军的猜忌之心。早在湘军围困天京之时,长江中下游三大军事重镇皆屯兵陈粮,名为预防太平军,实为控制湘军,使其在攻下天京之后,不敢胡作非为,肆意北上。
  清廷不时利用湘军的内部矛盾来分散曾国藩权势的过度膨胀。对于曾国藩的嫡系部队,清廷更以严密监视。在天京失陷之后,曾国藩权倾一时,成为“中兴之臣”之首,清政府封曾国藩太子太保衔,赐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这是何等的恩赐和荣耀。但实际上清廷对曾的猜忌更加强烈,有暗伏杀机的危险。曾国藩最终出于对清政府的忠义,避免清廷的猜忌和不安,也使自己不陷于“狡兔死,走狗烹”的境地,做出停解部分厘金,裁撤湘军,并为其弟曾国荃陈请开缺回籍的决定。
  第三阶段:“剿捻”时期。在遭受一系列打击之后,曾国藩大有看破红尘之感。他曾说:“国家堪忧,残喘余生,安得即归去,遁迹山林,不阅世事也!”然而在 “剿捻”主将僧林格沁被击毙后,清廷发出五道谕旨,而此时曾国藩正值心情不佳。因为之前慈禧太后亲拟谕旨,斥责曾国藩妄自尊大,目无君上,暗使离间,诸多协制等等,曾国藩为此事“坦然寡欢”,“忑然不安”。虽然他感到自己渐为清政府所冷淡和疏远,但是他出于对革命人民的仇恨和对统治阶级的忠诚,抱着老病之躯,奔赴战场。最终,曾国藩“剿捻”失败,他“惭惧不堪”“焦愤成疾”,上疏请求辞职。实际上,这时曾国藩还没有最后下定走的决心,他仍认为清政府或许会象以前那样,降温旨慰留,令其继续为“剿捻”立功,最后将捻军镇压下去。然而他得到的是严旨切责,令其回两江本任,授李鸿章专办“剿捻”事宜。虽然“剿捻”最后成功,但是整个清朝如粪墙朽木,曾国藩的“中兴”希望至此落空,使他陷入悲伤和苦恼之中。
  第四阶段:天津教案时期。“剿捻”之后,曾国藩忧思过度,身体愈衰。但是接到清廷谕旨,令其前往查办“天津教案”。他再次出于对清政府的一片赤诚之心,成为镇压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刽子手。在曾看来,民族的安危,人民的利益都是次要的,只有保住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才是最重要的。因而他权衡利害,采取了“曲全邻好”“媚外求和”坚决与革命人民为敌的方针,最终受到舆论的指责,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此时他希望清廷能稍加维护,不料,慈禧太后为了推卸责任,竟然也责其“文武全才惜不能办教案”, 并派李鸿章复查“天津教案”。这等于公开宣布,“天津教案 ”完全是曾国藩个人办坏的,由于他的软弱无能,才使清政府不得不中途换人。至此,“英雄末路”的曾国藩由天津回到江宁仅一年多的时间,由于隐痛太深忽然死去。
  曾国藩一生忠君原因又何在?首先,他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这个家庭保持着十分浓厚的礼教传统与森严的封建秩序,培养了曾国藩对封建礼法的忠诚信仰,曾国藩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同曾国藩及其家庭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其二,在曾国藩生活的时代,“修,齐,治,平”的儒家传统思想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而且在长期的苦读和从军从政过程中,曾国藩逐渐成为一位集中国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大成者、理学经世派和“旷世济世”的情怀,使他一直恪守忠君敬上的人生信条。在曾国藩的一生中,他以对清王朝的一片赤诚之心,历尽艰难困苦,忍受侮辱折磨,始终为维护传统礼仪纲常重新规范社会秩序,达到“立功”“立言”“立德”的人生境界而奋斗不止。其三,与他本人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密切相关,曾国藩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的一生,既要自强不息,奋斗进取,建功立业,又要自我克制,寻求“惜福之道,保泰之法”。他特别重视“刚柔互用”之术,主张“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追利,则当谦退。”在“强矫”方面,他特别强调的是自胜,而不在胜人。这是因为能自胜者,才是真强、真硬。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己”,颜子所说的“不贰过”。在“谦退”方面,他特别强调为人处世必须谨小慎微,做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正如费正清说:“它非常适合于坚持反叛逆和反道德放任的路线。”第四,曾国藩的“忠君”思想又与清廷的拉拢政策而加强。曾国藩在仕途上的发展是颇为一帆风顺的。从道光二十年授翰林院计起,到二十九年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十年七迁,连升十級,这对于“出身寒门”的曾国藩来说,真可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曾国藩认为,自己有如此机遇,主要是“荷皇上破格之恩”,对于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清廷对他越信任重用,越使他愧怵战兢,只图报效,所以“忠君之忿重”,“立名之志浅”,“唯有竭尽勇锐,以办江介之事,此外非所敢知也”,这是促使曾国藩即使遭到清廷猜忌和疏远,也一直忠心耿耿地为清廷一次又一次的卖命。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在实验条件制约,内在实验技能有待提高;实验过程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现行中招生制度下,生物是非中考科目,实验加试分值低;部分实验可操作性较差,实施起来很困难。解决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建议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有效结合实验特点,实现学生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期刊
【摘 要】群众文化的生命和重要载体就是活动,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真正体现社会文化社会化,群众文化群众化。  【关键词】群众;文化;组织;开展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三饱一倒的生活状况,追求高质量生活成为社会主流,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合理而恰当地运用阅读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的教学手段不再是以前满堂灌式的教学,而是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互动的一个平台。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把以前是老师强制让学生进行学习变成现在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现在如果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高效率,绝大程度上都是
期刊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学生乐于学习历史和学好历史的关键,也是历史学科能够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中,应该做到情由景生、润物无声、渐进发展和心灵交流。  【关键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意义;方法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不仅仅在于让
期刊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95后”的高中学生思想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本文針对“95后”的高中学生思想特点的变化作出了多维度的分析,提出了作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95后思想特点;思想教育;学生工作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对高中生的思
期刊
【摘 要】学会修改作文很重要,学生要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能力。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准确、全面、公正的评语密切相关。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纸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是沟通师生的桥梁 。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去体会,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  【关键词】高中;语文;习作批语  
期刊
父母养育我们很辛苦,我们应该对父母感恩,同学不求回报地帮助我们,我们应该对同学感恩,老师辛勤教育我们,我们应对老师感恩,愿同学们在感恩教育的熏陶下,知道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许多多人为我们付出,我们生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世界,感谢父母、老师、同学,感谢爱着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愿“感恩”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里,使我们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
期刊
【摘 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各高校思想正教育中的的热点问题。川东北地区是四川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四川文理学院是川东北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我们应该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来增强我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党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高校学生的马
期刊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30公里,首都东京有强烈震感,强震引发海啸。日本气象厅12日发表的消息说,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在日本已经发生了408次,是过去年平均的2.6倍(2008年至2010年,日本年均发生5级以上地震155次),其中7级以上5次,6级以上68次。 
期刊
【摘 要】阿昌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构成了阿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阿昌族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曾经扮演和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本论文试图就阿昌族从古代所留存至今的歌唱曲调的种类与风格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便更加深刻的理解阿昌族古老的传统文化。  【关键字】阿昌族;“古歌”种类;曲调风格;探析  阿昌族属于我国云南西部边疆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有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