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华盛顿会议,山东问题,成果,胜利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3-0052-02
笔者听了某教师的一节公开课,内容是选修《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华盛顿会议”一课。这位教师说:“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用“胜利”一词显然过誉,比较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外交的一大重要成果”。
美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结束后不久提议召开华盛顿会议呢?一是在巴黎和会上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取得的胜利违背了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二是美国认为亚太地区的核心就是中国问题,“谁占有中国,谁就拥有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1] (p.103)。而日本在战前和大战期间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在华势力。日本在1904至1905年对俄战争的胜利,攫取了中国东北的权益,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这都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相对立。三是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任意宰割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使美国等列强极为恐慌。如何保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是它们必须处理的另一个问题[2] (p.114)。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是为了攫取在华的更大权益并排挤日本在华势力。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也是出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考虑,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的现状。这位教师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没有看到华盛顿会议召开真正意图,因此轻易得出中国外交胜利这一结论。
从中国代表团提出解决山东问题的要求来看,也完全符合美国的战略意图。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十项原则”提案是在美国授意下提出的,理由是:在会前,美国拟定了太平洋及远东问题的议题大纲,有关中国问题分成两部分:第一,应适用之各原则;第二,其适用项目,包括:(1)领土上之完整;(2)行政之完整;(3)门户开放,商业及实业之机会均等;……[3] (p.42)。后北京政府外交部收到美国的议程大纲,曾征询“太平洋问题讨论会”。该会马上召开会议,经过20多天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建议方案交外交部。方案有关“门户开放”部分包括有:(1)声明我国在领土完全及行政完全之下,自行开放门户,但为实行上便利起见,我国得提出相当的条件……[3] (p.44)美国并不担心中国的提案,他知道中国曾事先征询过美国顾问的意见,中国的提案与美国的大纲不会有实质上的矛盾和分歧[3] (p.45)。若中国代表的提案不符合美国拟定的议题大纲的精神,则不可能让中国提出提案。在美国授意下提出的这“十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各国尊重并遵守中国领土完整和政治与行政上独立;中国不再割让或租借领土或沿海的任何部分给其他国家;中国赞同并愿意在全国境内实行“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原则;废除各国在华特权;取消对中国的各种政治、司法及行政限制等[2] (p.122)。根据上述原则,中国代表在会上具体提出包括收回山东主权等要求,这些要求迎合了美国所倡导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因此山东问题的解决必然符合美国利益,对中国来说谈不上胜利。
从山东问题解决的过程来看,由于美国的斡旋,山东问题由中日双方在会外进行,美、英派观察员列席。关于“鲁案”的谈判总共进行了30多次。1922年2月1日,美国国务卿休斯在大会上宣布:山东问题已经解决。2月4日,中日两国代表在《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上签字,休斯、贝尔福出席了签字仪式。《条约》共28条,《附约》共6条,主要内容有:(1)日本将德国旧租借地交换中国;(2)日本撤退驻青岛与沿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军队;(3)青岛海关归还中国;(4)胶济铁路及一切附属财产移交中国,中国以铁路的现实价偿还日本,以中国国库券交付,期限15年;(5)选任一日本人为车务长,选任一日本人为会计长,与中国会计长权限相等;(6)日本放弃1898年中德条约中的优先权;(7)海底电线交还中国;(8)青岛盐场由中国倍加赎回;(9)中国将胶州德国旧租界地全部开为商埠[4] (pp.121~126)。应该看到日本被迫放弃了独占山东及胶州湾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完全收回山东主权,它说明了美英已从中坐收渔人之利[5] (p.42)。由于美英的调停,日本被迫放弃了独占山东和胶州湾的权利。并将胶州德国旧租界地全部开为商埠。英美以第三方姿态出现,达到了遏制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还应看到美国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是因为中国的要求与美国的利益是一致的,一旦超出这个这个范围,情况就截然不同[1] (p.106)。休斯曾说:“中国为一有主权独立的国家,在有效条约限制之内,中国自有行政之自由。”这些充分说明了中国并未收回中国的主权,如,租借地除威海卫外未允取消;不能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未取消等。怎么能说是中国外交的胜利呢?
最后,从华盛顿会议的结果看,中国由日本独霸变为美国等多国共同支配的局面。如与九国签订的《九国公约》。公约标榜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不过是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归还外国在华租借地和取消势力范围与特殊利益,撤退外国在华军警和无线电台,撤销外国邮局等收回主权的要求,除了同意撤销部分外国电台及英、法同意交还威海卫与广州之外,其他问题实际均未得到解决[2] (pp.123~124)。这也充分说明中国主权并未收回。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达到了预期目的,英国也实现了维持现状的愿望, 唯独日本不得不吐出掠夺来的一部分既得权益[4] (p.43)。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并未真正收回山东主权,实际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6]。因此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的解决不能说是中国外交的胜利,只是中国外交一个重要成果。为什么说是重要成果呢?通过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交涉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外交事务中,中国已经注意到“极力避免两国间的交涉,而尽量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涉,可以说,中国已有意识地尽量用多边关系来解决双边间难以解决的问题”[7] (p.7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不允许日本独占中国,中国在认清这一国际形势的情况下,在山东问题交涉中采取强硬态度,而日本为了消除其他列强的猜疑不断对中国让步,促成了山东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利用帝国主义国家的互相牵制,将山东问题交由国际会议讨论,确实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表述的准确性,这直接关系到给学生留下的历史印象和历史认识。
【作者简介】毛永建,1963年生,新疆石河子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及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任世江】
参考文献:
[1]李怀顺.华盛顿会议中的山东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2000(4).
[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3-0052-02
笔者听了某教师的一节公开课,内容是选修《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华盛顿会议”一课。这位教师说:“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用“胜利”一词显然过誉,比较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外交的一大重要成果”。
美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结束后不久提议召开华盛顿会议呢?一是在巴黎和会上日本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取得的胜利违背了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二是美国认为亚太地区的核心就是中国问题,“谁占有中国,谁就拥有这一地区的霸权地位”[1] (p.103)。而日本在战前和大战期间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在华势力。日本在1904至1905年对俄战争的胜利,攫取了中国东北的权益,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这都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相对立。三是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任意宰割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使美国等列强极为恐慌。如何保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是它们必须处理的另一个问题[2] (p.114)。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是为了攫取在华的更大权益并排挤日本在华势力。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也是出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考虑,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的现状。这位教师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没有看到华盛顿会议召开真正意图,因此轻易得出中国外交胜利这一结论。
从中国代表团提出解决山东问题的要求来看,也完全符合美国的战略意图。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十项原则”提案是在美国授意下提出的,理由是:在会前,美国拟定了太平洋及远东问题的议题大纲,有关中国问题分成两部分:第一,应适用之各原则;第二,其适用项目,包括:(1)领土上之完整;(2)行政之完整;(3)门户开放,商业及实业之机会均等;……[3] (p.42)。后北京政府外交部收到美国的议程大纲,曾征询“太平洋问题讨论会”。该会马上召开会议,经过20多天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建议方案交外交部。方案有关“门户开放”部分包括有:(1)声明我国在领土完全及行政完全之下,自行开放门户,但为实行上便利起见,我国得提出相当的条件……[3] (p.44)美国并不担心中国的提案,他知道中国曾事先征询过美国顾问的意见,中国的提案与美国的大纲不会有实质上的矛盾和分歧[3] (p.45)。若中国代表的提案不符合美国拟定的议题大纲的精神,则不可能让中国提出提案。在美国授意下提出的这“十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各国尊重并遵守中国领土完整和政治与行政上独立;中国不再割让或租借领土或沿海的任何部分给其他国家;中国赞同并愿意在全国境内实行“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原则;废除各国在华特权;取消对中国的各种政治、司法及行政限制等[2] (p.122)。根据上述原则,中国代表在会上具体提出包括收回山东主权等要求,这些要求迎合了美国所倡导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因此山东问题的解决必然符合美国利益,对中国来说谈不上胜利。
从山东问题解决的过程来看,由于美国的斡旋,山东问题由中日双方在会外进行,美、英派观察员列席。关于“鲁案”的谈判总共进行了30多次。1922年2月1日,美国国务卿休斯在大会上宣布:山东问题已经解决。2月4日,中日两国代表在《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上签字,休斯、贝尔福出席了签字仪式。《条约》共28条,《附约》共6条,主要内容有:(1)日本将德国旧租借地交换中国;(2)日本撤退驻青岛与沿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军队;(3)青岛海关归还中国;(4)胶济铁路及一切附属财产移交中国,中国以铁路的现实价偿还日本,以中国国库券交付,期限15年;(5)选任一日本人为车务长,选任一日本人为会计长,与中国会计长权限相等;(6)日本放弃1898年中德条约中的优先权;(7)海底电线交还中国;(8)青岛盐场由中国倍加赎回;(9)中国将胶州德国旧租界地全部开为商埠[4] (pp.121~126)。应该看到日本被迫放弃了独占山东及胶州湾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完全收回山东主权,它说明了美英已从中坐收渔人之利[5] (p.42)。由于美英的调停,日本被迫放弃了独占山东和胶州湾的权利。并将胶州德国旧租界地全部开为商埠。英美以第三方姿态出现,达到了遏制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还应看到美国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是因为中国的要求与美国的利益是一致的,一旦超出这个这个范围,情况就截然不同[1] (p.106)。休斯曾说:“中国为一有主权独立的国家,在有效条约限制之内,中国自有行政之自由。”这些充分说明了中国并未收回中国的主权,如,租借地除威海卫外未允取消;不能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未取消等。怎么能说是中国外交的胜利呢?
最后,从华盛顿会议的结果看,中国由日本独霸变为美国等多国共同支配的局面。如与九国签订的《九国公约》。公约标榜的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不过是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归还外国在华租借地和取消势力范围与特殊利益,撤退外国在华军警和无线电台,撤销外国邮局等收回主权的要求,除了同意撤销部分外国电台及英、法同意交还威海卫与广州之外,其他问题实际均未得到解决[2] (pp.123~124)。这也充分说明中国主权并未收回。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达到了预期目的,英国也实现了维持现状的愿望, 唯独日本不得不吐出掠夺来的一部分既得权益[4] (p.43)。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并未真正收回山东主权,实际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6]。因此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的解决不能说是中国外交的胜利,只是中国外交一个重要成果。为什么说是重要成果呢?通过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交涉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外交事务中,中国已经注意到“极力避免两国间的交涉,而尽量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涉,可以说,中国已有意识地尽量用多边关系来解决双边间难以解决的问题”[7] (p.7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不允许日本独占中国,中国在认清这一国际形势的情况下,在山东问题交涉中采取强硬态度,而日本为了消除其他列强的猜疑不断对中国让步,促成了山东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利用帝国主义国家的互相牵制,将山东问题交由国际会议讨论,确实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表述的准确性,这直接关系到给学生留下的历史印象和历史认识。
【作者简介】毛永建,1963年生,新疆石河子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及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任世江】
参考文献:
[1]李怀顺.华盛顿会议中的山东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2000(4).
[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