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终结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必然结果,是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下完成的。具体来说:一、“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暂时的“战略退却”;二、俄国上层建筑的落后制约了“新经济政策”的潜力;三、“新经济政策”无法满足当时俄国“强国梦”;四、 俄国民主建设的萎缩,致使支持“新经济政策”的意见被压制。
关键词: 列宁;新经济政策;命运;终结
【中图分类号】A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4-0191-02 “新经济政策”是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时期的一个过渡性政策。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虽然布哈林强调俄国未来的经济建设有必要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但是对俄国当时的实权人物而言,“战略中的退却是为了更有力的进攻”,新经济政策在国家建设并没有定位为长期的策略。
一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暂时的“战略退却”。
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侵害了农民利益,引发了农民对俄国新生政权的极度不满。迫于这样的一种现实,俄国才实施新經济政策,这也说明了“新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是出于对新生政权巩固的考虑。一旦政权得到巩固,原来的经济发展路线就很可能得到继续执行。列宁在1922年3月的党的十一大上说:我们已经退却了一年。我们现在应该代表党宣告:够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时期就要结束或已经结束。现在提出的是另一个目标,就是重新部署力量。[1]
新经济政策在当时以列宁为首的部分主要领导看来,它就是一种迂回战略。这是因为俄国当时领导人把政治建设置于优先于经济的位置上,只有新生政权的巩固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布哈林作为一个俄国当时出色的经济学家,虽然肯定市场关系,并且认定1921年2月市场关系的出现才确定新经济政策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执行。但是他对列宁的革命友谊的重视远胜于对经济理念的支持,加之列宁也被他称为“最好意义上的独裁者”,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合理成分暂时压制下来了。这种理论上建设的保守态度在后来失去权力支撑后,更是得到斯大林的否定。
二
俄国上层建筑的落后制约了“新经济政策”的潜力
新经济政策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与一定的上层建筑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上发挥其对俄国当时经济的恢复乃至发展。新经济政策的施行并不是完全放开手脚的,而是采取了极为保守的做法,行政指令显得颇为刚性,使得新经济政策在前期有点裹足不前。譬如,俄国新政府规定市场上只能进行实物交易,禁止使用货币。但是随着新经济政策的执行,民间主动采用货币代替事物交易,反而打破了死板的行政指令,当时政府也只能默认这种做法。由此可以看出,俄国政府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还是显得比较谨慎。
上层建筑的滞后主要体现在“进入和平时期,特别是转入新经济政策轨道以后,革除了一些战时的体制因素,取消了契卡,缩减了一些总管理局机构,也采取了少许分权的措施,但总体上说,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并未改变。”[2]作为一个新生政权,很多组织机构是从沙俄政府组织脱胎而来的。外国武装干涉又使得布尔什维克难以抽出时间去全面整顿、改建组织机构。在落后的地区,由于官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很难具备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新经济政策的能力,面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时,更多是采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三
“新经济政策”无法满足当时俄国“强国梦”
1904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这进一步让俄国人认识到了自身发展的不足。新经济政策命运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是“新经济政策无法满足当时俄国迅速强大的需要”。通过市场来累积财富实现“强国梦”的过程显得极为漫长,而历史并没有给布尔什维克党更多的时间。
新经济政策的施行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来至农民阶层的压力。沙俄1861年的改革其实是不彻底的,基本保留了延续了几百年的农村公社。恩格斯曾经深刻批判了俄国农村公社,认为“俄国公社存在了几百年,在它的内部从没有出现要把它自己发展成较高公有制形式的促进因素”。[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在短时间内从农民那里获取了大量物质,但也触动了俄国农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布尔什维克的主要领导而言,新经济政策如果继续执行下去,那就等于承认了市场的对经济发展的合理性,进而从国家政策上认可了农民对生产资料的合法占有。所以新经济政策只是一个过渡,即使在这个过渡时期,俄国依旧采取“以农补工”的做法。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农业产品,使得农民无法积累大量财富,更无法引进机械进行农业生产,从而迫使农民必须依赖于国家的力量进行农业机械化。这就为高度集中了计划经济提供了现实上的合理性,也预示着新经济政策必然终结。
另一方面,俄国新生政权遭到国外敌对势力的包围,布尔什维克党基于对保住新生政权的思考,亟欲把俄国建设成为强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让布尔什维克的主要领导人可到了国家指令在完成物质累积的力量。
四
俄国民主建设的萎缩,致使支持“新经济政策”的意见被压制
民主是一个政权建设的重要方面,它关系着一个政党、团体、国家制定各种关乎前途命运政策的程序是否做到“集思广益”。而布尔什维克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以后,民主建设呈现下滑的态势。新经济政策的支持者在斗争中失去决定性的话语权,使得新经济政策继续执行下去的可能性被否决。
俄国新生政权的民主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政党专权和个人专权。由于传统的马克主义经济思想认为,市场关系的存在必然导致阶级划分,产生社会贫富,阶级对抗。俄国党派之间和党内部关于新经济政策是否保留的意见是不统一,让列宁感受到极为有必要加强党的建设。“尔什维克党就在自己的历史上首次公开禁止派别活动和对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党员采取组织措施”。[4]
当时的俄国政权的巩固需要更多的“务实”,而不是意见上的过多争论。但是缺点在于,列宁忽视了他的这种做法的长期影响。也许正如布哈林说的那样,列宁是一位“最好意义上的独裁者”。由于布尔什维克党在民主建设的萎缩,使得斯大林在后来的权力斗争中获胜。
作者简介:杨小东,1989年生,江西工程学院思政部教师,硕士。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6中文第2版,第43卷
[2]马龙闪.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2):15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00页.
[4]李述森.“新经济政策”失败原因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关键词: 列宁;新经济政策;命运;终结
【中图分类号】A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4-0191-02 “新经济政策”是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起步时期的一个过渡性政策。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虽然布哈林强调俄国未来的经济建设有必要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但是对俄国当时的实权人物而言,“战略中的退却是为了更有力的进攻”,新经济政策在国家建设并没有定位为长期的策略。
一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暂时的“战略退却”。
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侵害了农民利益,引发了农民对俄国新生政权的极度不满。迫于这样的一种现实,俄国才实施新經济政策,这也说明了“新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是出于对新生政权巩固的考虑。一旦政权得到巩固,原来的经济发展路线就很可能得到继续执行。列宁在1922年3月的党的十一大上说:我们已经退却了一年。我们现在应该代表党宣告:够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时期就要结束或已经结束。现在提出的是另一个目标,就是重新部署力量。[1]
新经济政策在当时以列宁为首的部分主要领导看来,它就是一种迂回战略。这是因为俄国当时领导人把政治建设置于优先于经济的位置上,只有新生政权的巩固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布哈林作为一个俄国当时出色的经济学家,虽然肯定市场关系,并且认定1921年2月市场关系的出现才确定新经济政策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执行。但是他对列宁的革命友谊的重视远胜于对经济理念的支持,加之列宁也被他称为“最好意义上的独裁者”,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合理成分暂时压制下来了。这种理论上建设的保守态度在后来失去权力支撑后,更是得到斯大林的否定。
二
俄国上层建筑的落后制约了“新经济政策”的潜力
新经济政策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与一定的上层建筑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上发挥其对俄国当时经济的恢复乃至发展。新经济政策的施行并不是完全放开手脚的,而是采取了极为保守的做法,行政指令显得颇为刚性,使得新经济政策在前期有点裹足不前。譬如,俄国新政府规定市场上只能进行实物交易,禁止使用货币。但是随着新经济政策的执行,民间主动采用货币代替事物交易,反而打破了死板的行政指令,当时政府也只能默认这种做法。由此可以看出,俄国政府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还是显得比较谨慎。
上层建筑的滞后主要体现在“进入和平时期,特别是转入新经济政策轨道以后,革除了一些战时的体制因素,取消了契卡,缩减了一些总管理局机构,也采取了少许分权的措施,但总体上说,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并未改变。”[2]作为一个新生政权,很多组织机构是从沙俄政府组织脱胎而来的。外国武装干涉又使得布尔什维克难以抽出时间去全面整顿、改建组织机构。在落后的地区,由于官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很难具备从生产力角度理解新经济政策的能力,面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时,更多是采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三
“新经济政策”无法满足当时俄国“强国梦”
1904到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这进一步让俄国人认识到了自身发展的不足。新经济政策命运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是“新经济政策无法满足当时俄国迅速强大的需要”。通过市场来累积财富实现“强国梦”的过程显得极为漫长,而历史并没有给布尔什维克党更多的时间。
新经济政策的施行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来至农民阶层的压力。沙俄1861年的改革其实是不彻底的,基本保留了延续了几百年的农村公社。恩格斯曾经深刻批判了俄国农村公社,认为“俄国公社存在了几百年,在它的内部从没有出现要把它自己发展成较高公有制形式的促进因素”。[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在短时间内从农民那里获取了大量物质,但也触动了俄国农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布尔什维克的主要领导而言,新经济政策如果继续执行下去,那就等于承认了市场的对经济发展的合理性,进而从国家政策上认可了农民对生产资料的合法占有。所以新经济政策只是一个过渡,即使在这个过渡时期,俄国依旧采取“以农补工”的做法。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农业产品,使得农民无法积累大量财富,更无法引进机械进行农业生产,从而迫使农民必须依赖于国家的力量进行农业机械化。这就为高度集中了计划经济提供了现实上的合理性,也预示着新经济政策必然终结。
另一方面,俄国新生政权遭到国外敌对势力的包围,布尔什维克党基于对保住新生政权的思考,亟欲把俄国建设成为强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让布尔什维克的主要领导人可到了国家指令在完成物质累积的力量。
四
俄国民主建设的萎缩,致使支持“新经济政策”的意见被压制
民主是一个政权建设的重要方面,它关系着一个政党、团体、国家制定各种关乎前途命运政策的程序是否做到“集思广益”。而布尔什维克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以后,民主建设呈现下滑的态势。新经济政策的支持者在斗争中失去决定性的话语权,使得新经济政策继续执行下去的可能性被否决。
俄国新生政权的民主建设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政党专权和个人专权。由于传统的马克主义经济思想认为,市场关系的存在必然导致阶级划分,产生社会贫富,阶级对抗。俄国党派之间和党内部关于新经济政策是否保留的意见是不统一,让列宁感受到极为有必要加强党的建设。“尔什维克党就在自己的历史上首次公开禁止派别活动和对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党员采取组织措施”。[4]
当时的俄国政权的巩固需要更多的“务实”,而不是意见上的过多争论。但是缺点在于,列宁忽视了他的这种做法的长期影响。也许正如布哈林说的那样,列宁是一位“最好意义上的独裁者”。由于布尔什维克党在民主建设的萎缩,使得斯大林在后来的权力斗争中获胜。
作者简介:杨小东,1989年生,江西工程学院思政部教师,硕士。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6中文第2版,第43卷
[2]马龙闪.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2):15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00页.
[4]李述森.“新经济政策”失败原因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