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也是世界的重要湿地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旨在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因此湿地保护成为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一环。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环境因子恶化程度的权重和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威胁因子的威胁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湿地保护;层次分析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一、研究区概况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和首批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地区之一,其湿地面积达到 31.3 万公顷,是世界六大湿地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湖体核心保护区即湿地保护区。鄱阳湖是个过水性淡水湖泊,枯水丰水期差异很大,出现“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鄱阳湖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有着“一湖清水”的美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发展经济、保护生态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是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保护好鄱阳湖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江西省乃至长江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极其重要作用。
二、数据与方法
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问题分析,它一般把系统中繁杂的指标因子问题按影响大小逐层表示,通常划分目的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然后每层通过两两因素相互比较来判定相互之间的重要程度,从而计算出指标层不同因素对总目标的重要程度,从而排列出优先顺序。为了避免个人判断对研究成果的影响,本文采取向专家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向21位鄱阳湖湿地专家发放问卷,并整理和分析。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一)层次的构建和评价因子的选定
评价指标的选定应充分反映现状,并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代表性、全面性和具有前瞻性的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从水环境、土壤、生物资源3方面,包括水污染、低水位、潜育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6个环境因子来分析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环境表现为水土流失和潜育化严重,由于湖区泥沙淤积,湖床抬高,使地下水位升高,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严重。生物资源方面,从植被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方面来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经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满足要求。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水环境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土壤环境和生物资源,其中环境因子层的组合权重由大到小依次是水污染、低水位、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潜育化和植被退化。
鄱阳湖湿地的水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上世纪80、90年代鄱阳湖以Ⅰ类、Ⅱ类水为主,2003年后,Ⅲ类水比重急剧上升,Ⅰ类、Ⅱ类水比重明显下降,水质呈恶化趋势。据资料显示鄱阳湖低水位日益加剧,水位持续比往年低,枯水时间变长,近11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大幅度偏低。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威胁因素诊断
(一)层次的构建和评价因子的选定
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因素分人类活动、机制体制和经济因素三方面来和16个威胁因子来分析。人类活动是影响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包括湖区采砂、过度捕捞、围湖造田、过度放牧、修筑矮堤、非法捕猎6个威胁因子。经济因素方面,由于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增多,进行的开发和排放的污染增多;其次,旅游开发直接影响湿地自然环境,而缺乏系统的湿地旅游管理也对湿地环境造成破坏;最后,缺乏投入资金使得湿地保护缺乏资金支持,不利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結果和分析
经计算鄱阳湖生态环境威胁因子的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因此得出的结果有一定的合理性,由分析结果可见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威胁的因素排序是:人类活动>机制体制>经济因素。由威胁因子的组合权重可见,湖区采砂、过度捕捞、围湖造田、城镇化是较为显著的威胁因子,是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各个分析这些因子可为湿地保护对策提供基础。
在机制体制层次里湿地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是重要的威胁因素,其次公众对湿地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认识不足,并没有积极的意愿去保护湿地,也不清楚该如何保护湿地。
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保护对策
(一)完善鄱阳湖湿地保护法律法规
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律,参照国际标准,结合我国湿地特点,出台全国统一的规定与标准。完善《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各项规定,可以通过明细法规执行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提高保护条例的操作性,规定明确的湿地保护范围和类型,减少由政府机关的主观判定带来的随意性,增加执行的准确及规范性。除了完善和执行现有的湿地保护法规,还应根据实际状况制定新的法规,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二)建立综合管理协调机制
建立鄱阳湖综合管理机制,需要协调好各个地区、各个管理部门的权利和利益,创新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力度和管理效率。鄱阳湖湿地管理的协调机制应当包含不同地区政府、不同部门及普通民众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其一,加强各地方政府联合执法力度,消除地方保护壁垒,形成湿地保护的合力;其二,加强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更多地致力于保护鄱阳湖湿地的共同目标;其三,加强政府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三)提高公众生态素质与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保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共同参与,因而公众湿地保护的重要角色。
1.树立湿地保护优先意识,做好政府决策时把湿地保护作为前提、强化湿地保护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将湿地保护情况纳入地区考核指标三方面内容。 2.湿地保护教育,从学校和社区入手,增强生态素质和湿地保护意识。
3.加大湿地保护宣传,是形成全民参与湿地保护的基础。
4.鼓励公众参与,保障有畅通的渠道,维护公众的参与权利,同时发挥社团民间环保组织作用。
五、提高周围居民日常行为意识,通过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的改变构建湿地保护的牢固基础。
(四)建立和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包括明确补偿的主体和客体、确定补偿的标准、建立有效的补偿方式和途径。生态补偿主客体的确定坚持“保护者受益、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基本原则。补偿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和湿地开发者,补偿客体包括两类,一是湿地保护的直接受损者,和湿地保护的直接投入者。目前,由于湿地保护造成许多剩余劳动力,因此除了现存的直接补偿的方式,还应采取多重补偿方式相结合,由“造血式”向“输血式”补偿发展,提高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鄱阳湖区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完善鄱阳湖湿地资源环境的监控体系
建立和完善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资源环境的监控体系的可以从组织、技术、制度、人才四个方面内容考虑。(1)整合现已有的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系统,成立监测总站,发挥水利、气象、农业、林业等各部门的优势,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2)建立以“3S”为基础的监测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利用;(3)建立鄱阳湖湿地监测年报制度,及时公布湿地情况;(4)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吸纳优秀高素质人才,为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基础。
六、结语
本文从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鄱阳湖湿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个环境因子程度算出权重,得出鄱陽湖湿地水污染是最显著的环境问题。从数据可以看出,湖区采砂、过度捕捞和和保护意识缺乏是最显著的环境威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完善鄱阳湖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提高公众生态素质与湿地保护意识、建立有效的补偿方式和途径、完善鄱阳湖湿地资源环境的监控体系五个方面提出湿地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 梁玉,卢萍,张晓星等.鄱阳湖湿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林业科技,2011(05).
[2] Xijin Lai. Sand mining and increasing Poyang Lake’s discharge ability: A reassessment of causes for lake decline in China[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4.
[3] 罗静伟,郑博福,钱万友等.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0(36).
关键词:湿地保护;层次分析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一、研究区概况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和首批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地区之一,其湿地面积达到 31.3 万公顷,是世界六大湿地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湖体核心保护区即湿地保护区。鄱阳湖是个过水性淡水湖泊,枯水丰水期差异很大,出现“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鄱阳湖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有着“一湖清水”的美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发展经济、保护生态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是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保护好鄱阳湖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江西省乃至长江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有极其重要作用。
二、数据与方法
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问题分析,它一般把系统中繁杂的指标因子问题按影响大小逐层表示,通常划分目的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然后每层通过两两因素相互比较来判定相互之间的重要程度,从而计算出指标层不同因素对总目标的重要程度,从而排列出优先顺序。为了避免个人判断对研究成果的影响,本文采取向专家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向21位鄱阳湖湿地专家发放问卷,并整理和分析。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一)层次的构建和评价因子的选定
评价指标的选定应充分反映现状,并遵循科学性、针对性、代表性、全面性和具有前瞻性的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从水环境、土壤、生物资源3方面,包括水污染、低水位、潜育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6个环境因子来分析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环境表现为水土流失和潜育化严重,由于湖区泥沙淤积,湖床抬高,使地下水位升高,稻田土壤次生潜育化严重。生物资源方面,从植被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方面来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经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满足要求。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水环境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土壤环境和生物资源,其中环境因子层的组合权重由大到小依次是水污染、低水位、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潜育化和植被退化。
鄱阳湖湿地的水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上世纪80、90年代鄱阳湖以Ⅰ类、Ⅱ类水为主,2003年后,Ⅲ类水比重急剧上升,Ⅰ类、Ⅱ类水比重明显下降,水质呈恶化趋势。据资料显示鄱阳湖低水位日益加剧,水位持续比往年低,枯水时间变长,近11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大幅度偏低。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威胁因素诊断
(一)层次的构建和评价因子的选定
将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威胁因素分人类活动、机制体制和经济因素三方面来和16个威胁因子来分析。人类活动是影响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包括湖区采砂、过度捕捞、围湖造田、过度放牧、修筑矮堤、非法捕猎6个威胁因子。经济因素方面,由于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增多,进行的开发和排放的污染增多;其次,旅游开发直接影响湿地自然环境,而缺乏系统的湿地旅游管理也对湿地环境造成破坏;最后,缺乏投入资金使得湿地保护缺乏资金支持,不利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結果和分析
经计算鄱阳湖生态环境威胁因子的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因此得出的结果有一定的合理性,由分析结果可见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威胁的因素排序是:人类活动>机制体制>经济因素。由威胁因子的组合权重可见,湖区采砂、过度捕捞、围湖造田、城镇化是较为显著的威胁因子,是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各个分析这些因子可为湿地保护对策提供基础。
在机制体制层次里湿地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是重要的威胁因素,其次公众对湿地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认识不足,并没有积极的意愿去保护湿地,也不清楚该如何保护湿地。
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保护对策
(一)完善鄱阳湖湿地保护法律法规
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律,参照国际标准,结合我国湿地特点,出台全国统一的规定与标准。完善《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各项规定,可以通过明细法规执行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提高保护条例的操作性,规定明确的湿地保护范围和类型,减少由政府机关的主观判定带来的随意性,增加执行的准确及规范性。除了完善和执行现有的湿地保护法规,还应根据实际状况制定新的法规,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二)建立综合管理协调机制
建立鄱阳湖综合管理机制,需要协调好各个地区、各个管理部门的权利和利益,创新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力度和管理效率。鄱阳湖湿地管理的协调机制应当包含不同地区政府、不同部门及普通民众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其一,加强各地方政府联合执法力度,消除地方保护壁垒,形成湿地保护的合力;其二,加强各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更多地致力于保护鄱阳湖湿地的共同目标;其三,加强政府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三)提高公众生态素质与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保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共同参与,因而公众湿地保护的重要角色。
1.树立湿地保护优先意识,做好政府决策时把湿地保护作为前提、强化湿地保护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将湿地保护情况纳入地区考核指标三方面内容。 2.湿地保护教育,从学校和社区入手,增强生态素质和湿地保护意识。
3.加大湿地保护宣传,是形成全民参与湿地保护的基础。
4.鼓励公众参与,保障有畅通的渠道,维护公众的参与权利,同时发挥社团民间环保组织作用。
五、提高周围居民日常行为意识,通过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的改变构建湿地保护的牢固基础。
(四)建立和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包括明确补偿的主体和客体、确定补偿的标准、建立有效的补偿方式和途径。生态补偿主客体的确定坚持“保护者受益、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基本原则。补偿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和湿地开发者,补偿客体包括两类,一是湿地保护的直接受损者,和湿地保护的直接投入者。目前,由于湿地保护造成许多剩余劳动力,因此除了现存的直接补偿的方式,还应采取多重补偿方式相结合,由“造血式”向“输血式”补偿发展,提高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鄱阳湖区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完善鄱阳湖湿地资源环境的监控体系
建立和完善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资源环境的监控体系的可以从组织、技术、制度、人才四个方面内容考虑。(1)整合现已有的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系统,成立监测总站,发挥水利、气象、农业、林业等各部门的优势,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2)建立以“3S”为基础的监测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利用;(3)建立鄱阳湖湿地监测年报制度,及时公布湿地情况;(4)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吸纳优秀高素质人才,为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基础。
六、结语
本文从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鄱阳湖湿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个环境因子程度算出权重,得出鄱陽湖湿地水污染是最显著的环境问题。从数据可以看出,湖区采砂、过度捕捞和和保护意识缺乏是最显著的环境威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完善鄱阳湖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提高公众生态素质与湿地保护意识、建立有效的补偿方式和途径、完善鄱阳湖湿地资源环境的监控体系五个方面提出湿地保护对策。
参考文献
[1] 梁玉,卢萍,张晓星等.鄱阳湖湿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林业科技,2011(05).
[2] Xijin Lai. Sand mining and increasing Poyang Lake’s discharge ability: A reassessment of causes for lake decline in China[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14.
[3] 罗静伟,郑博福,钱万友等.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