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的】
用绘画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故事情节要想象完整,记述要有层次。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学写想象作文。想象作文要符合两个要求:一要有想象的对象,二要想象一个比较合理完整的故事。
师:(在黑板上,两笔画出一个气球。)同学们,看我画的是什么?
生:(齐声)气球!
师:我想请同学们上黑板来——画七只气球。
生:(争先恐后)我来!我来!
师:(选定7位同学)你们各自画气球,不要画一样的!10秒钟画完。
(这7个学生挨挨挤挤在一起,嘻嘻哈哈地各自画开了。气球画得有大有小,有长有圆,总之,八只气球形态各异。座位上的学生好奇地看着,似乎在想“作文课上为什么画气球啊”。
师:(指导观察)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气球——
(由于学生画的气球很有童话色彩,随着教师的指点,学生自然运用排比句自由发言:“有大点的,有小点的,有长点的,有扁点的,还有方点的……有的……还有的……”)
师:是啊,气球样子很有趣。每只气球都能让我们产生联想,哪位同学能指着黑板上的气球说说气球像什么?
生:八只气球的样子很有趣,有的像大西瓜,有的像红苹果,有的像大写字母“D”,有的像放大了的鸡蛋;还有的像一只老鼠,正拖着尾巴逃跑呢……
师:其余同学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说一说……
(学生自由练说“气球的样子”。)
师:(在一个气球上添了几笔,“哭脸”赫然在目,还在“哭脸”上添加两道泪珠。) 咦,这个气球怎么了?
生:气球哭了,流泪了……
师:是啊,气球们都很伤心呢。只是每个人的表情不一样,再请7位同学,用15秒钟给气球画上伤心的表情。
(又有7个学生挨挨挤挤在黑板前,这次,他们不再嘻嘻哈哈,而是沉思了小一会儿后,开始作画。有的给气球画了一眼睁一眼闭,眉心间有几道皱纹;有的给气球画了两只三角眼,满脸泪水;有一个学生的画十分奇特:嘴巴成一大圆,两眼眯成一条线,左右两道泪水喷到眼睛上方——显然是从漫画书中看到过。座位上的学生看着好奇,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师:大家看,这些气球一个个哭得——
生:泪如雨下,泪流满面。
师:可是细看,表情却各有区别。来,说说气球们伤心的表情吧。
生:这只气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嘴巴张得大大的,泪水都飞到天上去了……
生:那只气球的眼睛哭成了一对三角,眼泪洒满了脸,嘴巴都哭得只有上嘴唇没了下嘴唇……
生:这只气球的眼睛哭成了“V”字,嘴巴哭得像一个括号 ……
(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说着气球的不同表情。)
师:气球们为什么这么伤心呢?请你们看看捆住这八只气球的绳索,狠心的主人还狠狠地系了三个死结。总之,这些气球想挣,却挣不脱;想逃,也逃不了。请想象它们此时可能呆在什么地方。
(学生的答案各异:“公园里”“学校门口”“菜市场”……)
师:刚才我们通过绘画,想象了气球的所在地、气球的样子和表情,还分析了它们的内心。(板书:哪里?气球的样子、表情、内心)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恰好形成了故事的地点、人物,作文里也就有了想象的对象。我们得赶紧写下来!谁给文章起个生动的开头呢?
生1:“嗯——嗯……”“呜,呜……”是谁在角落里哭?
师:以哭声开头,很吸引读者。
生2:在一个商场里,有八只气球被一条绳子捆绑在了一起:它们使劲挣扎着,却怎么也脱不了身……
师:好,你具体想象了故事的环境。还有吗?
生:有八只气球,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长……
师:以描写气球样子开始写文,也是很不错的开头。请同学们各自想好文章的开头,然后具体描写气球的样子、表情、内心。注意:要分小节写,至少要分三小节。
(学生开始伏案写作。他们不时抬头看一看黑板上的画面,写作注意力很集中,似乎没有障碍。教师巡视,随时俯下身子在学生作文上批注画波浪线,轻声细语着。大约10分钟后,多数学生完成了这部分的写作任务。铃声响。下课。)
第二课时
师:下课的时候,我选读了几个同学的文章。他们把八只气球描写得爱哭、能想,还会挣扎,让我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这节课围绕八只气球,咱们继续往下想象,编故事。(边说边擦去黑板上八只气球的伤心表情)这一天,气球们不哭了,因为那根捆绑着它们自由的绳子——(擦去那根束缚着气球的带子)
生:被它们挣脱了。
师:对!八只气球可开心啦!它们立即决定,飞出去,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家猜得到吗?它们想去哪里?
生:我想,它们会飞到上海,到科技博览馆,参观世界各国的科技成果。
师:你猜得有道理!但这仅仅是一只气球的想法。这八只气球心气都很高,梦想都不一样。继续猜,八只气球心中向往的目的地是哪里。世界之大,它们会去哪里?请大胆猜!想清楚了,就上黑板在某个气球上方写上地名或景点名称。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不时听到教室里这里冒出“去美国”、那里冒出“青岛”的喊声。一分钟后,就有好多学生走到教室前面,像一群蜜蜂叮在黑板前,很快,在每个气球上方出现了“青岛看大海”“美国看自由女神”“巴西看世界杯足球赛”“重庆看长江”“法国爬埃菲尔铁塔”……)
师:(小结)看来,八只气球挣脱了绳子,摆脱了束缚,怀着各自的梦想,飞翔在追梦的途中,请试着用“先总后分”的句式口述。
(学生盯着满黑板的气球和气球表面的文字,自言自语地说着。) 生:八只气球终于解开了绳子的束缚。它们都想到世界各地去看看玩玩。有的说,要去美国看看自由女神;有的说,要飞到上海世博会,参观那些现代化的城市建筑;还有的说,要到巴西去看世界杯足球赛……
师:好!打住!你已经掌握“先总后分”的句式了。其他同学会了没有?
生:(齐声)会了!
师:继续往下编故事。这八只气球呼地一下,飞走了(把黑板上的气球擦去)它们飞呀飞,飞过了——(版画“起伏的山峦”,学生看着教师画下的山脉简图,自由地回应着“高山”“崇山峻岭”。)
师:对!还飞过了哪里?谁来画?(一个学生立即上黑板画下了“波涛起伏的大海”,学生们纷纷插嘴“大海!”“大海!”)
师:想画画的就上来!
(有三个学生跳出座位去画图,三笔两笔地画着,一个学生画的是高楼,他解释是“天安门城楼”;一个学生画的是“东方明珠塔”;还有个学生涂了一大片,说是“撒哈拉大沙漠”。)
师:(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引导学生练说)哦——八只气球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高山”“大海”“小溪”“电视塔”“高楼”……) 一路上,它们看到了哪些美丽景象?请每个同学都回答,并且要用
“ 的 ”这样的句式。比如:茂密的树林,展翅的小鸟。先想一想,然后依次回答,内容要各不相同。
(学生们大约静思20秒,然后依次发言:有“茂盛的树木”“清澈的河水”“壮观的瀑布”“明媚的阳光”“飘浮的云朵”,还有“挂满了果实的大树”“五彩缤纷的花园”“绿油油的农田”……答案不一。)
师:想象得真好!大家想一想,这八只气球心情真愉快呀!它们会怎样笑呢?请你们表演表演它们的笑容。
(生很放松随意地表演,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有的咧开嘴笑,有的哈哈大笑,有的笑得傻傻的……)
师:我们想象了八只气球快乐飞翔的情景。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呢?
生:八只气球飞呀飞,一路上,他们看到了高耸的大山,山上草木茂盛,气球高兴地赞叹道:“真美呀!”气球又看见了小溪,小溪的水清澈见底,有几条小鱼在高兴地吹着泡泡,一个比一个大。
太阳底下真热啊,气球赶紧躲到了大树阴里歇息。听着树上的小鸟欢快地歌唱,歌声清脆响亮。
气球们飞呀飞,飞到目的地时,天已经黑了。
师:为什么你能说这么好呢?能告诉大家其中的秘密吗?
生:我一直想着“气球飞到哪里,看到了什么”,好像气球在眼前一样,就这样说通顺了。
师:多么宝贵的经验!其他同学也要用上这个方法。一边想一边说。(板书:一边想一边说)
师:好,咱们继续往下编故事。(把黑板上的画全部擦去,随后换上了神秘惋惜的口吻。) 就这样过了好几天。
一天早上,一个小男孩出门时,看到天空落下地几片东西,是什么呢?他捡起来一看,啊!是——(学生惊呼:气球爆了!) 谁来画气球碎片?(有一个学生画下几片不规则的气球碎片图形。)小男孩十分好奇,他捡起一片碎片,仔细一看,呀——那碎片上有表情呢,而且在笑!咱们仔细倾听倾听这些气球碎片在轻声说什么。
(教师把耳朵贴在黑板上几秒钟,似乎真的能听到气球说话。)
生1:气球在说:“我一路看到了美景,自由地飞到了目的地,虽然我成了碎片,但我的心已经很满足了。”
生2:气球在说:“回想这一路看到的美丽景色,我好幸福啊。”
师:我相信,所有同学都能想象出气球碎片们的心声。亲爱的同学们,它在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呢?
(教室里很安静,稍顷,有个学生发言:为了争取自由,哪怕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教室里顿时掌声四起。)
师:有道理!我想,每个同学都能从气球短暂的一生中获得体会。现在讨论,我们即将要写作的内容是什么?
(写作内容提示:1.八只气球获得了自由后分别想去哪里?2.飞往目的地的路上,有哪些美好的见闻?3.虽然气球都破碎了,为什么还在微笑?)
(学生迅速进入写作,有时会看看黑板提示,然后咂咂嘴又迅速写起来。教师巡视其中,不断表扬“这一组排比句很有气势”“把气球的梦想写得很明白”“一路见闻有声有色”等等。间接提示着写作要求。)
(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三部分内容。此时出示作业提示:1.把文章写完整,多朗读细修改;2.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师: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想象作文,我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想象作文的意义
写想象作文,需要观察被想象的对象,并以其为主线串联出一个完整故事。
本课教学,我选择八只气球作为观察和想象的对象,通过“绘画”,使学生想象出“为自由而献身”的一串故事。
儿童的想象能力惊人,但也有自以为是想入非非的缺点。尤其是现代媒体的高度发展,多数学生从影视作品中获得了想象力,误以为想象就是随心所欲。因此,有个别学生写想象作文,看起来写得洋洋洒洒,而实际却脱离生活,缺乏观察,沉溺于自我梦幻当中。
想象作文,看起来在写虚拟的内容,然而却有生活依据。想象,是有理由的虚拟,而不是虚假的无根据的乱想。
想象作文《八只气球》,是我根据一幅漫画设计的作文内容。全课要求学生画出四个画面。八只气球被束缚自由的画面;八只气球摆脱束缚后的想法;气球们一路自由飞翔的见闻;气球纷纷破碎,结局悲壮却甜美。
教学中,学生所绘制的气球故事,是他们能够体验到的具有亲切感的事物。想象起来不难,虚拟故事有趣味。
教学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方式。
二、想象或记叙作文的共性
想象作文和记叙文,都需要通过观察体验,在获得真实感受后才能写出真实的内容。比如说,出自不同学生之手画出的“八只气球”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长有扁,“八只气球”的形状就想象出来了。
体会八只气球的内心是教学难点。我先给一只气球画出了眼睛、眉毛、唇线都向下撇的怪样,还添加了两行眼泪。学生一看就笑了,说“气球哭了”。接着,我要求学生也来给其他气球画痛苦表情,规定要画出不同的痛苦表情,这回,他们不再嘻嘻哈哈,而是沉思着作画。有的给气球画了一眼睁一眼闭,眉心间有几道皱纹;有的给气球画了两只三角眼,满脸泪水;有一个学生作的画面十分奇特:嘴巴成一大圆,两眼眯成一条线,左右两道泪水喷到眼睛上方——显然是从漫画书中看到过。为什么如此痛苦?当时有学生马上说:“我看到过游乐场里,有八只气球被绳子拴在一起!一个小贩紧紧攥着它们。”这说明,想象离不开观察,故事的情节与生活是密切结合着的。
本课教学以绘画融合观察,观察再融合想象,其观察和思维的特性,和记叙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获取作文素材。
三、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依据想象作文的特点,我尽量地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课堂上先后出现三次。
第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下一只气球,其余七只气球让学生画出不一样的形状,于是学生就展开想象,画出了形态各异的气球。
第二次,我先给一只气球画上痛苦的表情,然后要求学生给其余七只气球画上不同的伤心落泪的表情,学生自然地依据不同的思考画出不同的表情来。
第三次,八只气球挣脱束缚准备去旅游。我先想象其中一只气球想“到上海看东方明珠”,随后便规定,其余气球必须另找旅游目的地。这就又把一个思维的空间让给学生。如果学生的想象有不严密、不科学的毛病,可以及时指正。
当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功夫还应落实在细节指导上。比如,学生回答“第二只气球想飞往美国……”的时候,教师追问:“去美国?想看什么?”把学生想象模糊的那个部分“追问”清楚。当学生想象的思维到达确切的点位上时,想象才更具有合理性,文章内容也就具有可信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培养“想”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我收获到的经验是:要让学生有得想,能想清楚,还要想得合理。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用绘画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故事情节要想象完整,记述要有层次。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学写想象作文。想象作文要符合两个要求:一要有想象的对象,二要想象一个比较合理完整的故事。
师:(在黑板上,两笔画出一个气球。)同学们,看我画的是什么?
生:(齐声)气球!
师:我想请同学们上黑板来——画七只气球。
生:(争先恐后)我来!我来!
师:(选定7位同学)你们各自画气球,不要画一样的!10秒钟画完。
(这7个学生挨挨挤挤在一起,嘻嘻哈哈地各自画开了。气球画得有大有小,有长有圆,总之,八只气球形态各异。座位上的学生好奇地看着,似乎在想“作文课上为什么画气球啊”。
师:(指导观察)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气球——
(由于学生画的气球很有童话色彩,随着教师的指点,学生自然运用排比句自由发言:“有大点的,有小点的,有长点的,有扁点的,还有方点的……有的……还有的……”)
师:是啊,气球样子很有趣。每只气球都能让我们产生联想,哪位同学能指着黑板上的气球说说气球像什么?
生:八只气球的样子很有趣,有的像大西瓜,有的像红苹果,有的像大写字母“D”,有的像放大了的鸡蛋;还有的像一只老鼠,正拖着尾巴逃跑呢……
师:其余同学按照自己的想象自由说一说……
(学生自由练说“气球的样子”。)
师:(在一个气球上添了几笔,“哭脸”赫然在目,还在“哭脸”上添加两道泪珠。) 咦,这个气球怎么了?
生:气球哭了,流泪了……
师:是啊,气球们都很伤心呢。只是每个人的表情不一样,再请7位同学,用15秒钟给气球画上伤心的表情。
(又有7个学生挨挨挤挤在黑板前,这次,他们不再嘻嘻哈哈,而是沉思了小一会儿后,开始作画。有的给气球画了一眼睁一眼闭,眉心间有几道皱纹;有的给气球画了两只三角眼,满脸泪水;有一个学生的画十分奇特:嘴巴成一大圆,两眼眯成一条线,左右两道泪水喷到眼睛上方——显然是从漫画书中看到过。座位上的学生看着好奇,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师:大家看,这些气球一个个哭得——
生:泪如雨下,泪流满面。
师:可是细看,表情却各有区别。来,说说气球们伤心的表情吧。
生:这只气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嘴巴张得大大的,泪水都飞到天上去了……
生:那只气球的眼睛哭成了一对三角,眼泪洒满了脸,嘴巴都哭得只有上嘴唇没了下嘴唇……
生:这只气球的眼睛哭成了“V”字,嘴巴哭得像一个括号 ……
(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说着气球的不同表情。)
师:气球们为什么这么伤心呢?请你们看看捆住这八只气球的绳索,狠心的主人还狠狠地系了三个死结。总之,这些气球想挣,却挣不脱;想逃,也逃不了。请想象它们此时可能呆在什么地方。
(学生的答案各异:“公园里”“学校门口”“菜市场”……)
师:刚才我们通过绘画,想象了气球的所在地、气球的样子和表情,还分析了它们的内心。(板书:哪里?气球的样子、表情、内心)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恰好形成了故事的地点、人物,作文里也就有了想象的对象。我们得赶紧写下来!谁给文章起个生动的开头呢?
生1:“嗯——嗯……”“呜,呜……”是谁在角落里哭?
师:以哭声开头,很吸引读者。
生2:在一个商场里,有八只气球被一条绳子捆绑在了一起:它们使劲挣扎着,却怎么也脱不了身……
师:好,你具体想象了故事的环境。还有吗?
生:有八只气球,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长……
师:以描写气球样子开始写文,也是很不错的开头。请同学们各自想好文章的开头,然后具体描写气球的样子、表情、内心。注意:要分小节写,至少要分三小节。
(学生开始伏案写作。他们不时抬头看一看黑板上的画面,写作注意力很集中,似乎没有障碍。教师巡视,随时俯下身子在学生作文上批注画波浪线,轻声细语着。大约10分钟后,多数学生完成了这部分的写作任务。铃声响。下课。)
第二课时
师:下课的时候,我选读了几个同学的文章。他们把八只气球描写得爱哭、能想,还会挣扎,让我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这节课围绕八只气球,咱们继续往下想象,编故事。(边说边擦去黑板上八只气球的伤心表情)这一天,气球们不哭了,因为那根捆绑着它们自由的绳子——(擦去那根束缚着气球的带子)
生:被它们挣脱了。
师:对!八只气球可开心啦!它们立即决定,飞出去,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大家猜得到吗?它们想去哪里?
生:我想,它们会飞到上海,到科技博览馆,参观世界各国的科技成果。
师:你猜得有道理!但这仅仅是一只气球的想法。这八只气球心气都很高,梦想都不一样。继续猜,八只气球心中向往的目的地是哪里。世界之大,它们会去哪里?请大胆猜!想清楚了,就上黑板在某个气球上方写上地名或景点名称。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不时听到教室里这里冒出“去美国”、那里冒出“青岛”的喊声。一分钟后,就有好多学生走到教室前面,像一群蜜蜂叮在黑板前,很快,在每个气球上方出现了“青岛看大海”“美国看自由女神”“巴西看世界杯足球赛”“重庆看长江”“法国爬埃菲尔铁塔”……)
师:(小结)看来,八只气球挣脱了绳子,摆脱了束缚,怀着各自的梦想,飞翔在追梦的途中,请试着用“先总后分”的句式口述。
(学生盯着满黑板的气球和气球表面的文字,自言自语地说着。) 生:八只气球终于解开了绳子的束缚。它们都想到世界各地去看看玩玩。有的说,要去美国看看自由女神;有的说,要飞到上海世博会,参观那些现代化的城市建筑;还有的说,要到巴西去看世界杯足球赛……
师:好!打住!你已经掌握“先总后分”的句式了。其他同学会了没有?
生:(齐声)会了!
师:继续往下编故事。这八只气球呼地一下,飞走了(把黑板上的气球擦去)它们飞呀飞,飞过了——(版画“起伏的山峦”,学生看着教师画下的山脉简图,自由地回应着“高山”“崇山峻岭”。)
师:对!还飞过了哪里?谁来画?(一个学生立即上黑板画下了“波涛起伏的大海”,学生们纷纷插嘴“大海!”“大海!”)
师:想画画的就上来!
(有三个学生跳出座位去画图,三笔两笔地画着,一个学生画的是高楼,他解释是“天安门城楼”;一个学生画的是“东方明珠塔”;还有个学生涂了一大片,说是“撒哈拉大沙漠”。)
师:(指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引导学生练说)哦——八只气球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高山”“大海”“小溪”“电视塔”“高楼”……) 一路上,它们看到了哪些美丽景象?请每个同学都回答,并且要用
“ 的 ”这样的句式。比如:茂密的树林,展翅的小鸟。先想一想,然后依次回答,内容要各不相同。
(学生们大约静思20秒,然后依次发言:有“茂盛的树木”“清澈的河水”“壮观的瀑布”“明媚的阳光”“飘浮的云朵”,还有“挂满了果实的大树”“五彩缤纷的花园”“绿油油的农田”……答案不一。)
师:想象得真好!大家想一想,这八只气球心情真愉快呀!它们会怎样笑呢?请你们表演表演它们的笑容。
(生很放松随意地表演,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有的咧开嘴笑,有的哈哈大笑,有的笑得傻傻的……)
师:我们想象了八只气球快乐飞翔的情景。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呢?
生:八只气球飞呀飞,一路上,他们看到了高耸的大山,山上草木茂盛,气球高兴地赞叹道:“真美呀!”气球又看见了小溪,小溪的水清澈见底,有几条小鱼在高兴地吹着泡泡,一个比一个大。
太阳底下真热啊,气球赶紧躲到了大树阴里歇息。听着树上的小鸟欢快地歌唱,歌声清脆响亮。
气球们飞呀飞,飞到目的地时,天已经黑了。
师:为什么你能说这么好呢?能告诉大家其中的秘密吗?
生:我一直想着“气球飞到哪里,看到了什么”,好像气球在眼前一样,就这样说通顺了。
师:多么宝贵的经验!其他同学也要用上这个方法。一边想一边说。(板书:一边想一边说)
师:好,咱们继续往下编故事。(把黑板上的画全部擦去,随后换上了神秘惋惜的口吻。) 就这样过了好几天。
一天早上,一个小男孩出门时,看到天空落下地几片东西,是什么呢?他捡起来一看,啊!是——(学生惊呼:气球爆了!) 谁来画气球碎片?(有一个学生画下几片不规则的气球碎片图形。)小男孩十分好奇,他捡起一片碎片,仔细一看,呀——那碎片上有表情呢,而且在笑!咱们仔细倾听倾听这些气球碎片在轻声说什么。
(教师把耳朵贴在黑板上几秒钟,似乎真的能听到气球说话。)
生1:气球在说:“我一路看到了美景,自由地飞到了目的地,虽然我成了碎片,但我的心已经很满足了。”
生2:气球在说:“回想这一路看到的美丽景色,我好幸福啊。”
师:我相信,所有同学都能想象出气球碎片们的心声。亲爱的同学们,它在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呢?
(教室里很安静,稍顷,有个学生发言:为了争取自由,哪怕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教室里顿时掌声四起。)
师:有道理!我想,每个同学都能从气球短暂的一生中获得体会。现在讨论,我们即将要写作的内容是什么?
(写作内容提示:1.八只气球获得了自由后分别想去哪里?2.飞往目的地的路上,有哪些美好的见闻?3.虽然气球都破碎了,为什么还在微笑?)
(学生迅速进入写作,有时会看看黑板提示,然后咂咂嘴又迅速写起来。教师巡视其中,不断表扬“这一组排比句很有气势”“把气球的梦想写得很明白”“一路见闻有声有色”等等。间接提示着写作要求。)
(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完成了三部分内容。此时出示作业提示:1.把文章写完整,多朗读细修改;2.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师:下课!
【教学反思】
教学想象作文,我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想象作文的意义
写想象作文,需要观察被想象的对象,并以其为主线串联出一个完整故事。
本课教学,我选择八只气球作为观察和想象的对象,通过“绘画”,使学生想象出“为自由而献身”的一串故事。
儿童的想象能力惊人,但也有自以为是想入非非的缺点。尤其是现代媒体的高度发展,多数学生从影视作品中获得了想象力,误以为想象就是随心所欲。因此,有个别学生写想象作文,看起来写得洋洋洒洒,而实际却脱离生活,缺乏观察,沉溺于自我梦幻当中。
想象作文,看起来在写虚拟的内容,然而却有生活依据。想象,是有理由的虚拟,而不是虚假的无根据的乱想。
想象作文《八只气球》,是我根据一幅漫画设计的作文内容。全课要求学生画出四个画面。八只气球被束缚自由的画面;八只气球摆脱束缚后的想法;气球们一路自由飞翔的见闻;气球纷纷破碎,结局悲壮却甜美。
教学中,学生所绘制的气球故事,是他们能够体验到的具有亲切感的事物。想象起来不难,虚拟故事有趣味。
教学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好方式。
二、想象或记叙作文的共性
想象作文和记叙文,都需要通过观察体验,在获得真实感受后才能写出真实的内容。比如说,出自不同学生之手画出的“八只气球”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长有扁,“八只气球”的形状就想象出来了。
体会八只气球的内心是教学难点。我先给一只气球画出了眼睛、眉毛、唇线都向下撇的怪样,还添加了两行眼泪。学生一看就笑了,说“气球哭了”。接着,我要求学生也来给其他气球画痛苦表情,规定要画出不同的痛苦表情,这回,他们不再嘻嘻哈哈,而是沉思着作画。有的给气球画了一眼睁一眼闭,眉心间有几道皱纹;有的给气球画了两只三角眼,满脸泪水;有一个学生作的画面十分奇特:嘴巴成一大圆,两眼眯成一条线,左右两道泪水喷到眼睛上方——显然是从漫画书中看到过。为什么如此痛苦?当时有学生马上说:“我看到过游乐场里,有八只气球被绳子拴在一起!一个小贩紧紧攥着它们。”这说明,想象离不开观察,故事的情节与生活是密切结合着的。
本课教学以绘画融合观察,观察再融合想象,其观察和思维的特性,和记叙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获取作文素材。
三、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依据想象作文的特点,我尽量地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课堂上先后出现三次。
第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下一只气球,其余七只气球让学生画出不一样的形状,于是学生就展开想象,画出了形态各异的气球。
第二次,我先给一只气球画上痛苦的表情,然后要求学生给其余七只气球画上不同的伤心落泪的表情,学生自然地依据不同的思考画出不同的表情来。
第三次,八只气球挣脱束缚准备去旅游。我先想象其中一只气球想“到上海看东方明珠”,随后便规定,其余气球必须另找旅游目的地。这就又把一个思维的空间让给学生。如果学生的想象有不严密、不科学的毛病,可以及时指正。
当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功夫还应落实在细节指导上。比如,学生回答“第二只气球想飞往美国……”的时候,教师追问:“去美国?想看什么?”把学生想象模糊的那个部分“追问”清楚。当学生想象的思维到达确切的点位上时,想象才更具有合理性,文章内容也就具有可信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培养“想”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我收获到的经验是:要让学生有得想,能想清楚,还要想得合理。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