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育是美术课堂中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美育,在美术教材中挖掘美育因素。美术教育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寻找和把握美术教材中的美育节点,因势利导进行美育。重视美的榜样的作用,让美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心灵。该文主要针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美育的途径和方法、美育的评价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育;策略;方法
美育的课堂可以是任何一门学科,一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可以是美育。美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仅在于个体的情感陶冶,而在于由此而实现完整人格的养成,而这种完整人格表现为个体与天地的和谐。在具体实施层面,我认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践行美育。
一、认清美术课堂中美育的内涵和价值,确定美育的职责和任务
美术是直观视觉艺术,美术以直观的造型、色彩、肌理等创造的艺术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般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美育并非是单纯以培养艺术技能为主的教育,而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门户。”从宏观上讲,美育要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一道完成“育人”的目标,为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服务。美育内化于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涵养美感的同时,给予学生情感陶冶、道德提升和价值引领。
二、善于寻找和把握美术教材中的美育节点,因势利导进行美育
在教学前,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材,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美育目标,找出审美点,用审美词汇对其进行标注和阐释。教师需要内容中的美育元素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设置美育基本目标,确定美育的方法和手段。如,在学习《红屋顶》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美育基本目标:使学生能够对比传统西方绘画,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使学生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教师在课上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感受,鼓励学生表达对于画作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多源于画作的色彩和结构。教师可以总结现代派绘画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分析得更加深入。學生借助自己的理解增强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在湘版美术八年级上册中,中国画的欣赏和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情感的重要体现,不论是在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形式还是审美上,其独特、高雅的、写意的风格,有着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国画的材料也极具中国特色,主要包括笔、墨、纸、砚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学生在学习国画过程中,不但学习了中国画技法,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同时认识中国画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思考和认知。
三、美育课堂中美术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变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也要体现多样化。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手段,往往止步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美术理论认知和绘画技法的教学状态,平淡乏味而缺少吸引力,难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结合最近进行的学科综合“大美育”实践,把审美化教学方法,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审美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美术内容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吸引学生。好的教学远远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需要预演、示范、说明、讨论、评价、鼓舞等各种手段的综合使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出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美术教学从简单的文字描述和技法示范中解放出来,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出除了语言和文字之外还有形象、色彩、视频等图文、动画并茂的景象。这样多种视觉形象的使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教育情境之中,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思考、消化学到的知识。这种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更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适量、适当地将唱歌、舞蹈、诗歌,甚至数学、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引进美术课堂,增添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能够长时间的保持新鲜感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美育课堂中美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及有关影响因素和理性的估量,即对教学后学生发展实际状态与教学目标预期状态之间进行比较、水平分析、问题诊断,并提供进一步调整教学以更好达到教学目标的反馈于策略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对学生作品,也就是学习结果的评价,是单向的,即是教师对学生的评定。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作品的认识比较主观,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因此,学生评价结果往往是片面的、非客观的。这样的评价往往不能激励学生,还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审美化教学评价首先应把教学评价变成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其次,教师的评价指标要多样化,不能只以学习结果来评价学生。结果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是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体验等都很重要,它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有时候学生实践作品不好,不能代表他没有认真学习或者就此评价他不是好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有价值的评价。评价要体现美,还要注意做到评价的个别化,不能千人一面,要就学生进步情况做出判断,体现评价的个性化。
综上所述,在学科综合“大美育”改革实践的背景下,中学美术课堂中的美育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创新。美术教师也需要加强自我的修养,提升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教学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努力开展多种教学形式,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育;策略;方法
美育的课堂可以是任何一门学科,一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可以是美育。美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仅在于个体的情感陶冶,而在于由此而实现完整人格的养成,而这种完整人格表现为个体与天地的和谐。在具体实施层面,我认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践行美育。
一、认清美术课堂中美育的内涵和价值,确定美育的职责和任务
美术是直观视觉艺术,美术以直观的造型、色彩、肌理等创造的艺术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般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美育并非是单纯以培养艺术技能为主的教育,而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门户。”从宏观上讲,美育要和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一道完成“育人”的目标,为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服务。美育内化于学生的心灵世界,在涵养美感的同时,给予学生情感陶冶、道德提升和价值引领。
二、善于寻找和把握美术教材中的美育节点,因势利导进行美育
在教学前,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材,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美育目标,找出审美点,用审美词汇对其进行标注和阐释。教师需要内容中的美育元素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设置美育基本目标,确定美育的方法和手段。如,在学习《红屋顶》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美育基本目标:使学生能够对比传统西方绘画,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使学生能够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表现形式,表现对物象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教师在课上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感受,鼓励学生表达对于画作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多源于画作的色彩和结构。教师可以总结现代派绘画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分析得更加深入。學生借助自己的理解增强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在湘版美术八年级上册中,中国画的欣赏和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情感的重要体现,不论是在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形式还是审美上,其独特、高雅的、写意的风格,有着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国画的材料也极具中国特色,主要包括笔、墨、纸、砚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学生在学习国画过程中,不但学习了中国画技法,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同时认识中国画是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思考和认知。
三、美育课堂中美术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改变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也要体现多样化。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手段,往往止步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美术理论认知和绘画技法的教学状态,平淡乏味而缺少吸引力,难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结合最近进行的学科综合“大美育”实践,把审美化教学方法,运用于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审美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美术内容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吸引学生。好的教学远远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需要预演、示范、说明、讨论、评价、鼓舞等各种手段的综合使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尤其是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出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美术教学从简单的文字描述和技法示范中解放出来,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出除了语言和文字之外还有形象、色彩、视频等图文、动画并茂的景象。这样多种视觉形象的使用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教育情境之中,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思考、消化学到的知识。这种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更灵活地运用于生活。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适量、适当地将唱歌、舞蹈、诗歌,甚至数学、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引进美术课堂,增添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能够长时间的保持新鲜感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四、美育课堂中美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及有关影响因素和理性的估量,即对教学后学生发展实际状态与教学目标预期状态之间进行比较、水平分析、问题诊断,并提供进一步调整教学以更好达到教学目标的反馈于策略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对学生作品,也就是学习结果的评价,是单向的,即是教师对学生的评定。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作品的认识比较主观,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因此,学生评价结果往往是片面的、非客观的。这样的评价往往不能激励学生,还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审美化教学评价首先应把教学评价变成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其次,教师的评价指标要多样化,不能只以学习结果来评价学生。结果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应是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体验等都很重要,它体现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有时候学生实践作品不好,不能代表他没有认真学习或者就此评价他不是好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给予有价值的评价。评价要体现美,还要注意做到评价的个别化,不能千人一面,要就学生进步情况做出判断,体现评价的个性化。
综上所述,在学科综合“大美育”改革实践的背景下,中学美术课堂中的美育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不断进行创新。美术教师也需要加强自我的修养,提升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教学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努力开展多种教学形式,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