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而结合心理拓展游戏引导,恰好可以转变教学的不良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参与度。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具体阐述心理拓展游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拓展游戏;小学;道德与法治;参与度;应用
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是师生之前的参与引导,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分析,探索在教学中应该运用怎样的模式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教学效果的生成。实践发现,在教学中融入心理拓展游戏,可以转变目前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让学生在多元化游戏的吸引下开始积极主动地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刻内涵,继而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生成。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如何借助心理拓展游戏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助力教学效果的提升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全面认知心理拓展游戏融入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探索教学策略。
一、心理拓展游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心理拓展游戏,也被称为体验是心理训练游戏,主要是指在教学中结合自然地域、周围环境等方式,开展模拟活动,从而达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的效果,让人们在心理拓展游戏中可以正确地感知世界,并拥有健康的内心。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具体化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吸引下转变对道德与法治的不良认识,并在游戏的吸引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深刻内涵。与传统的游戏教学相比,这种教学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更加明显,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化内容中感知学习中的知识,并在教师创设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综上可以发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心理拓展游戏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的大,是吸引学生走进课堂,主动能参与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心理拓展游戏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地融入。
二、心理拓展游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融入课前导入,激活课堂
良好的课前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尝试着融入心理拓展游戏导入课程。在心理拓展游戏的影响下,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在这一阶段得到显著地提升。
例如,在学习《学会沟通交流》的时候,为激活小学课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游戏导入课堂。《三人进球》游戏可以直接融入到本次教学当中,先准备好一个大垃圾桶用于接球,然后用盒子准备大约10个网球。然后随机选择班级中的三名志愿者,并要求一名志愿者背对垃圾桶,并与垃圾桶间隔5m,另两名志愿者指挥他投球。借助这种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出良好的沟通对于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意义。当学生们在这阶段有所感悟之后,教师再结合本堂课的主题进行引导,再开展课堂教学,学生们的注意力都会变得非常集中。教师顺势引导课堂教学,就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融入课堂教学,丰富体验
课堂教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适当融入心理拓展游戏,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参与拓展游戏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知识的内容,并在体验拓展游戏中收获良好的教学体验,继而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生成。
例如,在学习《成长中的新问题》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涉及对立还是沟通、烦恼还是化解、接受还是拒绝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可以让学生可以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调整心理问题,学做有道德小公民。鉴于小学高年级部分学生已经陆陆续续走进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于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划分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不同小组。然后,教师再结合《战俘》这一心理拓展游戏指导。通过准备两顶红帽子和两顶蓝帽子,分别装进两个不透明的袋子里,然后通过一张课桌上面竖直放上一张大报纸,将小组成员阻隔在两边,一边留下一人,其余成员在报纸另一边。四顶帽子分别放在四个人的纸袋中,并不要让组员看见,同时保证分发帽子的时候1-4号分别被分发红帽子、蓝帽子、红帽子、蓝帽子。然后要求四个人分别面向前方站立,并不能回头、说话。1号站在报纸对面。2-4号分别面向1号,按顺序站好。这四个人如果能够才出自己的帽子颜色,都会被释放;如果出错,则都会被枪决。由于站位问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猜出帽子的颜色。在这种模式引导中,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如果只知道对立,很多事情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完成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加深对“对立还是沟通”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融入课外训练,促进理解
课外活动是促进教学知识点内容的重要途径,更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外训练,融入心理拓展游戏引导,让学生可以在课下自主探索中,更进一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学会尊重》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打绳结》的心理拓展训练。通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中精力、动脑思考,以小组为单位抓住绳子的两端,在不分开的情况下,打一个绳结。为达到效果,小组中成员肯定都在积极主动提出意见,探索打绳结的方法。由于打绳结需要手持绳索两端队员的配合,因此,为完成目标,一定要尊重对方,并在协商的前提下实现游戲目标。在结合绳索打结要求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尊重他人的意义,也完成了学习任务。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心理拓展游戏对学生而言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主动探索融入心理拓展游戏的教学方法,从而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曾繁春,旷新华.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02):29-30.
[2]顾益财.小学开展拓展游戏的价值研究[J].学周刊,2016(28)29-30.
关键词:心理拓展游戏;小学;道德与法治;参与度;应用
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是师生之前的参与引导,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整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分析,探索在教学中应该运用怎样的模式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教学效果的生成。实践发现,在教学中融入心理拓展游戏,可以转变目前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让学生在多元化游戏的吸引下开始积极主动地探索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刻内涵,继而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生成。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如何借助心理拓展游戏引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助力教学效果的提升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全面认知心理拓展游戏融入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探索教学策略。
一、心理拓展游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心理拓展游戏,也被称为体验是心理训练游戏,主要是指在教学中结合自然地域、周围环境等方式,开展模拟活动,从而达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的效果,让人们在心理拓展游戏中可以正确地感知世界,并拥有健康的内心。而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具体化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吸引下转变对道德与法治的不良认识,并在游戏的吸引下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深刻内涵。与传统的游戏教学相比,这种教学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更加明显,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化内容中感知学习中的知识,并在教师创设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综上可以发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心理拓展游戏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的大,是吸引学生走进课堂,主动能参与课堂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心理拓展游戏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恰当地融入。
二、心理拓展游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融入课前导入,激活课堂
良好的课前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尝试着融入心理拓展游戏导入课程。在心理拓展游戏的影响下,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在这一阶段得到显著地提升。
例如,在学习《学会沟通交流》的时候,为激活小学课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小游戏导入课堂。《三人进球》游戏可以直接融入到本次教学当中,先准备好一个大垃圾桶用于接球,然后用盒子准备大约10个网球。然后随机选择班级中的三名志愿者,并要求一名志愿者背对垃圾桶,并与垃圾桶间隔5m,另两名志愿者指挥他投球。借助这种方式,向同学们展示出良好的沟通对于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意义。当学生们在这阶段有所感悟之后,教师再结合本堂课的主题进行引导,再开展课堂教学,学生们的注意力都会变得非常集中。教师顺势引导课堂教学,就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融入课堂教学,丰富体验
课堂教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适当融入心理拓展游戏,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参与拓展游戏的过程中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知识的内容,并在体验拓展游戏中收获良好的教学体验,继而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生成。
例如,在学习《成长中的新问题》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涉及对立还是沟通、烦恼还是化解、接受还是拒绝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可以让学生可以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调整心理问题,学做有道德小公民。鉴于小学高年级部分学生已经陆陆续续走进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于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划分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不同小组。然后,教师再结合《战俘》这一心理拓展游戏指导。通过准备两顶红帽子和两顶蓝帽子,分别装进两个不透明的袋子里,然后通过一张课桌上面竖直放上一张大报纸,将小组成员阻隔在两边,一边留下一人,其余成员在报纸另一边。四顶帽子分别放在四个人的纸袋中,并不要让组员看见,同时保证分发帽子的时候1-4号分别被分发红帽子、蓝帽子、红帽子、蓝帽子。然后要求四个人分别面向前方站立,并不能回头、说话。1号站在报纸对面。2-4号分别面向1号,按顺序站好。这四个人如果能够才出自己的帽子颜色,都会被释放;如果出错,则都会被枪决。由于站位问题,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猜出帽子的颜色。在这种模式引导中,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意义,如果只知道对立,很多事情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完成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加深对“对立还是沟通”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融入课外训练,促进理解
课外活动是促进教学知识点内容的重要途径,更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外训练,融入心理拓展游戏引导,让学生可以在课下自主探索中,更进一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学会尊重》部分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打绳结》的心理拓展训练。通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中精力、动脑思考,以小组为单位抓住绳子的两端,在不分开的情况下,打一个绳结。为达到效果,小组中成员肯定都在积极主动提出意见,探索打绳结的方法。由于打绳结需要手持绳索两端队员的配合,因此,为完成目标,一定要尊重对方,并在协商的前提下实现游戲目标。在结合绳索打结要求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尊重他人的意义,也完成了学习任务。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心理拓展游戏对学生而言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主动探索融入心理拓展游戏的教学方法,从而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曾繁春,旷新华.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02):29-30.
[2]顾益财.小学开展拓展游戏的价值研究[J].学周刊,2016(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