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电影剧本的特质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she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有座山。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观影五洲东道主,
  拥碟百城南面王,
  万部影片我来品,
  使君耳目焕一新。
  专栏作者:玄武
  
  电影使用画面来讲故事。而电影剧本是在这些画面拍摄剪辑之前把它们用文字规划并表现出来。因为是为作为视听艺术的电影服务,电影剧本有自身的若干特质。
  
  首先,电影剧本具有视觉性。电影剧本的语言应该是形象的,能够描述出每一个镜头画面的。它所讲述的事件、塑造的人物、传递的情绪必须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且易于转化为真正的电影画面。可以说,好的电影剧本每一个字都能成为可以呈现在电影中的形象,并配之以声音。电影剧本可以有一定的文学性,运用很美的文字。但是切记不要使用议论、比喻、夸张这些文学手法,因为它们以文字出现时很有感染力,但是不容易或者不太可能变成荧幕上的造型形象。比方说,我们描写一个人走路很有力,如写成他每走一步大地都仿佛跟着震颤。这在小说里是很好的修辞,但很难把它转化成电影画面。即使用特效来表现,除非走路的是巨型怪物或故意追求荒诞效果,否则会让观众产生莫名奇妙的感觉,真实性完全丧失。所以,应该用形象化语言,通过演员的外表、动作力度以及构图,或者其他的道具来表达编剧原本的意图。
  


  电影剧本在描述画面时其实就是在描述造型的形象,包括场景布置、人物服饰、光影明暗变化以及动作,其中最重要的要算动作。动作主要是人物的行为动作、语言动作和心理动作。行为动作通过形体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意图,从而展现人物的感情。语言动作就是人物在剧中说话的动作(不包括旁白),也是传递信息和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心理动作一般是通过行为动作和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状态。当然也有其他形式,比如内心独白或旁白。而伯格曼和费里尼在其影片中经常通过虚幻的梦境来表现心理动作。《八部半》和《野草莓》都是其中的代表,把超现实的手法运用到剧本创作和电影拍摄中,是对剧本创作和电影语言的一次创造性的发展,也是利用造型形象来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探索。无论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或是表达什么样的情绪,电影剧本必须描述出可视化的造型形象,空具文学性而没有视觉性的剧本是不能为电影拍摄服务的。
  
  其次,电影剧本具有听觉性。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声音成为了电影的重要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段(其实,无声电影也用其他的手段用声音来烘托气氛)。电影中体现的听觉性应该包括对于音乐和音效的表述。当然,剧本中不需要写出音乐的谱子,但是可以说明选择何种音乐和影片中应该出现音乐的地方。现代电影中,音乐对于叙事和情绪的表达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编剧创作剧本不是给电影配乐,但完全可以说明某一画面需要配以何种音乐。这可以让一个剧本变得更加完整而且内容丰富。《末代皇帝》在溥仪命运的几个转折点都用了相同的悲悯色彩浓厚音乐,与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中个人命运的沉浮无法自制的主题很契合。正是因为剧本创作时充分考虑了音乐的作用,并加以运用,所以达到了很完美的效果。
  
  电影中的声音除了音乐之外还有音效,包括人声和自然音效。前者又包括对白、内心独白、旁白等等。对白在一般的剧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对传递信息,表现人物性格和情绪、推动情节发展作用巨大。电影剧本的对白应该尽量口语化,生活化,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和性格。有时也可以借鉴戏剧的对白方式,来塑造影片整体风格。内心独白往往用来表现不易用造型来展现的人物内心的活动状态。它由片中人物自己直接揭示其最真实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强烈的感情的表达方式。旁白则多是对画面信息的解释和补充,当然也可以以第三方或当事人的态度对事件发表看法,但是它并不处于影片的叙事时空中。自然音效是除电影配乐和人声之外的一切声音。它具有烘托气氛,构成画外空间,弥补画面不足的作用。通过突出一些自然音效,可以起到象征和体现人物情绪的作用。安东尼奥尼《放大》中那个著名的打网球场景,就是把环境音都抽离,只有网球与拍子接触的声音,用特殊的音效来参与叙事和深化主题。总之,电影中的声音是叙事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剧本描述声音是必须与画面相融合,构成一个用文字表现的视听综合体。
  
  另外,电影剧本还有动态性的特质。电影对于情节的推进靠人物的塑造,而人物的塑造靠人物的动作,以及人物所处时空的变化。因此,电影剧本必须选择动态性的题材,这样才可以在荧幕上形成视觉造型。剧本中的情节应该是一个出现矛盾并解决矛盾的过程,可能矛盾解决了,可能没有解决,也可能出现新的矛盾。这是一个动态的因果规律的反映。一个事件导致另一个事件,一条线索引出一个结果。故事的情节可能是平淡的、荒谬的甚至不合常规逻辑的,但是情节必须是随时空变化而不断发展的,不能是静态的。剧本中人物的性格,外部的环境,都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变化导致其对外部反应动作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人的动作和性格发生变化。总之,剧本中人物性格和场景都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中产生矛盾冲突,最终推动情节的发展。而情节发展又体现人物情绪和性格,展示影片的主题。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电影剧本还有蒙太奇性,我的一篇影评《电影剧本的蒙太奇感》专门写过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
  
  电影是视听综合艺术,它的剧本自然具有综合性。可以说,编剧要把结合着声音的造型形象用文字写出来。还要体现出蒙太奇感或者是长镜头内外部的变化。编剧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摄影等多方面吸取素材,把各种艺术元素有机组合在一起,以视觉造型表现为主导,这应该是电影剧本的最大特质。
其他文献
洞庭湖古称八百里洞庭,风光旖旎,气象万千。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重要的湿地,每年有十万只左右的候鸟前来越冬。自2002年中国最早的观鸟节在这里举办以来,每两年一届的国际观鸟节,每年都举办的观鸟比赛活动,已让岳阳东洞庭湖保护区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观鸟胜地,也成为众多鸟类摄影者和风光摄影者的创作天堂。    10月下旬,我们参加《大众摄影》杂志组织的“天下洞庭”摄影大展活动,带着心爱的佳能EO
期刊
从索尼XDCAM PMW-EX1推出开始,笔者就怀揣着兴奋的态度进行了多次试用。然后是更加让人充满惊喜的索尼XDCAM PMW-EX3的震撼推出,直到这次摆在面前的索尼XDCAM PMW-EX1R,作为索尼XDCAM PMW-EX1的升级替代产品,在试用过程中它又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兴奋的印象。    高标清,左右互搏     “左右互搏”是金庸笔下武林高手“老顽童”的独门绝技,如果单从索尼XDC
期刊
发起自2006年的“亚洲纪录片基金(简称AND)”是釜山国际电影节下属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致力于通过对剪辑和后期制作的强调和支持来推动高质量的亚洲纪录片制作。并分为亚洲项目、海外韩国项目、韩国项目和釜山项目四个单元。其中,中国导演可以申请的单元为亚洲项目。今年五月马上又将飞抵韩国釜山进行项目评选的北京电影学院张献民教授已经担任了该活动两届的评委,临行之前张献民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就AND启
期刊
音乐对于人类有多重要?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回答。库尔德人,这个时常出现在国际新闻中的陌生民族,这个经常徘徊在伊朗、土耳其、伊拉克边境地区的民族,在《月半之歌》中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向我们走来。在静静的感动之余,我们其实更多地体会到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是由一个个真实的普通个体组成。那些个体往往是一群陌生而善良的人们。    生活在伊朗境内的民间老艺人Mamo有一个夙愿,那就是组织一个乐队到伊拉克和土耳其交
期刊
在我们拍摄的素材中,常常有忽然出现的招牌等进入画面,这种穿帮镜头严重影响视觉传达。而运用四点跟踪视频技术可以将画面内某一部分的内容替换成其他的内容,这就是本期我们要讲述的“偷梁换柱”。   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会让我们“被迫”抛弃辛苦拍摄的画面,但一点点小改变,就可以让这些“穿帮”镜头仍能为我所用,虽然花些工夫,但影片最终得到最佳效果时,甚至还能“沾沾自喜”地向别人炫耀这“变废为宝”的技术。    首
期刊
丁,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85年赴法留居至今。“法中交流促进会”会长、法国伊迪集团总裁、法国国际艺术学院中方主席、中法设计师协会秘书长、法国电影学院院长。  上世纪80年代,他的文学作品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大奖、卡茨文学大奖等多个奖项;他的影视作品《刘晓庆·打开引号》、《约会法兰西》等影视节目成为跨文化间增进了解的桥梁;由他参与策划的中法交流年主要活动曾轰动一时;他将法国的影视教育“火种
期刊
爱拍电影  史上最天真的“骗子”    《骗子》是这样“炼”成的    天很蓝兮,风很大,我们一行八人浩浩荡荡地扛着各种设备来到了小区外的街道旁,正式拉开了《骗子》的拍摄序幕,这是我们的哥系列故事的第二部。的哥们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我们在作品中,从他们的眼睛看城市、看生活,看每天接触的大量不同的人和事儿。    按照场景优先,我们先拍摄了第三幕——“骗子”小郭回忆自己提包被偷的悲惨经历。大家将街边
期刊
从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把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由此可见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同时发扬文化遗产,不只是文化部门所要关注的事业,同时离不开民间的理解支持,就有这样一位民间的职业摄影师,始终把镜头对准了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从开始的摄影到摄影和摄像的“双剑合璧”,从有形的世界遗产到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说他是拍摄“世遗”最多最全的人一点也不为过。他
期刊
VA前线      很多现代影片都讲述了一种关于缺失的故事:人物忽然失踪或失去了记忆。孩子重寻其逝去已久的亲人的踪迹。幸存的人们重现过去的隐情与归秘……生死界限并非无法穿越,正相反,人们是可以任意穿行迂回在过往与今世之间。这种缺失的时空萦绕在电影左右。    在这里,笔者向大家介绍两位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他们都通过各自的方法对观众与作者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是让-柯劳德·罗梭。他在纽约居住期间,结
期刊
(一只在电影里罗嗦的未婚男猫)    现在,剩女在一家公司上班,稳定的状态,坐班打卡,迟到扣钱,非常地生活化。有时间看电影也是《爱莉斯漫游仙境》这种。    梦里,那个叫爱莉斯的女孩一个人走在历险的旅途上,碰到各种各样的怪物;梦里的花儿没有见过人,见到女孩,就认定那是野草;忙碌的兔子离不开钟表,听不到钟表的摆动,没了时间的概念,让它癫狂;有一群天天祝自己“非生日快乐”的忘忧人,他们却忘记了,早晚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