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國的社会经济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国民经济逐渐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之下,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作为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下文对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做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措施
中图分类号:TS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169-01
引言
建设工程造价即建筑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消耗总和,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与控制,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调整,使总体造价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各环节相互协调,达到预定的质量指标。建设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对于工程管理效益的提高和资金成本的节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施工企业应该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做好建设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工作,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1 建设工程管理现存问题
1.1 施工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施工人员作为建设工程施工的作业人员,对建设工程的总体效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成本控制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施工工作的落实情况与最终效益。对建设工程施工资金管理分析不难发现,很多建设工程施工仍然存在施工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认识不足,没有按照规定合理配置施工材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施工材料的浪费。同时,在工作实践中,部分施工人员对建设项目理解不深入,认为施工资金管理工作与自己无关。此外,部分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就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最后,部分施工人员不按规范和要求来进行施工,在施工工序上违背施工的原则,造成原材料不必要的浪费,也给工程带来了安全和质量的隐患,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1.2 施工现场秩序缺乏条理
就当前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来说,施工现场秩序管理相对落后,施工现场秩序较差,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等均有所影响,进而会造成经济损失。建设工程资金管理是施工人员及建筑企业的保障,需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协调整个工程的运作,包括工程造价监督等方面。在实践中,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当中对施工现场的秩序维护具有重要的帮助。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协调处理好,就会对工程施工产生影响,从而无法实现对工程施工的有效监督及控制。
1.3 不重视质量与工期成本管理
此处所指的质量与工期成本是施工企业本不该发生的成本费用,是由自身的质量和时间上的问题所增加的费用。时间成本反映的是在这个施工过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没有设计好。质量成本问题反映出建设工程项目组的质量监督工作水平不高。这两项费用给施工企业的成本带来很大影响。调查发现,工程单位常常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质量,在施工中又因为质量问题而追加成本,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能有效保障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2 建设项目管理优化措施
2.1 加强管理观念
针对我国现阶段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进行观念改革。首先,相关部门应当综合强化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对全员进行项目成本意识宣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控制办法,之后在此基础上树立较为充裕的成本观念和强劲责任心,借助全方位成本控制责任制度建立,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管理和权责到位,将成本控制理念延展到各个操作环节之中。然后,建筑企业自身应意识到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实施全项目成本管理和全员成本管理以及全过程成本管理,成本计划制定之后需要进行目标成本的透彻细化和分析,随之应合理把控施工图经济分析和技术设计经济管理。针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多项追踪和调查,相关负责人要仔细审查施工方案和施工顺序。最后,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使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上,相关部门不仅要注重其专业知识能力,还要注重他们的管理协调能力,以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2 提高质量和工期成本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在实施建设过程中,工程单位应提供科学、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案,并将科学技术充分地运用起来。在实践中,质量成本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施工项目内部故障成本,如停工、返工、降级复检等引起的费用。工程单位应当减少这一类非正常费用,并追究造成该费用发生当事人的责任。第二,质量检验费用。该项费用是不可避免会发生的,工程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第三,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与索赔等引起的费用。工程单位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签证,会同监理、业主共同处理探讨并作详细的施工记录以便索赔和反索赔。第四,质量预防费用。工程单位要转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做好预防措施以免事故发生时不知如何获取资金。提高质量和工期成本管理水平不仅有利于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还能预防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有效解决问题,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体经济效益。
2.3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资金管理人员是整个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所以要想使得整个企业的施工资金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入职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建筑企业应对培训进度进行实时追踪,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完善职业素养等级考核制度,以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最后,建筑企业要鼓励资金管理人员学习科学的管理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弥补自身的知识缺陷,对他们实施定时考核制度和淘汰制度,以保证管理队伍整体的素质水平,这对不断提高整个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有效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加强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
成本控制是随各种因素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的动态管理活动。为使施工成本在管理范围内,管理人员必须要做的是对工程资金管理工作的严格把握,要保证将成本变动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尽可能地按照原计划进行施工作业。在项目的实际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变化,管理人员难免要对项目成本做出相应调整。这就要求资金管理人员定期对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收集,并与成本预算进行比较,检测二者之前是否一致,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并提高责任追究制度的效益,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以加强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
结束语
建设项目施工是民生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做好其造价动态管理工作是建筑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提升建设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水平对提升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均衡相关主体利益,提升项目利润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建筑企业应着重做好项目变更的造价控制,建立完善的制度并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尹兵杰.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门窗,2017(12):177.
[2] 张敏.关于做好运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12):29-30.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措施
中图分类号:TS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2-0169-01
引言
建设工程造价即建筑项目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消耗总和,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与控制,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调整,使总体造价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各环节相互协调,达到预定的质量指标。建设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对于工程管理效益的提高和资金成本的节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施工企业应该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做好建设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工作,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1 建设工程管理现存问题
1.1 施工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施工人员作为建设工程施工的作业人员,对建设工程的总体效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成本控制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施工工作的落实情况与最终效益。对建设工程施工资金管理分析不难发现,很多建设工程施工仍然存在施工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认识不足,没有按照规定合理配置施工材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施工材料的浪费。同时,在工作实践中,部分施工人员对建设项目理解不深入,认为施工资金管理工作与自己无关。此外,部分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按照施工图纸施工就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最后,部分施工人员不按规范和要求来进行施工,在施工工序上违背施工的原则,造成原材料不必要的浪费,也给工程带来了安全和质量的隐患,降低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1.2 施工现场秩序缺乏条理
就当前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来说,施工现场秩序管理相对落后,施工现场秩序较差,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等均有所影响,进而会造成经济损失。建设工程资金管理是施工人员及建筑企业的保障,需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协调整个工程的运作,包括工程造价监督等方面。在实践中,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当中对施工现场的秩序维护具有重要的帮助。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协调处理好,就会对工程施工产生影响,从而无法实现对工程施工的有效监督及控制。
1.3 不重视质量与工期成本管理
此处所指的质量与工期成本是施工企业本不该发生的成本费用,是由自身的质量和时间上的问题所增加的费用。时间成本反映的是在这个施工过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没有设计好。质量成本问题反映出建设工程项目组的质量监督工作水平不高。这两项费用给施工企业的成本带来很大影响。调查发现,工程单位常常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质量,在施工中又因为质量问题而追加成本,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能有效保障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2 建设项目管理优化措施
2.1 加强管理观念
针对我国现阶段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进行观念改革。首先,相关部门应当综合强化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对全员进行项目成本意识宣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控制办法,之后在此基础上树立较为充裕的成本观念和强劲责任心,借助全方位成本控制责任制度建立,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管理和权责到位,将成本控制理念延展到各个操作环节之中。然后,建筑企业自身应意识到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实施全项目成本管理和全员成本管理以及全过程成本管理,成本计划制定之后需要进行目标成本的透彻细化和分析,随之应合理把控施工图经济分析和技术设计经济管理。针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多项追踪和调查,相关负责人要仔细审查施工方案和施工顺序。最后,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使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上,相关部门不仅要注重其专业知识能力,还要注重他们的管理协调能力,以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2 提高质量和工期成本管理水平
建筑企业在实施建设过程中,工程单位应提供科学、合理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案,并将科学技术充分地运用起来。在实践中,质量成本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施工项目内部故障成本,如停工、返工、降级复检等引起的费用。工程单位应当减少这一类非正常费用,并追究造成该费用发生当事人的责任。第二,质量检验费用。该项费用是不可避免会发生的,工程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第三,外部故障成本,如保修与索赔等引起的费用。工程单位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签证,会同监理、业主共同处理探讨并作详细的施工记录以便索赔和反索赔。第四,质量预防费用。工程单位要转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做好预防措施以免事故发生时不知如何获取资金。提高质量和工期成本管理水平不仅有利于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还能预防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有效解决问题,确保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体经济效益。
2.3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资金管理人员是整个资金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所以要想使得整个企业的施工资金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入职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建筑企业应对培训进度进行实时追踪,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同时还要完善职业素养等级考核制度,以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最后,建筑企业要鼓励资金管理人员学习科学的管理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弥补自身的知识缺陷,对他们实施定时考核制度和淘汰制度,以保证管理队伍整体的素质水平,这对不断提高整个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有效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加强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
成本控制是随各种因素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的动态管理活动。为使施工成本在管理范围内,管理人员必须要做的是对工程资金管理工作的严格把握,要保证将成本变动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尽可能地按照原计划进行施工作业。在项目的实际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变化,管理人员难免要对项目成本做出相应调整。这就要求资金管理人员定期对产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收集,并与成本预算进行比较,检测二者之前是否一致,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并提高责任追究制度的效益,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以加强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
结束语
建设项目施工是民生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做好其造价动态管理工作是建筑业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提升建设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水平对提升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均衡相关主体利益,提升项目利润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建筑企业应着重做好项目变更的造价控制,建立完善的制度并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尹兵杰.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门窗,2017(12):177.
[2] 张敏.关于做好运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