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制造业是陕西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石,其竞争力水平直接反映了陕西省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潜力。通过运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计量模型,对陕西省制造业的3 0个行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优势行业偏少,大多数行业属于潜在优势行业或弱势行业,竞争力水平偏弱。最后,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竞争力;优势;陕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059-02
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直接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效率。因此,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研究区域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并为提高其竞争力水平提出合理的对策就很有必要。陕西省制造业曾在解放初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沿海省份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水平逐步落后,产业生产效率逐步下滑。因此,研究陕西省制造业当前的竞争力水平,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对于提升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区域产业竞争力定量评价方法评析
定量分析方法在类别上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一指标评价法,即利用单个相关指标或指标体系来测定产业竞争力。单一指标法是较早出现的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运用比较成熟,计算相对简单,数据获得相对容易。比较常见的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法和区位商法等。2.综合指标法,即综合多个单一指标法的方法,并赋予不同的权重,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规避第一种方法的片面性。在赋予权重的方法上多数使用层次分析法。3.计量检验法,即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来评价各相关因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这种评价方法主要基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主成分并赋予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综合指数来对产业竞争力进行诠释。4.建立数学线性回归模型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连续型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而多数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是为了验证一些关于产业竞争力理论的正确性。
上述四种定量评价方法应该说各有优势,单一指标法具有简洁快速的特点,但它选取的面比较窄,不能全面说明问题。综合指标法确实包含了多个方面,但权重数值难以确定,存在较重的主观因素,而且各指标的混合使用有可能影响结果分析,降低分析的准确性。计量检验则不相同,这是近期才开始使用的对于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方法,它利用各指标的相关性评价载荷数作为权重,较为客观准确地对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能够有效弥补上述两种指标法的不足。建立数学线性回归模型法的计算量最大,数据获取相对比较困难。对于陕西省而言,制造业行业发展不平衡,数据的获取相对难度较大。综合分析以上几种方法,可以看出,运用计量模型的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对陕西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水平进行量化评价。
二、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结合指标体系建立的可比性、可行性、易获得性和简明性等原则,拟采用从统计年鉴中获得的数据指标来构建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结合《2008陕西省统计年鉴》获取陕西省制造业30个行业的13个指标的数据。这13个指标是:利润总额、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工业产品销售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总资产贡献率、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成本费用利润率、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企业单位数。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所获得数据进行标准化转化,以消除不同量纲带来的影响。然后进行相关分析,挖掘多数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最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表计算结果,发现原来的13个指标可以用新得到的4个主成分进行代替。这样就可以得到对制造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的量化模型为:
Fj=λf=λsb(k=1,2,……30,j=1,2,……,30)
其中:Fj表示第j个行业的综合得分,λ表示第i个主因子的权重系数;s表示第i个主因子相对于第k个指标的因子得分;b表示第j行业对应的第k指标上的标准化后的值。
根据4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确定λ的值,即:
λ1==0.454,
λ2==0.454,
λ3==0.128,
λ4==0.093
将λ的值分别代入量化模型,得到陕西省制造业各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分,见表所示。
三、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对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陕西省制造业的大部分行业得分偏低,甚至一半以上的行业得分是负数,表明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整体实力不强。
1.在陕西省制造业行业中竞争力得分大于1的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表明这三个行业相比其他制造业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水平。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资产总计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陕西省制造业总计的比例分别是13.29%、18.42%,而且这三个行业的合计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37%、36.40%。表明这三个行业是陕西省制造业行业中的竞争优势集中行业,原因在于陕西省本身的资源优势以及其独特的位置条件和较为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陕西省应当保持这三个行业原有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这些行业,赶超国内较为发达的省份。
2.制造业行业综合得分介于0到1之间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0个行业。表明这些行业现实竞争性不强,但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在这10个行业之中,除文教体育用品制业外,其余的都是重工业范畴,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器械作为依托。重工业属于陕西省制造业的基础行业和主要行业,但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优势不明显。因此,陕西省应当加大这些基础重工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来吸引外资,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使陕西省制造业行业中的这些基础重工业的行业竞争力发生质的改善和提高。
3.在陕西省制造业行业中,行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是负数的行业有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17个行业。可以看出,这些行业大多是轻工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在陕西省制造业行业中竞争力水平较低下,是陕西省将来重点发展和扶持的对象。
参考文献:
[1] Michael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0.
[2] 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3] 2008陕西省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关键词:制造业;竞争力;优势;陕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059-02
引言
制造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直接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效率。因此,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研究区域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并为提高其竞争力水平提出合理的对策就很有必要。陕西省制造业曾在解放初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沿海省份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水平逐步落后,产业生产效率逐步下滑。因此,研究陕西省制造业当前的竞争力水平,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对于提升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区域产业竞争力定量评价方法评析
定量分析方法在类别上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一指标评价法,即利用单个相关指标或指标体系来测定产业竞争力。单一指标法是较早出现的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运用比较成熟,计算相对简单,数据获得相对容易。比较常见的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法和区位商法等。2.综合指标法,即综合多个单一指标法的方法,并赋予不同的权重,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规避第一种方法的片面性。在赋予权重的方法上多数使用层次分析法。3.计量检验法,即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来评价各相关因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这种评价方法主要基于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主成分并赋予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综合指数来对产业竞争力进行诠释。4.建立数学线性回归模型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连续型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而多数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是为了验证一些关于产业竞争力理论的正确性。
上述四种定量评价方法应该说各有优势,单一指标法具有简洁快速的特点,但它选取的面比较窄,不能全面说明问题。综合指标法确实包含了多个方面,但权重数值难以确定,存在较重的主观因素,而且各指标的混合使用有可能影响结果分析,降低分析的准确性。计量检验则不相同,这是近期才开始使用的对于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方法,它利用各指标的相关性评价载荷数作为权重,较为客观准确地对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能够有效弥补上述两种指标法的不足。建立数学线性回归模型法的计算量最大,数据获取相对比较困难。对于陕西省而言,制造业行业发展不平衡,数据的获取相对难度较大。综合分析以上几种方法,可以看出,运用计量模型的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对陕西省制造业行业竞争力水平进行量化评价。
二、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结合指标体系建立的可比性、可行性、易获得性和简明性等原则,拟采用从统计年鉴中获得的数据指标来构建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结合《2008陕西省统计年鉴》获取陕西省制造业30个行业的13个指标的数据。这13个指标是:利润总额、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工业产品销售率、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总资产贡献率、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成本费用利润率、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企业单位数。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所获得数据进行标准化转化,以消除不同量纲带来的影响。然后进行相关分析,挖掘多数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最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表计算结果,发现原来的13个指标可以用新得到的4个主成分进行代替。这样就可以得到对制造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的量化模型为:
Fj=λf=λsb(k=1,2,……30,j=1,2,……,30)
其中:Fj表示第j个行业的综合得分,λ表示第i个主因子的权重系数;s表示第i个主因子相对于第k个指标的因子得分;b表示第j行业对应的第k指标上的标准化后的值。
根据4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确定λ的值,即:
λ1==0.454,
λ2==0.454,
λ3==0.128,
λ4==0.093
将λ的值分别代入量化模型,得到陕西省制造业各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分,见表所示。
三、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对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陕西省制造业的大部分行业得分偏低,甚至一半以上的行业得分是负数,表明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整体实力不强。
1.在陕西省制造业行业中竞争力得分大于1的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烟草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三个行业,表明这三个行业相比其他制造业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水平。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资产总计和工业总产值分别占陕西省制造业总计的比例分别是13.29%、18.42%,而且这三个行业的合计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37%、36.40%。表明这三个行业是陕西省制造业行业中的竞争优势集中行业,原因在于陕西省本身的资源优势以及其独特的位置条件和较为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陕西省应当保持这三个行业原有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这些行业,赶超国内较为发达的省份。
2.制造业行业综合得分介于0到1之间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0个行业。表明这些行业现实竞争性不强,但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在这10个行业之中,除文教体育用品制业外,其余的都是重工业范畴,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器械作为依托。重工业属于陕西省制造业的基础行业和主要行业,但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优势不明显。因此,陕西省应当加大这些基础重工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来吸引外资,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使陕西省制造业行业中的这些基础重工业的行业竞争力发生质的改善和提高。
3.在陕西省制造业行业中,行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是负数的行业有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17个行业。可以看出,这些行业大多是轻工业,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在陕西省制造业行业中竞争力水平较低下,是陕西省将来重点发展和扶持的对象。
参考文献:
[1] Michael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0.
[2] 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3] 2008陕西省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