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枫湖景区,是具有游览观光、度假休闲、会议、疗养、文化活动等综合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但同时也是饮用水源地。如何做到既保护又开发二者的统一?首先要做好资源的保护与培育工作,强调生态回复、减少污染;二是重新定位,培育高端旅游产品,减少游客数量、提高服务水平和价格。因此,必须对景区的资源作统一的规划与治理,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红枫湖 旅游景区 景区规划 景区发展
一、红枫湖风景区资源情况概述
(1)水体景观
红枫湖风景区,是1988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110km2,是贵州高原上第二大人工湖。湖区湖面开阔,东西最宽5km,南北长达22km。湖岸长92.7km,水域面积57.2km2,正常水位库容6.01亿m3,有效库容为4.306亿m3,平均水深10.2m,最深处45m,总蓄水量6.02亿m3。
(2)地形景观
红枫湖东西宽约5千米,南北长20多千米,有大大小小百余个岛屿,形成山外有山、水外有水、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异景观,素有“高原明珠”之美誉。
(3)气候景观
红枫湖地处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4.1℃,7月均温22.7℃,1月均温3.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景观丰富:春天满山遍野的映山红、报春花相互争艳,迎春怒放;夏天湖水上涨,湖面宽阔,岸上植物更加茂盛,百花争妍,微风轻佛,满湖凉意;秋季云高气爽,堪称红枫湖的“黄金季节”,每当雨后天晴、夕阳西下,晚霞将湖水漆成一片片金光闪闪的枫叶,耀眼夺目,美不胜收,秋晴观晚霞,是红枫湖的最佳景观之一;冬季,树林依然常绿,偶有瑞雪,景象更美,到红枫湖过冬的候鸟成群而来,数不清的鸟类成群结队,组成一个热闹的飞禽乐园。
(4)溶洞景观
丰富多彩的喀斯特溶洞群,给红枫湖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特色。红枫湖景区已发现溶洞60余处,构成一庞大的岩溶洞群,其中著名的有将军洞、水下洞、打鱼洞等。将军洞位于将军湾景区,岩溶地貌在洞内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奇观,犹如水晶宫殿;洞内有高宽各数十米的巨大钟乳石幔,如大瀑布直泻而下。水下洞内流水清澈,洞顶钟乳满目,水底石田棋布,石渠蜿蜒,小径纵横。打鱼洞钟乳石呈原始状,宛如仙境,令人神往。
(5)民族风情
湖区的侗苗冲景区集贵州民族风情于一地,集中体现了侗、苗、布依、回、水、土家族等12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生活习惯、建筑风格,是一新开发的较有特色的景区。现已建成侗、苗、布依几个民族村寨,更有侗寨、鼓楼、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寨石板房等不同建筑点缀其间。游人可在此领略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民族风情。
二、红枫湖风景区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建议
1、资源保护与景区开发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模式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本身就是一对难以避免的矛盾。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必然會面对市场、吸引游客;游客的进入、人类的活动也必将给有限的资源带来压力;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与规划导致景区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给景区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在《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的引导下,红枫湖风景区应该走保护与开发并重,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旅游开发、人与资源三者的矛盾。
(1)红枫湖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
红枫湖水环境治理原则为:城乡居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首先保护;养殖业和湖内源优先限期治理;城镇污水优先集中处理;加强对点源污染的治理,实行达标排放;点源、面源结合治理;先内再外,先重点后一般;采用生态治理的方式,全面修复生态环境和水环境。
水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方案,主要从湖内水域和水域外两个方面分点源、面源和湖内源三个方面治理。
首先,点源类污染治理方案共分4类:修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城镇污水;加强对煤矿废水的治理,对湖区周边不能达标排放的煤矿实行“关、停、并”;小型企业的生产废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处理废水;小型养猪场采用“厌氧+生态模式”处理废水。
其次,面源类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富营养化问题上,其治理方案主要围绕如何治理富营养化问题来进行。
最后,湖内污染的治理主要在于:取缔湖内的网箱养鱼和围栏养鱼;在重点地段对污染底泥进行环保疏浚;将退渔还湖区改为湿地带;防治机动游船污染。
(2)景区资源保护培育的规划
红枫湖风景区资源的保护培育分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培育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培育,主要采取分级保护的方法。
2、统一管理、充分发挥规划作用
(1)管理体制建议
设立不受市域限制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或管理委员会,作为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在景区内行使部分地方政府职能,绝对保护和一级(远期扩大到二级)保护区完全由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三级保护区由管理委员会与地方政府联合管理。
(2)管理措施
①必须规划先行、设计先行,规划与设计环环紧扣,根据风景名胜区发展需要,完成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景点详细规划和景点设计一系列完备的专业工作。
②风景名胜区内的绝对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必须作为管理委员会直接管辖区域,不得出售使用权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二级保护区内除部分区域如疗养与度假区、服务区、专项活动区和其他非游憩区外,原则上也不应出售使用权,可以与其他单位和个人按规划设计联合建设,分享利益。
③制定包括水域管理、森林管理、土地管理、建设管理、交通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和其他一系列管理条例与实施细则,并行使政府权力,严格执行,必要时通过政府执法部门强制执行。
3、红枫湖风景区的规划建议
作为具有发电、防洪、调节、饮用水源及灌溉等多种效益的人工湖——红枫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其综合功能相协调统一。特别是以服从饮用水源保护要求为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修复红枫湖的生态环境,努力恢复地带性植物群落。规划力求达到水源地保护与景区岸线公园的共同发展。既要保住水源地,又要发展滨湖旅游经济区域,同时还要保护景观与环境。
参考文献:
[1]贵州旅游网
[2]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
[3] 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案
作者简介:苏洁,男(1983.5-),贵州省六盘水人,副教授,贵州财经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师,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西部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
关键词:红枫湖 旅游景区 景区规划 景区发展
一、红枫湖风景区资源情况概述
(1)水体景观
红枫湖风景区,是1988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110km2,是贵州高原上第二大人工湖。湖区湖面开阔,东西最宽5km,南北长达22km。湖岸长92.7km,水域面积57.2km2,正常水位库容6.01亿m3,有效库容为4.306亿m3,平均水深10.2m,最深处45m,总蓄水量6.02亿m3。
(2)地形景观
红枫湖东西宽约5千米,南北长20多千米,有大大小小百余个岛屿,形成山外有山、水外有水、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奇异景观,素有“高原明珠”之美誉。
(3)气候景观
红枫湖地处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4.1℃,7月均温22.7℃,1月均温3.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景观丰富:春天满山遍野的映山红、报春花相互争艳,迎春怒放;夏天湖水上涨,湖面宽阔,岸上植物更加茂盛,百花争妍,微风轻佛,满湖凉意;秋季云高气爽,堪称红枫湖的“黄金季节”,每当雨后天晴、夕阳西下,晚霞将湖水漆成一片片金光闪闪的枫叶,耀眼夺目,美不胜收,秋晴观晚霞,是红枫湖的最佳景观之一;冬季,树林依然常绿,偶有瑞雪,景象更美,到红枫湖过冬的候鸟成群而来,数不清的鸟类成群结队,组成一个热闹的飞禽乐园。
(4)溶洞景观
丰富多彩的喀斯特溶洞群,给红枫湖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特色。红枫湖景区已发现溶洞60余处,构成一庞大的岩溶洞群,其中著名的有将军洞、水下洞、打鱼洞等。将军洞位于将军湾景区,岩溶地貌在洞内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奇观,犹如水晶宫殿;洞内有高宽各数十米的巨大钟乳石幔,如大瀑布直泻而下。水下洞内流水清澈,洞顶钟乳满目,水底石田棋布,石渠蜿蜒,小径纵横。打鱼洞钟乳石呈原始状,宛如仙境,令人神往。
(5)民族风情
湖区的侗苗冲景区集贵州民族风情于一地,集中体现了侗、苗、布依、回、水、土家族等12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生活习惯、建筑风格,是一新开发的较有特色的景区。现已建成侗、苗、布依几个民族村寨,更有侗寨、鼓楼、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寨石板房等不同建筑点缀其间。游人可在此领略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民族风情。
二、红枫湖风景区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建议
1、资源保护与景区开发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模式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本身就是一对难以避免的矛盾。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必然會面对市场、吸引游客;游客的进入、人类的活动也必将给有限的资源带来压力;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与规划导致景区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给景区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在《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的引导下,红枫湖风景区应该走保护与开发并重,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旅游开发、人与资源三者的矛盾。
(1)红枫湖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
红枫湖水环境治理原则为:城乡居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首先保护;养殖业和湖内源优先限期治理;城镇污水优先集中处理;加强对点源污染的治理,实行达标排放;点源、面源结合治理;先内再外,先重点后一般;采用生态治理的方式,全面修复生态环境和水环境。
水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方案,主要从湖内水域和水域外两个方面分点源、面源和湖内源三个方面治理。
首先,点源类污染治理方案共分4类:修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城镇污水;加强对煤矿废水的治理,对湖区周边不能达标排放的煤矿实行“关、停、并”;小型企业的生产废水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处理废水;小型养猪场采用“厌氧+生态模式”处理废水。
其次,面源类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富营养化问题上,其治理方案主要围绕如何治理富营养化问题来进行。
最后,湖内污染的治理主要在于:取缔湖内的网箱养鱼和围栏养鱼;在重点地段对污染底泥进行环保疏浚;将退渔还湖区改为湿地带;防治机动游船污染。
(2)景区资源保护培育的规划
红枫湖风景区资源的保护培育分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培育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培育,主要采取分级保护的方法。
2、统一管理、充分发挥规划作用
(1)管理体制建议
设立不受市域限制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或管理委员会,作为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在景区内行使部分地方政府职能,绝对保护和一级(远期扩大到二级)保护区完全由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三级保护区由管理委员会与地方政府联合管理。
(2)管理措施
①必须规划先行、设计先行,规划与设计环环紧扣,根据风景名胜区发展需要,完成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景点详细规划和景点设计一系列完备的专业工作。
②风景名胜区内的绝对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必须作为管理委员会直接管辖区域,不得出售使用权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二级保护区内除部分区域如疗养与度假区、服务区、专项活动区和其他非游憩区外,原则上也不应出售使用权,可以与其他单位和个人按规划设计联合建设,分享利益。
③制定包括水域管理、森林管理、土地管理、建设管理、交通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和其他一系列管理条例与实施细则,并行使政府权力,严格执行,必要时通过政府执法部门强制执行。
3、红枫湖风景区的规划建议
作为具有发电、防洪、调节、饮用水源及灌溉等多种效益的人工湖——红枫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其综合功能相协调统一。特别是以服从饮用水源保护要求为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修复红枫湖的生态环境,努力恢复地带性植物群落。规划力求达到水源地保护与景区岸线公园的共同发展。既要保住水源地,又要发展滨湖旅游经济区域,同时还要保护景观与环境。
参考文献:
[1]贵州旅游网
[2]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
[3] 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修正案
作者简介:苏洁,男(1983.5-),贵州省六盘水人,副教授,贵州财经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师,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西部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