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的难点是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作为地理第二课堂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束缚,具有组织灵活,方式多样,时间尺度可控等方面的优势。本文以PBL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理论方法为指导,以“发现山地”为项目教学的问题导向,以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为核心,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为重点,突出PBL教学模式特点,设计本活动方案。
关键词:社团活动;PBL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362
一、PBL教学法概述
基于问题和项目的教学即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叫“项目式教学法”,这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展开一段时期的调研、探究,致力于用创新的方法或方案,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困难或者挑战,从而在这些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中习得新知识和获取新技能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规划和完成一系列任务,最终实现某个目标或者解决某个问题,这就是项目。学生为了成功地完成項目,必须整合自己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团队协作,最终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做出评价。综上所述,PBL项目学习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又丰富了社团活动的内涵,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二、PBL地理社团活动的一般设计思路
2.1、定——社团项目主题
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地理社团活动项目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要根据项目目标确定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去解决驱动问题,因此驱动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它应该有以下特征: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对学生有挑战性,不是轻易就能够解决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这样的活动项目主题才有价值。
2.2、查——活动项目主题资料
要求社团活动成员务必动手、动脑查阅各种与社团活动相关的资料,力求详实,准确,可以课本上,图书馆、采访手记,报纸、统计年鉴,网络查阅等,总之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甚至实地考察的过程是获取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极大促进了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提高。
2.3、析——社团项目主题资料
在项目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兴趣小组学生能够分析地理事物或则地理现象产生原因,存在的形态,分布情况,具有的类型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别,从而把握地理核心概念,地理核心知识,对于地理事物的分析会更加准确。在分析时,地理事物的描述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之分,在不同分析方法指导下学生的思维品质会得到更大提升。
2.4、研——社团项目主题的地理作用
获得知识的过程很艰辛,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的知识迁移、知识关联、知识创新。通过对地理现象(事物)所产生的作用把地理环境各要素结合起来。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提高。
2.5 做——社团项目设计(产品)
PBL教学法从来不把知识的获得作为学习的根本目的,真正有用的知识是让知识变得有用。学生呈现地理社团活动作品的方式是没有限制的。任何形式的地理社团活动成果都可以成为产品创意。板报、海报或者演讲报告,设计图、论文、摄影、DV等都是社团活动的主题成果。
2.6、享——社团活动地理价值
地理价值在哪里?PBL地理社团活动结束后,参与社团活动的老师和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地理的价值。因为每一次学习都是挑战,每一次学习都能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价值,成就地理学科的真正学习动力不仅仅是考试。
三、PBL教学设计——“发现山地”PBL地理社团活动教学设计
1.围绕“山地”这一地理主题展开社团活动,通过PBL社团活动并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创造力,分析力、实践力去突破相关地理基本知识。
2.学会根据需要查阅山地相关资料,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学习资料的方法,或可自发实地(某山地)调研的行动力。
3.根据资料学习掌握分析、描述山地地形的基本方法,能用图形图片,数据表格,地图、等直线等定性、定量方法表达山地特征、并总结山地的一般特点。
4.通过小组协作与探究活动,归纳总结山地可能产生的地理影响和作用。
5.根据探究结果绘制地理办板报、海报、绘制思维导图、地图、摄影图片、小论文等形式提交小组成果资料。
6形成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高水平学习的能力。
活动阶段1
1.各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山地地形的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并做发言准备
2.利用课后活动时间,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小组内共同整理并学习山地相关资料,并展开山地相关知识的总体学习或学习。
3.可选择某山地实地考察
活动阶段2
利用社团活动课,辅导教师指导下,兴趣小组内完成以下工作:
根据资料学习掌握分析、判断是否为山地的基本方法
绘制景观图、剖面图、摄影图片等定性描述山地
3.利用数据表格,地图、散点图、等直线定量方法表达山地特征
4.探究山地形成过程,比较不同山地的成因
活动阶段3
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社团活动课,,兴趣小组完成以下工作
1.高一地理兴趣组--根据山地的特征判断山地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绘制思维导图,或写出小论文
2.高二地理兴趣组—根据山地的成因判断山地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根据要求绘制思维导图,或其他相关创意产品
活动阶段4
3.展开“发现山地”成果分享会
4.举办社团内“山地”思维导图展览 5.举办“发现山地”地理摄影大赛或者山地纪录片观影活动
三、实施效果反馈
1.PBL地理社团活动极大提升学生的地理兴趣
PBL教学模式的地理社团活动实践表明,PBL教学模式是非常高效和实用的。地理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上升。由于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小组和团队的积极功能带动了个体学习兴趣的提升。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思想碰撞中得到启发和创造。从实地求证中获得真知,真正体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育真谛。通过调查、观察、实证、交流,展示、动手制作等一系列过程,学生实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分享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的教育目的。
2.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PBL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极大的改变了老师传授知识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地理社团活动方法,教师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和创造情景来引导学生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新知。这就需要老师摒弃经验主义,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了适应PBL教学模式而加强学生管理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及技能的学习,从而促使PBL教师成为优秀的知识传播者和创造者。
3.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学科培养的重要目标。活动调查区域的选择上,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中的调研活动培养了学生地理实践力。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展现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在问题的解决上巩固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社团活动总结会上学生的交流辩论,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通过PBL社团活动使得学生成为真正利用所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的人。
4.为高效地理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解决方案
PBL教学有助于提高社团活动效率、减少社团活动目标的不确定性。PBL社团活动从问题设计到分析都围绕问题解决为而设计和探索。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分析问题,在不断的思维碰撞和实地调研中增长见识,获得灵感,寻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PBL地理社团项目库的建立,极大便利了地理社团活动的设计思路。项目库从根源上解决了项目从哪里来的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PBL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关乎社团活动的方式和方向,对整个社团活动的设计和顺利实施是起到局定性作用的。因此PBL项目库的建设意义重大。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
PBL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难以克服传统教学的束缚,PBL课程理念的的理解不成熟。在社团活动中的具体操作缺少细化和有效性。学生在社团中的表现差异较大。PBL应用在在地理社团活动中的意义不仅丰富了活动地理教学的内容,还发展了地理社团活动的教学价值。使得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努力创造的的思想品质。期待PBL教学模式的巨大效应更多的促进地理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中地理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J]. 秦學锋.广西教育. 2015(26)
[2]秦海宏,葛伟,孙雪洁. PBL 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 30(6): 121-123.
[3]吕晓玲. PBL教学法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4(4): 109-110.
[4]齐金玲,牛振海,曹运华,等.PBL教学法在心理咨询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2012,33(19):2672-2673.
[5]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应然分析及落实路径[J]. 刘桂侠,王建力,王勇,胡蓉,苏迎春,洪惠坤.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01)
[6]关于中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研究[D]. 李素者.河北师范大学 2015
[7]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J]. 陈寿伟.学苑教育. 2019(01)
[8]地理实践力视域下的本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杨灿平.云南师范大学 2017
[10]高中学生地理实验兴趣社团建设的实践探索[J]. 侯建成.地理教育. 2014(10)
[11]校园“地理影展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 邱涛,左晓凯.地理教育. 2018(05)
[1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13] 赵艳杰,刘永华.PBL教学方法在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1)
[14] 李晓潇,刘海燕.PBL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8)
[15]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 江西师范大学 2007
[16] 朱爱贞.优化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9)
[17] 顾芳芳.论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D].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18] 吕鸿.地理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5(09)
关键词:社团活动;PBL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5-362
一、PBL教学法概述
基于问题和项目的教学即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叫“项目式教学法”,这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展开一段时期的调研、探究,致力于用创新的方法或方案,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困难或者挑战,从而在这些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中习得新知识和获取新技能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规划和完成一系列任务,最终实现某个目标或者解决某个问题,这就是项目。学生为了成功地完成項目,必须整合自己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团队协作,最终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做出评价。综上所述,PBL项目学习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又丰富了社团活动的内涵,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二、PBL地理社团活动的一般设计思路
2.1、定——社团项目主题
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地理社团活动项目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要根据项目目标确定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去解决驱动问题,因此驱动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它应该有以下特征: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对学生有挑战性,不是轻易就能够解决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这样的活动项目主题才有价值。
2.2、查——活动项目主题资料
要求社团活动成员务必动手、动脑查阅各种与社团活动相关的资料,力求详实,准确,可以课本上,图书馆、采访手记,报纸、统计年鉴,网络查阅等,总之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甚至实地考察的过程是获取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极大促进了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提高。
2.3、析——社团项目主题资料
在项目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兴趣小组学生能够分析地理事物或则地理现象产生原因,存在的形态,分布情况,具有的类型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别,从而把握地理核心概念,地理核心知识,对于地理事物的分析会更加准确。在分析时,地理事物的描述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之分,在不同分析方法指导下学生的思维品质会得到更大提升。
2.4、研——社团项目主题的地理作用
获得知识的过程很艰辛,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的知识迁移、知识关联、知识创新。通过对地理现象(事物)所产生的作用把地理环境各要素结合起来。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提高。
2.5 做——社团项目设计(产品)
PBL教学法从来不把知识的获得作为学习的根本目的,真正有用的知识是让知识变得有用。学生呈现地理社团活动作品的方式是没有限制的。任何形式的地理社团活动成果都可以成为产品创意。板报、海报或者演讲报告,设计图、论文、摄影、DV等都是社团活动的主题成果。
2.6、享——社团活动地理价值
地理价值在哪里?PBL地理社团活动结束后,参与社团活动的老师和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地理的价值。因为每一次学习都是挑战,每一次学习都能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价值,成就地理学科的真正学习动力不仅仅是考试。
三、PBL教学设计——“发现山地”PBL地理社团活动教学设计
1.围绕“山地”这一地理主题展开社团活动,通过PBL社团活动并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创造力,分析力、实践力去突破相关地理基本知识。
2.学会根据需要查阅山地相关资料,获取有价值的第一手学习资料的方法,或可自发实地(某山地)调研的行动力。
3.根据资料学习掌握分析、描述山地地形的基本方法,能用图形图片,数据表格,地图、等直线等定性、定量方法表达山地特征、并总结山地的一般特点。
4.通过小组协作与探究活动,归纳总结山地可能产生的地理影响和作用。
5.根据探究结果绘制地理办板报、海报、绘制思维导图、地图、摄影图片、小论文等形式提交小组成果资料。
6形成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高水平学习的能力。
活动阶段1
1.各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山地地形的资料,收集整理资料,并做发言准备
2.利用课后活动时间,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小组内共同整理并学习山地相关资料,并展开山地相关知识的总体学习或学习。
3.可选择某山地实地考察
活动阶段2
利用社团活动课,辅导教师指导下,兴趣小组内完成以下工作:
根据资料学习掌握分析、判断是否为山地的基本方法
绘制景观图、剖面图、摄影图片等定性描述山地
3.利用数据表格,地图、散点图、等直线定量方法表达山地特征
4.探究山地形成过程,比较不同山地的成因
活动阶段3
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社团活动课,,兴趣小组完成以下工作
1.高一地理兴趣组--根据山地的特征判断山地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绘制思维导图,或写出小论文
2.高二地理兴趣组—根据山地的成因判断山地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根据要求绘制思维导图,或其他相关创意产品
活动阶段4
3.展开“发现山地”成果分享会
4.举办社团内“山地”思维导图展览 5.举办“发现山地”地理摄影大赛或者山地纪录片观影活动
三、实施效果反馈
1.PBL地理社团活动极大提升学生的地理兴趣
PBL教学模式的地理社团活动实践表明,PBL教学模式是非常高效和实用的。地理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热情上升。由于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小组和团队的积极功能带动了个体学习兴趣的提升。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思想碰撞中得到启发和创造。从实地求证中获得真知,真正体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育真谛。通过调查、观察、实证、交流,展示、动手制作等一系列过程,学生实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分享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的教育目的。
2.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PBL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极大的改变了老师传授知识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地理社团活动方法,教师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和创造情景来引导学生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新知。这就需要老师摒弃经验主义,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了适应PBL教学模式而加强学生管理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及技能的学习,从而促使PBL教师成为优秀的知识传播者和创造者。
3.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学科培养的重要目标。活动调查区域的选择上,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中的调研活动培养了学生地理实践力。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展现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在问题的解决上巩固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社团活动总结会上学生的交流辩论,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通过PBL社团活动使得学生成为真正利用所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的人。
4.为高效地理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解决方案
PBL教学有助于提高社团活动效率、减少社团活动目标的不确定性。PBL社团活动从问题设计到分析都围绕问题解决为而设计和探索。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分析问题,在不断的思维碰撞和实地调研中增长见识,获得灵感,寻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PBL地理社团项目库的建立,极大便利了地理社团活动的设计思路。项目库从根源上解决了项目从哪里来的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PBL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关乎社团活动的方式和方向,对整个社团活动的设计和顺利实施是起到局定性作用的。因此PBL项目库的建设意义重大。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
PBL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难以克服传统教学的束缚,PBL课程理念的的理解不成熟。在社团活动中的具体操作缺少细化和有效性。学生在社团中的表现差异较大。PBL应用在在地理社团活动中的意义不仅丰富了活动地理教学的内容,还发展了地理社团活动的教学价值。使得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努力创造的的思想品质。期待PBL教学模式的巨大效应更多的促进地理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中地理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J]. 秦學锋.广西教育. 2015(26)
[2]秦海宏,葛伟,孙雪洁. PBL 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 30(6): 121-123.
[3]吕晓玲. PBL教学法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4(4): 109-110.
[4]齐金玲,牛振海,曹运华,等.PBL教学法在心理咨询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2012,33(19):2672-2673.
[5]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应然分析及落实路径[J]. 刘桂侠,王建力,王勇,胡蓉,苏迎春,洪惠坤.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01)
[6]关于中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研究[D]. 李素者.河北师范大学 2015
[7]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J]. 陈寿伟.学苑教育. 2019(01)
[8]地理实践力视域下的本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杨灿平.云南师范大学 2017
[10]高中学生地理实验兴趣社团建设的实践探索[J]. 侯建成.地理教育. 2014(10)
[11]校园“地理影展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 邱涛,左晓凯.地理教育. 2018(05)
[1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13] 赵艳杰,刘永华.PBL教学方法在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1)
[14] 李晓潇,刘海燕.PBL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08)
[15]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 江西师范大学 2007
[16] 朱爱贞.优化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9)
[17] 顾芳芳.论中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D]. 首都师范大学 2011
[18] 吕鸿.地理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