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山西黄河壶口岸畔的山城吉县,山川秀美,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苹果的最佳优生区之一,有着苹果栽培的自然优势和悠久的种植历史,享有“中国苹果之乡”的美誉。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吉县苹果种植业开始发展,经过40多年的努力,种植苹果已成为吉县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如今在吉县,家家有果树,户户有产业,苹果年产值达10亿元。曾经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8年在全省、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在新中国成立70华诞之际,在吉县花果飘香的美好时节,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随新闻采风团走进吉县,看这座山城小县是如何谱写致富交响曲的!
大山里建起万吨气调果库
吉县苹果的年产量在22万吨,为了保证一年四季都能向市场供应新鲜苹果,在吉县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指引下,大型的苹果仓储基地建了起来。记者采风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吉县车城乡十里河的大山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下简称大山公司)。
“2008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吉县苹果要和市场接轨,而果库是建立苹果交易市场的强大后盾,但那时吉县还没有果库,政府就给企业找便宜的地皮,协助贷款。就这样,在2009年大山公司开始第一期工程的建设,到2010年,20个万吨苹果冷藏气调库和两个大型苹果分拣车间建设完成,总投资两千多万。”大山总经理张卫平边介绍边带领记者进入苹果冷藏气调库进行参观。
在冷藏气调库外的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用苹果重量分级圈对苹果进行分级,分级装箱好的苹果被作业车运送到库里,一箱箱码得整整齐齐,硕大的冷库被占得满满当当,场面颇为壮观。
张卫平告诉记者,“这么大的冷藏气调库每一个平均储存60万千克的苹果,温度控制在–1 ~–3 ℃,现在库里存的都是去年的苹果。”
这些苹果要销往何处?张卫平回答:“吉县苹果销往全国各地,也出口到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国内主要是销往到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那边市场更好。用汽车运输36个小时就可以将苹果从这里运到广西,路途中被棉被包裹着,到达目的地时苹果还处于冬眠状态呢。”
说起吉县苹果,张卫平满是自豪,从事果业这么多年,尝过全国各地的蘋果,唯独家乡的吉县苹果最有味道。
为什么吉县苹果好吃,这也是记者好奇的问题。张卫平分析道:“吉县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无污染,苹果硬度好,含糖度在17%~18%,吃起来甜里透着一点点酸,口感非常好。”
吉县苹果之所以价位高,张卫平说除了口感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货架期长。“比如有些地方的苹果运到广东销售一周就烂了,但吉县苹果常温下放半个月到一个月都没事,如果低温冷藏能放更长时间。”
俗话说: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水果,有关苹果是否有农药残留,是否会打蜡这些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顺便咨询了张卫平。
“我们有自己的果园基地,国家认证了绿色有机苹果,是不允许施化肥的,但果树叶上会喷一点有机农药防虫子。苹果在很小的时候就套了双层袋保护起来,如果是从树上直接摘下来的苹果你不用洗就能吃。”谈到苹果打蜡这个问题,张卫平随手拿起一个苹果现场实验,记者看到苹果表皮确实被刮起来一层白色的物质。
“这是苹果本身就有的保护层,保护苹果不容易烂,而不是人工打蜡。来了这你就会知道,吉县是一个纯农业县,没有工业污染,空气中弥漫着乡土的气息,尤其是山上空气特别好,十天不洗脸都干干净净。”所谓好山好水出好果,对于吉县苹果的品质问题,张卫平的回答底气十足。
据了解,大山公司作为吉县的龙头企业,集苹果栽培、加工、冷藏、物流配送为一体。全县共有苹果冷藏库40家,万吨级3家,可以储存全县15万吨的苹果。万吨气调果库的建设无疑为吉县苹果品牌的打造和日后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苹果交易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科技助力走上致富路
吉县苹果产量大且主要以鲜食为主,深加工量微乎其微,十几年前吉县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委、县政府带领着当地百姓脱贫攻坚。一直在吉县从事苹果产业的陈成星开始思考,这么多苹果除了销售还能做什么?或许可以进行深加工延伸果业产业链,于是山西达明一派食品有限公司(下称达明一派)便在这样的契机下孕育而生了。
“有了苹果深加工这个想法,光是考察市场陈成星就花了3年时间。”达明一派工作人员感叹公司成立之初的艰难。
达明一派于2011年成立,2015年产品正式面向市场,是果蔬制品研究与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科技企业,主要做植物益生菌发酵的果蔬原浆和果蔬饮料。虽成立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发展速度迅猛,果蔬原浆的年生产量在20 000吨。 “公司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目前已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司先后与丹尼斯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台湾地区旺旺集团、南京雨润集团、中沃集团、港荣集团等国内60余家集团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供果蔬发酵原浆,同时也做代加工和终端饮品,以推进果蔬原浆应用产品工艺研究与开发。”工作人员介绍道。
所谓原浆,工作人员解释说:“简单说原浆就是把果蔬打成浆,植入益生菌进行发酵。益生菌发酵是核心技术,每一种果蔬配的菌群都不一样。果蔬从进去到生产成原浆出来全部通过管道,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这项特殊工艺是我们技术的亮点,目前在国内是领先的。”
采访中记者品尝了达明一派生产的苹果、山楂、雪梨等饮料,口感纯粹,喝起来像是鲜榨的果汁。“这些饮料当中除了原浆、水、白砂糖外没有任何添加,特殊的工艺可以使饮料保质期达到10个月,但开盖后最好在24小时内饮用完。原浆还能做成喷粉,比如港荣蒸蛋糕上面洒的南瓜、胡萝卜喷粉就是我们研发的。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把原浆做成冲饮式饮料的原浆粉。”工作人员说。
不局限于苹果,达明一派还将梨、胡萝卜、南瓜、桃子、山楂等果蔬原料进行深加工。“陈成星带领企业全体员工,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为依托,和当地的几百户农民签订协议种植果蔬,到了收获季节,采摘、削皮等一系列环节需要人工操作,这也带动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吉县大型的深加工科技企业目前只有达明一派一家,科技助力让苹果产业提质升级,未来会有更多围绕苹果产业链的科技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吉县巩固脱贫的一股强大力量,惠及更多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电商扶贫实现“从田野到餐桌”
吉县以苹果闻名,但是除了苹果还有小米、红薯、绿豆、木耳、蜂蜜等特色农副产品。如何减少中间环节,让它们从百姓田间直达消费者餐桌,从而让百姓获得更高的收益?记者又来到与达明一派一墙之隔的吉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寻找答案。
走进一楼展厅,记者看到有关吉县的特色農副产品、文化产品以及旅游资源做了精心的陈列与展示,对参观者进行宣传。2019年年初由吉县政府牵头的吉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将产业扶贫与电商扶贫相结合,帮助农户增收致富,助推精准扶贫。据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项目经理居日欣介绍,他们目前已经在吉县建设完成48个电商服务网点,整体目标是63个,对吉县乡镇实现百分之百的全覆盖,行政村70%的覆盖。
通过培训,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站点,有一个淘宝店,春季帮助老百姓从线上订购化肥、农药等农资,帮助村民进行代买代卖、代存代缴、快递收发等一些服务,也提供金融贷款、农资贷款的服务,把金融、农资、快递的服务植入站点,通过一个服务站解决多项功能。
“当地老百姓也可以把自己的产品通过电商服务站卖出去,省去了发快递、包装寄送等后顾之忧。未来我们还会通过入村调研收购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及手工艺品,帮他们进行产品的包装升级,然后销售出去,让贫困群众切实实现增收,而且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所有服务都是政府向老百姓免费提供的。”居日欣告诉记者。
“我们现阶段已经在各个行政村对800多人开展了普及性的培训,告诉老百姓什么是电商、电商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有意愿从事电商行业的群众可以来电商培训室进行更专业的培训,内容包括淘宝开店、如何运营、如何对产品进行包装升级和营销,这里将是电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孕育基地。”居日欣补充道。
2014年,吉县全县开始大力推广电商扶贫。吉县县委副书记赵松强说:“作为山西省率先摘帽的一个县,吉县在2017、2018年考核时,国务院第三方评估提出让苹果产业提质升级,插上科技的翅膀。”如今,无论是达明一派还是吉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科技+互联网”不仅为传统苹果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也为吉县百姓共同致富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手记:
吉县采风之行的最后一站,记者来到闻名遐迩的黄河壶口瀑布,站在河岸,看滔滔黄河水奔流而下,跌入深槽,巨大的黄色瀑布惊涛拍岸,溅起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一条美丽的彩虹。记者觉得,多少赞美之词都不及亲临岸边看到它的那一眼。看罢壶口雄风,听黄河岸边民间老艺人引吭高歌,一曲信天游唱得豪迈激荡;穿上大花袄,戴上红头巾,和精心打扮的网红驴合影留念。
黄河壶口瀑布,引领着吉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壶口瀑布东岸,保留着古老原始森林风貌的人祖山令人心醉神迷;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吉县柿子滩古人类遗址见证着吉县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依托吉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以黄色瀑布、绿色生态、红色苹果为主基调的“三色旅游”画卷铺展开来,吉县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而努力着。2019年4月29日,吉县第二届“春华秋实”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在美丽的屯里镇桑峨牡丹园开启,进而全面拉开了全县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的序幕。吉县旅游开发风生水起,又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苹果产业的招商引资和巩固脱贫。
百花尽开已入夏,正是出游好时节,记者愿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品尝吉县苹果,感受秀美的吉县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