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机,让拓展“锦上添花”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适当对文本进行拓展,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能促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但有的教师却进入了误区,把拓展阅读当作是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的“点缀”,形式上也是千篇一律,只是在教完课文后,找来一篇与文本题材相同的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其实文本拓展的形式绝非如此单调,它应该自然融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把握时机,巧妙引入文本拓展,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
  一、导入时拓展,奠定情感基础
  阅读文本,尤其是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课文,如果单纯从题目开讲或从生活现象入手,学生很难迅速进入情境,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因而,在导入时有意识地通过拓展相关资料烘托气氛,突显主题,就给学生提供了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抓手。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导入《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时,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师:我们学校有一位校友叫史铁生, 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重病,高位截瘫,至今已经33年了。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从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件出示: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生: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
  生:我读到了作者觉得母亲活得太苦了。(师板书:苦)
  生:我读到了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
  师: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
  此课的导入匠心独运,窦老师用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导入中窦老师精心拓展了片段让学生阅读,这段文字与《秋天的怀念》具有相同的情感,这样就在开课之初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而当学生读出“母亲活得太苦了”时,窦老师就板书“苦”字,后面的教学就以“苦”为主线进行延展,使学生内心涌动起欲罢不能的情感激流,自然主动地走进文本。
  二、品读时拓展,丰厚语言积淀
  对文本言语层面的感知是阅读的第一步,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循着作者行文的思路,以词句作为切入点来领悟文本的意蕴。在品读词句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紧扣主题向外辐射,把不同文本组合在一起,将会使它们之间产生一种立体声的和弦效果,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蕴含其中的意味。
  教学《黄果树瀑布》一文,我在引导学生品读“银雨洒金街”这一内容时就进行了相关的拓展。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银雨撒金街”这一奇特景象的?
  生:(齐)“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
  师: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也用文字记录下此情此景,老师摘录几句,请同学们读读品品,交流一下你最欣赏的描述。
  课件出示:
  1.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叶圣陶
  2.翻岩喷雪,溪皆如白鹭群飞。一溪悬捣,万练飞空。
  ——徐霞客
  3.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佚名·观瀑亭对联
  生:观瀑亭对联对仗工整,比喻也很生动,写出了大自然的奇妙,令人赞叹!
  生:叶圣陶笔下的瀑布美丽灵动,而徐霞客笔下的瀑布气势非凡。他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我都很喜欢。
  师: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些名言佳句的话,不妨把它们背诵下来。(生自由背诵)
  师:现在再读书上的文字,一定能感受到“银雨洒金街”这一美景的诗情画意。
  这样的拓展,通过不同文本的交相辉映,使学生对“银雨洒金街”的奇特景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
  三、留白处拓展,开放想象空间
  文字是一种符号,而文字背后则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加上文学作品往往表达含蓄、情感内敛,这样就会出现文本的“留白”。如果在“留白”处进行拓展,无疑能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设起一座心灵之桥,为学生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如,《白鹭》一文中“白鹭钓鱼”这部分写得相当简单,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蕴含在其中的无穷韵味,我进行了这样的文本拓展。
  师:文中是怎样描写白鹭钓鱼的?
  生: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
  师:老师推荐一段描写白鹭钓鱼的文字,看看与你头脑中的画面是否一致。读完后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课件出示:
  “一只白鹭静静地伫立在水田中,通体雪白的羽毛,曲线优美的颈脖,宛如一尊高贵的塑像。白鹭静止不动,气定神闲,似乎周围的一切都无法打扰它。待浅水处浮现游鱼的身影,它像突然惊醒,闪电般地把颈项弹开,尖尖的喙准确地刺入水中,迅速叼起一条小鱼,展翅轻盈地飞向远方。”
  生:白鹭钓鱼时也很优雅,而且很有耐心,它的从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白鹭那雪白的蓑毛就像渔翁的蓑衣,而那长长的喙就是一根鱼竿,怪不得说它是在“钓鱼”呢!
  生:书中说清水田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我觉得白鹭就是这画中的主角。此情此景真是太美了!
  这段拓展的文字优美生动,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到了白鹭钓鱼时的优雅从容、胸有成竹,从而对“钓鱼”有了更深层的理解,让学生讲述对白鹭的印象时,他们兴趣盎然,产生了丰富而奇妙的遐想。
  四、深化时拓展,感悟人文内涵
  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挖掘人文内涵并加以延伸,让学生对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与启示有所领悟。从词句的品味、段落的赏析回归到整体的情感体悟,能够触动心灵而引起共鸣。因此在情感深化处进行文本拓展,可以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读出与自己相通的情感,说出自己个性化的感悟,使人文素养在经典文本的浸润中逐渐提升。
  《一只贝》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语言质朴却意味深长,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体悟到人生的哲理,初步具备辩证看待問题的意识,我在学完课文后进行了文本拓展。
  师:贾平凹笔下的这只贝令人肃然起敬、难以忘却。老师推荐给大家一篇佳作,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席慕容的同名作品,一样令人回味。
  课件出示:
  一 只 贝
  席慕容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只贝。贝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或深或浅的小点,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实在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
  师:这只贝是那么美,与贾平凹笔下的贝完全不同,这只贝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生:这只贝虽然没有孕育出名贵的珍珠,但它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生:这只贝的生命短暂,却在人世间留下了永恒的美丽,我觉得它和那只丑贝一样可敬。
  通过文本拓展,学生真切感受到即便是同一事物在不同作家的眼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更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启示,引发了其深入思考。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挖掘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并通过文本拓展加以呈现,就能有效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在潜移默化间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河埒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娣
其他文献
“踊跃展示”是对“限时讲授、合作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让学生个体积极性得到释放的方式,是对学生的尊重,对智慧的激发,对潜能的释放。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拥有平等交流的权利。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和观点,相信会有不同的精彩……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唤起学生踊跃展示的动力融于分层次设计的导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思考,有所探究,有所进步。这是对
在习作教学中,“干货”往往是教师“给予”的,而不是学生“习得”的,这样就导致了“给一次会用一次”“不给就不会用” “此用而不会彼用”等写作问题。如何能让学生提取、储存并自主应用“干货?我尝试着在对比中把“鲜货”慢慢晾晒为“干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原有”和“现有” 对比——临写说明方法  【教学片段一】  1.出示秦兵马俑一号坑图片,配以文字说明: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共有6
她的名字叫熊守丽,但是更多人知道她叫“南京肉球妈”。从2011年起,她开始365天为自己的孩子做早餐,天天不重样。后来她开了微博微信,教妈妈们一起为孩子们定制早餐,均衡营养。许多媒体都采访过她,越来越多的妈妈从她这里学会如何将早餐做得营养精致。今年,本栏目将按季度推出她的季节性经典早餐。她还是南京“幼小妈妈帮”成员,如果您有关于宝宝饮食方面的问题想与她探讨,可以关注“幼小妈妈帮”微信公众号,与她交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的语言虽然稚嫩,却最是质朴无华。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是最接近儿童认知的文体,教师需要基于儿童诗歌独有的文体特点,引领学生深入到童诗的内在意蕴之中,感受儿童诗歌独特的文体之美。  一、反复朗读,和谐地体悟童诗音韵之美  1.多维尝试,反复诵读感受节奏  文本初读,是为了消除认知障碍。儿童诗的语言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具有极强的节奏韵律。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关注童
作业是对课堂所授知识的检测、反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样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日常教学中,常见的情况是作业量多、作业形式机械重复,极少有创造性,既让学生厌烦,也让教师头疼,应试训练色彩浓厚,没有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统编本教材使用后,教师应如何高效减负地对待作业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点滴感受。  一、
人教版的“资料袋”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丰富文本内容,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等作用。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资料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对“资料袋”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让学生自己读读看看就算完事,多数学生对“资料袋”视而不见,造成了学生阅读面狭窄等局面。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资料袋”,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呢?教师可以借助“资料袋”,指导学生
教材中收录了部分由古文改编的课文,这些课文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载体。古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采取“完全背诵”的形式,而是要基于儿童视角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而言,要基于儿童认知、儿童兴趣和儿童生活,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的“情味”、演出古文的“趣味”、悟出古文的“理味”。  一、基于儿童认知,引导读出古文的“情味”
小说是一种重要文体,从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开始出现在教材中。阅读教学应该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小说的构成无外乎三个方面:情节、环境、人物。其中,环境描写是学生相对难以理解的部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开掘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教学价值进行浅析,为提升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奠基。  一、紧扣外显特征,罗列环境描写的呈现形式  1.展现运用方式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已经超越了基本的原始范畴,不仅与情节的发展相
在教学中,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心灵碰撞。对话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师生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交往关系,更是一种平等沟通。  【片段一】《三袋麦子》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小猪、小牛和小猴收到土地爷爷送给他们的麦子后,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对此,你们的看法如何?  生:我喜欢小猪的处理方式,他先过好日子,而且手巧……  生:我欣赏小牛的处理方式,他过日子精打细算……  生:小猴的处理方式最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我们这群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教师已在教育岗位上摸爬滚打了20年。20年可以由迷惘走向成熟,也能由成熟归于沉寂,曾经的“教育梦”仿似早已淹没在时间的流里。现在的我与我们,更多只是把“教育”当作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在认真地、用力地做着……  “晒课”之于我们  教学改革,潮起八方。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晒课”活动,打破了我们这群故步自封的中年教师所追求的平静。打开教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