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中学生、大学生地理知识普遍较缺乏,这与地理应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不相符的。无论是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还是学生成长来看,地理知识的普及都是高等师范院校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未来合格教师的选择。《生活中的地理》作为公共选修课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正是适应现实需求的结果。本文分析了《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完成了课程内容设计、提出了相应课程教学方式并设计了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学生活动。
【关键词】生活中的地理 公共选修课 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27-02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地理素养被称作是一位公民生活和立身社会的基础素养。作为一名地球公民应该具备“因地适宜”等基础的地理思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培养的未来基础教育的从业者,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地理素养就直接关系到未来公民的基础素养形成。
受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影响,地理具有跨越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特征。学科的这种特色、研究对象的纷杂都决定了地理是基础教育中关键的一门科目。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中考”、“高考”这些指挥棒的影响,可以说地理是基础教育中最不受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很多地方地理科目都不是期末考试科目。这种现实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学生、大学生地理知识的普遍缺乏。
现实和需求的这种矛盾对今天的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提出了挑战。
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探析
从社会需求看,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被确定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而相应的地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被确定为提高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的地理科学素养。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影响巨大,中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系列问题都在拷问着我们。而地理正是以资源和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教学宗旨。因此,现实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存在问题都对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活中的地理》作为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正是适应挑战的必然选择,该课程的开设可普遍提高未来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和地理素养,从而为实现学科功能的转变和适应未来的地球公民打下基础。
从学科需求看,地理学科是较为实用的学科,其知识内容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地理学发展到今天,现当代的中国地理教育内容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比例越来越高,今天很多的基础教育中的地理教师都是非科班出身,自身没有正确的地理意识,很难想象他能把中学地理课上出真正的地理味道。即使是科班出身的地理教师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也极不重视自己的学科,在新一代的未来接班人普遍缺乏地理知识。这种情况其实在上个世纪的美国也存在过,但美国通过一系列措施重新发现了地理学,地理现在是中学学习的核心课程。正如地理学者吴传钧院士说“我们更需要重新发现”[1] 。因此,《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改变过去固有的“地理=地名+物产”的片面认识。可以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重新发现地理学,体会到地理的价值,从而有助于在未来改善地理在基础教育中的困境,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从学生需求看,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学也在探索对学生的通识教育。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对学生的通识教育更是十分必要,这既是师范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实现方式。所以,《生活中的地理》是对地理学科功能“回归”的讨论,也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生活,也是一名普通公民,特别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内容框架
課程主要以生活中的知识与地理的关系为框架,分十个专题来论述地理就在生活中,地理与生活、生存息息相关。
专题一 日常生活与地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了解各地区居民在吃、穿、住方面的特点和之间的差异,并思考这些日常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关注生活。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①展示世界各地饮食文化与地理关系的资料,找出各地区特点及差异;
②展示世界各地服饰文化与地理关系的资料,找出各地区特点及差异;
③展示世界各地民居文化与地理关系的资料,找出各地区特点及差异;
专题二 旅游与地理
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模拟导游活动,了解旅游资源的种类,学会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设计旅游线路,参加讲座探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大好河山。
专题三 经济与地理
通过超市区位的选择、地区经济的发展模式,学生理解地理与经济的关系,能用地理眼光看待经济生活,形成正确的经济地理观念。
专题四 电影与地理
播放电影片段,学生赏析,从电影中的风光、电影中的地域文化、环保电影等当面论述,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电影与地理的关系。
专题五 传统节日与地理
播放PPT展示,学生了解节日的分类,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各自的习俗是什么,并理解其产生的地理背景;通过对传统节日的学习对我国的历法及二十四节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习惯
专题六 文学中的地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了解主要的地理著作;通过对不同作品的解读,理解文学与地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文化;通过对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地理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并服务于以后的课堂。
专题七 军事与地理
通过教师讲授地缘政治学的相关知识,结合相关的资料分析,学生理解地缘政治的关系;通过学习,学生能解读地理各个圈层与军事行动间的关系;理解现代战争的发展及与地理的关系。 专题八 天文与地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了解天文;了解各个历来是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掌握太阳、太阳系、日食、月食的相关知识;养成对天文的兴趣;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孜孜追求的品质。
专题九 行政区划中的地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回顾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各个省级行政单位名字的由来;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乡土有较充分的认识;形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观念。
三、课程教学方式及学生活动设计
1.课程教学方式
由于课程性质是公共选修课,因此在教学上宜降低学习难度,采用更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
(1)教学中注重案例教学,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學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教学中设计丰富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享有参与性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鉴于该课程的基础性和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建议多采用直观教学、讨论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
(4)本课程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教育录象片、投影等辅助教学手段,力求达到最优的效果。
2.学生活动设计
活动1:学生观摩图片,了解生活中处处是地理。
活动2:教师给定资料,学生分析相关资料,发现地理现象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3:学生讨论在自己的家乡哪些日常生活现象与地理有关。
活动4:观摩旅游资源分类图片资料:《中国服饰》、《中国旅游资源类型》。
活动5:案例分析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活动6:模拟导游,旅游路线的选择。
活动7:“穿越之旅”——即如果现在你是一大型零售企业的管理者,如何进行超市的选址。
活动8:视频教学《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格局》,讨论我们如何应对。
活动9:视频教学《天下第一村》,讨论农村经济发展的非农业化。
活动10:《中国电影地图》分析。
活动11:小组活动“我是火眼金睛”发现电影中的地理元素。
活动12:二十四节气歌接龙。
活动13:作业完成诗词或歌曲中蕴藏的地理信息。
活动14:战争案例分析。
活动15:行政单位简图绘制。
活动16:四川地图绘制。
参考文献:
[1]美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重新发现地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12.
作者简介:崔娜娜(1981—),女,四川省地理教学专委会理事,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地理教学论的教学及研究。
【关键词】生活中的地理 公共选修课 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27-02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地理素养被称作是一位公民生活和立身社会的基础素养。作为一名地球公民应该具备“因地适宜”等基础的地理思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培养的未来基础教育的从业者,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地理素养就直接关系到未来公民的基础素养形成。
受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影响,地理具有跨越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特征。学科的这种特色、研究对象的纷杂都决定了地理是基础教育中关键的一门科目。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中考”、“高考”这些指挥棒的影响,可以说地理是基础教育中最不受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很多地方地理科目都不是期末考试科目。这种现实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学生、大学生地理知识的普遍缺乏。
现实和需求的这种矛盾对今天的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提出了挑战。
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探析
从社会需求看,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被确定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而相应的地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被确定为提高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的地理科学素养。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影响巨大,中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系列问题都在拷问着我们。而地理正是以资源和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教学宗旨。因此,现实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存在问题都对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活中的地理》作为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正是适应挑战的必然选择,该课程的开设可普遍提高未来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和地理素养,从而为实现学科功能的转变和适应未来的地球公民打下基础。
从学科需求看,地理学科是较为实用的学科,其知识内容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地理学发展到今天,现当代的中国地理教育内容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比例越来越高,今天很多的基础教育中的地理教师都是非科班出身,自身没有正确的地理意识,很难想象他能把中学地理课上出真正的地理味道。即使是科班出身的地理教师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也极不重视自己的学科,在新一代的未来接班人普遍缺乏地理知识。这种情况其实在上个世纪的美国也存在过,但美国通过一系列措施重新发现了地理学,地理现在是中学学习的核心课程。正如地理学者吴传钧院士说“我们更需要重新发现”[1] 。因此,《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改变过去固有的“地理=地名+物产”的片面认识。可以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重新发现地理学,体会到地理的价值,从而有助于在未来改善地理在基础教育中的困境,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从学生需求看,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学也在探索对学生的通识教育。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对学生的通识教育更是十分必要,这既是师范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实现方式。所以,《生活中的地理》是对地理学科功能“回归”的讨论,也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生活,也是一名普通公民,特别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内容框架
課程主要以生活中的知识与地理的关系为框架,分十个专题来论述地理就在生活中,地理与生活、生存息息相关。
专题一 日常生活与地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了解各地区居民在吃、穿、住方面的特点和之间的差异,并思考这些日常生活现象产生的原因,关注生活。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①展示世界各地饮食文化与地理关系的资料,找出各地区特点及差异;
②展示世界各地服饰文化与地理关系的资料,找出各地区特点及差异;
③展示世界各地民居文化与地理关系的资料,找出各地区特点及差异;
专题二 旅游与地理
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模拟导游活动,了解旅游资源的种类,学会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设计旅游线路,参加讲座探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大好河山。
专题三 经济与地理
通过超市区位的选择、地区经济的发展模式,学生理解地理与经济的关系,能用地理眼光看待经济生活,形成正确的经济地理观念。
专题四 电影与地理
播放电影片段,学生赏析,从电影中的风光、电影中的地域文化、环保电影等当面论述,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电影与地理的关系。
专题五 传统节日与地理
播放PPT展示,学生了解节日的分类,尤其是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各自的习俗是什么,并理解其产生的地理背景;通过对传统节日的学习对我国的历法及二十四节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习惯
专题六 文学中的地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了解主要的地理著作;通过对不同作品的解读,理解文学与地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文化;通过对诗词中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理解地理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并服务于以后的课堂。
专题七 军事与地理
通过教师讲授地缘政治学的相关知识,结合相关的资料分析,学生理解地缘政治的关系;通过学习,学生能解读地理各个圈层与军事行动间的关系;理解现代战争的发展及与地理的关系。 专题八 天文与地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了解天文;了解各个历来是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掌握太阳、太阳系、日食、月食的相关知识;养成对天文的兴趣;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孜孜追求的品质。
专题九 行政区划中的地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回顾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各个省级行政单位名字的由来;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乡土有较充分的认识;形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观念。
三、课程教学方式及学生活动设计
1.课程教学方式
由于课程性质是公共选修课,因此在教学上宜降低学习难度,采用更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
(1)教学中注重案例教学,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學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教学中设计丰富的学生活动,让学生享有参与性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鉴于该课程的基础性和涉及知识的广泛性,建议多采用直观教学、讨论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
(4)本课程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教育录象片、投影等辅助教学手段,力求达到最优的效果。
2.学生活动设计
活动1:学生观摩图片,了解生活中处处是地理。
活动2:教师给定资料,学生分析相关资料,发现地理现象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3:学生讨论在自己的家乡哪些日常生活现象与地理有关。
活动4:观摩旅游资源分类图片资料:《中国服饰》、《中国旅游资源类型》。
活动5:案例分析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活动6:模拟导游,旅游路线的选择。
活动7:“穿越之旅”——即如果现在你是一大型零售企业的管理者,如何进行超市的选址。
活动8:视频教学《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格局》,讨论我们如何应对。
活动9:视频教学《天下第一村》,讨论农村经济发展的非农业化。
活动10:《中国电影地图》分析。
活动11:小组活动“我是火眼金睛”发现电影中的地理元素。
活动12:二十四节气歌接龙。
活动13:作业完成诗词或歌曲中蕴藏的地理信息。
活动14:战争案例分析。
活动15:行政单位简图绘制。
活动16:四川地图绘制。
参考文献:
[1]美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重新发现地理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12.
作者简介:崔娜娜(1981—),女,四川省地理教学专委会理事,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地理教学论的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