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武术“商场”:塔沟和陈家沟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庸在小说中对少林称赞有加,认为“天下武功出少林”,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少林曾破败不堪。最困难的时候,只有几个僧人,不要说武术,连吃饱饭都成问题。
  
  197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武术的命运也从此转折。少林寺旁边的塔沟村,一个叫刘宝山的农民收了三个徒弟练武,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却注定会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差不多同时,同样是在河南,焦作温县陈家沟,人们重新又开始练习太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球练习太极拳的人,已超过了3亿。如今,塔沟和陈家沟都有众多武校和武馆,武术不再是传说,它成为一种流行文化,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
  少林拳在少林寺外
  刘宝山出生于1931年,今年已经86岁,但是他仍牢牢控制着少林寺塔沟教育集团。
  塔沟,是与少林寺毗邻的一个小山村。70多年来,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少林寺塔沟武校的创办人刘宝山已记不清楚,他从塔沟村到少林寺,来来回回走过多少趟。不过他却清楚地记得刘家多少代来与少林寺之间的历史渊源,记得自己与少林武术之间那种割舍不断的情愫。
  刘宝山家族祖传的石碑上记载,刘氏一族曾有三门先祖出任过少林寺方丈,少林功夫也随之传入刘家。从刘宝山的三世高祖刘廷选被推任少林武守,爷爷刘发泰被推任少林寺文书和武僧总教头,到父亲刘景文在少林寺苦练少林功夫,成为武术界的明星,刘家都和少林寺有了割舍不断的武缘。
  刘宝山5岁开始习武,练就一身绝技,精通40多种拳路和十八般兵器。后来被少林寺方丈提拔为武术总教头,历经考验,刘宝山成为“登封十大老拳师”之一。
  
  1978年秋天,三个年轻人一连十几天跟着刘宝山,要求拜师学艺,刘宝山被三人的诚心和执着打动,收他们为徒。消息迅速传开后,许多青少年又慕名而来。看到这么多人如此喜爱少林功夫,埋藏在心底的“继承先祖志,弘扬少林功”的祖训终于“爆发”了,1978年10月,刘宝山开办了登封第一家民办武术学校——“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
  1979年,号称百万弟子的日本少林拳联盟会会长宗道臣,来嵩山少林寺朝祖归宗,看了刘宝山的少林绝技,宗道臣叹服地说:“不归少林寺,焉得刘家拳!”
  塔沟武校办了四年,没有收过一分钱学费,徒弟们的“学费”就是帮刘宝山家里干干农活。到1982年,学生收到二十几个,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养活不了了,才开始小心翼翼以每年5元、10元、15元的标准收费,就是这样慢慢滚动发展。有一次,刘宝山还曾经问过当时的登封县县长,自己收徒弟算不算违法,算不算搞资本主义,后者说,只要不违背政策,收徒弟是对的。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更多青年慕名而来,到少林寺学习武术。但是,这时候的少林寺,规模还很小,戒律也很严,更重要的是,少林寺并不教武术。很多有志练武的青年,突然发现了旁边的少林塔沟武术学校,就投奔了刘宝山。
  刘宝山的崛起并非偶然,他本人确实是练武术出身,与少林寺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他也是塔沟村的村支书,是最基层的地方领导。少林寺作为一个寺庙和旅游景点,也必须处理好与当地村民的关系,这一点在之后少林寺不断扩建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更重要的是,刘宝山还有着相当灵活的头脑,他最早想到了办武校,也最早想到办文武兼备的正规学校。《少林寺》的走红带来了无数想学习武术的少年,上世纪80年代,登封的武校达到了80多所,但是刘宝山和他的三个儿子已抢占先机。
  如今少林寺塔沟教育集团已是一个有大约3万在校生的庞大组织,按照平均每人每年8000元的学费估计,集团每年营收就是2亿多元。2008年奥运会,塔沟教育集团的学生参与了开幕式,很多年的春晚,观众也可以看到那些武术小将的身影。对一个外地的普通人来说,很难分清“塔沟武校”“少林寺”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
  
  刘宝山的深谋远虑,不仅体现在赚钱上。他很注重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并且懂得回报社会。至今仍穿着土里土气的老式布衣、住在旧窑洞里的刘宝山,曾经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几乎踏遍了少室山下的所有角落,数次因过度劳累而晕倒,耗资逾百万元,先后打井8眼。他还投巨资建起现代化小学,并连年承担在校学生的全部费用。
  另一方面,他也很重视打造专属于自己的IP。尽管文化程度不高,1997年以来,他撰写的《传统少林武术套路教程》《健身、防身、修身——试论习武的三大作用》等书,把自己的实践理论化,也把“少林武术”真正体系化了,这其实是对少林文化的一个贡献。
  陈家沟的故事
  距离塔沟不远的焦作温县陈家沟,则是另一个故事。
  问起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史,村里幾乎每个成年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说个大概。陈家沟位于黄河北岸,河南温县县城东5公里的清风岭上,“北负太行之雄,南据虎牢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末清初,陈氏传至第九代,出现了天资聪慧的陈王廷。他自幼习武,少壮时行兵走镖,平贼剿匪无数,晚年潜心研究武术,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汲取百家之长,融合太极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吐纳术,创编了一种集技击、强体、健身、修性为一体的新武术——太极拳。对陈家沟人来说,太极的起源是明确的,它和传说中的张三丰之类的人物其实没有任何关系。
  1928年,陈家子孙陈照丕受邀去北京,在宣武楼立擂,广会武林同道,前后十七天,未遇敌手,“站住了脚”。彼时,陈氏太极拳才算是真正走出了陈家沟。两年后,陈照丕推荐三叔陈发科来京,自己转去南京授拳。1938年南京沦陷,他又回到河南教拳。   解放后,陈照丕于1958年退休回到陈家沟,发现村里几乎已无人教拳,他当即挑选了几个孩子“重点培养”,其中包括后来的“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和朱天才。
  朱天才等四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习武练拳,70年代开始代表县里、市里、省里参加比赛,80年代到90年代,每到年底都要到国外转一圈,陈家沟太极拳的“走向世界”,早期就是他们推广的。改革开放后,媒体来村里采访,经常由这四人接待、表演,“四大金刚”便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现在武术协会为他们取了新称号,叫代表性传承人。
  
  “四大金刚”之一的王西安,有两个儿子,王占军和王占海。王占海头脑灵活,2011年与马云、李连杰共同创办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太极拳的都市化、时尚化,让世界的年轻人参与到太极运动中,是太极商业化的关键人物。王占海还因为教马云练太极拳而广为人知。
  和塔沟一样,陈家沟的崛起,也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外国旅游团的参观和传播,让当地政府认识到这是一个发展旅游的机会。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友人时,挥毫题词“太极拳好”。1980年,温县成为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次年3月,陈家沟第一次迎来了19人的日本代表团,村里在操场上举行了太极拳表演,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地上,楼上,树上,全是人。”日本电视台将表演全程摄录下来。
  从1981年4月到1982年下半年,陈家沟接待了27批外国代表团,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和欧洲各国。外宾频繁来访,终于引起省政府的重视,纷纷成立武术馆、研究院、旅游局,设立赛事,出版书刊,选派拳师到国外交流,重新发扬传统武术。
  产业,产业
  从登封市到少林寺的路上,人们随处可见武术馆校:小龙武院、嵩山少林武术研究院、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嵩山少林寺武僧文武学校……有人形象地说,在登封市,一字之差就是一个武术馆校的名字,足见其之多。清早,登封市的广场、街心公园、武术馆校院子里都是训练武术的人。
  64万人口的登封市,每年居住着习武学员5万多人,还有接送孩子、看望孩子的家长,他们成为登封市一个消费大军。一位有心人对5万多学员的理发算了一笔账,每个学员每月理发一次,理发一次按10元算,每个月登封理发业就收入50多万元,那么除了两个月的假期,习武人员每年给当地理发业带来的收入就是500多万元。
  当地政府当然从中看到了机会,2001年登封市规划建设了可容纳5万人的“少林武术城”,已有10家武术馆校进驻,他们的建设投入为7亿多元。另外,他们还建设了中国嵩山少林武术文化博览中心、少林园、少林购物中心。通过举办武术节和各种比赛,吸引来的中外游客也带来了不小的收入,如每两年一次的“世界传统少林武术节”,每次给登封市带来的直接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
  在网上,各武校的收费标准不同,但大都超过1万元一年,最高可以达到18000元一年。有媒体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登封长途汽车站拉客的面包车司机,靠给武校拉学员获得的提成,一年收入就能达到数十万元。尤其是寒暑假前,来到登封考察武校的家长特别多,每年的大年初一,许多司机都跑车到郑州火车站接来考察的人,多是来自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的家长。
  武校太多,办校水平又参差不齐,这造成了一种鱼龙混杂的局面。在网上,有关塔沟武校的负面新闻很多,有的学校甚至发生过打架斗殴打死人的情况,也有不少人反映“学不到东西”。对少林寺来说,这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少林”成为一个不受保护的商标,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两个字来注册一个武术学校。80年代各种冠以“少林”字样的武校就已经遍地开花,后来,少林寺有了品牌意识,但为时已晚。
  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成为塔沟武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事实上,到了21世纪,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在思考,孩子学了武术之后的出路问题,武术已经不再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成为广大农村青年的梦想。塔沟作为一个武术基地,如何更上一层楼、融入都市人强身健体的潮流,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和登封的情况类似,2000年,温县开始规划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景区,先后建造祖祠、博物馆、王庭大街等,以太极元素为核心,催生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光是陈沟线一段800米左右的主街,就有四五家太极养生馆,六七家太极服装店,十几家饭店和家庭旅馆。陈家沟一家服装店每年的销售额就有200万,每年景区旅游人次达110万。
  1980年,陈家沟新建了一所武术体校,属于公办。当时有教拳的老师也偷偷在家开武馆,被视为陈家沟太极拳产业化的开端。此后民办武馆渐渐多起来。2000年,武术体校以38.5万的价格卖给陈小旺家族,改名为“陈家沟太极拳学校”。至今,全村成规模的武校有3家,其他大大小小的家庭武馆近30家。
  张福旺的家庭武馆是其中办得比较好的,他曾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陈家沟靠教拳发财并不容易,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收入。“挣钱不是关键,关键是受人尊重,所有人看见你,都叫你师傅,他们跟我学了之后,身体或者人生改观了,这才是最大意义。”
  
  據张福旺、严双军、陈启胜等人介绍,在外教拳的陈家沟人,多为30至40岁的青壮年,做得好的一年挣30至50万。他们多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中知名拳师陈向武在汕头开馆,一对一教学,1小时1000元,而陈正雷有4000多名弟子,弟子的弟子也已在开拳馆了。至更厉害的是,朱天才的弟子在日本开会馆,一个会馆就有10万会员。
  陈家沟的模式,看起来没有塔沟赚得多,但是却更有成长性。“四大金刚”的徒子徒孙已经遍布全国,可以扩大太极的影响力。如果说塔沟是农村青年的梦中之地,那么太极则完美地融入了城市生活。城市的中老年居民,练习太极拳的越来越多,太极成为了一种健身操。陈家沟的困惑在于,这种太极热,看起来越来越和陈家沟没有什么关系,如何能够在这种发散的模式中获利,成为一个问题。
其他文献
当我们谈论武术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它绝对不应该被狭义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拳脚功夫。在中国,“侠”也是武术历史中的一类,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写过游侠的故事,荆轲为了刺秦王,苦练剑术,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侠客之一。    1840年以来,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威迫下,逐渐打开大门,开始迈向现代化。舰船大炮来袭,宣告冷兵器时代的终结,人们想依靠身体在战争中获胜,已经不再可能。但是,当国家的羸弱,最终转
期刊
中国古代有贤人政治的传统,百姓也非常期待能赶上明君贤臣。百姓心中有杆秤,对于那些清廉好官,古代民间都用不同方式来表达感戴和敬意。  民间送清廉官员以雅号,最通常的清官雅号是“青天”。如宋代包拯因其办案精干、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又能体恤民情,为民请命,而被世人称为“包青天”,青史留名。实际上,各朝各代都有被誉为“青天”的能臣廉吏,如明代的海瑞被誉为“海青天”,清代四川的刘清被誉为“刘青天”等。  还
期刊
去年秋天,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了国内多家博物馆一同推出了“湖上有奇峰: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除了集中回顾蓝瑛的作品,还展出了另外两件珍品——明代董其昌的《昼锦堂图》以及“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富川山居图剩山卷》,这两件作品都是平日展讯中不多见的作品,尤其是《富川山居图剩山卷》,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极高,曾被誉为“画中兰亭”。  美术史记载的黄公望画作大约有六十多幅,而实际保留下来的黄公望可信的画作只
期刊
由三毛作词、齐豫演唱的歌曲《橄榄树》,多年来传唱不衰——“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三毛说,她写的橄榄树,是她丈夫荷西的故乡西班牙的一种树。  油橄榄,拉丁语学名Olea europaea,英文名 Olive,木犀科木犀榄属植物,简称橄榄,果实含有丰富的优质食用油——橄榄油。在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意大利的罗马、西西里,希腊的雅典、克里特岛,
期刊
世界上有许多个蓝厅,尤以此地的蓝厅最为有名;世界上有许多个著名奖项,却只有一个诺贝尔奖。  当蓝厅与诺贝尔奖珠联璧合之后,就会释放出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是的,我这里所说的蓝厅,就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举行盛大晚宴之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一楼大厅。  市政厅蕴含的气质  太阳照在清澈的湖面上,泛起点点刺眼的白光,晶莹剔透。只要把环顾的视线慢慢收回,湖畔便会出现一个建筑群落,高低错落,十分雅致
期刊
随着现代影视剧的发展,以功夫为主题的影视剧越来越火,观众们几乎已把那追求视觉效果的功夫“表演”当做了传统武术——当然,武术虽非这些影视作品中那么神乎其神,但在历史上确有其辉煌的过去。  强种强国之精武会    伴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武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随着古代中央集权的发展,特别是宋明以后,崇文抑武几乎成了国策。清军入关以后,为了消灭民间的反清复明势力,更是严格限制民间武术的发展,国民的尚武
期刊
传说的悲伤与现实的反转  去年冬天,我看到一个有关小提琴的悲伤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金敏珍(MinJin Kym),韩裔英国女孩,也是位出色的小提琴家。  和无数优秀的音乐才子一样,金敏珍从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分,11岁获得国际比赛大奖,开始登台演出,15岁时成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史上最年轻的奖学金得主,不到20岁就已经获得了世界声誉,成为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的小提琴手。  21岁那年,金敏珍
期刊
詹姆斯·库克1728年出生于英国中部约克郡的一户农家,从小在英国西北小港惠特比的运煤船上当船员。后来他当上领班,又当上船长,但他另有抱负,“七年战争”(1754年至1763年)爆发之后,他成为皇家海军舰队的一员,曾去加拿大作战。    1768年春天,年39岁的詹姆斯·库克接受皇家海军的任命,率领舰队远征太平洋,从此开始了作为“库克船长”的探险生涯。皇家海军看中的是庫克高超的绘图能力——库克在魁北
期刊
香港演员周星驰主演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在1992年上映,收到了不错的票房,亦引发了一场习武热潮。“武状元”一词,也因为这部电影成为当年的年度热词。那么历史上我国古代真实的“武状元”,又是怎样一种特殊的存在呢?  我国古代的“武状元”最早诞生于武则天时代。顾名思义,“武状元”与“文状元”相对应,是帝制时期,通过武举考试的最终测试,经皇帝钦定的第一名武进士。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人事选拔制度,武
期刊
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其实是被逼出来的。    南宋官员、文学家徐鹿卿说:“楮(纸币)之始行,非以为楮,以楮飞尔!”意思是,开始的“楮”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纸币,只是意在避免运输的困难而发挥它的汇兑功能。历史上被称之为最早“纸币”的宋代“交子”可以说就是被流通需要“逼”出来的。  “交子”出现在宋代四川是有其历史客观原因的。宋代四川地区商业交换发达是“交子”出现的主要原因,但同该地区使用铁钱也密切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