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在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变患者脊柱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腰椎病变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结果:32例腰椎病变患者均获得完整直观的核磁共振成像图像,其中原发性椎体骨折屈曲压缩型12例,爆裂型12例,骨折脱位型8例。同时32例中12例可见后侧韧带群损伤,后纵韧带断裂6例;前纵韧带断裂10例;椎间盘损伤8例;硬膜外血肿2例;脊髓损伤15例。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是全面评价临床上腰椎病变的一种理想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脊柱功能评价;诊断;腰椎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脊柱的独特多方位显示能力,使它成为脊柱功能评价最理想的检查方法。笔者为此具体研究应用核磁共振成像在腰椎病变后多椎体、椎间盘、韧带及脊髓损伤的全面快速诊断及准确定位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32例腰椎病变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的腰椎病变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2~79岁,平均39.5岁。车祸撞击伤20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5例,其他2例。磁共振检查与损伤间隔2~72 h,平均52.5 h。原发损伤部位:颈部20例,胸背部7例,腰骶部5例。
  1.2 检查方法:全部病例均使用Philips intera 1.0超导磁共振仪,实行移床跟踪扫描技术。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摆正体位,定位线定在喉结,先在颈部、胸段及腰骶段分别采集定位像各三层,后以矢状位定位像中显示脊髓层面定冠状位的定位像,再在矢状位定位像上设定好预饱和带,用冠状位定位像中显示脊髓层面定矢狀位扫描计划,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1WI及T2WI序列,扫描同样分3段:每段均以脊髓为中心,段之间衔接要连续,每段扫描参数均为:层数5层,层厚5 mm,层间距1 mm,矩阵512×512,采集各段成像数据,通过段间移床而连接段与段之间的扫描,扫描方位常规为矢状位T1WI、T2WI、T2WI脂肪抑制,对脊柱侧弯不能摆正体位者可采用冠状位及横断位。
  2 结果
  32例腰椎病变患者均获得完整直观的核磁共振成像图像,其中原发性椎体骨折屈曲压缩型12例(Wedge compression fracture,WCF),爆裂型12例(Burst fracture,BF),骨折脱位型8例(Bone bruise,BB)。同时32例中12例可见后侧韧带群(PLC)损伤,后纵韧带断裂6例;前纵韧带断裂10例;椎间盘损伤8例;硬膜外血肿2例;脊髓损伤15例。
  3 讨论
  随着磁共振检查腰椎病变患者的日益增多,核磁共振成像最近已被推荐用于腰椎病变,并有了少数报道[1]。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MRI成像的主要优点是:软组织成像效果好;空间分辨率高;对人体无害;扫描角度灵活;无骨伪影。缺点是:对骨组织成像效果较差;成像时间较CT长。椎体位于椎骨的前方,呈矮圆柱形,它承受着头和该椎体上部躯干的重量。因此,愈向下的椎体其横断面积也愈大。脊椎骨的主体是负责负重和保护脊髓以及神经末梢。同时它作为分离器和保护器,来减少椎骨的磨损和撕裂。这个机制允许相邻的椎骨可以有限的相对运动,对于整个脊椎骨进行各种活动时可以以任意高角度的运动。沿着脊椎骨曲线,有一个空腔贯穿于整个脊髓。核磁共振成像扫描脊柱,分颈、胸、腰三个部位进行,时扫描范围广,可全面观察病变位置及范围。同时由于临床医生对于受损伤的平面定位易出现偏差,而MRI扫描可以清晰地看到骨折及脊髓损伤的准确位置,可以弥补临床检查的不足,避免漏诊。本组结果显示,32例腰椎病变患者均获得完整直观的核磁共振成像图像,其中原发性椎体骨折屈曲压缩型12例,爆裂型12例,骨折脱位型8例。同时32例中12例可见后侧韧带群损伤,后纵韧带断裂6例;前纵韧带断裂10例;椎间盘损伤8例;硬膜外血肿2例;脊髓损伤15例。
  在扫描过程中,常遇到损伤部位在腰部的患者,进行脊柱检查时,却发现胸椎或颈椎的异常,包括颈椎滑脱及颈髓挥鞭伤等。同时由于椎体主要由骨组织、红骨髓和黄骨髓三种成分组成。随年龄增长,成人正常椎体内黄骨髓增多,逐渐替代红骨髓,黄骨髓与脂肪相似,具有较短T1、稍长T2的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而椎体损伤后主要表现为骨髓水肿,T1WI亦呈高信号,这样在常规脊柱加权像中就干扰了对损伤椎体信号异常的观察,特别对无形态改变椎体损伤的发现,脂肪抑制序列多可良好显示。
  总之,核磁共振成像是全面评价临床上腰椎病变的一种理想检查方法,可准确地确定从颈到骶尾的任一椎体及脊髓的病变,为临床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影像资料,有利于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4 参考文献
  [1] 田其昌,鲜军舫,王振常,等.核磁共振成像脂肪抑制和增强技术在诊断眼眶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6):395.
  [2] 葛雅丽,郑敏文,张劲松,等.核磁共振成像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在脊髓及椎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1):971.
  通讯地址:日照市北京路东方商厦3A09于召云收,电话:1586335758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通过收集、分析连云港市狂犬病门诊暴露后人群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表现情况和处置情况,并对其做出正确处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狂犬病处置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连云港市预防接种门诊2011—2012年狂犬病暴露人群预防接种狂犬疫苗6280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人群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预防接种狂犬疫苗人群轻度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发痒、全身轻度反应发热
期刊
【摘要】乳腺癌保乳术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方法之一。尽管到目前对于精确的切缘的定义仍存在争议,但足够的手术切缘对于调整手术切除范围及避免局部复发均非常重要。此外,一些其它的因素如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术后的系统性治疗均会影响保乳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局部复发率)。然而,对于一次成功的保乳手術来说,精确的术前定位以及术中切缘评估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有许多常用的术前定位手段,如碳标记法、导丝定位法、生物组织夹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在治疗面颈部瘢痕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51例面颈部瘢痕患者,分两期手术治疗,先于瘢痕附近正常皮下置入扩张器,皮肤充分扩张后行扩张器取出、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结果:随访结果显示,41例患者对手术比较满意,5例患者主诉切口瘢痕增生明显,半年后行瘢痕切除缝合术,术后效果满意。本组51例92个扩张器,术后血肿发生3例,感染和切口外露各1例,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对症处
期刊
摘 要:在现阶段各个综合性医院普遍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成为必要。本研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结合对风险管理定义上的理解,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保障数字图书馆的正常建设,以期取得更大的综合效益,最终全面提高数图的信息服务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数字图书馆;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风险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风险管理
期刊
中圖分类号 R9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8)09-1166-0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8.09.04  摘 要 目的:基于零售连锁药店药师视角,研究零售连锁药店承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职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广东省内的珠三角(广州、佛山、东莞)、粤东、粤西、粤北的零售连锁药店药师开展问卷调查。以社会人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9例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和胰岛素治疗,严密监测血糖和血钾。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19例患者酮体转阴,酸中毒纠正,血糖和电解质控制良好,母婴均安全,无临床死亡。结论 加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对降低及避免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母婴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期刊
摘要:目的:对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以我院自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16例患者为实验组,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将该研究中患者的死亡率与文献报道中采用纯西医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6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6.25%,文献报道中的病死率为57.14%、23.53%、28.57%、26.63%、15.38%。本研
期刊
[摘要]目的:对子宫切除手术在产科急症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共有15例患者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其中因胎盘因素导致子宫出血而行子宫切除的有12例,因子宫破裂而行子宫切除的有2例,因羊水栓塞导致子宫出血而行子宫切除的有1例;15例患者在接受子宫切除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产科急性大出血是实施子宫切除手术的重要指征,而胎盘因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氟康唑治疗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168例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碳酸氢钠冲洗阴道后给予达克宁栓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康唑顿服或阴道给药,对比疗效、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50例(59.5)、显效23例(27.4)、有效11例(13.1)及无效0例(0.0);对照组治愈32例(38.1)、显效2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临床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采用内科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3年3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患者,共计22例,临床针对其治疗均采用内科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相应临床资料及相应的临床疗效,总结体会。结果:22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临床治愈率达到100%,患者病前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经治疗后6~14d可康复,预后良好。结论:针对临床急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