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过收集、分析连云港市狂犬病门诊暴露后人群预防接种狂犬病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表现情况和处置情况,并对其做出正确处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为狂犬病处置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连云港市预防接种门诊2011—2012年狂犬病暴露人群预防接种狂犬疫苗6280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人群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预防接种狂犬疫苗人群轻度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发痒、全身轻度反应发热,无力、头痛、肌肉痛2512例占40%。罕见不良反应短暂中度以上发热共2例。极度罕见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3例,过敏性休克1例,过敏性紫癜无,血管性水肿无,神经系统反应3例。到门诊就医者基本上都能坚持全程疫苗接种(99.70%)。
结论 经过总结、分析、对不良反应要高度重视,做好认真观察及相关处置,加强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减少暴露人群狂犬病的发生。
关键词: 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处置
狂犬病俗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的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致死性疾病。犬和人以及其它种类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均易感。病死率极高,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狂犬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伤粘膜或者破肤破损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处置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但在处置过程中也不时的发生不良反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有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现对近年来市疾控中心狂犬病门诊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11年1月——2012年12月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狂犬疫苗预防接种记录,共接种被动物咬伤,抓伤暴露人群6280人,期间不良反应报告2512例。其中男性1439例,女性1073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在8月龄至100岁之间,其中15-49岁组1765例,占不良反应总人数的69.8%,是狂犬病暴露的高危人群。8月龄-2岁龄婴幼儿暴露接种不良反应5例,均为老鼠抓伤,咬伤。50-70岁749例,70-100岁7例。月分布统计显示夏季暴露人群较其它时间多,5-9月份暴露人群占全年暴露总数78.83%(495162/80),不良反应60.3%(1525/2526)。暴露人群以上肢和下肢暴露为主,分别占53%(3328/6280)和37.1%(2323/6280)。暴露多为浅表单处伤,占80%(5024/6280),以二,三级暴露为主,分别为47%和33.91%。不同针次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不良反应针次:在注射第一针后发生1212例(40.8%),第二针后发生606例(20.4%),第三针后发生505例(24.5%),第四针后发生252例(10.2%),第五针后发生25例(0.1%)。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随着接种针次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1.2暴露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从目前收集的2526例不良反应资料分析,其中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与反应均在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所记载,没发现新有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与表现。常见不良反应,一般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全身性反应有轻度发热,无力,头痛,晕厥,眩晕,关节痛,肌肉痛,呕吐,腹痛,常见不良反应占暴露人群预防接种的40.2%(2637/6280)罕见不良反应有短暂中度以上发热反应2例。极罕见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3例,过敏性休克1例,过敏性紫癜无,血管神经水肿,神经系统反应2例。
1.3处理与转规
对发生所有不良反应的人群采取观察,抢救,护理等措施,均无生命危险,常见的不良反应在当天或3天内观察无特殊异常。
2 护理观察与对策
2.1护理观察
随着接种狂犬疫苗的人数不断增加,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要求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疫苗接种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详细询问受种者有无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及用药情况,配伍禁忌。规范各项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针对疫苗不良反应的出现,接受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过敏体质者,有癫痫史者,有神经系统疾病者,加强观察,对于妊娠妇女,患急性发热性疾病,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可酌情推迟暴露前免疫,它会干扰抗体产生,导致免疫接种失败。对一种疫苗过敏者,可换为另一种疫苗继续原有程序。患者在空腹情况下注射狂犬疫苗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应让患者进食后注射。告知受种人接种后注意事项,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为防止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在配对药物时严格把好质量关,疫苗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者均不得使用,将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2.2护理的对策
一般在接种狂犬疫苗24小时内,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发痒,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即可自行缓解,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时刻注意观察患者,如有可疑反应出现,立刻采取必要地相应处理措施。如注射部位红肿侵润疼痛较重者,用干净毛巾热敷,每次10-15分钟,效果明显,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渐消退。本组有1例6岁小孩,注射第一针后局部出现8cm*6cm大小的硬结,压之疼痛,给予50%硫酸镁纱布湿敷,2小时更换一次,持续敷2天后痊愈。轻度发热(37.1℃-37.5℃)没有其它伴随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中度(37.5℃)以上短暂发热,应采用物理方法及药物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头晕头痛者告知注意休息,消除精神负担,症状可以逐渐缓解。在接种疫苗后无其它原因而出现的皮疹,荨麻疹最为常见,轻者仅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等即可,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发生。重者转院以便进一步处置。晕厥多见体弱的女性或老人,空腹状态者,常在接種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过敏反应是预防接种中最常见的反应,过敏性休克出现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发病呈急性经过,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保持安静,使病人平卧,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kg/次,待病情稍有好转立即转院进一步处理,临床表现多样化,轻者一过即愈,重者救治不当而危及生命。 2.3处理程序
一般不良反应的处理,以观察解释为主,由当班医护人员做好各项工作,最后做好上报工作;严重不良反应出正常工作之外,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作转院处理。需要时封存,保管药品,送有关部门检测;必要时可申请鉴定或者司法途徑解决。
3 讨 论
WHO认为,及时处理伤口,正确使用疫苗,需要时联合使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对预防狂犬病死亡率100%有效[3]。导致狂犬病高发的因素很多,其中对狂犬病暴露后的未及时规范化处理,未全程接种狂犬疫苗是一个重要因素。狂犬疫苗全程接种时间长,一般咬伤者于0天(第1天,当天),3天,7天,14天和28天各注射狂犬疫苗1剂,全程免疫共注射5剂。有一部份人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时接种,不能完成全程免疫程序接种,都会导致免疫接种失败。暴露后免疫应遵循及时,足量,全程的原则。狂犬病的预防一旦启动,即不应该因为疫苗引起的局部或轻微的全身副作用而被打断或终止,这些副反应通常可以利用抗炎药物或退热药物成功解决。对狂犬病疫苗具有严重过敏史者,如果必须再次接种,可注射抗组胺药物如肾上腺素[4],疫苗接种后应立即仔细观察。尽管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或神经性副反应罕见,但一旦出现,会使暴露者和医生陷入两难境地。因此,在确定终止疫苗接种前,必须充分考虑暴露者罹患狂犬病的危险。
变态反应的致敏原可能是疫苗本身所含蛋白所致,也可能是纯化过程中的某些残留物所致。查看保存疫苗的冰箱温度是否在2℃-8℃的条件,以确保疫苗质量,避免因疫苗质量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结 论
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充分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暴露后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比率比较大,因此,首先要了解接种狂犬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通过对不良反应的分析,找出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狂犬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免疫效果。
参考文献:
[1]史强 769例儿童静脉给药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反析[J],儿科药物杂志,16(1):45
[2]赵保侠、郭辉 28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1):33
[3]王真行 WHO关于狂犬病疫苗意见书[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手册2002,25(6)245-248
[4]扈荣良、张守峰 狂犬病科普知识手册 2010.4ISBN978-7-109-14487-3
[5]张光智、朱骏生 老年人心血管药物治疗不良反应[J],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06.10(1)325
方法 对连云港市预防接种门诊2011—2012年狂犬病暴露人群预防接种狂犬疫苗6280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人群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预防接种狂犬疫苗人群轻度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发痒、全身轻度反应发热,无力、头痛、肌肉痛2512例占40%。罕见不良反应短暂中度以上发热共2例。极度罕见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3例,过敏性休克1例,过敏性紫癜无,血管性水肿无,神经系统反应3例。到门诊就医者基本上都能坚持全程疫苗接种(99.70%)。
结论 经过总结、分析、对不良反应要高度重视,做好认真观察及相关处置,加强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减少暴露人群狂犬病的发生。
关键词: 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处置
狂犬病俗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的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致死性疾病。犬和人以及其它种类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均易感。病死率极高,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狂犬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伤粘膜或者破肤破损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处置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但在处置过程中也不时的发生不良反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有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现对近年来市疾控中心狂犬病门诊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2011年1月——2012年12月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狂犬疫苗预防接种记录,共接种被动物咬伤,抓伤暴露人群6280人,期间不良反应报告2512例。其中男性1439例,女性1073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在8月龄至100岁之间,其中15-49岁组1765例,占不良反应总人数的69.8%,是狂犬病暴露的高危人群。8月龄-2岁龄婴幼儿暴露接种不良反应5例,均为老鼠抓伤,咬伤。50-70岁749例,70-100岁7例。月分布统计显示夏季暴露人群较其它时间多,5-9月份暴露人群占全年暴露总数78.83%(495162/80),不良反应60.3%(1525/2526)。暴露人群以上肢和下肢暴露为主,分别占53%(3328/6280)和37.1%(2323/6280)。暴露多为浅表单处伤,占80%(5024/6280),以二,三级暴露为主,分别为47%和33.91%。不同针次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发生不良反应针次:在注射第一针后发生1212例(40.8%),第二针后发生606例(20.4%),第三针后发生505例(24.5%),第四针后发生252例(10.2%),第五针后发生25例(0.1%)。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随着接种针次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1.2暴露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从目前收集的2526例不良反应资料分析,其中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与反应均在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所记载,没发现新有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与表现。常见不良反应,一般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全身性反应有轻度发热,无力,头痛,晕厥,眩晕,关节痛,肌肉痛,呕吐,腹痛,常见不良反应占暴露人群预防接种的40.2%(2637/6280)罕见不良反应有短暂中度以上发热反应2例。极罕见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3例,过敏性休克1例,过敏性紫癜无,血管神经水肿,神经系统反应2例。
1.3处理与转规
对发生所有不良反应的人群采取观察,抢救,护理等措施,均无生命危险,常见的不良反应在当天或3天内观察无特殊异常。
2 护理观察与对策
2.1护理观察
随着接种狂犬疫苗的人数不断增加,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要求严格按照预防接种规范,疫苗接种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详细询问受种者有无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及用药情况,配伍禁忌。规范各项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针对疫苗不良反应的出现,接受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过敏体质者,有癫痫史者,有神经系统疾病者,加强观察,对于妊娠妇女,患急性发热性疾病,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可酌情推迟暴露前免疫,它会干扰抗体产生,导致免疫接种失败。对一种疫苗过敏者,可换为另一种疫苗继续原有程序。患者在空腹情况下注射狂犬疫苗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应让患者进食后注射。告知受种人接种后注意事项,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为防止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在配对药物时严格把好质量关,疫苗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者均不得使用,将狂犬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2.2护理的对策
一般在接种狂犬疫苗24小时内,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发痒,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即可自行缓解,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时刻注意观察患者,如有可疑反应出现,立刻采取必要地相应处理措施。如注射部位红肿侵润疼痛较重者,用干净毛巾热敷,每次10-15分钟,效果明显,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渐消退。本组有1例6岁小孩,注射第一针后局部出现8cm*6cm大小的硬结,压之疼痛,给予50%硫酸镁纱布湿敷,2小时更换一次,持续敷2天后痊愈。轻度发热(37.1℃-37.5℃)没有其它伴随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中度(37.5℃)以上短暂发热,应采用物理方法及药物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头晕头痛者告知注意休息,消除精神负担,症状可以逐渐缓解。在接种疫苗后无其它原因而出现的皮疹,荨麻疹最为常见,轻者仅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等即可,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发生。重者转院以便进一步处置。晕厥多见体弱的女性或老人,空腹状态者,常在接種时或接种后不长时间内,甚至在准备接种时发生。过敏反应是预防接种中最常见的反应,过敏性休克出现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发病呈急性经过,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保持安静,使病人平卧,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kg/次,待病情稍有好转立即转院进一步处理,临床表现多样化,轻者一过即愈,重者救治不当而危及生命。 2.3处理程序
一般不良反应的处理,以观察解释为主,由当班医护人员做好各项工作,最后做好上报工作;严重不良反应出正常工作之外,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作转院处理。需要时封存,保管药品,送有关部门检测;必要时可申请鉴定或者司法途徑解决。
3 讨 论
WHO认为,及时处理伤口,正确使用疫苗,需要时联合使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对预防狂犬病死亡率100%有效[3]。导致狂犬病高发的因素很多,其中对狂犬病暴露后的未及时规范化处理,未全程接种狂犬疫苗是一个重要因素。狂犬疫苗全程接种时间长,一般咬伤者于0天(第1天,当天),3天,7天,14天和28天各注射狂犬疫苗1剂,全程免疫共注射5剂。有一部份人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时接种,不能完成全程免疫程序接种,都会导致免疫接种失败。暴露后免疫应遵循及时,足量,全程的原则。狂犬病的预防一旦启动,即不应该因为疫苗引起的局部或轻微的全身副作用而被打断或终止,这些副反应通常可以利用抗炎药物或退热药物成功解决。对狂犬病疫苗具有严重过敏史者,如果必须再次接种,可注射抗组胺药物如肾上腺素[4],疫苗接种后应立即仔细观察。尽管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或神经性副反应罕见,但一旦出现,会使暴露者和医生陷入两难境地。因此,在确定终止疫苗接种前,必须充分考虑暴露者罹患狂犬病的危险。
变态反应的致敏原可能是疫苗本身所含蛋白所致,也可能是纯化过程中的某些残留物所致。查看保存疫苗的冰箱温度是否在2℃-8℃的条件,以确保疫苗质量,避免因疫苗质量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结 论
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充分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暴露后人群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比率比较大,因此,首先要了解接种狂犬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通过对不良反应的分析,找出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狂犬疫苗全程接种率和免疫效果。
参考文献:
[1]史强 769例儿童静脉给药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反析[J],儿科药物杂志,16(1):45
[2]赵保侠、郭辉 285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1):33
[3]王真行 WHO关于狂犬病疫苗意见书[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手册2002,25(6)245-248
[4]扈荣良、张守峰 狂犬病科普知识手册 2010.4ISBN978-7-109-14487-3
[5]张光智、朱骏生 老年人心血管药物治疗不良反应[J],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06.1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