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成:一生兢兢业业诠释党员初心本色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党至今49年,先后4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7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在部队和公安工作31年中,荣获各种奖励46项,“五好战士”、二等功、三等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受到各种嘉奖11次,荣获各种荣誉证书30本,这些都见证了他的功绩。
  他始终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始终不改共产党员和军人的本色,不忘初心,始终以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他,就是贵州省公安厅办公室原副主任、副厅级干部李应成。
  峥嵘岁月藏战功,忠诚一生守初心。李应成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这样一位老共产党员,以自己人生轨迹,写下了平凡却令人感动的故事。

当兵入党为人民服务定初心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这是60年代家喻户晓,人们所熟知的一句话。1968年大学毕业时,按照上级“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的要求,24岁的李应成被分配到贵州省军区罗朗坝军垦农场,在解放军的大熔炉里接受锤炼。因表现良好,锻炼两年后,1970年,李应成被分配到贵州省军区7578部队司令部直属特务连,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还荣获了“五好战士”称号。1971年7月1日,李应成得偿所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而后的49年中,他始终坚定党员的责任和信念,保持着军人的品格和血性,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从参谋到副处长再到处长,1988年还被授予上校军衔。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人就应该把自己交给党和群众,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对党忠诚,跟党走,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始终是李应成心中唯一不变的“初心”。

带头冲先锋抗洪救灾显本色


  1991年7月,贵阳市区遭受特大洪灾,李应成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冒雨及时排查隐患,坚持值班值守,积极抢险救灾,用责任与担当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7月9日晚,南明河上甲秀楼告急,李应成一边认真组织指挥,一边和战士们一道在十分危险的河桥上,奋力拆除威胁甲秀楼的水泥拦板。“党员都跟我上!一定要确保甲秀楼的安全,一点也不能遭受损失。”李应成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筑起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
  紧接着,7月11日晚,因洪水引发川黔铁路塌方,列车受阻,车上有一大批现金。省軍区受领转移这批现金的任务。还没来得及休息,李应成不顾连续几天的疲劳,在漆黑的夜晚,配合省军区参谋长邱金凯带领20多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和7辆大卡车,赶到列车受阻处,紧急装卸,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时,将7卡车钞票一包不差、一分不少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1991年9月,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以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成绩显著,授予李应成三等功。

转业公安兢兢业业勇担当


  李应成是个有情怀的人,一生听从党的召唤,不讲条件,甘于默默奉献。哪里工作有需要,就义无反顾到哪里。党需要他做什么,他就毫不犹豫地去做。
  他曾说过,“我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1991年8月,李应成服从组织决定,转业到贵州省公安厅,担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及分管秘书、机要保密、信访、档案等工作。“不争不抢,认真简单。”是老同事对他的评价。
  说他低调,因为他从来都是埋头工作,踏踏实实;说他认真简单,那时的办公室工作非常繁复,案件材料、整理档案工作量很大,李应成很少有休息日,经常下班后还要花很长时间整理当天的文件归档、总结,他做的工作,一直是办公室里最细致、最认真的。
  在分管办公室档案科工作时,发现基层不少单位存在“箩筐档案”“楼道档案”“堆积档案”的现象比较突出,为切实加强公安档案工作建设,改变现状,李应成及时向分管厅领导汇报,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三年档案达标升级活动。在1996年至1999年期间,李应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周密规划、精心组织,与各级公安机关档案干部制定方案,列出清单,挂图作战,逐一攻坚。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派出所均建立了档案库、室,为扎扎实实推进全省公安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迈进做出了积极贡献,荣立二等功。

  不争不抢,不抱怨不牢骚,2001年2月正式退休后,他仍然参与撰写公安史志书及修改志书工作。李应成做人处事的初心从来都没变过。
  党员的责任是他不变的坚持。
  李应成,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迈誓言,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工作。他的人生信条是:军人要有军人的气质,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无论岗位如何变换,李应成始终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其他文献
嫌儿媳妇太懒多说了几句,没想到人家抱着孩子、拉着老公一摔门,走了!最近几天,仝大爷两口子跟丢了魂儿似的,坐立不安。  “孩子从小就是我给看大的,几天看不见,我连觉都睡不着。”仝大妈跟老邻居说起5岁的大孙子,直抹眼泪。这几年家里添了孫子以后,儿子干脆带着媳妇孩子一起住了过来,老两口每天照看孙子、做饭、收拾屋子忙得没空歇脚,仝大妈的腰疼也越发严重;但好不容易清静下来,却失眠得了心病。思来想去,老两口做
期刊
他曾是全国重点高中校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全国教育界广获认可,年届花甲,马上就要退休。他却放弃百万年薪的邀请,从浙江杭州远赴贵州黔东南贫困地区,成为贵州一所民族中学的校长,开启了分文不取的支教生涯。  他被称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而如今,63岁的他即将卸任。他说:“如果年轻一点,还想在贵州再做10年校长。”本科上线率从10%到79%,22000多名“寒门贵子”走出大山  在黔东南州
期刊
苏轼节俭自律  北宋大文豪苏轼(字东坡)非常注意节俭自律,极力反对奢侈。他认为奢侈腐化、大吃大喝不仅有害风气,也有害身体。他曾写过一篇《节饮食说》的小文,贴在自家墙上,时时警醒。他自己每顿饭只是一饭一菜。到了逢年过节改善生活,也只能饮一杯酒,吃一个荤菜。若来了客人,只许加两个菜,且只能少不能多。如果亲朋请他去做客,他也事先告知对方,不要铺张,不然他就拒绝入席。  一次,他的一位好友从远地回来,多年
期刊
策划/执行 晚 风  “长乐无极老复丁。”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各色各样玩具的陪伴,借以愉悦精神、增益智力、放松身心。  据统计,在北京、上海、云南、重庆、长春等地,均已出现“给老年人提供玩具”的场所,“老年玩具”更大范围地进驻养老机构及其它一些老年活动场所中。  今天,当1.8亿65岁及以上老人會聚为我们身边的“银发浪潮”,除了满足他们的物质诉求,精神诉求同样不容忽视,而玩具是满足精神需求的
期刊
笔者在农村长大,关于粮食的第一堂课,来自一位本家爷爷。小时候看他吃饭是一种享受,农家多是粗茶淡饭,但不管什么饭菜,他都能吃出“山珍海味”的感觉。临了,老人总会倒些白开水在菜盘子里,转一圈,一口闷掉,再打一个满意的饱嗝。以至于长大后每每听到“光盘”行动,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张和蔼的笑脸。当然也不总是和蔼,碰到小孩子不懂事糟蹋饭食,他会板起脸来,用一种威严的口气骂一句。他们那一代人是经历了漫长的物质匮乏
期刊
阔别故土40多年,退休外交官朱敏才没想到还会重新踏上贵州的土地,对家乡既熟悉又陌生。老伴孙丽娜是中国第一批小学英语老师,在北京执教近40年,对贵州更是一无所知。  “我就是要去贵州最需要老师的地方无偿支教。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只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西部的孩子做点事。”孙丽娜说这话的时候距初到贵州已过去9年,两人足迹遍布望谟、贵阳、兴义、遵义等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老骥伏枥 志在山区  72岁和
期刊
周恩来: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恩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他没有子女,但对自己的亲属、晚辈提出比一般人更严格的要求,生前对亲属制定了十条家规:  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去看看;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国务院机关食堂排队就餐,有工作的自付伙食费,没工作的由他代付;看戏以家属身份购票入场,不得享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车;凡
期刊
近日,可可西里藏羚羊進入回迁季。在“藏羚羊大产房”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结束产仔的藏羚羊,已陆续携幼仔返回原栖息地。位于可可西里地区的青藏公路3001、3002公里处是藏羚羊迁徙的重要通道。7月25日开始,几乎每天都有藏羚羊穿越青藏公路,且数量持续增多。  为保障藏羚羊安全迁徙,可可西里五道梁保护站的巡山队员正日夜在青藏公路巡护。如发现有藏羚羊群试图穿越公路,他们会第一时间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可可西里相
期刊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傳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一位好老师,似父似兄似友,是人生路上的领航灯。2020年9月10日,是第36个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你有没有想起自己的老师呢?季羡林、汪曾祺等多位名家回忆了自己与恩师间的动人故事,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老师的诚挚感谢与深深怀念……
期刊
南宋洪迈所著《容斋随笔》,是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梦溪笔谈》齐名的我国笔记类古典名著。这部著作,是短篇的集合,或思史实,或论事理,或议风土人情,或辩语言奥妙,文字简朴生动,是学人的喜爱之物。  品读《容斋随笔》,我的第一感觉是作者考证辨析精细入微。  关于怎样写文章,作者观点鲜明独到,至今仍很有借鉴意义。如《韩柳为文要旨》一文,作者通过韩退之、柳宗元读《尚书》《春秋》《诗经》《左传》《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