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党至今49年,先后4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7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在部队和公安工作31年中,荣获各种奖励46项,“五好战士”、二等功、三等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受到各种嘉奖11次,荣获各种荣誉证书30本,这些都见证了他的功绩。
他始终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始终不改共产党员和军人的本色,不忘初心,始终以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他,就是贵州省公安厅办公室原副主任、副厅级干部李应成。
峥嵘岁月藏战功,忠诚一生守初心。李应成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这样一位老共产党员,以自己人生轨迹,写下了平凡却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这是60年代家喻户晓,人们所熟知的一句话。1968年大学毕业时,按照上级“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的要求,24岁的李应成被分配到贵州省军区罗朗坝军垦农场,在解放军的大熔炉里接受锤炼。因表现良好,锻炼两年后,1970年,李应成被分配到贵州省军区7578部队司令部直属特务连,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还荣获了“五好战士”称号。1971年7月1日,李应成得偿所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而后的49年中,他始终坚定党员的责任和信念,保持着军人的品格和血性,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从参谋到副处长再到处长,1988年还被授予上校军衔。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人就应该把自己交给党和群众,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对党忠诚,跟党走,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始终是李应成心中唯一不变的“初心”。
1991年7月,贵阳市区遭受特大洪灾,李应成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冒雨及时排查隐患,坚持值班值守,积极抢险救灾,用责任与担当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7月9日晚,南明河上甲秀楼告急,李应成一边认真组织指挥,一边和战士们一道在十分危险的河桥上,奋力拆除威胁甲秀楼的水泥拦板。“党员都跟我上!一定要确保甲秀楼的安全,一点也不能遭受损失。”李应成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筑起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
紧接着,7月11日晚,因洪水引发川黔铁路塌方,列车受阻,车上有一大批现金。省軍区受领转移这批现金的任务。还没来得及休息,李应成不顾连续几天的疲劳,在漆黑的夜晚,配合省军区参谋长邱金凯带领20多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和7辆大卡车,赶到列车受阻处,紧急装卸,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时,将7卡车钞票一包不差、一分不少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1991年9月,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以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成绩显著,授予李应成三等功。
李应成是个有情怀的人,一生听从党的召唤,不讲条件,甘于默默奉献。哪里工作有需要,就义无反顾到哪里。党需要他做什么,他就毫不犹豫地去做。
他曾说过,“我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1991年8月,李应成服从组织决定,转业到贵州省公安厅,担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及分管秘书、机要保密、信访、档案等工作。“不争不抢,认真简单。”是老同事对他的评价。
说他低调,因为他从来都是埋头工作,踏踏实实;说他认真简单,那时的办公室工作非常繁复,案件材料、整理档案工作量很大,李应成很少有休息日,经常下班后还要花很长时间整理当天的文件归档、总结,他做的工作,一直是办公室里最细致、最认真的。
在分管办公室档案科工作时,发现基层不少单位存在“箩筐档案”“楼道档案”“堆积档案”的现象比较突出,为切实加强公安档案工作建设,改变现状,李应成及时向分管厅领导汇报,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三年档案达标升级活动。在1996年至1999年期间,李应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周密规划、精心组织,与各级公安机关档案干部制定方案,列出清单,挂图作战,逐一攻坚。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派出所均建立了档案库、室,为扎扎实实推进全省公安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迈进做出了积极贡献,荣立二等功。
不争不抢,不抱怨不牢骚,2001年2月正式退休后,他仍然参与撰写公安史志书及修改志书工作。李应成做人处事的初心从来都没变过。
党员的责任是他不变的坚持。
李应成,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迈誓言,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工作。他的人生信条是:军人要有军人的气质,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无论岗位如何变换,李应成始终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他始终无怨无悔、勤勤恳恳,始终不改共产党员和军人的本色,不忘初心,始终以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他,就是贵州省公安厅办公室原副主任、副厅级干部李应成。
峥嵘岁月藏战功,忠诚一生守初心。李应成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这样一位老共产党员,以自己人生轨迹,写下了平凡却令人感动的故事。
当兵入党为人民服务定初心
“一人当兵全家光荣!”这是60年代家喻户晓,人们所熟知的一句话。1968年大学毕业时,按照上级“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的要求,24岁的李应成被分配到贵州省军区罗朗坝军垦农场,在解放军的大熔炉里接受锤炼。因表现良好,锻炼两年后,1970年,李应成被分配到贵州省军区7578部队司令部直属特务连,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还荣获了“五好战士”称号。1971年7月1日,李应成得偿所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而后的49年中,他始终坚定党员的责任和信念,保持着军人的品格和血性,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从参谋到副处长再到处长,1988年还被授予上校军衔。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人就应该把自己交给党和群众,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对党忠诚,跟党走,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始终是李应成心中唯一不变的“初心”。
带头冲先锋抗洪救灾显本色
1991年7月,贵阳市区遭受特大洪灾,李应成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冒雨及时排查隐患,坚持值班值守,积极抢险救灾,用责任与担当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7月9日晚,南明河上甲秀楼告急,李应成一边认真组织指挥,一边和战士们一道在十分危险的河桥上,奋力拆除威胁甲秀楼的水泥拦板。“党员都跟我上!一定要确保甲秀楼的安全,一点也不能遭受损失。”李应成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筑起一道道冲不垮的堤坝。
紧接着,7月11日晚,因洪水引发川黔铁路塌方,列车受阻,车上有一大批现金。省軍区受领转移这批现金的任务。还没来得及休息,李应成不顾连续几天的疲劳,在漆黑的夜晚,配合省军区参谋长邱金凯带领20多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和7辆大卡车,赶到列车受阻处,紧急装卸,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4时,将7卡车钞票一包不差、一分不少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1991年9月,贵州省军区政治部以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成绩显著,授予李应成三等功。
转业公安兢兢业业勇担当
李应成是个有情怀的人,一生听从党的召唤,不讲条件,甘于默默奉献。哪里工作有需要,就义无反顾到哪里。党需要他做什么,他就毫不犹豫地去做。
他曾说过,“我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1991年8月,李应成服从组织决定,转业到贵州省公安厅,担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及分管秘书、机要保密、信访、档案等工作。“不争不抢,认真简单。”是老同事对他的评价。
说他低调,因为他从来都是埋头工作,踏踏实实;说他认真简单,那时的办公室工作非常繁复,案件材料、整理档案工作量很大,李应成很少有休息日,经常下班后还要花很长时间整理当天的文件归档、总结,他做的工作,一直是办公室里最细致、最认真的。
在分管办公室档案科工作时,发现基层不少单位存在“箩筐档案”“楼道档案”“堆积档案”的现象比较突出,为切实加强公安档案工作建设,改变现状,李应成及时向分管厅领导汇报,在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三年档案达标升级活动。在1996年至1999年期间,李应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周密规划、精心组织,与各级公安机关档案干部制定方案,列出清单,挂图作战,逐一攻坚。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派出所均建立了档案库、室,为扎扎实实推进全省公安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迈进做出了积极贡献,荣立二等功。
不争不抢,不抱怨不牢骚,2001年2月正式退休后,他仍然参与撰写公安史志书及修改志书工作。李应成做人处事的初心从来都没变过。
党员的责任是他不变的坚持。
李应成,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迈誓言,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干事,勤勤恳恳工作。他的人生信条是:军人要有军人的气质,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无论岗位如何变换,李应成始终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