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进书堆里,感受文字潜移默化的魔力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很幸运,因为我考上了好友考不上的大学,选择了一个被认为是走投无路在无奈之下才上的专业——中文系。
  不过这个选择并非出于无奈。从小我就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因而这仅有的一点优点让我高中时在同学中出尽了风头,不仅做了文学社的社长,而且让语文老师第一次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原来我也可以教出这么优秀的学生!”
  中文系无疑是我最喜欢的专业,那是我童年时遗留下来唯一还记得的梦想,一个我要成为千古流芳的作家的梦想,而现在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能继续写自己喜欢的文字的人。我的同学都说我是一条被抛到河岸的鱼,再次回到河里,如鱼得水,活得应该很是精彩。我钟爱“精彩”这个词,在我看来一切有意义的努力都可以用它来形容,尤其是我这段文绉绉的青春。
  厚厚的四卷本《中国文学史》曾陪伴了我们三个学期,换过三任老师,从上古一直到近代,中文真的很厚重,让我不禁想起一个词:泱泱中文系!而那张二十几页的书单是我进入大学拿到的第一份“礼物”,貌似比教科书发得还要早,上面所罗列的书目只是卷帙浩繁的图书馆中小小的一角,如果与全人类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比起来,那么它小得甚至让人看不出长啥样,而其中蕴含的东西却足以让一个浅薄的人厚重起来。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个结果只限于去理会它的人。如果你不理会它,那它仅仅是几页轻轻的纸,也许早就随水流去,或许已经化为一缕青烟抑或是随风而去与泥土为伴了。
  其实,当你真正了解并接触中文专业时,你才会发现这个专业并不只是可以放肆地看自己喜欢的书那么简单。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这些有关语言的课程不论它们有多枯燥、你有多讨厌和抵触,它们都会“招呼”你要必须“拿下”。同时,不管你喜欢哪一类文学形式,从诗歌到小说,你都得按照老师列出的书目去看一轮,否则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的重修名单上肯定会有你的大名。末了,还要学习文学理论这样摸不着头脑的课。但是很神奇的是,那些为了考试而大量阅读的行为在别人看来竟是如此浪漫和惬意,同时你也会发现只要你敞开心怀,放松心情,这些看似很枯燥无用的东西都会变得很有情调。
  岁月把痕迹印刻在纸上,那泛黄的书页上承载的是人类最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中文人,如果没有一番扎进纸堆中寻找历史的功夫那是不合格的。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最终得益于这最重的历史与最轻的纸张间达成的完美契合,在你从字里行间读到历史、学到知识、得到智慧的那一刻,轻与重的界限也便消融了,一切都融进你的血肉,进入你的灵魂。
  在中文系的四年里,你可以完成一次又一次神奇的穿越,古、今、中、外这四根柱子支撑起整座文化大厦,而这四根柱子也渐渐变成了四个维度。也许你早晨才读完几首中国上古时期的歌谣,被其中快活的劳动人民所打动,上午又捧起了最新的后现代畅销小说;或许你刚刚把莫言的《红高粱》读完,就又拿起了古希腊的《荷马史诗》……这种穿越可能在一周内完成,也许仅仅是一个小时,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当你可以抛开外界的束缚,你会很轻松地走进一个奇妙的文学世界,你会发现世界真的很奇妙。
  或许是出于天性和爱好,童话儿歌里的花花草草、抽屉里藏藏掖掖的心情日记,再加上几首婉约缠绵的诗经宋词、几本浪漫而凄婉的爱情巨著和一点雾里看花般的情感经历,足以熏陶出中文系女生受用终生的兰桂诗情。我的一个朋友常说我的文字是无病呻吟,这我并不否认,活在中文系,写出不好的文字不是一种悲哀,毕竟这里连四大名著也说不出名字的大有人在,而写不出文字才是最大的悲哀,因为那意味着我们最后仅有的一点资本也失去了。
其他文献
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DVD、迅雷、PPS,电脑遥不可及,大街上录像厅里的人像爆米花一样,膨胀且爆满。   那时,我们爱看录像中的香港,影片中,那些冲动、简单、爱恨激烈的少年总是骑着摩托车,叼着香烟,带着墨镜,风驰电掣地在我们的心中碾出一条条肆意的轮痕。   那时,我们正在长个子,骨头里也“噼里啪啦”生出许多毫无征兆的叛逆来。   影片中那种故作冷漠但又义薄云天的气概令我痴迷万分。初中时,
期刊
高考英语改革的消息一直被舆论广泛关注,公众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此举是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有益尝试,也有人担心学生会为了追求好成绩而被迫刷分,反而负担更重。这么一看,改革之后,英语地位非但没降反而上升了。  此前,无论是“大幅度降分”或者是“英语退出高考”的传言,都给人感觉这次改革动作会很大,而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也让大家看到其实此次改革并没有大幅度的
期刊
以前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东西,艰涩而厚重。到后来慢慢发现历史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生动而鲜活。其实历史就是在那里的一座石碑,它就在那里,所有的真真假假都在那里,我们读与不读它都在那里,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在心中留下不同的痕迹,有的人读出了勾心斗角,有的人读出了忠贞不渝,有的人读出了历史兴衰,有的人读出了世事变迁。当你反复求索,用心抽丝剥茧之后看清历史的真相,会发现读历史,是一件很酷的事
期刊
手写,不要离我们太远  电子信息时代,Email、短信息代替了书信,书写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书写尤其是手写,原本就像学生每日上课写作业一样平常的事情,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束之高阁。小学到高中的学生每日不得不写下很多作业,手写被束缚着没有离生活太远,但对于大学生,电脑、iPad、iPhone则成为他们的日常的玩伴和课堂中记录笔记的工具,纸笔仓皇地逃离了书包,也退出了他们的生活。  然而,手写在很多时候
期刊
每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女子都做过一个和杏花春雨有关的梦。不管你是满面春风,还是形单影只,在梦里,都要洗尽铅华卸下伪装,融进烟雨江南里。因此,我特意寻一个草长莺飞的春日,走进乌镇这幅烟雨迷蒙的水墨画。  与君初相见,似是燕归来   我是在游过杭州之后直奔乌镇的,尽管朋友多次告诫我这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见识了西子湖的千娇百媚,只会觉得乌镇寡淡无味”,可我还是坚持来到乌镇,理由是好的东西永远是好的,不会因
期刊
每到年底,我就发现我的时间陷入混乱。  我忘记该怎样计算时间,我不在意这是星期几,我把剩下不多的几十天自动拧成一线,以倒计时这种直接粗暴到令人恐慌的方式来计算告别这个年关的时间。  告别真是个令人讨厌的字眼。  即使讨厌,告别依旧是我们人生中丢不掉的课题。它是我们大多数人内心恐惧的一件事,因为每一次的告别,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人对未知总是忐忑不安的,而对已知的现状存有依赖。哪怕现状就像一床铺满豆子
期刊
★Psychological Card  偏科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课程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课程成绩差或较差,这种情况可以称为偏科。为什么会偏科呢?理科或文科偏科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认识问题,有的学生受“学好数理化,工作任你找”等观念的影响,重视理科,对文科怕记忆,方法又掌握不好,有的干脆丢掉文科。二是到了高中,文理科分班教学,促使有的同学放弃文科(理科)。单科独进的
期刊
美国大学历来有请名人在毕业典礼上为毕业生演讲的习惯,密歇根大学曾在2013年请来了推特的CEO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演讲开始前,迪克请求大家给他几分钟时间,“我想发条推特记录下这一切”。他拿出手机,朝观众拍了张照片,边打字边说:“我可是这方面的专家。”此举引发现场阵阵笑声。他在一本正经地感谢了校方的邀请和父母的付出后,突然又来了一句:“我保证,三点半前结束演讲。”这一“贴心”
期刊
几滴微雨落在明远1203大教室的窗棂,滴答滴答,让我感到时间与自己同在。建筑专业的同学在绘图板前挥汗如雨,黑压压的是隧班(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 “和尚”在做实验报告,他们是这所大学的脊梁骨。之于我,空气里荡漾着的是句句诗行,明远湖的鱼儿吐出的是一个个字符,我抱着一摞古典文学书刊走在理工科同学行进的大军中,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没错,我在长安大学学中文!  总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如果答
期刊
近6年间,美国的中国本科生激增35倍。而语言文化的障碍,却让他们沉溺在交际封闭的华人圈子,这群涌出国门的年轻学子,似乎从未到达彼岸。中国学生把学业看的很重,尽管在美国人眼中,不参加派对的就像是“外星人”,但中国学生却感受不到参加名目繁多的社交派对有什么乐趣。  中国留学生美国名校退学率惊人  国际学生蜂拥而至美国大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其中亚洲学生数量每年都以20%的速度大幅递增。例如,威斯康辛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