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留学梦 聚焦中国留学生退学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ttuu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6年间,美国的中国本科生激增35倍。而语言文化的障碍,却让他们沉溺在交际封闭的华人圈子,这群涌出国门的年轻学子,似乎从未到达彼岸。中国学生把学业看的很重,尽管在美国人眼中,不参加派对的就像是“外星人”,但中国学生却感受不到参加名目繁多的社交派对有什么乐趣。
  中国留学生美国名校退学率惊人
  国际学生蜂拥而至美国大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其中亚洲学生数量每年都以20%的速度大幅递增。例如,威斯康辛大学在过去10年中中国学生已经增长了356%。但巨大的文化差异仍然如坚冰一样存在于外国学生和美国学生之间。外国学生大多很难融入美国文化,这种“适应性疲劳”也导致中国学生有被孤立的感觉。
  最近一份报告显示,有高达20%左右就读于常春藤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提前辍学。有分析认为,这些常春藤名校的中国留学生最终会走向辍学的道路,主要原因有三:无法适应海外互动式教学的课堂学习;常春藤学校本身“严进更严出”的招生培养模式;最为主要的是中国学生难以融入到美国文化中,存在社交障碍。而除去提前辍学的中国留学生,其他顺利从常春藤大学毕业后返回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中有1/3被认为社交能力不足。
  中国学生为何更愿意说普通话而不是英语?原因很简单,第一是母语的惯性;第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应付考试,而口语却较差。因此他们对美国俚语知之甚少,这使得亚洲学生在和美国人聊天时感觉语言不够用。
  至于为什么中国学生不热衷参加聚会,大多数的解释是,因为中国学生把学业看的很重。
  生活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的夹缝间
  来美国前有怎样的期待?大部分中国学生回答是:没什么期待,也不知道该有啥期待。但他们却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期待什么,那就是不希望在美国的校园里,遇见这么多中国同学。虽说人在美国,但自己跟老乡待的时间,比跟美国人待的时间还长;说的汉语,比说的英语还多;明明是在美国上大学,但一起上课的几乎全是中国人。
  一个英文名叫克莱拉的女孩说,自己来自中国西北部,为获得申请和签证的帮助, 她家里付了2.5万元人民币的中介费。中介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说,到美国后,只需要读3个月的语言课程,就可以上专业课了。
  因为英语水平低,尤其是听力和口语太差,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都需要读英语强化班,它相当于正式开始专业学习前的预备课程。学校根据学生首次托福考试的成绩,将他们分为7个等级,分别安排到对应等级的语言班上课。这意味着,在真正开始大学学习前,他们不得不先在这个语言班里下点功夫。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三年,才能通过这个强化班的重重关卡,不少英语困难户就此诞生。
  另外,虽然英语强化班学的是语言培训之类的基础课,但交的却是等价于大学本科的学费,每学期6.5万元人民币。而且强化班的课程并不能为他们赢得学分,在这里一年读下来,一个学分都换不到。
  在这种英语班上课的学生,每天在图书馆、宿舍和课堂之间三点一线地周旋着。他们花费了大把时间完成无数个小时的在线听力练习,编排那些情节琐碎、且跟自己的现实生活毫无瓜葛的短剧,来阐释美国文化。因为中国学生喜欢待在一起,加上现实中的语言障碍,他们真正接触美国生活的渠道, 可谓少之又少。虽然他们人在美国,却仍是在通过教材了解着美国文化。他们在强化班上课,就像生活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的夹缝间。
  克莱拉的口语不错,通过语言考试后已正式开始学习专业课。尽管身边有了很多美国同学,但她依然觉得交流困难,“有些美式笑话,我根本听不懂,就只能跟着笑。”“我想在真正的大学课堂里学习,过上更地道的美式校园生活。但我只是看着美国学生走过、路过,在食堂一起吃饭,我无法体验到那种生活。”克莱拉说。
  把留学当作一种阅历,像本地人一样忘我生活
  应该说丰富的阅历、宽广的视野、开放的性格,以及那种见过世面,尊重理解每一种文化、每一个现象,不短视不狭隘的气质,是留学能够带给一个人最大的收获。
  留学的学生一定要非常“observant”(注意观察的)和“alert”(警醒的)。要能非常主动、警醒地去观察和融入每个场景,每场活动。留学生活,就是把自己充分浸泡在当地的环境中,像一个本地人一样忘我地生活。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不达标,这样的学生在出国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适应当地人的语速,并通过提升自己的语言熟练度和表达广度,来提升自己的语速。只有具备相应的表达广度和语速,才能有效地参与到以当地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小组中。中国留学生在这方面是一个短板,很多学生往往因为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足而产生表达上的自信心不足,进而只能更多地“混”在由本国学生组成的边缘群体中。
  如果海归留学生的英语表达,仅仅只是“有效表达自己和有效回答问题”,那么企业管理者会觉得,这样的候选人比起本地毕业生没有任何语言优势:今天在国内完成本科阶段的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企业对海归留学生的期待,是更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项能力不仅包括表面上的外语沟通能力,还涉及深层次的民族、宗教和种族等文化交流能力。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没有人会因为你的母语不是本地语言就刻意迁就你。因此语言使用不好的人更容易走到一起“抱团”,以寻求慰藉和抵抗尴尬。这不是“更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留学最大的作用之一是熟练掌握第二语言,因此要创造一切机会去练习,去使用,去体会,去观察。
  在留学环境下,要学会如何以合宜的沟通和表达来处理人际问题。这样在将来的工作中被委任参与和海外客户或海外同事来访的事务中时,才能比本地候选人更好地进行人际沟通和处理问题。
其他文献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越来越青睐方便食品,“速食主义”——拿方便食品当正餐,更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姑且不论方便食品是否够营养,但从它能让一餐饭变得如此方便和快捷,就需要很多食材不具备的素质。   如果选择花2个小时还是5分钟来做一顿饭,八成人们都会选择后者,省下的时间,可以做很多更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有方便食品,所以我们无需柴米油盐,甚至不用锅具,也能迅速做出一顿像样的饭。   方便食品几乎家
期刊
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DVD、迅雷、PPS,电脑遥不可及,大街上录像厅里的人像爆米花一样,膨胀且爆满。   那时,我们爱看录像中的香港,影片中,那些冲动、简单、爱恨激烈的少年总是骑着摩托车,叼着香烟,带着墨镜,风驰电掣地在我们的心中碾出一条条肆意的轮痕。   那时,我们正在长个子,骨头里也“噼里啪啦”生出许多毫无征兆的叛逆来。   影片中那种故作冷漠但又义薄云天的气概令我痴迷万分。初中时,
期刊
高考英语改革的消息一直被舆论广泛关注,公众观点不一,有人认为此举是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有益尝试,也有人担心学生会为了追求好成绩而被迫刷分,反而负担更重。这么一看,改革之后,英语地位非但没降反而上升了。  此前,无论是“大幅度降分”或者是“英语退出高考”的传言,都给人感觉这次改革动作会很大,而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也让大家看到其实此次改革并没有大幅度的
期刊
以前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十分严肃的东西,艰涩而厚重。到后来慢慢发现历史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生动而鲜活。其实历史就是在那里的一座石碑,它就在那里,所有的真真假假都在那里,我们读与不读它都在那里,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在心中留下不同的痕迹,有的人读出了勾心斗角,有的人读出了忠贞不渝,有的人读出了历史兴衰,有的人读出了世事变迁。当你反复求索,用心抽丝剥茧之后看清历史的真相,会发现读历史,是一件很酷的事
期刊
手写,不要离我们太远  电子信息时代,Email、短信息代替了书信,书写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书写尤其是手写,原本就像学生每日上课写作业一样平常的事情,不知何时被悄悄地束之高阁。小学到高中的学生每日不得不写下很多作业,手写被束缚着没有离生活太远,但对于大学生,电脑、iPad、iPhone则成为他们的日常的玩伴和课堂中记录笔记的工具,纸笔仓皇地逃离了书包,也退出了他们的生活。  然而,手写在很多时候
期刊
每个生长在都市里的女子都做过一个和杏花春雨有关的梦。不管你是满面春风,还是形单影只,在梦里,都要洗尽铅华卸下伪装,融进烟雨江南里。因此,我特意寻一个草长莺飞的春日,走进乌镇这幅烟雨迷蒙的水墨画。  与君初相见,似是燕归来   我是在游过杭州之后直奔乌镇的,尽管朋友多次告诫我这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见识了西子湖的千娇百媚,只会觉得乌镇寡淡无味”,可我还是坚持来到乌镇,理由是好的东西永远是好的,不会因
期刊
每到年底,我就发现我的时间陷入混乱。  我忘记该怎样计算时间,我不在意这是星期几,我把剩下不多的几十天自动拧成一线,以倒计时这种直接粗暴到令人恐慌的方式来计算告别这个年关的时间。  告别真是个令人讨厌的字眼。  即使讨厌,告别依旧是我们人生中丢不掉的课题。它是我们大多数人内心恐惧的一件事,因为每一次的告别,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人对未知总是忐忑不安的,而对已知的现状存有依赖。哪怕现状就像一床铺满豆子
期刊
★Psychological Card  偏科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课程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课程成绩差或较差,这种情况可以称为偏科。为什么会偏科呢?理科或文科偏科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认识问题,有的学生受“学好数理化,工作任你找”等观念的影响,重视理科,对文科怕记忆,方法又掌握不好,有的干脆丢掉文科。二是到了高中,文理科分班教学,促使有的同学放弃文科(理科)。单科独进的
期刊
美国大学历来有请名人在毕业典礼上为毕业生演讲的习惯,密歇根大学曾在2013年请来了推特的CEO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演讲开始前,迪克请求大家给他几分钟时间,“我想发条推特记录下这一切”。他拿出手机,朝观众拍了张照片,边打字边说:“我可是这方面的专家。”此举引发现场阵阵笑声。他在一本正经地感谢了校方的邀请和父母的付出后,突然又来了一句:“我保证,三点半前结束演讲。”这一“贴心”
期刊
几滴微雨落在明远1203大教室的窗棂,滴答滴答,让我感到时间与自己同在。建筑专业的同学在绘图板前挥汗如雨,黑压压的是隧班(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 “和尚”在做实验报告,他们是这所大学的脊梁骨。之于我,空气里荡漾着的是句句诗行,明远湖的鱼儿吐出的是一个个字符,我抱着一摞古典文学书刊走在理工科同学行进的大军中,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没错,我在长安大学学中文!  总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如果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