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电力系统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针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专业特点,分析了原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合格的、适应于现代电力企业的人才为目标,提出了教学新方法,提高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实践性。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 教学 实践
前言
高等职业专科院校承担着培养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应用性人才的任务。为了满足当代社会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合格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已成为目前电力类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电力系统学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通信、功率电子和控制等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新技术逐渐由理论和实验进入工程应用领域[1]。这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课程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较强的实践性。课程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基础”、“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理论”等课程为基础,包括电力系统的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覆盖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等内容。针对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我们做了许多合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思想的转变
原有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己逐渐不能适应现代电力系统学科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有: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很难讲繁复的公式应用到现实工作中,学习中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困难;教学内容跟不上学科的发展,没有体现最新进展和新技术;实践环节薄弱,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差[2]。
专科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在工业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岗位能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技术性人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面较宽,强调强电与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考虑到生产实践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上尽可能的联系实际,并从电力企业现在和将来的需要出发,在保证基础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与新技术和企业未来经营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培养具有特色的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改变
课程教学应以教学大纲为核心,由浅入深,使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础。高质量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材内容应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结合新设备新技术,知识面开阔,避免陈旧和过时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完教材后能适应未来工作的发展。理论课程的教学必须适当地精简一些内容,如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更加注重应用,将新技术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电力灾害、超高压输配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我校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之余,经常开设各种专业专题讲座。教师利用各种课外资源,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以讲座的形式将一些国内国际上的新技术,新设备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而讲座的过程中更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三、新教学技术的发展
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的兴起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 CAI)正逐步形成为一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学科,并正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4]。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改进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改革,大量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到实际教学。使用FLASH动画、现场操作录像、电力设备生产原理仿真动画等,使课件内容更加生动,学生适应性增强,摆脱了以往的白纸黑字或者二位平面图形的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和参与课件的开发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互相学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好,而学生可以知道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这样不但建构了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四、实验环节的强化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往的电气实验教学绝大多数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实验平台往往没有“物尽其用”。实验设备的作用不仅限于学生使用设备验证理论,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会用电到敢用电”。因此,教学上应增加学生的实验项目,延长实验时间,通过实验模拟现场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各种实验设计,让学生学会设计、调试小型电子系统,学会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经历与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兴趣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养成胆大心细、严谨的工作作风。
此外,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设电力系统商业软件的学习[5]。电力系统模拟商业软件最初出现在电力系统运行、设计和研究机构。开发商业软件的电力系统专家把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写入到软件中,使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也能做深入的研究,如暂态稳定性分析等。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甚至依赖商业软件进行电力系统模拟计算。商业电力系统模拟软件在实验室就可以完成理论知识校验。多学习些新技术新产品有助于学生更快的适应现实工作环境。
五、实践环节的创新
实践教学或实训教学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必不可少的。但以往该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经过教学发现,有效的生产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向生产知识联系的重要纽带。好的实践环节更能使职业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在我校教学实践中,通过仿真机模仿电厂、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事故处理、事故巡视和正常巡视等状况。通过现场参观使学生对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由了直观的认识。在生产现场,邀请专家讲授电站综合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安全防护教育等内容,加强产学合作教育。
此外,经过精心的安排和策划,我校就电气类专业生产实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实习基地的选定、实习的主要内容和大纲的制定、实习教材的选取和编写、实习教师的挑选和培训、现场生产技术的指导和教育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专业实习体系。
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专业技能达到新的层次。学生的专业知识构成和专业素养能够达到甚至超过目前电气自动化企业的要求。
六、结论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探讨与研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大胆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成果显著。为在校学生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丁珂.关于电力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综述[J]科技向导,2011(14):91
[2]潘妩,戚宁.电力高职教育中自动化专业的改革与发展[J]科技风,2011(4):207
[3]加玛力汗·库马什,樊艳芳,陈江.《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 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508~510
[4]粟世玮.《电力系统稳态分析》CAI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D].三峡大学,2007:3
[5]江玉蓉,周焕森,戴江江.电力系统实用分析软件ETAP 在教学中的应用[C] 中國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2010
(作者单位:兰州电力学校 甘肃兰州)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 教学 实践
前言
高等职业专科院校承担着培养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应用性人才的任务。为了满足当代社会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合格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已成为目前电力类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电力系统学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通信、功率电子和控制等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新技术逐渐由理论和实验进入工程应用领域[1]。这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课程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较强的实践性。课程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基础”、“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理论”等课程为基础,包括电力系统的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覆盖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等内容。针对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我们做了许多合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思想的转变
原有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己逐渐不能适应现代电力系统学科发展的需要。主要问题有: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很难讲繁复的公式应用到现实工作中,学习中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困难;教学内容跟不上学科的发展,没有体现最新进展和新技术;实践环节薄弱,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差[2]。
专科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在工业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岗位能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技术性人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面较宽,强调强电与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考虑到生产实践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上尽可能的联系实际,并从电力企业现在和将来的需要出发,在保证基础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与新技术和企业未来经营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培养具有特色的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改变
课程教学应以教学大纲为核心,由浅入深,使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础。高质量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材内容应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结合新设备新技术,知识面开阔,避免陈旧和过时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完教材后能适应未来工作的发展。理论课程的教学必须适当地精简一些内容,如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更加注重应用,将新技术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电力灾害、超高压输配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我校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之余,经常开设各种专业专题讲座。教师利用各种课外资源,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以讲座的形式将一些国内国际上的新技术,新设备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而讲座的过程中更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三、新教学技术的发展
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的兴起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 CAI)正逐步形成为一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学科,并正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4]。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改进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改革,大量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到实际教学。使用FLASH动画、现场操作录像、电力设备生产原理仿真动画等,使课件内容更加生动,学生适应性增强,摆脱了以往的白纸黑字或者二位平面图形的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和参与课件的开发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互相学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好,而学生可以知道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这样不但建构了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四、实验环节的强化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往的电气实验教学绝大多数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实验平台往往没有“物尽其用”。实验设备的作用不仅限于学生使用设备验证理论,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会用电到敢用电”。因此,教学上应增加学生的实验项目,延长实验时间,通过实验模拟现场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各种实验设计,让学生学会设计、调试小型电子系统,学会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经历与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兴趣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养成胆大心细、严谨的工作作风。
此外,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设电力系统商业软件的学习[5]。电力系统模拟商业软件最初出现在电力系统运行、设计和研究机构。开发商业软件的电力系统专家把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写入到软件中,使一般工程技术人员也能做深入的研究,如暂态稳定性分析等。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甚至依赖商业软件进行电力系统模拟计算。商业电力系统模拟软件在实验室就可以完成理论知识校验。多学习些新技术新产品有助于学生更快的适应现实工作环境。
五、实践环节的创新
实践教学或实训教学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必不可少的。但以往该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经过教学发现,有效的生产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向生产知识联系的重要纽带。好的实践环节更能使职业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在我校教学实践中,通过仿真机模仿电厂、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事故处理、事故巡视和正常巡视等状况。通过现场参观使学生对各种电气自动化设备由了直观的认识。在生产现场,邀请专家讲授电站综合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安全防护教育等内容,加强产学合作教育。
此外,经过精心的安排和策划,我校就电气类专业生产实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实习基地的选定、实习的主要内容和大纲的制定、实习教材的选取和编写、实习教师的挑选和培训、现场生产技术的指导和教育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专业实习体系。
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专业技能达到新的层次。学生的专业知识构成和专业素养能够达到甚至超过目前电气自动化企业的要求。
六、结论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探讨与研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大胆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成果显著。为在校学生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丁珂.关于电力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综述[J]科技向导,2011(14):91
[2]潘妩,戚宁.电力高职教育中自动化专业的改革与发展[J]科技风,2011(4):207
[3]加玛力汗·库马什,樊艳芳,陈江.《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 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508~510
[4]粟世玮.《电力系统稳态分析》CAI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D].三峡大学,2007:3
[5]江玉蓉,周焕森,戴江江.电力系统实用分析软件ETAP 在教学中的应用[C] 中國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2010
(作者单位:兰州电力学校 甘肃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