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诗歌解读的路径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_mosquit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诗歌,就需要积极地探寻诗歌解读的多角度。文中就以《涉江采芙蓉》的教学为例,探讨了诗歌解读的路径。
  关键词:诗歌教学;诗歌内涵;意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2-0055-02
  1 教学目标
  (1)基于炼字、意象分析,对诗歌内涵展开合理想象(多角度解读);(2)了解本诗中所运用的比兴、对写、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炼字、意象分析、合理想象等方式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3 教学难点
  如何对诗歌内涵展开合理想象。
  4 教学过程
  4.1导入诗歌——走近《古诗十九首》
  师:说到“诗”,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
  生:唐诗、《诗经》。(大部分同学这样回答)
  师:《诗经》和唐诗确实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但在东汉时期,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五言诗。南朝梁太子萧统选录了其中的十九首,将其编入《文选》之中,这就是后世广为人知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南朝文学评论家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那么我们今天就学习其中的一篇代表名作《涉江采芙蓉》,一起来体会古诗的魅力。
  PPT出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由南朝梁太子萧统选录、汇编入《文选》。这十九首诗作者、标题均不详,故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钟嵘称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4.2初读诗歌——初探诗中情意
  师:先听老师朗读,注意字音以及老师朗读时的节奏和语调。(老师范读)
  师: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体会诗中的情感词。(学生齐读)
  师:你们从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请用1-2个词语概括。
  生1:思念(“所思在远道”)
  生2:忧伤(“忧伤以终老”)
  4.3品读诗歌——品味千金一字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要读出“思念”与“忧伤”之情。(学生自由朗读)
  师:除了“思”和“忧伤”,还有哪些词能体现出这种思念与忧伤的情感?
  生3:“还顾望旧乡”的“顾”和“望”字,说明诗人本来还在继续往前走,现在停下脚步回头看自己的故乡,这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师:你说出了“顾”的含义,它体现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那么“望”字要怎么理解呢?我们不妨先来看这三句诗——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勃《十五夜月寄杜郎中》
  师:诗人在思乡时很喜欢用“望”字,这说明“望”有怎样的深刻含义呢?
  生3:“望”不仅仅是用眼睛眺望,更是诗人心中的盼望与期望。
  师:这个解读很好。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生有感情朗读)
  生4:“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的样子,说明诗人离家太远,早已看不清回家的路了。所以会自然会产生忧伤之情。
  生5:“同心”与“离居”是一组对比,“同心”使得“离居”更让人觉得忧伤。
  师:是的,而且这种“离居”的状态并不是短暂的,而是直到“终老”,这种忧伤多么令人绝望啊!——这些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这首诗中还有一些名词意象也值得大家细细品味,比如——
  生:芙蓉、兰泽、芳草。
  师:芙蓉是什么花?它象征着什么?
  生6:荷花(莲花)。荷花一般象征着人的高洁品质。
  师:芙蓉,夫容也。除了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它也象征着纯洁的爱情。所以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诗歌意象的内涵。那么兰泽和芳草象征着什么呢?
  生7: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师:很好。中国文人喜欢寄情芳草,借采摘芳草香花送人以表达美好的感情。这一传统早在《诗经》《楚辞》中就已出现。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诗人要在前两句写这些意象呢?
  生8:通过芙蓉、兰泽和芳草表明情感的真挚美好。
  生9:通过采摘芙蓉送人引出后面的思念之情。
  师: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呢?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生:比兴手法。
  师小结:品读诗歌,首先应当学会炼字和把握诗歌主要意象的含义,正如这首诗一般,我们可以从动词、形容词、名词意象等字词中挖掘出大量的关键信息。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感悟诗中的情感。诗中几乎每个字都承载着深深的情意,是以钟嵘评价称“几乎一字千金”。现在我们有感情地齐读一遍,注意细细品味诗中的一字一句。
  4.4再读诗歌——展开合理想象
  师: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我们已经细细品析了一遍,那么老师想问大家,这首诗的内容是否完全清晰明了了?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呢?
  生提问:这首诗是男的写的还是女的写的?他/她要送给谁?他/她思念的人为什么在远方?为什么同心却要离居,而且至死不能相见?……
  师:是呀,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明白。这难道是诗人的败笔吗?我们先读一读下面这段话——
  PPT出示:“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達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师:所以说,诗中没有说出来的,需要我们展开想象。当然,这想象并不是天马行空,它必须尊重诗歌文本、尊重历史传统。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诗歌内容进行合理扩充与想象,并写在纸上。(小组讨论)
  师:现在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跟大家分享你们小组的故事。
  生10:我认为这是从男子的角度来写的。这个男子要外出求学考取功名,途经一片长满芙蓉和芳草的湿地,他看到芙蓉便想起了家中的妻子,想摘下一朵送给她。可是摘下之后才惊觉自己无人可送,因为他身在千里之外,早已看不到回家的路了。他只能带着对妻子的思念,继续走在求学的路上……
  师:他是从男子的角度来进行解读的,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游子”。东汉时期社会动荡,很多热衷于功名和学问的中下层知识分子都会选择背井离乡,奔波在仕宦和求学的旅途中。可是现实残酷,他们很难真正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所以只能一直漂泊在上下求索的人生道路上。这也能解释“忧伤以终老”的深刻含义。
  生11:我认为这是一个女子在思念他的丈夫。女子渡过江面去采摘芙蓉——这正是她与丈夫离别的地方。他的丈夫外出求取功名,不幸遭遇战乱,客死他乡。女子知道,丈夫即使身在异乡,也时时刻刻在思念着自己。只是战火无情,让相爱之人再也无法相守。
  师:她是从思妇的角度来进行解读的,但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明显是从游子的角度来写的,那么她将其解读为是女子想象丈夫在思念着自己。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对写法。如王维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借想象兄弟登高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这就是典型的对写手法。
  PPT出示:对写手法即主客移位,指抒情主人公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但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想象对方此时的景象,借此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
  4.5课堂小结——如何解读诗歌
  师:大家的解读都十分精彩,看似一首简单的诗,却能读出这么丰富的内涵来,这就是诗歌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解读诗歌的方法,谁能总结一下呢?
  生12:可以炼字,找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名词意象。
  生13:还可以借助想象。
  师总结:大家说得都对。解读一首诗,可以从字、词、意象入手,发掘诗歌的语言内涵及其表现手法;同时,也要在尊重文本、尊重中国文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诗歌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走进詩歌的世界。
  5 执教感言
  《涉江采芙蓉》语言简单质朴,但内涵意蕴丰富,为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对诗歌作合理的个性化解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解读”一词过于抽象,所以我们必须要先在他们和诗歌解读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在这一首诗的教学中,笔者搭建的“桥梁”就是炼字、意象赏析与合理想象。
  总体而言,这堂课的完成度比较高,课堂教学也达到预期效果,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有待调整与改进:第一、课堂上诗歌朗读所占比重较小,且教师对诗歌朗读的要求不够明确;第二、笔者刻意将炼字(包括意象赏析)与想象区别开,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炼字还是意象的赏析,都会涉及想象,所以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可以考虑将二者结合起来,比如在讲“芙蓉”这一意象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一场景展开想象。第三、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与表达的时间不够充分,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炼字的方法,课堂上分享故事的时间有限,可以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诉诸笔头,表达个人所思所感。
  参考文献
  [1]王立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美育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32):54.
  [2]何俊霞.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J].学周刊,2018(31):67-68.
  [3]林爱华.中学古诗词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229 231.
  (编辑:杨梅)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艺术美学的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关于艺术美的本质。美是能引起非功利性的主体自我确认的形象。艺术是一个由人为的感性形象所引发的具有自我确证价值的虚拟世界。在了解了美的本质和艺术的本质之后,本文从四条探求美的途径出发,结合著名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分析探讨了艺术美的本质。  关键词:日出·印象;艺术美;本质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
摘要:新时期,更加重视青年的成长,中国共产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为中国的未来提出了新的观点、新思想、新战略,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新觉悟。在党建工作中,共青团组织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为青少年提出了奋斗目标。青年也是医院中一支年轻的队伍,要提高医院青年队伍的整体素质,就要重视医院的共青团工作,本文主要是研究医院的共青团建设,通过“四加强一改进”促进医院团建工作增实效。  关键词:四加强;一改进;医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城的建设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大学城建设对经济的影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1]通过对平顶山学院周边待拆迁村居民收入来源的实地调研,以平顶山学院为例讨论其建立对周边地区拓展消费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就业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也发现其中存在如资源共享不到位、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城周边;待拆迁村;居民收入来源  中图分类号:F126
摘要:当15世纪末欧洲探险家越过大西洋、声称“发现”美洲“新大陆”时,印第安人实际上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逾万年。在农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他们曾经有着美洲最独特最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从欧洲殖民主义者抵达美洲,到美国宣布独立之后的西进运动这两个多世纪里,在所谓文明、“教化”的掩饰下,创造了美洲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野蛮人”遭到了无情迫害和残忍摧残,历史的车轮一直见证着印第安人接踵而至的
摘要:《夏洛的網》是由美国著名作家E·B·怀特所写,该书出版于1952年。这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是关于友谊的童话故事,表现出对生命的赞美,给了我们关于生命的思索。《夏洛的网》被视为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目前此书有多个译本,比如:康馨1979年的译本和任溶溶2004年的译本等等。任溶溶的译本知名度较高,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任溶溶先生不仅是翻译家,还是儿童文学家,他自己创作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
摘 要:基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念倡导逆向设计的方法,以教学预期目标为设计的起始,先预设评估标准,再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并通过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达成深度学习。本文以“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基于UbD理念的逆向设计,以始为终,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教学设计,设计聚焦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以期促进学生从浅层学
摘要: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 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 为受众对象的交际活动。翻译的本质是传播,外宣翻译更具备鲜明的传播特色。党的十九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它能代表最新最强的中国,能突显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十九大报告英译为例,从传
摘要:小品是一种司空见惯而又妙趣横生的语言类娱乐节目。长期以来,不同的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小品,如修辞学,心理学,民俗学,语言学等,但是,这些研究均没能有效揭示小品的生成机制。大家往往在看过小品笑过之后,便不再深究,我们很少去思考小品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为什么小品会产生幽默的效果?本文就以2018春晚的6个小品为语料,从语用预设的角度来分析小品的幽默是如何生成的。  关键词:语用预设;小品;幽
摘要:集多面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以一种新的教育技术,悄然地走进了学校师生中,走进了各科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帮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多面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还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交互式电
摘要:在日语中「的」作为结尾词,其应用非常广泛,为了更好地对「的」的连体用法进行了解,在文中以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的な N」与「~的 N」为例,就「的」的连体用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的」;连体用法;芥川龙之介;日语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21-0021-02  前言  「的」作为日语接尾词一直受到瞩目。其中,例如「人間的な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