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引导学生互动合作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据此,本文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引导学生互助合作,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数学是小学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意义。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小学阶段的数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便于其今后能够更好的适应更高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而小组合作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采取科学的分组策略将学生进行分组的一种教学手段,可有效实现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有利于其接受和理解学习内容。所以笔者认为,基于“人本教学”理念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发展。
一、科学分组,为学生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组的目的是构建“以强带弱,共同提升”的教学态势,从而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分组之前必须要确定学生的学习层次,即首先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层,即数学学困生为A层,数学中等生为B层,尖子生为C层。三层之间的划分标准可以以数学测验成绩、日常学习表现为主,而且三层之间绝不属于隔断无联系的状态,而是可以互相交流,从而实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共同成长。
在分层之后,教师需要按照制定好的分层逻辑确定分组标准,即实现A/B/C三层的混合,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因为数学学困生和额尖子生人数都相对较少,所以分组标准可以采用“2-4-1”的方式,即2个学困生,4个中等生和1个尖子生。按照此标准进行分组,可让中等生带动学困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而尖子生负责辅导和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重难点问题,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同时也让中等生和尖子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帮助他人之后的成就感、获得知识的愉悦感等)。
二、科学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要引导学生互助合作,首先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获得其“心理认同”,从而自主自觉的接受别人的帮助并努力帮助别人,提升互助合作探究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呢?答案就是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当下,教师选择学习内容的标准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在明确教学目標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这是核心,也是关键;第二是掌握数学的关键性教学难关,并将重难点问题以学生能听懂、可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第三是跳出教材束缚,丰富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数学广角——集合》时,教师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即集合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生活应用;第二是分析重难点,即集合种类的判别和生活应用;第三是在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教辅资料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的认识,并通过生活实践了解集合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三、重视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成一个引导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拟定恰当的合作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其互助合作意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也要让自己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和学生构建良性的互动交流合作关系。
承接上述教学实例,教师提出合作学习主题:“如何用集合知识找不同”,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集合知识找不同,同时,教师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往“图形分类”方向去思考,必要的时候可借助实例——用集合给图形分类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为后续的实践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引导学生实践互动,提升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承接上述教学实例,教师应积极结合教材中的集合的证明过程,设计“重走数学之路,发现集合知识”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助合作设计多个图形,其中以不规则多边形为主,然后以“图形角的个数”“图形边的个数”“图形的复杂程度”为标准让学生划分不同的集合,并在课堂进行展示讲解。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图形设计、分类统计、集合标准划分等等,工作越多,学生的合作强度也就越大,合作时间也就越长,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通过合作实践活动激发出学习和探究兴趣,开拓视野,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取长补短,提升学习能力。
结束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勇于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新时代“人本教学”理念武装思想,通过教学方法与形式的不断创新来提升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探究程度会不断加深,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也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以及应用价值。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耀飞.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8):40-40.
[2]张明, 谷雪娟, 蔡福玲, 等.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29):185-185.
[3]潘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1):60-60.
[4]张拥军.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7(24):80-80.
[5]纪振辉.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9):224-225.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数学是小学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意义。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小学阶段的数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便于其今后能够更好的适应更高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而小组合作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采取科学的分组策略将学生进行分组的一种教学手段,可有效实现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有利于其接受和理解学习内容。所以笔者认为,基于“人本教学”理念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发展。
一、科学分组,为学生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组的目的是构建“以强带弱,共同提升”的教学态势,从而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分组之前必须要确定学生的学习层次,即首先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层,即数学学困生为A层,数学中等生为B层,尖子生为C层。三层之间的划分标准可以以数学测验成绩、日常学习表现为主,而且三层之间绝不属于隔断无联系的状态,而是可以互相交流,从而实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共同成长。
在分层之后,教师需要按照制定好的分层逻辑确定分组标准,即实现A/B/C三层的混合,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因为数学学困生和额尖子生人数都相对较少,所以分组标准可以采用“2-4-1”的方式,即2个学困生,4个中等生和1个尖子生。按照此标准进行分组,可让中等生带动学困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而尖子生负责辅导和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重难点问题,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同时也让中等生和尖子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帮助他人之后的成就感、获得知识的愉悦感等)。
二、科学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要引导学生互助合作,首先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获得其“心理认同”,从而自主自觉的接受别人的帮助并努力帮助别人,提升互助合作探究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呢?答案就是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当下,教师选择学习内容的标准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在明确教学目標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这是核心,也是关键;第二是掌握数学的关键性教学难关,并将重难点问题以学生能听懂、可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第三是跳出教材束缚,丰富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数学广角——集合》时,教师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即集合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生活应用;第二是分析重难点,即集合种类的判别和生活应用;第三是在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教辅资料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的认识,并通过生活实践了解集合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三、重视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成一个引导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拟定恰当的合作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其互助合作意识,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也要让自己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和学生构建良性的互动交流合作关系。
承接上述教学实例,教师提出合作学习主题:“如何用集合知识找不同”,然后让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集合知识找不同,同时,教师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往“图形分类”方向去思考,必要的时候可借助实例——用集合给图形分类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为后续的实践互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引导学生实践互动,提升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承接上述教学实例,教师应积极结合教材中的集合的证明过程,设计“重走数学之路,发现集合知识”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互助合作设计多个图形,其中以不规则多边形为主,然后以“图形角的个数”“图形边的个数”“图形的复杂程度”为标准让学生划分不同的集合,并在课堂进行展示讲解。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例如图形设计、分类统计、集合标准划分等等,工作越多,学生的合作强度也就越大,合作时间也就越长,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通过合作实践活动激发出学习和探究兴趣,开拓视野,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取长补短,提升学习能力。
结束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勇于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新时代“人本教学”理念武装思想,通过教学方法与形式的不断创新来提升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探究程度会不断加深,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也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以及应用价值。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耀飞.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8):40-40.
[2]张明, 谷雪娟, 蔡福玲, 等.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29):185-185.
[3]潘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1):60-60.
[4]张拥军.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7(24):80-80.
[5]纪振辉.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9):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