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偏旁學习易于产生分化,因此提升偏旁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学生书法学习的关键一环。课前通过研读教材编排意图、精选范字,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率;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读帖时注意笔画、部件的位置、联系、起承、特点,有效读帖,指导书写实践;合理运用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掌握笔法,引发思维,提升书法学习效果。
【关键词】偏旁;指导;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5-0014-04
【作者简介】刘巧亮,江苏省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如皋,226500)教导处主任,一级教师,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朱爱华工作室首批培养对象,如皋市骨干教师。
偏旁教学作为笔画教学和结构教学的衔接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书法水平容易产生分化的阶段,因此提升偏旁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笔者尝试通过以下的一些途径,提升偏旁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准教材: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研读编排意图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书法教材的编排依据,我们应在吃透《纲要》精神之后去研读教材,掌握编者的编排意图。经过研读,我们会发现大到每个年级主要内容的敲定,小到每一课内容的设置,每一个范字的选择都是有讲究的。因为每一本教材都是经过长时间的一轮又一轮的专家论证、修改后才得以定稿的。例如苏少版教材中左耳旁和右耳旁放在同一课,是因为这两个耳朵形状相似、笔法相似,竖画不同、收放不同、田字格中的位置不同;西泠印社版本中右耳旁和右耳刀放在同一课,是因为它们同属于右偏旁,竖画也相同,只是耳朵形状和书写位置不同。掌握了这两课的编排意图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去学习关键笔画的写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读年段目标
学写笔画离不开整字,学写偏旁也离不开整字,学写结构更加离不开整字。有的字在教学笔画、偏旁、结构时都出现了,那我们的教学是否都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纲要》指出“要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教材在编排时三年级重笔画的指导,四年级重偏旁,五年级重结构,六年级重章法。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年段特点,定好目标,不能本末倒置,拿小放大,或左或右,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四年级重偏旁教学,我们每一课的目标都应该包含写好偏旁及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偏旁中每个笔画的笔法是三年级的学习内容,只需复习带过即可。我们应重点讲这个偏旁的形态、位置,与另外部件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学左耳旁时,横撇弯钩的书写要领只需复习一下,然后着重看整体的形态特点,揣摩用笔方法即可,因为作为笔画“横撇弯钩”“竖”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讲过。练好偏旁之后,再去探讨带有左耳旁的字的书写要领。这样的课堂目标才符合四年级的年段目标。
(三)挑选合适范字
《纲要》指出“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练写,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要尽可能地压缩教师教学时间来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范字上下功夫,编者在偏旁教学的每一课中都会给大家提供3-4个范字,是不是每个范字都平均用力呢?当然不能,挑选重点范字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最能体现特点。
作为偏旁,都有它的书写特点,如“左小者宜齐上,右小者宜齐下”,说的是左偏旁偏小的字,在书写时左偏旁宜写在右部件中间偏上的位置,右偏旁偏小的字宜写在左部件中间偏下的位置。例如“口”字旁,属于左小者,我们就应该挑选“口”明显偏上的字来进行教学,方能凸显“口”作为左小偏旁的书写特点。在“咽”和“嗅”之间,我们就应挑选“嗅”作为重点范字。
2.整字笔画最少。
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教者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除了精简讲授时间外还可以从范字上挤时间,提高练习的密度。选择范字时,在体现偏旁特点的前提下,还应注意笔画最少这个原则。同样偏旁的字,总笔画相差可能很大。例如学习走之底时,三个例字“近、道、造”,我们应该选择“近”字,因为它的总笔画最少,相同的练习时间,可能“近”字能写8~10个,而其他字只能写5~6个。
(四)研习范字书写
大部分书法教师在授课前都不会认真研习范字的书写,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字太简单,无须练习就知道要点和难点,往往到了实际上课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教师认为的难点不是难点,费尽心思想出来的花招没有实效。这一切都是因为对范字的练习不够,对学生书写水平了解不够造成的。因此,在课前我们应该认真研习范字的书写,找准难点,想办法突破它。
1.自己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真正掌握偏旁的书写难点、要点,与其苦思冥想、讨教他人,莫过于自己动手写一写。在自己实践之后才会真正发现这些偏旁的书写难点是什么,又该如何做到。例如《左耳旁与右耳旁》,这两个偏旁在练习后就会发现书写难点在于横撇弯钩的位置变化和收放变化,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2.学生试写。
教学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从问题出发,教得更准,更有实效。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堂课结束前的3分钟让学生试着写下一课即将教学的偏旁,教师一一巡视并将学生的练习收上来查看,课后教师根据自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练习判断出学生的共性问题之所在,为下一课有针对性地教学打好基础。
二、用实帖子:入眼入心,方能神韵于手
叶圣陶先生的主张“教是为了不教”,同样适用于书法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偏旁教学的关键在于教会读帖的方法。徐悲鸿先生的“致广大,尽精微”在读帖中同样适用。如何致广大?如何尽精微?
(一)读“位置” 《纲要》指出“注意利用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因此学习偏旁时,我们应带领学生读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尤其是首笔的位置,读准每一个笔画的运笔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偏旁的书写要领。例如读“火”字旁时,要读出它的形态属于瘦长型的,第一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点和竖撇的起笔在斜线上,最后一点落在横线上,还应读准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的呼应关系:第一点的出尖指向第二点的起笔。这些都属于微观上的要点,只有读准了这些要点,才会思考如何在书写的时候做到这些。做不到的时候,也才能根据范字寻找到细微的差别,进而改进。
(二)读“联系”
偏旁教学时,还有写好带有该偏旁的字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还应从整字出发去把握偏旁的特点。首先看清带有这个偏旁的字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或者是其他结构;其次读准各部件之间的大小关系,是左窄右宽还是左右等宽,等等;然后读准各部件之间的呼应关系,哪一笔和哪一笔之间是有联系的,哪一笔和哪一笔是有区别的。例如带有“火”字旁的字,它是左右结构,一般都是左窄右宽。因为要避让右偏旁,“火”字的最后一笔“捺”改成了“点”,同时要内收,比第二点还要靠近竖撇,为右偏旁腾出点儿,且它的收笔要高于竖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避让。
(三)读“起承”
我们还应考虑字在整篇文稿中的关系,在文化背景中的解读。例如右耳旁教学时,它的最后一笔为什么是悬针竖而不是垂露竖呢?这时我们可以出示部分书家行书中含有右耳旁字的那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读出最后一笔悬针竖与下面字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右耳旁之所以是悬针竖的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到行笔的方便、整篇文稿的气韵贯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笔断意连”。再由此引导到右耳旁“横撇弯钩”笔画中的“横撇”和“弯钩”,有的书家是分开写的,但这两个笔画之间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而是属于“笔断意连”。这样一来,我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读“特点”
教者在偏旁教材的编排中,往往将两个有类似特点的偏旁放在同一课,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两个偏旁之间的对比来读准它们各自的特点。从字形上看大体的区别,从细节中看笔法的差异。例如教学“左耳旁与右耳旁”时就可以采用对比读的方法,通过对比学生们很快就能发现它们的异同:左耳旁收,右耳旁放;左耳旁垂露竖,右耳旁悬针竖;左耳旁和右耳旁都是笔断意连,横撇与弯钩体量相当,但横撇是直的,弯钩是网弧。再通过细致的对比,我们会发现左耳旁的耳朵——横撇弯钩收到了横中线的上面,而右耳旁的耳朵放到了横中线的下面。同时左耳旁的弯钩收到了横撇的里面,而右耳旁的弯钩和横撇是齐平的。通过对比,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特点。
三、用好评价:良言一句三冬暖
不可否认的是,评价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会让学生充满信心,激情澎湃;用得不好,会让学生失去继续习书的动力。积极的评价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导向,它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营造舒适的人际氛围,提升思维,提高学习书法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用好评价的正能量。
(一)评出“自信”
学习书法本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学生的兴趣需要培养,学生的信心需要呵护,通过评价增加学生习书的信心尤为重要。《纲要》中说“评价过程中要综合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教师评、同伴评、自己评。教师评点要讲究技巧,要专业、精准,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同时要有包容性,从儿童视角出发,要求不能太高;还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要因人而评;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以表扬学生的进步为主。同伴评要教会他们评价的方法和技巧:七分优点,三分建议;先讲优点,再给建议;尽量发现同伴的进步,多给鼓励。自己评,是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要选择好参照物:可以参照范字,发现自己离范字又近了一分;可以参照同伴的字,学习他人的优点;可以参照自己前面写的字,发现自己的进步。
(二)评出“深度”
目前书法课堂上的评价多浮于表面,蜻蜓点水。诸如“你写得不错”“你的橫撇写得漂亮”“你的王字旁写得很到位”“你的走之底写得很飘逸”之类的话,在我们的课堂中屡听不鲜。这样的评价是空架子,缺乏实用性,不说也罢。什么样的评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静心思考如何提高习书水平呢?其实评价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浅层性的评价,评价学生写的偏旁是否合规;第二层次是通过表扬写得好的方面,让学生得到自信;第三层次是引发思维的评价,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处行。例如“你的火字旁写得不错。”这属于第一层次的评价,“你的火字旁写得不错,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的呼应关系写出来了。”这属于第二层次的评价,“你的火字旁写得不错,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的呼应关系写出来了,但你的最后一个点写得偏右了,你再想一想:这个点为什么不能偏右?”这是第三层次的评价。我们应该多用第三层次的评价,让学生在收获自信的同时,明白自己的不足,并引发思考:这个笔画或者这个偏旁为什么要这样写?怎样才能做到?
(三)评出“笔法”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书写的能力,因此评价还应该重视实效。根据评价的着力点不同可以分为:评价整体、评价笔画、评价笔法。整体评价指的是从整体上看,这个偏旁写得怎样,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写得怎样。评价笔画指的是每个笔画有没有到位,它的起笔位置如何,它的收笔要注意什么。评价笔法指的是从笔法上探寻每个笔画、每个偏旁、每个字有没有写好,它追求的是用笔方法的恰当与否。我们在评价的时候,尽量多评价笔法,让学生知道该如何用笔,这才是写好字的根本之所在。例如“皿”字底的教学中,评价时多从笔法着手:第一个竖画的起笔应是方笔,下笔时切锋直入,有雄强刚劲之气,而你的这个是圆笔,显得娇柔;最后的一个横画为细腰横,笔势要向上走,边行边提转边行边按。这样的评价才能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老是写不好的难题。
通过课前研读教材,将难点了然于心;课上教给读帖的方法,让学生学有拐棍;课上合理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习得方法,我们的偏旁教学必将驶上正确的车道,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孙过庭.书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关键词】偏旁;指导;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5-0014-04
【作者简介】刘巧亮,江苏省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如皋,226500)教导处主任,一级教师,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朱爱华工作室首批培养对象,如皋市骨干教师。
偏旁教学作为笔画教学和结构教学的衔接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书法水平容易产生分化的阶段,因此提升偏旁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笔者尝试通过以下的一些途径,提升偏旁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准教材: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研读编排意图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书法教材的编排依据,我们应在吃透《纲要》精神之后去研读教材,掌握编者的编排意图。经过研读,我们会发现大到每个年级主要内容的敲定,小到每一课内容的设置,每一个范字的选择都是有讲究的。因为每一本教材都是经过长时间的一轮又一轮的专家论证、修改后才得以定稿的。例如苏少版教材中左耳旁和右耳旁放在同一课,是因为这两个耳朵形状相似、笔法相似,竖画不同、收放不同、田字格中的位置不同;西泠印社版本中右耳旁和右耳刀放在同一课,是因为它们同属于右偏旁,竖画也相同,只是耳朵形状和书写位置不同。掌握了这两课的编排意图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去学习关键笔画的写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读年段目标
学写笔画离不开整字,学写偏旁也离不开整字,学写结构更加离不开整字。有的字在教学笔画、偏旁、结构时都出现了,那我们的教学是否都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纲要》指出“要遵循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教材在编排时三年级重笔画的指导,四年级重偏旁,五年级重结构,六年级重章法。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年段特点,定好目标,不能本末倒置,拿小放大,或左或右,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四年级重偏旁教学,我们每一课的目标都应该包含写好偏旁及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偏旁中每个笔画的笔法是三年级的学习内容,只需复习带过即可。我们应重点讲这个偏旁的形态、位置,与另外部件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学左耳旁时,横撇弯钩的书写要领只需复习一下,然后着重看整体的形态特点,揣摩用笔方法即可,因为作为笔画“横撇弯钩”“竖”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讲过。练好偏旁之后,再去探讨带有左耳旁的字的书写要领。这样的课堂目标才符合四年级的年段目标。
(三)挑选合适范字
《纲要》指出“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因此要让学生充分练写,而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要尽可能地压缩教师教学时间来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范字上下功夫,编者在偏旁教学的每一课中都会给大家提供3-4个范字,是不是每个范字都平均用力呢?当然不能,挑选重点范字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最能体现特点。
作为偏旁,都有它的书写特点,如“左小者宜齐上,右小者宜齐下”,说的是左偏旁偏小的字,在书写时左偏旁宜写在右部件中间偏上的位置,右偏旁偏小的字宜写在左部件中间偏下的位置。例如“口”字旁,属于左小者,我们就应该挑选“口”明显偏上的字来进行教学,方能凸显“口”作为左小偏旁的书写特点。在“咽”和“嗅”之间,我们就应挑选“嗅”作为重点范字。
2.整字笔画最少。
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教者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写,除了精简讲授时间外还可以从范字上挤时间,提高练习的密度。选择范字时,在体现偏旁特点的前提下,还应注意笔画最少这个原则。同样偏旁的字,总笔画相差可能很大。例如学习走之底时,三个例字“近、道、造”,我们应该选择“近”字,因为它的总笔画最少,相同的练习时间,可能“近”字能写8~10个,而其他字只能写5~6个。
(四)研习范字书写
大部分书法教师在授课前都不会认真研习范字的书写,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字太简单,无须练习就知道要点和难点,往往到了实际上课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教师认为的难点不是难点,费尽心思想出来的花招没有实效。这一切都是因为对范字的练习不够,对学生书写水平了解不够造成的。因此,在课前我们应该认真研习范字的书写,找准难点,想办法突破它。
1.自己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真正掌握偏旁的书写难点、要点,与其苦思冥想、讨教他人,莫过于自己动手写一写。在自己实践之后才会真正发现这些偏旁的书写难点是什么,又该如何做到。例如《左耳旁与右耳旁》,这两个偏旁在练习后就会发现书写难点在于横撇弯钩的位置变化和收放变化,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2.学生试写。
教学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的循环反复的过程。从问题出发,教得更准,更有实效。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堂课结束前的3分钟让学生试着写下一课即将教学的偏旁,教师一一巡视并将学生的练习收上来查看,课后教师根据自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练习判断出学生的共性问题之所在,为下一课有针对性地教学打好基础。
二、用实帖子:入眼入心,方能神韵于手
叶圣陶先生的主张“教是为了不教”,同样适用于书法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偏旁教学的关键在于教会读帖的方法。徐悲鸿先生的“致广大,尽精微”在读帖中同样适用。如何致广大?如何尽精微?
(一)读“位置” 《纲要》指出“注意利用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因此学习偏旁时,我们应带领学生读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尤其是首笔的位置,读准每一个笔画的运笔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偏旁的书写要领。例如读“火”字旁时,要读出它的形态属于瘦长型的,第一点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二点和竖撇的起笔在斜线上,最后一点落在横线上,还应读准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的呼应关系:第一点的出尖指向第二点的起笔。这些都属于微观上的要点,只有读准了这些要点,才会思考如何在书写的时候做到这些。做不到的时候,也才能根据范字寻找到细微的差别,进而改进。
(二)读“联系”
偏旁教学时,还有写好带有该偏旁的字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还应从整字出发去把握偏旁的特点。首先看清带有这个偏旁的字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或者是其他结构;其次读准各部件之间的大小关系,是左窄右宽还是左右等宽,等等;然后读准各部件之间的呼应关系,哪一笔和哪一笔之间是有联系的,哪一笔和哪一笔是有区别的。例如带有“火”字旁的字,它是左右结构,一般都是左窄右宽。因为要避让右偏旁,“火”字的最后一笔“捺”改成了“点”,同时要内收,比第二点还要靠近竖撇,为右偏旁腾出点儿,且它的收笔要高于竖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避让。
(三)读“起承”
我们还应考虑字在整篇文稿中的关系,在文化背景中的解读。例如右耳旁教学时,它的最后一笔为什么是悬针竖而不是垂露竖呢?这时我们可以出示部分书家行书中含有右耳旁字的那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读出最后一笔悬针竖与下面字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右耳旁之所以是悬针竖的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到行笔的方便、整篇文稿的气韵贯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笔断意连”。再由此引导到右耳旁“横撇弯钩”笔画中的“横撇”和“弯钩”,有的书家是分开写的,但这两个笔画之间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而是属于“笔断意连”。这样一来,我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读“特点”
教者在偏旁教材的编排中,往往将两个有类似特点的偏旁放在同一课,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两个偏旁之间的对比来读准它们各自的特点。从字形上看大体的区别,从细节中看笔法的差异。例如教学“左耳旁与右耳旁”时就可以采用对比读的方法,通过对比学生们很快就能发现它们的异同:左耳旁收,右耳旁放;左耳旁垂露竖,右耳旁悬针竖;左耳旁和右耳旁都是笔断意连,横撇与弯钩体量相当,但横撇是直的,弯钩是网弧。再通过细致的对比,我们会发现左耳旁的耳朵——横撇弯钩收到了横中线的上面,而右耳旁的耳朵放到了横中线的下面。同时左耳旁的弯钩收到了横撇的里面,而右耳旁的弯钩和横撇是齐平的。通过对比,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两个偏旁的书写特点。
三、用好评价:良言一句三冬暖
不可否认的是,评价是把双刃剑。用得好,会让学生充满信心,激情澎湃;用得不好,会让学生失去继续习书的动力。积极的评价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导向,它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营造舒适的人际氛围,提升思维,提高学习书法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用好评价的正能量。
(一)评出“自信”
学习书法本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学生的兴趣需要培养,学生的信心需要呵护,通过评价增加学生习书的信心尤为重要。《纲要》中说“评价过程中要综合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教师评、同伴评、自己评。教师评点要讲究技巧,要专业、精准,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同时要有包容性,从儿童视角出发,要求不能太高;还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要因人而评;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以表扬学生的进步为主。同伴评要教会他们评价的方法和技巧:七分优点,三分建议;先讲优点,再给建议;尽量发现同伴的进步,多给鼓励。自己评,是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要选择好参照物:可以参照范字,发现自己离范字又近了一分;可以参照同伴的字,学习他人的优点;可以参照自己前面写的字,发现自己的进步。
(二)评出“深度”
目前书法课堂上的评价多浮于表面,蜻蜓点水。诸如“你写得不错”“你的橫撇写得漂亮”“你的王字旁写得很到位”“你的走之底写得很飘逸”之类的话,在我们的课堂中屡听不鲜。这样的评价是空架子,缺乏实用性,不说也罢。什么样的评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静心思考如何提高习书水平呢?其实评价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浅层性的评价,评价学生写的偏旁是否合规;第二层次是通过表扬写得好的方面,让学生得到自信;第三层次是引发思维的评价,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处行。例如“你的火字旁写得不错。”这属于第一层次的评价,“你的火字旁写得不错,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的呼应关系写出来了。”这属于第二层次的评价,“你的火字旁写得不错,第一点和第二点之间的呼应关系写出来了,但你的最后一个点写得偏右了,你再想一想:这个点为什么不能偏右?”这是第三层次的评价。我们应该多用第三层次的评价,让学生在收获自信的同时,明白自己的不足,并引发思考:这个笔画或者这个偏旁为什么要这样写?怎样才能做到?
(三)评出“笔法”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书写的能力,因此评价还应该重视实效。根据评价的着力点不同可以分为:评价整体、评价笔画、评价笔法。整体评价指的是从整体上看,这个偏旁写得怎样,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写得怎样。评价笔画指的是每个笔画有没有到位,它的起笔位置如何,它的收笔要注意什么。评价笔法指的是从笔法上探寻每个笔画、每个偏旁、每个字有没有写好,它追求的是用笔方法的恰当与否。我们在评价的时候,尽量多评价笔法,让学生知道该如何用笔,这才是写好字的根本之所在。例如“皿”字底的教学中,评价时多从笔法着手:第一个竖画的起笔应是方笔,下笔时切锋直入,有雄强刚劲之气,而你的这个是圆笔,显得娇柔;最后的一个横画为细腰横,笔势要向上走,边行边提转边行边按。这样的评价才能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老是写不好的难题。
通过课前研读教材,将难点了然于心;课上教给读帖的方法,让学生学有拐棍;课上合理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习得方法,我们的偏旁教学必将驶上正确的车道,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孙过庭.书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