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利用外资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趋势。
外企,从进人中国的第一天,就带着一个个耀眼光环,代表了国际化、现代化和规范化,一些赫赫有名的外企也曾一度是国内企业未来发展的楷模,而众多外企也确实以务实的作风、先进的里念、优质的产品、高效的服务等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成本的物质资源。加入WTO,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利用外资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人世”十年的发展与洗礼,中国的市场容量急剧放大,进一步助推了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热潮。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入世”以来,我国利用外资(FDI,英文全称Foreign DirectInvestmenl,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入世”至2005年。由于2001年IT泡沫破灭和美国新经济周期结束,全球资本流入额从2000年的历史高位直线下跌了53%,到2004年才触底反弹。而同期,外商来华投资却保持了直线上升的良好势头,这充分反映了全球投资者看好中国“人世”后的前景。
二是2005年至2010年。中国既经历了国内投资政策环境的调整,也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年和2009年,全球资本流入额分别下降18%和37%。即便如此,我国实际利用FDI仍保持了年均增长9.6%的速度。FDI的结构也出现内销化、非制造业化和进入房地产部门的新变化。
三是以“十二五”为起点,提出了优化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投向中西部地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在发生谷歌(Google)将搜索服务从大陆迁移到香港,以及力拓案等事件之后,尽管越来越多的在华外企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监管环境与发展前景的担忧,但是,中国美国商会理事会副主席、BDA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狄安华(Ted Dean)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2010年在华美企商务环境调查》报告发布会上,仍旧幽默地说:“如果你和自己打赌——中国市场会一直对外企开放,你一定会赢。”据该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2%的在华美国企业认为中国经济的环境2011年比2010年更为乐观,而更有9l%的企业称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持“略微乐观”或“乐观”态度,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美国商会的高层均认为,中国的开放政策并没有改变,一些外企可能因为所处行业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实际上中国市场仍然是令人向往。
日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也发布了一项调查问卷,对全球最大的268家跨国企业和119个国家的投资促进机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中国仍然是全球对外资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
如果说谷歌和力拓仅仅是商业个案,并不代表整体的经商环境,那么,在华外企的现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表示,外企在华现状基本上可以归1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继续领跑
在日用品、化妆品、食品、饮料、乳制品等快速消费品行业,外资企业仍然保持着较大的竞争优势,宝洁、欧莱雅、安利、雀巢、达能、可口可乐、百事、联合利华、诺基亚等无一不在各自的行业中呼风唤雨。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些企业的相同特点就是品牌曝光率很高,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地铁、公交上几乎都能看到他们的品牌厂,告,在超市、终端上也大都占据了最显眼的陈列位置。
这种持续的高曝光率促使该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再加上他们非常善于利用营销策划,来拉动消费者需求,从可口可乐植入“魔兽世界”网络游戏,到和路雪策划歌唱达人比赛,再到依云矿泉水用“旱冰宝宝”制造视频病毒营销,外资品牌的营销创新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可以说,是“创新营销策略”和“一线执行到位”成就了他们的持续成功。
中国消费者购买产品普遍有3种心理,一是有面子,二是实用,三是实惠。一个产品要同时满足这3个条件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品牌曝光率,如果广告太少消费者和渠道商都不会买单。其次,产品的质量必须过硬,至少要让人用了感觉有效。最后就是要经常做促销活动,类似“今天送个小礼物,下个月打八折,国庆可以抽大奖”这样的活动才更容易让人心动。
由于深谙中国消费者的这些心理,在服装、汽车行业中也呈现出“外资领跑、民企紧逼”的现状。阿迪达斯和耐克在运动装备领域的优势十分明显,电视广告、体育明星代言、大型赛事赞助等让他们抢占了几乎所有中国青少年的市场,尽管李宁凭借北京奥运会鸟巢上空的凌波微步点火表演,以及一系列的品牌推广'在近几年取得了强劲增长,但在品牌认知度上仍然相对落后,服装行业中民族品牌给消费者的感觉仍然是不够“潮”。
汽车行业与此殊途同归。日系和德系汽车品牌在中国可谓开疆拓土、大行其道。日系车的3个共同点——省油、实用和便宜,完全符合中国市场的消费心理,一度稳占1/3的市场份额,其以广东为首的华南市场甚至曾经占据半壁江山。以大众、宝马、奔驰和奥迪为主的德系车象征着身份、品味、大气和质量,同样深受中国消费者爱戴。为了迎合中国市场,它们几乎都推出过加长版的车型,就连只卖安全的沃尔沃也为中国打造了加长版的s80。可以说,品牌创新永远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曲线进入
2010年4月23日,电子港湾(eBav)宣布旗下的PavPal与阿里巴巴的速卖通展开合作,牵手的同时也标志着潜伏多年的电子港湾重新高调进军中国市场。电子港湾是典型的水土不服的外企,对于习惯了免费网络服务的中国网民来说,淘宝几乎就是一个创业的乐园,先是通过免费开店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催生了网络购物的迅速成长,在网店越开越多的时候,阿里巴巴就有了收费的理由——给网店装修、按效果付费的广告、搜索排名等等。PavPal与速卖通的联姻也说明,外企懂得了灵活变通,与强者联手终有一天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和灵感。
学会“变脸”与“合作”是外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当年的图书巨头贝塔斯曼因为在中国无法获得独立出版权,只能靠书友会苦苦支撑,它们现在开始把重点业务转移到风险投资,试图重新进军中国。
另外一种曲线进入是收购和自建产业链。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因为投资三鹿而不幸成为三聚氰胺事件的受害者,但是它显然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在2010年2月份,恒天然宣布在河北自建牧场,自行控制产业上游的质量,雄心勃勃再度进军中国市场。这和雀巢刚进入中国自建奶路、严格控制生产流程如出一辙。同样,欧莱雅当年强势拿下小护士和羽西两个民族品牌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莱雅在得到二三线市场的渠道通路之后,旗下的大众化品牌卡尼尔在中国强势增长,对宝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三)重整战略
林岳认为,从福特卖掉沃尔沃、通用卖掉悍马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开始朝“轻公司”的方向发展,“卸载”掉这些非核心品牌之后,他们可以集中资源转向那些能带来利润的业务。如果说这是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做法,那么之前可口可乐寻求收购汇源,百事试图吞下王老吉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这也是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差异决定的,因为重工业的投入巨大,假设开发的产品无法取得成功,那么研发、生产和物流的巨额投资就可能一夜之间打水漂。福特的蒙迪欧、福克斯和嘉年华已经分别代表了不同级别的车型,而沃尔沃巨大的研发费用需求拉了福特的后腿,所以把亏损的沃尔沃卖掉是正确的选择。
反观可口可乐和百事这样的快速消费品企业,他们已经意识到果汁和草药饮料是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一定会逐渐蚕食碳酸饮料的市场占比,所以收购一个成熟的本土品牌是丰富自己产品线的最佳策略。不管成功与否,这些尝试都显示外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每一步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详细调研的。
外企,从进人中国的第一天,就带着一个个耀眼光环,代表了国际化、现代化和规范化,一些赫赫有名的外企也曾一度是国内企业未来发展的楷模,而众多外企也确实以务实的作风、先进的里念、优质的产品、高效的服务等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成本的物质资源。加入WTO,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利用外资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人世”十年的发展与洗礼,中国的市场容量急剧放大,进一步助推了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热潮。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入世”以来,我国利用外资(FDI,英文全称Foreign DirectInvestmenl,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入世”至2005年。由于2001年IT泡沫破灭和美国新经济周期结束,全球资本流入额从2000年的历史高位直线下跌了53%,到2004年才触底反弹。而同期,外商来华投资却保持了直线上升的良好势头,这充分反映了全球投资者看好中国“人世”后的前景。
二是2005年至2010年。中国既经历了国内投资政策环境的调整,也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年和2009年,全球资本流入额分别下降18%和37%。即便如此,我国实际利用FDI仍保持了年均增长9.6%的速度。FDI的结构也出现内销化、非制造业化和进入房地产部门的新变化。
三是以“十二五”为起点,提出了优化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投向中西部地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在发生谷歌(Google)将搜索服务从大陆迁移到香港,以及力拓案等事件之后,尽管越来越多的在华外企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监管环境与发展前景的担忧,但是,中国美国商会理事会副主席、BDA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狄安华(Ted Dean)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2010年在华美企商务环境调查》报告发布会上,仍旧幽默地说:“如果你和自己打赌——中国市场会一直对外企开放,你一定会赢。”据该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2%的在华美国企业认为中国经济的环境2011年比2010年更为乐观,而更有9l%的企业称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持“略微乐观”或“乐观”态度,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美国商会的高层均认为,中国的开放政策并没有改变,一些外企可能因为所处行业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实际上中国市场仍然是令人向往。
日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也发布了一项调查问卷,对全球最大的268家跨国企业和119个国家的投资促进机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中国仍然是全球对外资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
如果说谷歌和力拓仅仅是商业个案,并不代表整体的经商环境,那么,在华外企的现状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表示,外企在华现状基本上可以归1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继续领跑
在日用品、化妆品、食品、饮料、乳制品等快速消费品行业,外资企业仍然保持着较大的竞争优势,宝洁、欧莱雅、安利、雀巢、达能、可口可乐、百事、联合利华、诺基亚等无一不在各自的行业中呼风唤雨。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些企业的相同特点就是品牌曝光率很高,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地铁、公交上几乎都能看到他们的品牌厂,告,在超市、终端上也大都占据了最显眼的陈列位置。
这种持续的高曝光率促使该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再加上他们非常善于利用营销策划,来拉动消费者需求,从可口可乐植入“魔兽世界”网络游戏,到和路雪策划歌唱达人比赛,再到依云矿泉水用“旱冰宝宝”制造视频病毒营销,外资品牌的营销创新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可以说,是“创新营销策略”和“一线执行到位”成就了他们的持续成功。
中国消费者购买产品普遍有3种心理,一是有面子,二是实用,三是实惠。一个产品要同时满足这3个条件首先必须要有足够的品牌曝光率,如果广告太少消费者和渠道商都不会买单。其次,产品的质量必须过硬,至少要让人用了感觉有效。最后就是要经常做促销活动,类似“今天送个小礼物,下个月打八折,国庆可以抽大奖”这样的活动才更容易让人心动。
由于深谙中国消费者的这些心理,在服装、汽车行业中也呈现出“外资领跑、民企紧逼”的现状。阿迪达斯和耐克在运动装备领域的优势十分明显,电视广告、体育明星代言、大型赛事赞助等让他们抢占了几乎所有中国青少年的市场,尽管李宁凭借北京奥运会鸟巢上空的凌波微步点火表演,以及一系列的品牌推广'在近几年取得了强劲增长,但在品牌认知度上仍然相对落后,服装行业中民族品牌给消费者的感觉仍然是不够“潮”。
汽车行业与此殊途同归。日系和德系汽车品牌在中国可谓开疆拓土、大行其道。日系车的3个共同点——省油、实用和便宜,完全符合中国市场的消费心理,一度稳占1/3的市场份额,其以广东为首的华南市场甚至曾经占据半壁江山。以大众、宝马、奔驰和奥迪为主的德系车象征着身份、品味、大气和质量,同样深受中国消费者爱戴。为了迎合中国市场,它们几乎都推出过加长版的车型,就连只卖安全的沃尔沃也为中国打造了加长版的s80。可以说,品牌创新永远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曲线进入
2010年4月23日,电子港湾(eBav)宣布旗下的PavPal与阿里巴巴的速卖通展开合作,牵手的同时也标志着潜伏多年的电子港湾重新高调进军中国市场。电子港湾是典型的水土不服的外企,对于习惯了免费网络服务的中国网民来说,淘宝几乎就是一个创业的乐园,先是通过免费开店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催生了网络购物的迅速成长,在网店越开越多的时候,阿里巴巴就有了收费的理由——给网店装修、按效果付费的广告、搜索排名等等。PavPal与速卖通的联姻也说明,外企懂得了灵活变通,与强者联手终有一天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和灵感。
学会“变脸”与“合作”是外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当年的图书巨头贝塔斯曼因为在中国无法获得独立出版权,只能靠书友会苦苦支撑,它们现在开始把重点业务转移到风险投资,试图重新进军中国。
另外一种曲线进入是收购和自建产业链。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因为投资三鹿而不幸成为三聚氰胺事件的受害者,但是它显然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在2010年2月份,恒天然宣布在河北自建牧场,自行控制产业上游的质量,雄心勃勃再度进军中国市场。这和雀巢刚进入中国自建奶路、严格控制生产流程如出一辙。同样,欧莱雅当年强势拿下小护士和羽西两个民族品牌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欧莱雅在得到二三线市场的渠道通路之后,旗下的大众化品牌卡尼尔在中国强势增长,对宝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三)重整战略
林岳认为,从福特卖掉沃尔沃、通用卖掉悍马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开始朝“轻公司”的方向发展,“卸载”掉这些非核心品牌之后,他们可以集中资源转向那些能带来利润的业务。如果说这是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做法,那么之前可口可乐寻求收购汇源,百事试图吞下王老吉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这也是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差异决定的,因为重工业的投入巨大,假设开发的产品无法取得成功,那么研发、生产和物流的巨额投资就可能一夜之间打水漂。福特的蒙迪欧、福克斯和嘉年华已经分别代表了不同级别的车型,而沃尔沃巨大的研发费用需求拉了福特的后腿,所以把亏损的沃尔沃卖掉是正确的选择。
反观可口可乐和百事这样的快速消费品企业,他们已经意识到果汁和草药饮料是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一定会逐渐蚕食碳酸饮料的市场占比,所以收购一个成熟的本土品牌是丰富自己产品线的最佳策略。不管成功与否,这些尝试都显示外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每一步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详细调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