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上述教改要求,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力图以强化数学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突破口进行了尝试,并具体阐述了其意义、形式与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听说读写;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尝试以强化数学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突破口,通过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现就有关问题做如下探讨。
一、内涵——深刻丰富
“听”“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听、讲,鼓励、指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有顺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认知能力的一种基本途径。加强数学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用数学语言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敏锐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
“写”是学生内化知识,表意和交流的一种基本途径。数学表达与交流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数学知识方面的,学生以某种形式,如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运用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传递自己的思想和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理解和接受来自别人的见解和观点;二是数学体验方面的,学生不着眼于某个具体的概念、方法和解决问题过程的交流,而是关于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情绪、认识、想法和念头的交流,包括分析、评论、欣赏、赞叹等等;三是解决问题的心得交流,指学生在经过整理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描述和表达方式,呈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的过程,也包括反思与评价,是数学思维方法的交流。
二、形式——精彩纷呈
讨论、汇报、交流是指导学生“听”“说”的非常好的途径。就“读”而言,可分为教材、教材辅助读物、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对于学生来说,好的教科书重要,好的课外读物同样重要。好的课外读物首先应是生动的、趣味性的,如古今中外的数学名题、趣题和智力游戏,有利于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欲望;其次应当是科学的、知识性的,虽然课外读物以课本之外的内容为主,却不能离开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既能巩固课堂知识,又给学生的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就“写”而言,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数学日记、数学作文,编辑数学小报,创编数学习题等。在数学日记中可引导学生小结学习内容、归纳解题技巧、谈学习收获与体会,也可以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感兴趣的或有疑惑的,且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以作文的形式写出来。另外,也可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数学知识辩论会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表达与交流。
三、尝试——收获无限
数学听说读写训练的尝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明显提高。
1.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课堂上学生没有发生理解或操作上的困难时,讲解也应以启发点拨为主,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内化的时空,多鼓励合作交流,通过恰当设置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展思考与交流的能力。
2.重视课内的阅读教学指导
阅读最忌流于形式,教学中应注重教授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质量。根据教学阅读的特点,数学阅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分析。
就教材内容而言,可分类型来把握:一是概念、公式、算理等,这是阅读的重点,阅读时要仔细分析,弄清概念的实质及公式,算理推导的依据和思路。二是符号、图形、图象、表格等,这是阅读的难点。研究表明,学生往往不会阅读数学符号和图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教师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的引导,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互译、转化,以达到数形结合理解。三是例题的阅读,应充分理解解答的各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弄清解题思想和方法以及每步的根据和理由,并思考有无其他解法。在上述三个方面的阅读过程中,特别要仔细领会教材是如何由一个或若干个特例,去进一步加深对一般原理或概念解释的,经常注意这个抽象环节,对形成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就阅读的步骤而言,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粗读感知,出声思考;二是细读得法,自我提问;三是精读强能,整理内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收集反馈信息,以调整讲授重点和关键,同时关注学生三种“能力”的发展:一是准确而灵敏的理解能力,二是准确而牢固的记忆力,三是准确而快速的推理及应用能力。
3.重视课外读写的组织与指导
课内外读写要紧密结合,使学生养成阅读自学的习惯,教师要定期布置一些读课外书籍、写数学小论文等非习题化的作业,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概念、方法、策略、程序等知识及时消化,并在课外读写中得到运用和转化,使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得法、课外受益,形成课内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机制。
总之,数学读写水平可以相当程度地体现内部思维水平,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速度和迁移水平,促进智力活动内化。但是,数学读写训练仍是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期待着有更多数学教师投入到这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中来,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南通市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读本[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孙大勇.构建读写训练体系 优化数学学习方式[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10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听说读写;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尝试以强化数学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突破口,通过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现就有关问题做如下探讨。
一、内涵——深刻丰富
“听”“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听、讲,鼓励、指导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有顺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认知能力的一种基本途径。加强数学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用数学语言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敏锐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
“写”是学生内化知识,表意和交流的一种基本途径。数学表达与交流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数学知识方面的,学生以某种形式,如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运用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传递自己的思想和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理解和接受来自别人的见解和观点;二是数学体验方面的,学生不着眼于某个具体的概念、方法和解决问题过程的交流,而是关于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情绪、认识、想法和念头的交流,包括分析、评论、欣赏、赞叹等等;三是解决问题的心得交流,指学生在经过整理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描述和表达方式,呈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的过程,也包括反思与评价,是数学思维方法的交流。
二、形式——精彩纷呈
讨论、汇报、交流是指导学生“听”“说”的非常好的途径。就“读”而言,可分为教材、教材辅助读物、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对于学生来说,好的教科书重要,好的课外读物同样重要。好的课外读物首先应是生动的、趣味性的,如古今中外的数学名题、趣题和智力游戏,有利于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欲望;其次应当是科学的、知识性的,虽然课外读物以课本之外的内容为主,却不能离开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既能巩固课堂知识,又给学生的数学能力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就“写”而言,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数学日记、数学作文,编辑数学小报,创编数学习题等。在数学日记中可引导学生小结学习内容、归纳解题技巧、谈学习收获与体会,也可以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感兴趣的或有疑惑的,且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以作文的形式写出来。另外,也可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数学知识辩论会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数学表达与交流。
三、尝试——收获无限
数学听说读写训练的尝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明显提高。
1.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课堂上学生没有发生理解或操作上的困难时,讲解也应以启发点拨为主,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内化的时空,多鼓励合作交流,通过恰当设置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展思考与交流的能力。
2.重视课内的阅读教学指导
阅读最忌流于形式,教学中应注重教授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质量。根据教学阅读的特点,数学阅读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分析。
就教材内容而言,可分类型来把握:一是概念、公式、算理等,这是阅读的重点,阅读时要仔细分析,弄清概念的实质及公式,算理推导的依据和思路。二是符号、图形、图象、表格等,这是阅读的难点。研究表明,学生往往不会阅读数学符号和图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教师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的引导,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互译、转化,以达到数形结合理解。三是例题的阅读,应充分理解解答的各个步骤或证明的各个环节,弄清解题思想和方法以及每步的根据和理由,并思考有无其他解法。在上述三个方面的阅读过程中,特别要仔细领会教材是如何由一个或若干个特例,去进一步加深对一般原理或概念解释的,经常注意这个抽象环节,对形成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就阅读的步骤而言,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粗读感知,出声思考;二是细读得法,自我提问;三是精读强能,整理内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收集反馈信息,以调整讲授重点和关键,同时关注学生三种“能力”的发展:一是准确而灵敏的理解能力,二是准确而牢固的记忆力,三是准确而快速的推理及应用能力。
3.重视课外读写的组织与指导
课内外读写要紧密结合,使学生养成阅读自学的习惯,教师要定期布置一些读课外书籍、写数学小论文等非习题化的作业,引导学生将课内所学的概念、方法、策略、程序等知识及时消化,并在课外读写中得到运用和转化,使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得法、课外受益,形成课内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机制。
总之,数学读写水平可以相当程度地体现内部思维水平,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速度和迁移水平,促进智力活动内化。但是,数学读写训练仍是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期待着有更多数学教师投入到这项富有挑战性的研究中来,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南通市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读本[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孙大勇.构建读写训练体系 优化数学学习方式[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