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节那天,远嫁的我照例给千里之外的母亲发了条祝福短信,原以为会和往年一样收到她那煽情的回复,可这一次她的回信却让我一阵揪心,只见狭小的手机屏幕上赫然呈现着一行大字:“我也想发,却不知该往哪里发,昨晚我梦见娘了,我喊她,叫她别走,可她还是走了……”
  心底猛然传来一阵锥心的疼痛,我仿佛听见母亲那子规啼血般的悲啼,子规悲啼是不信东风唤不回。娘没了,孩子也就当到头了。
  母亲节,我想娘了,她也想娘了,我的娘还能给我答复,可她的娘又能否听到她的呼唤?
  娘在,人生尚有来处;娘去,一切只剩归途。
  外婆出生在旧社会,母亲早逝,父亲被抓去打仗后就杳无音讯,她跟着后母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11岁便嫁给了外公当童养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外婆受尽了人间疾苦,她所承受的磨难又怎一个“苦”字了得,她大字不识一个,只认识基本的数字,一辈子却连名字都没取上,做了一辈子的“刘危氏”,死后墓碑上刻着的也只是“刘母危氏之墓”,还是没有具体的名字。外婆虽没有文化,但人很聪明,勤俭持家,把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条。儿时,每次跟随母亲回娘家都是看到外婆正对大门端坐着,旁边就是灶头,灶头边是一张八仙桌,桌底下放着四张长板凳,板凳旁还放着几张小竹椅,小竹椅是用来待客的,外婆心善厚道,在村里名声好,村里的三姑六婆七姑八婶总喜欢上门找她聊天诉心声,如谁谁家两口子闹别扭了吵着要打要杀,某某家婆婆和媳妇又吵架了闹得要死要活,而外婆总是耐心地倾听、劝导,她劝人时最常说的话是:“人活着它就是个事,也总是会来事,死了确实了事,可好死不如赖活啊,天塌下来也就那么回事,你们这样又算啥?遇事解事(想办法解决)呗!当年鬼子的飞机大炮没把我们炸死,饥荒没把我们饿死,反倒现在被自己给气死,这又成咋回事了呀?”
  她虽然没文化,但说的好像也很在理。我以前一直好奇为何每次去她家,她都是端坐在那个位置,现在才明白,那个位置既能照顾到灶上的事又能兼顾到上门诉苦的乡邻,外婆就是这样,又要顾内又要顾外,一间小小的泥瓦房既是厨房、饭厅又是客厅。
  外婆心善,在她的视野里,不能有被遗弃的人。
  母亲是经媒人介绍而与父亲走到一起的,不知是两人属相不符、性格不合或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原因。自我记事起,他们就经常起争执、闹别扭。每次一闹,母亲要么跑回娘家,要么躲到别处,父亲就支使年幼的我去找。童年时,我经常在父母之间来回周旋:父亲支使——找母亲——母亲不回——挨父亲骂。
  7岁那年,父母爆发了最激烈的一次争吵,父亲嘴笨脾气大,吵不赢直接动手,随手抓起门边的一张四方板凳向母亲扔去,原本想吓吓她,谁知母亲想躲没躲过,板凳正中母亲头部,鲜血立马涌出,顺着额头往下流,浸湿了双眼,染红了衣裳,母亲蹲下身抱着头失声痛哭,父亲站在一边发呆,我也愣住了,那耀眼的红刺伤了我的眼,刺痛了我的心。那场景,我此生都难以忘怀。
  母亲的头部被缝了7针,头顶包着厚厚的纱布,暂时还不能进风,只能躺在床上静养。这次她是铁了心,一定要和父亲离婚。父亲自知有错,一直不敢吭声,也不知道该如何挽留,只是静静地坐在床边发呆,倒是我哭得像个泪人,一直恳求母亲别抛下我。母亲不答应,只是抱着我一个劲地流泪,她也想带我走,但父亲不许,她只能一遍又一遍地交代我,要学会照顾自己,想她了可以给她打电话,长大后可以去找她,还说,她永远爱我……
  母亲去意已决,任何人都劝说不了,离婚协议书也已托人写好,只差去民政局了。这些事她起先一直瞒着外婆,怕她接受不了,直到有亲戚在外婆面前说漏了嘴,她才知道。确实,她接受不了,连续几天彻夜难眠,流泪到天亮,伤在儿身痛在娘心啊,她恨不得马上飞到母亲身边,奈何身体差外加一双小脚行动不便,走不了多远。她只能坐在家里暗自流泪,那几天她差点把眼睛给哭瞎了。
  外婆最终还是来了,她拖着那两条像绑着沉重沙袋的腿步履蹒跚地来了,听说是以绝食的方式要求舅舅送她,舅舅无奈只好妥协。母亲一看到外婆,惊讶过后,那眼泪就像开了闸的洪水止也止不住,像个孩子似的扑在外婆怀里号啕大哭,所有的委屈、心酸、疼痛一股脑儿地全发泄出来。有娘真好,可以不再压抑,可以无条件地宣泄一切,不管多大年纪,只要娘在,你就永远都具有撒娇的资本。
  只见外婆用那双生出了铁锈般灰黑色斑点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轻拍着母亲的后背说:“崽啊,没事哦,娘来了,娘来了。”随后,又用双手小心地捧着母亲的头仔细地看,一边看一边老泪纵横道:“这伢儿哟,咋这么不小心,手下得这么重,把我闺女打残了,让我这条老命怎么活啊!”父亲知道有错,一直在旁给外婆及母亲道歉,外婆具体和父亲说了什么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一句:“伢儿呀,我闺女她人是你的,可骨头还是我的啊!”父亲除了点头说是,已不知该说什么,为免尴尬,也为了给外婆和母亲留点空间,他借口离开了房间。
  “哼,他哪里是不小心,他是存心想要我死,我不和他过了,再过下去我这条命都会被他收去,我要离婚。”
  我原以为外婆知道这一切后,会找父亲的麻烦或是让人把他狠狠地揍一顿,然后再叫母亲离婚。但外婆心疼归心疼,心疼过后却是理性地看待问题,她具有一般女性所没有的高度与胸怀。她反对母亲离婚,理由很简单,我和妹妹还小,不能没有娘,既然生了就要担起责,若是这么一丢,我们可怎么办啊?但母亲不听,任凭外婆说破嘴就是坚持离婚,本来心情不好,外加听得烦了未经思考就蹦出一句气话:“你是不是怕我离婚了回去给你丢脸,怕我拖累你?我不会麻烦你,我一个人过。”
  这话着实把外婆给伤到了,只见她一边瞪着眼一边喘着气,一手抚着自己的胸口一手指着母亲连说了好几个“你,你,你”,随后化指为掌高高扬起,只听“啪”的一声,手掌和脸颊来了个剧烈的接触,外婆这一巴掌却是落在了自己脸上。
  “哇,娘啊,你干吗啊,你这不是折煞我吗?老天,我怎这么命苦,我是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啊!呜呜呜……”母亲瘫倒在地失声痛哭。
  “娘的错,不怪你,崽啊,婚姻谁没个磕磕碰碰,这次伢儿是过头了,娘也心疼。但孩子,兩个娃娃还小,不能没有娘啊。我是个没娘的人,我尝过没娘的那个苦啊!往前看,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幸福就是婚姻稳定。”
  这一刻,母亲是直接趴在地上哭得泣不成声,最终这婚还是没离成。
  我不知道母亲有没有在心里怨过外婆,只知道外婆去世时她哭得椎心泣血。我也不知道父亲在心里有没有感激过外婆,只知道外婆去世后,在一次与母亲发生吵闹后,他喝得酩酊大醉跑到外婆生前居住过的屋子里大放悲声……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弋阳像个淳厚而热情的小伙子,从头到脚都让人快乐。  刚步入曹溪镇东港村村口,一股淳朴的乡风扑面而来,知道我们作家要来作客,全村男女老少几百号人自发列队欢迎,拍掌问好。  东港村是曹溪镇一个古老而又淳朴的村子,人口三千多,全是汪姓。这里,风景秀丽,天蓝水清,一条小溪沿着村前宽阔的马路潺潺流淌,溪边林木青翠,溪水清澈,溪中水草清晰可见,偶见些许小鱼逆水而游……这情景突然令我想起小时候我家屋子后边长满水
期刊
2018年6月8日,下午,各地作家陆续来到江西弋阳。晚饭时,黄老师对每一道菜都赞不绝口,叫我们多吃。特别是地方风味年糕,入口不腻,很有嚼劲儿。我也贪嘴,吃了个撑。  晚饭后回到酒店,不久肚子就隐隐作痛。我吃了几粒自带的腹可安就躺在床上,以为是一般的水土不服,很快就会好的。哪知道到了九点,疼痛还是没有减轻,又起来吐了一遭,喝了一杯开水继续躺。但疼痛依然难忍,如潮水般漫过全身,冷汗冒了一身。根据以往的
期刊
一  红彤彤的弋阳,呈现在世人眼前的,首先是红彤彤的龟峰。在遍地都是红壤的弋阳县,其南部,滚滚西流的信江边上,耸立着一簇簇不算太高的峰林。每座峰峦都是红色的,有些山峦经年累月风侵雨蚀,表层氧化变成了黑色,就像一位美丽的女子轻笼着一帘薄薄的面纱。有些山峦的表层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堆积了一层浅浅的土壤,上面长出一些灌木,有马尾松、山茶树之类的硬质树木,也有山楂、刺莓、荆棘和杂草,这让山峦增添了不少生气,
期刊
与龟峰相遇,爱上它,只在一刹那。  龟峰的岩土很特别,红彤彤的一片。导游告诉我们,江西弋阳山区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它们或赤或黄,或丹或朱,如霞似锦。第一次看到这种地貌,对于生活在海边、看惯黄土地的我们,很有点儿吃惊。那绿树映着红岩,鲜亮耀眼,一点儿也不俗艳,反而有一种喜气和谐的美。俗话说“红配绿看不足”,意思是红与绿搭配是看不厌的。就像新过门的小媳妇,红袄绿裤,水葱似的明艳动人,哪有看够的道理?  
期刊
一次次回老家,一次次令我揪心。村里的人愈来愈少,那整日围着村人转悠的家畜、家禽乃至猫狗也稀稀落落,有的几近绝迹。村子里异常寂静,一片荒凉,大有“人去楼空”之感。我情不自禁地走到一尊石磨前停下脚步,目不转睛地端详着,往事犹如决堤的洪水顷刻间漫过我的心头。  上世纪80年代前,对于偏远落后的我的家乡来讲,电,这个现代文明还是个天方夜谭,更是个未知数。照明用的是煤油灯,耕地依靠的是老黄牛,碾米磨面只能使
期刊
我很喜欢福建的榕树,山坡上、马路边、寺庙里、村口旁,它虬枝盘旋,根深沉地扎进大地,守护着八方百姓,成了乡土的象征。省会福州的别称就叫“榕城”,省树就是榕树。榕树作为福建人精神的体现,作为福建地域特性得到了肯定。  冬日暖阳下,我又一次走进泉州西街的开元寺,它建于唐朝初年。拜庭的广场上,站立着几棵大榕树,它们历经风雨沧桑,树龄都在300年以上,其中有一棵超过800年,是我见过的最年长的榕树,它伸出无
期刊
刚当“回乡知青”那几年,在队里最乐意做的是拉板车,拉的最多的是毛竹。  从我所在的南阳队到公社所在地郭村有20多里板车路,地处皖南太(平)黟(县)边界的高山峡谷间,依山傍河,路面陡峭,稍不慎就会连人带车翻下悬崖。一辆竹车要两人拉,一般是一男带一女或一强带一弱。上坡要两车搭伙,四人推一车,上下两回,身上的背心要湿透两回;下坡奇险,但蔚为壮观,一百多辆竹车一辆接一辆,延亘四五里,犹如一只只长长的绿色的
期刊
嫁到岳阳这边,才知道有一种又酸又甜,味道不错的水果叫胡柚,才领教一种极有个性的茶叫作椒子茶。  第一次与椒子茶打交道,是因为婆婆。仔仔出生后的一个月,年近八十的婆婆来家里住。一次午饭后,婆婆要前来看望她的仔仔小姑妈泡茶。“记得给我放几粒椒哩!”婆婆冲着在厨房的仔仔小姑妈喊了一句。当时,我正在拖地板,听到“椒哩”这个称呼,很是好奇。只见仔仔小姑妈从婆婆卧室里拿出一个小矿泉水瓶,里面装着一个个像小球状
期刊
走到江边,雨说来就来了,迷迷瞪瞪,细密,好像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  坡上有书院,而坡下,正在破土施工,红土里纵横着一道道车辙,盛满了一捧一捧的水。我们高一脚低一脚走在烂泥地里,吴朋友向上指了指说:“叠山书院到了。”  周遭一片泥泞,我们用鞋子寻找路,顾不上回應他。雨水和着红土,一片泥泞连着一片泥泞,抬脚之间,好像踩上了海绵,海绵喝饱了水,“扑哧扑哧”,泥水乱溅,想找到一块稍稍硬一点的红土疙瘩,然后
期刊
即将毕业的那一年初春,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活动。  南山被雨水洗得清澈翠绿,小草露出了笑脸,山花涂抹了胭脂,鸟儿鸣叫,溪水欢歌,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泥土的芬芳。  梅子,我的同班同学,一个阳光、清秀、很爱干净的女孩。一双凤眼,一头乌黑的头发,皮肤很白,一笑起来,连牙齿都是那么洁白可爱。因为嘴唇天生特别的红,男生们喜欢她,悄悄叫她“小辣椒”,而我却是出了名的调皮男生。  第二天早上,崎岖的山道上回荡着欢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