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史不分家”漫谈语文的整合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母语学科和一门基础性学科,汉语言文学必须应用到任何课程的学习活动之中。常言道“华夏五千年、文史不分家”,就是对这一“普遍联系现象”的最典型佐证。
  语言是记载并传承历史文明(科学文化是文明现象之一)的主要承载工具,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几乎与汉语言文学的成长过程同步运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面的广深度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笔者立足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把语文教学与历史知识整合
  凡是编入基础教材中的语篇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或者存在相应的创作背景,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把它们联系起来。与之相对应的是,善于把语文教学与历史(背景)知识积极地渗透并融入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丰富课程内涵、拓展学生视野、增加教学厚度,而且有利于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开创一条无限发展的活水源头通道。
  比如,《藤野先生》讲述了鲁迅当年在日本留学与藤野先生的一段交往及其弃医从文的过程。筆者向学生讲述了他“弃医从文”这一历史缘由。原来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看到清朝留学生在饱受中国人耻辱的上野公园里游玩,听到他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后来在仙台还看了相关纪实片,由此认定了一个事实和道理——学医只能医治国人身体,却无法唤醒思想上的良知,要想唤醒并治好他们的思想,必须以笔为战斗武器,高举民族觉醒大旗,并在黑暗道路上向着光明奔去。这不仅增进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让学生找到了对鲁迅文章学习的切入点。
  再如,《最后一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历史背景下,以法国阿尔萨斯地区沦陷后一所小学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这些都是文史结合的现象。
  二、把语文教学与信息知识整合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良好环境,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其音像和谐、直观形象、动静自如的优势功能极大地激发了教与学的活跃状态;二是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盛宴”,有利于触摸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三是它的储备海量特点,非常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四是强大的“人机互动”功能,非常有利于解放教与学的实际问题。
  比如,《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格致景物的说明文。为了达成“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课程目标,笔者把搜集到的形式各样的相关图片与课文内容、朗读声音结合起来制作了Flash课件,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课文的朗读和讲析,适时展示与之相对应的图像、内容和声音。如此同步进行,通过一系列的动画演示,把原本比较抽象枯燥的文本内容变得直观可感,从整个过程和结果来看,课堂活动既充满了美感,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再以《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通过多媒体这一途径,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文本知识,还了解了这一故事所发生的相关历史背景。如此而为,不仅实现了课堂教学窗口的有效“前移”,还对课程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把语文教学与音乐知识整合
  语文教学中善于把这两种不同的“语言”相互渗透与融合起来,定能从中赢得非同一般的实质性效果。尤其对于一些具有音乐特质类的课文,如《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还有苏轼笔下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其本身就是歌词类课文,有鉴于此,如果采用音乐形式来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其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朱未然的《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是一首展示黄河磅礴气势和赞颂中华民族英雄气概的史诗般语篇。全曲分为三个乐段,其中第一乐段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跌宕起伏,自然流畅;第二乐段速度稍快,音调热情;第三乐段情景交融,音调激越,展示了中华民族就像黄河一样,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伟大形象。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优势,一方面直接采用视听画面和音乐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胸中那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一方面以读启悟,品读诗歌,由此激发了学生的胸中激情和满腔热情。
  再以《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为例。这是作者在周总理与世长辞之时创作的一首感人肺腑的抒情诗。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了郭兰英演唱的《绣金匾》歌曲,那歌词与音律,还有那发自内心的深情呼唤,撞击人心、催人泪下,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调,铺设了心境。
  总之,语文教学还可与数理化、物化生等各科知识进行渗透、整合和优化。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定能从中赢得令人期待的效果。以上所言,与同行们相互商榷和共勉。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25500)
其他文献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学生生成错误知识点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不能直接给予否定,因为它毕竟都是学生自己生成的学习结果。教师应该采用睿智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客服这些困难。  一、学生回答“雷人”,教师“圆场”转换  班级中总是有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会说出一些比较雷人的答案,这些答案有时是学生不经意间回答出来的,有的是学生故意回答出来的。不论什么原因,都会给整个课堂带去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不同,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阅读、研究、观察等手段独立实现学习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尝试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在假设推理中寻求进步,在反思中构筑知识体系。  一、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学会预习,在预习中不仅要
该文分析了树莓的发展前景和栽培利用情况,指出了在发展树莓产业中存在的经营粗放、埋土防寒、更新慢、加工企业缺少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加大科研力度,开展树莓
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达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的困难,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达的尴尬。"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阅读鲁迅
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学会感恩对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当前,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十分溺爱,使孩子们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尤其在目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势下,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晓得感恩师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日渐在许多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被遗忘和丢失,从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个人利益至上的一些苗头和行为习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一位想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老师,应该像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注意研究提问的策略。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教师不
“审美体验”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之一。依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在学生心田上播撒审美的种子,浇灌出寻美、悦美的花朵,追求赏美、造美的硕果,这应成为一节成功语文课的标志。  人教版7年级下册第17课《安塞腰鼓》是一篇描绘了黄土高原特有的安塞腰鼓的火烈与激越,反映了黄土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歌颂了黄土文化生命奔腾的力量美和阳刚美。它在苏教版小学课本中也有,初中增加了一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日趋精细,从而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病、肠道癌和便秘等越来越普遍。加之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食品的消费
<正>经常在香港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这一特写镜头:身披白袍、戴金冠、右手持天平、左手持长剑、戴着眼罩的女神雕塑矗立在法院门前。她是谁呢?为什么会在香港法院的大门前。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