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十九世纪摄影术诞生以来照片每天都在产生这也就意味着老照片也是如此,每一张老照片都是一段历史的碎片,承载着我们的回忆与情感。国内对老照片的重视以及老照片所带来的怀旧风潮是从1996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兴起的。目前国内关于老照片的研究,没有对老照片明确的定义以及没有对老照片及其所附有的作者与观者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尝试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老照片;情感;作者;观者
一、老照片的概念梳理
“老”是旧、时间很长的意思,老照片就是很长时间以前的照片。人们常说的老照片,国内外定义的标准不尽相同。国际上大体是指在1953年之前扩印的照片,因为这之前的照片感光层中含有较多的金属成分,色调也比较丰富;而1953年之后,大部分相纸中加了荧光增白剂,成本降低了,照片看起来更白了,但也失去了部分层次感。在中国,对老照片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当今社会探讨的基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限,也就是1949年之前的照片。这些照片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从摄影术传入中国开始到民国建立之前的晚清照片。摄影术在1839年由法国人正式发明后没有几年便传入中国。而中国大规模的摄影活动则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正式开始,所以1850年到1911年之间拍摄印制的照片是中国第一批老照片,虽然由于摄影技术条件的限制,这其间拍摄的作品主要是人的肖像,风景、民俗较少。第二类,从民国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照片。可以叫民国作品就是从1912年到1949年,由于技术的发展,这其间摄影题材丰富了,摄影师也更加深入生活。
那么老照片该如何定义呢?我认为老照片的定义不是机械的,应该灵活处理。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比发展的快速,我们对老照片的怀旧情感就显得更加的固执与可贵,如果说1996年发行的《老照片》把20年前的照片定义为老照片,那在21世纪的现代我们完全可以把十年前的照片定义为老照片。
二、老照片的情感体现
(一)生活的纪念
老照片作为近现代社会衍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有的存在方式来征服大众的视觉:一是作为社会记忆,作为社会记忆方面它的价值主要来自于收藏或历史文献价值。二是作为影像艺术,这是观者赋予由老照片引发的艺术感受。
魏东的《混沌观》一书是一套生活环境与空间题材的摄影作品,作品着眼于中国部分城乡基层人民的生活环境。作品的源头始于作者在2012年青岛的一次出差看到青岛老城区这种时代变迁所留下的痕迹,以及人在这里的一种生活状态。书中包含了作者在青岛、汉中、杭州、北京、重庆、台湾、平遥、大港、襄汾以及府谷,这十个地区的拍摄作品,可以说在这组作品中有南方北方,有内陆临海,也有山地和平原。作者作为一名观者、一名“异客”通过镜头集中表现的是中国在近30年的高速发展中,人的生存环境和空间发生了的剧烈变化,这些变化的痕迹在外部形态上更加显性,在城乡不受重视的角落,时间痕迹叠加明显,受到外部的影响较小,能真切反映出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也许不久之后这些照片中老旧的建筑将会被改建、拆迁,那么这组记录它的照片也将变成老照片,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成为观者心中定格的回忆。
(二)拾光的记忆
“我的生活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拔除的,故事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而我们既在故事中也在故事外,我们既是作者也是观者。老照片作为一个载体,承载大众情感的同时也记录着历史。北京拾光博物馆是北京第一家私人老照片博物馆,馆长康学松历经二十多年收藏的35万张珍贵照片、3000多部照相机和各种北京老物件,向观者诉说着老照片里的故事。在拾光博物馆的二层展示着一组康学松在1996年拍摄的名为《北京胡同》的照片,在其中的一张的画面中是胡同灰青色砖墙的深处有一辆颜色鲜红的小轿车。康学松说在一次参观中有一个“老北京”认出了这张照片中的场景就是他原来生活的地方,而那辆红色的轿车就是他的车,因为在那个年代能拥有一辆颜色这么艳丽的小轿车是一件非常少有并值得骄傲的事情。照片最大的简单直白的作用是记录,拍摄者用相机记录着他人的故事,而多年以后观者用这些老照片来追忆往昔。
三、结语
老照片是历史的呈现,是一个时代情感的体现,通过老照片我们可以进入回忆的浪潮中,去倾听作者的表达,去体会照片中的情感,去感悟自己的内心。观看老照片帶来的情感互动,是影像艺术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到当代人们复古怀旧的心理选择,老照片都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素材,诠释着令人震撼的历史画面,让现代的观者勾起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回忆。老照片把过去变成了被人温柔的注目的物件,这物件是老的、旧的、有历史的,我们通过凝视过去产生情感从而得到升华,达到观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这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江顺志.新闻照片人物情感的表现[J].中国记者,1991
[2]董化新.抓拍情感瞬间增强照片感染力[J].记者摇篮,2004
[3]甘险峰.秉承“图文本大众学术读物”的出版理念—访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尹奎友[J].编辑之友,2009
[4]杨博.影像空间与社会记忆—“老照片”审美研究[D].湘潭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小婷,年月:1991年2月18,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北省唐山市,学历研究生在读,在读院校:北京印刷学院 专业美术学,方向影像艺术研究。
关键词:老照片;情感;作者;观者
一、老照片的概念梳理
“老”是旧、时间很长的意思,老照片就是很长时间以前的照片。人们常说的老照片,国内外定义的标准不尽相同。国际上大体是指在1953年之前扩印的照片,因为这之前的照片感光层中含有较多的金属成分,色调也比较丰富;而1953年之后,大部分相纸中加了荧光增白剂,成本降低了,照片看起来更白了,但也失去了部分层次感。在中国,对老照片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当今社会探讨的基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限,也就是1949年之前的照片。这些照片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从摄影术传入中国开始到民国建立之前的晚清照片。摄影术在1839年由法国人正式发明后没有几年便传入中国。而中国大规模的摄影活动则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正式开始,所以1850年到1911年之间拍摄印制的照片是中国第一批老照片,虽然由于摄影技术条件的限制,这其间拍摄的作品主要是人的肖像,风景、民俗较少。第二类,从民国建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照片。可以叫民国作品就是从1912年到1949年,由于技术的发展,这其间摄影题材丰富了,摄影师也更加深入生活。
那么老照片该如何定义呢?我认为老照片的定义不是机械的,应该灵活处理。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相比发展的快速,我们对老照片的怀旧情感就显得更加的固执与可贵,如果说1996年发行的《老照片》把20年前的照片定义为老照片,那在21世纪的现代我们完全可以把十年前的照片定义为老照片。
二、老照片的情感体现
(一)生活的纪念
老照片作为近现代社会衍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有的存在方式来征服大众的视觉:一是作为社会记忆,作为社会记忆方面它的价值主要来自于收藏或历史文献价值。二是作为影像艺术,这是观者赋予由老照片引发的艺术感受。
魏东的《混沌观》一书是一套生活环境与空间题材的摄影作品,作品着眼于中国部分城乡基层人民的生活环境。作品的源头始于作者在2012年青岛的一次出差看到青岛老城区这种时代变迁所留下的痕迹,以及人在这里的一种生活状态。书中包含了作者在青岛、汉中、杭州、北京、重庆、台湾、平遥、大港、襄汾以及府谷,这十个地区的拍摄作品,可以说在这组作品中有南方北方,有内陆临海,也有山地和平原。作者作为一名观者、一名“异客”通过镜头集中表现的是中国在近30年的高速发展中,人的生存环境和空间发生了的剧烈变化,这些变化的痕迹在外部形态上更加显性,在城乡不受重视的角落,时间痕迹叠加明显,受到外部的影响较小,能真切反映出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也许不久之后这些照片中老旧的建筑将会被改建、拆迁,那么这组记录它的照片也将变成老照片,承载着人们的情感成为观者心中定格的回忆。
(二)拾光的记忆
“我的生活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拔除的,故事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而我们既在故事中也在故事外,我们既是作者也是观者。老照片作为一个载体,承载大众情感的同时也记录着历史。北京拾光博物馆是北京第一家私人老照片博物馆,馆长康学松历经二十多年收藏的35万张珍贵照片、3000多部照相机和各种北京老物件,向观者诉说着老照片里的故事。在拾光博物馆的二层展示着一组康学松在1996年拍摄的名为《北京胡同》的照片,在其中的一张的画面中是胡同灰青色砖墙的深处有一辆颜色鲜红的小轿车。康学松说在一次参观中有一个“老北京”认出了这张照片中的场景就是他原来生活的地方,而那辆红色的轿车就是他的车,因为在那个年代能拥有一辆颜色这么艳丽的小轿车是一件非常少有并值得骄傲的事情。照片最大的简单直白的作用是记录,拍摄者用相机记录着他人的故事,而多年以后观者用这些老照片来追忆往昔。
三、结语
老照片是历史的呈现,是一个时代情感的体现,通过老照片我们可以进入回忆的浪潮中,去倾听作者的表达,去体会照片中的情感,去感悟自己的内心。观看老照片帶来的情感互动,是影像艺术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到当代人们复古怀旧的心理选择,老照片都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素材,诠释着令人震撼的历史画面,让现代的观者勾起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回忆。老照片把过去变成了被人温柔的注目的物件,这物件是老的、旧的、有历史的,我们通过凝视过去产生情感从而得到升华,达到观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这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江顺志.新闻照片人物情感的表现[J].中国记者,1991
[2]董化新.抓拍情感瞬间增强照片感染力[J].记者摇篮,2004
[3]甘险峰.秉承“图文本大众学术读物”的出版理念—访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尹奎友[J].编辑之友,2009
[4]杨博.影像空间与社会记忆—“老照片”审美研究[D].湘潭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小婷,年月:1991年2月18,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北省唐山市,学历研究生在读,在读院校:北京印刷学院 专业美术学,方向影像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