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和语言应用能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高职外语教学特点和广西经济发展特色,进行了外语分层分流教改,对高职大学外语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改革。本文阐述了外语分层分流教学的定义,分析在该校开展外语分流分层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法,探讨了高职外语分层分流教学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大学外语 分层分流 实践 反思
1.引言
现阶段高职学生中,学生来源复杂,外语水平差距大,给高职外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和语言应用能力,解决高职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困境,很多高职院校提出并进行了分级教学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校大学外语教学特点和广西经济发展特色,开展“大学外语基础 分层分流教改”课题研究与实践,应用外语分层分流教学方法对高职大学外语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改革。
2.分层分流教学的定义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模式。分流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英语内的分流,即针对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开设相关课程,通过专门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某项技能;二是外语语种的分流,根据广西发展水平的特色、人才需求状况和学生的意向,开设其他语种如越南语、泰语、日语等的基础课程供学生选择。
本院实施的大学外语分层分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几个水平较齐、目标较统一的班级进行教学。分流分层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如大学英语B级课程、四级课程、英语口语基础课程、英语视听说课程,既是分层也是分流。
3.本院实施大学外语分层分流教改可行性分析
本院大学外语分层分流教学是校级教改项目,从现实方面来说,符合本院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的现状,同时也适应广西经济、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近些年发展趋势的要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文化教育的交流合作之时,对外语实用型人才需求也日益提高。本院根据这一发展思路,开设东南亚语种中较受学生欢迎的越南语等基础课程,给予各专业学生了解、学习该语言的机会,为培养和造就适应广西经济需求、未来发展需要的外语实用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从理论看,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Actual development level),二是潜在水平(Level of potential development)。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就是指介于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要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王文静,2000)。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于1982年提出了监控理论(The monitor theory),其中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需要通过足够的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i 1)来学习语言”,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的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i 2)或低于(i 0)学习者现有水平,都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Krashen同时还考虑到学习者的情感过滤因素,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如果语言输入内容远远高于学生已有水平,学生会产生焦虑,失去自信;内容太接近或低于学生的已有水平则因缺乏挑战性而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Krashen,1982)。
4.本院大学外语分层分流教改的实施方法
本院大学外语分层分流教改实施“两步走”:2007—2008年在电气系进行试点,在对试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后,于2008—2010年在全院范围内铺开实施。
4.1课程设置
目前开设了大学英语B级、大学英语四级、英语视听说、英语基础口语、实用英译汉基础、越南语入门、日本语等课程,不同的课程难易层次不同、针对性和目标也迥异。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强调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至少达到B级要求,本院大学外语分流分层教学在新生入学第二个学期即首次参加B级考试获知过级情况后开展:要求尚未通过国家大学英语B级考试的学生选修大学英语B级班,已经通过大学英语B级考试的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自由选择其中一门课程作为大学外语必修课。原则上要求每门课程选修人数不低于30人,如选修课程人数低于30人则建议其选修其他可开设的课程。
对于外语必修课,学生必须而且只能选择其中一门课程。因为涉及到教材的征订,原则上要求学生在选课前对所选课程进行详细了解,首次选课后允许试读两个星期,两个星期内确实不适应该课程,可对原选课程进行更改,一经确定则不再变更(而后通过B级的学生例外)。
4.2教学实践
外语教学是一个统筹协调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的立体系统工程。由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年龄、性别、情感和语言水平等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研究语言的本质和语言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必须研究不同学习群体中个体的差异(何培芬等,2005)。
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针对不同课程制定详尽具体的教学大纲,确定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B级班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最少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或相当于B级的校内考核水平;越南语入门班则要求掌握该语言的基础知识,具备进一步学习的能力,能够自我完善知识框架,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注重教材的选择。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灵活选用教材,因材施教。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新颖的英语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开展英语故事接龙、英语电影角色模仿、英语情景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和运用能力。
4.3考核评估的开展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目前的各种英语考试的指导思想也从“考核语言知识为主”向“考核语言的应用能力”转变(廖凌志,2009),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不应以英语等级考试的过级率来衡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多采用笔试,每学期进行一次期考,以期考成绩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学生水平差异的分层分流教学,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目标、授课内容,采用口语考试、听力考试、笔试等考核方式,参照学生平时表现、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总评成绩,如总评成绩=平时表现(20%) 阶段考核(20%) 期考(60%)。以此进行多层次检测和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5.反思
本院外语组对参与实施此项目的师生作了《大学外语基础 分层分流教改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师生对外语分流分层教学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收效显著,既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整体受益,又有利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本校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过级率来看,选修大学英语B级班的学生相对以往分散在自然班的学生,得到了有针对性的考级辅导;而对于大学英语四级班来说,选修学生也得到了专门的训练,在做题技巧和语言水平上都得到了提高。据本院外语组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参与实施大学外语分层分流的电气系07级和全院08级学生,B级过级率屡创本院新高;过四级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选修其他课程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空前提高,不但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而且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和戏剧比赛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收获成效的同时,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以下就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对策,提出建议。
5.1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在本院全院铺开实施分层分流教学阶段,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是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占很大的教学比例,而外语分层教学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集中上课,实训与外语教学在时间上存在较严重的冲突。
5.1.2因分流分层造成学生成绩分数上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方式、考核难度不同。高层次班级的考试题偏难一些,学生的分数普遍偏低,而低层次班级的试题稍微容易一些,学生的分数偏高。这样一来,原来在自然班中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选修的课程难度大,考核分数反而比原来基础较差但选修难度小的课程的学生成绩低。而学生的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等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定,这样的考核方式很容易造成某种意义上的不公平。
5.1.3学习榜样的缺失。分层分流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班级,彼此相对陌生,缺乏相互促进的学风,学习后劲不足,逐渐地失去学习的动力。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也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情绪,长此以往,该班的授课教师工作态度也会变得消极,丧失工作热情。
5.1.4教师工作量的增大。由于设施和师资力量有限,本院在实施分层分流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选课改课情况、考核,以及问卷调查等的统计,都是由参与此项目的外语教师来承担。他们不但要兼顾这些工作,还要完成教学任务,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相对增大。
5.2解决对策和建议
以上问题影响了分层分流的实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作用,需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整改,具体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如下。
5.2.1要注意外语课程安排的时间和分班,调整实训时间相对统一、选修同一课程的学生到同一班级,尽量减少和避免与实训时间冲突。
5.2.2奖学金评比制度。可引进学分制,不同难度的课程,学分要拉开差距,用一个标准换算学生的百分制成绩为绩点,再乘以学分,以此得到的结果相对比较公平。
5.2.3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各种方式增进学生的交流,成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学生彼此间的了解,相互促进。
5.2.4正确认识外语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重要性,引进师资和设施,减少外语任课教师的其他工作量,使其更加专心搞好教学科研工作。
6.结语
本院的大学外语分流分层是解决高职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困境所做的一次改革。它是在充分考虑广西当地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当然,在教改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亟待更多的专家、校方领导和一线教师进一步思考,更好地实施与监控,以此让高职院校的大学公共外语课程更好地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为当地和国家的新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02).
[2]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chool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何培芬,夏章洪,卢敏,马蔚.论高职英语分级教学[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2).
[6]廖凌志.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9,(3).
[7]张健.分层次教学——职业教育的新境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8]H.Douglas 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99-116.
本文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大学英语基础 分层分流教学研究》(2008JG107)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大学外语 分层分流 实践 反思
1.引言
现阶段高职学生中,学生来源复杂,外语水平差距大,给高职外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和语言应用能力,解决高职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困境,很多高职院校提出并进行了分级教学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校大学外语教学特点和广西经济发展特色,开展“大学外语基础 分层分流教改”课题研究与实践,应用外语分层分流教学方法对高职大学外语教学进行了尝试和改革。
2.分层分流教学的定义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模式。分流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英语内的分流,即针对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开设相关课程,通过专门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某项技能;二是外语语种的分流,根据广西发展水平的特色、人才需求状况和学生的意向,开设其他语种如越南语、泰语、日语等的基础课程供学生选择。
本院实施的大学外语分层分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几个水平较齐、目标较统一的班级进行教学。分流分层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如大学英语B级课程、四级课程、英语口语基础课程、英语视听说课程,既是分层也是分流。
3.本院实施大学外语分层分流教改可行性分析
本院大学外语分层分流教学是校级教改项目,从现实方面来说,符合本院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的现状,同时也适应广西经济、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近些年发展趋势的要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文化教育的交流合作之时,对外语实用型人才需求也日益提高。本院根据这一发展思路,开设东南亚语种中较受学生欢迎的越南语等基础课程,给予各专业学生了解、学习该语言的机会,为培养和造就适应广西经济需求、未来发展需要的外语实用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从理论看,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Actual development level),二是潜在水平(Level of potential development)。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就是指介于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要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王文静,2000)。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于1982年提出了监控理论(The monitor theory),其中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需要通过足够的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i 1)来学习语言”,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的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i 2)或低于(i 0)学习者现有水平,都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Krashen同时还考虑到学习者的情感过滤因素,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如果语言输入内容远远高于学生已有水平,学生会产生焦虑,失去自信;内容太接近或低于学生的已有水平则因缺乏挑战性而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Krashen,1982)。
4.本院大学外语分层分流教改的实施方法
本院大学外语分层分流教改实施“两步走”:2007—2008年在电气系进行试点,在对试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后,于2008—2010年在全院范围内铺开实施。
4.1课程设置
目前开设了大学英语B级、大学英语四级、英语视听说、英语基础口语、实用英译汉基础、越南语入门、日本语等课程,不同的课程难易层次不同、针对性和目标也迥异。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强调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至少达到B级要求,本院大学外语分流分层教学在新生入学第二个学期即首次参加B级考试获知过级情况后开展:要求尚未通过国家大学英语B级考试的学生选修大学英语B级班,已经通过大学英语B级考试的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自由选择其中一门课程作为大学外语必修课。原则上要求每门课程选修人数不低于30人,如选修课程人数低于30人则建议其选修其他可开设的课程。
对于外语必修课,学生必须而且只能选择其中一门课程。因为涉及到教材的征订,原则上要求学生在选课前对所选课程进行详细了解,首次选课后允许试读两个星期,两个星期内确实不适应该课程,可对原选课程进行更改,一经确定则不再变更(而后通过B级的学生例外)。
4.2教学实践
外语教学是一个统筹协调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的立体系统工程。由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年龄、性别、情感和语言水平等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研究语言的本质和语言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必须研究不同学习群体中个体的差异(何培芬等,2005)。
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针对不同课程制定详尽具体的教学大纲,确定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B级班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最少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或相当于B级的校内考核水平;越南语入门班则要求掌握该语言的基础知识,具备进一步学习的能力,能够自我完善知识框架,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注重教材的选择。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材的内容、结构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灵活选用教材,因材施教。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新颖的英语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英语视听说课堂上,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开展英语故事接龙、英语电影角色模仿、英语情景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和运用能力。
4.3考核评估的开展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目前的各种英语考试的指导思想也从“考核语言知识为主”向“考核语言的应用能力”转变(廖凌志,2009),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不应以英语等级考试的过级率来衡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多采用笔试,每学期进行一次期考,以期考成绩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学生水平差异的分层分流教学,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目标、授课内容,采用口语考试、听力考试、笔试等考核方式,参照学生平时表现、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总评成绩,如总评成绩=平时表现(20%) 阶段考核(20%) 期考(60%)。以此进行多层次检测和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5.反思
本院外语组对参与实施此项目的师生作了《大学外语基础 分层分流教改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师生对外语分流分层教学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收效显著,既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整体受益,又有利于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本校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过级率来看,选修大学英语B级班的学生相对以往分散在自然班的学生,得到了有针对性的考级辅导;而对于大学英语四级班来说,选修学生也得到了专门的训练,在做题技巧和语言水平上都得到了提高。据本院外语组统计,截止至2009年12月,参与实施大学外语分层分流的电气系07级和全院08级学生,B级过级率屡创本院新高;过四级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选修其他课程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空前提高,不但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而且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和戏剧比赛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收获成效的同时,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以下就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对策,提出建议。
5.1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在本院全院铺开实施分层分流教学阶段,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是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占很大的教学比例,而外语分层教学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集中上课,实训与外语教学在时间上存在较严重的冲突。
5.1.2因分流分层造成学生成绩分数上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方式、考核难度不同。高层次班级的考试题偏难一些,学生的分数普遍偏低,而低层次班级的试题稍微容易一些,学生的分数偏高。这样一来,原来在自然班中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选修的课程难度大,考核分数反而比原来基础较差但选修难度小的课程的学生成绩低。而学生的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等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定,这样的考核方式很容易造成某种意义上的不公平。
5.1.3学习榜样的缺失。分层分流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班级,彼此相对陌生,缺乏相互促进的学风,学习后劲不足,逐渐地失去学习的动力。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也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情绪,长此以往,该班的授课教师工作态度也会变得消极,丧失工作热情。
5.1.4教师工作量的增大。由于设施和师资力量有限,本院在实施分层分流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选课改课情况、考核,以及问卷调查等的统计,都是由参与此项目的外语教师来承担。他们不但要兼顾这些工作,还要完成教学任务,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相对增大。
5.2解决对策和建议
以上问题影响了分层分流的实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作用,需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整改,具体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如下。
5.2.1要注意外语课程安排的时间和分班,调整实训时间相对统一、选修同一课程的学生到同一班级,尽量减少和避免与实训时间冲突。
5.2.2奖学金评比制度。可引进学分制,不同难度的课程,学分要拉开差距,用一个标准换算学生的百分制成绩为绩点,再乘以学分,以此得到的结果相对比较公平。
5.2.3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各种方式增进学生的交流,成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学生彼此间的了解,相互促进。
5.2.4正确认识外语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的重要性,引进师资和设施,减少外语任课教师的其他工作量,使其更加专心搞好教学科研工作。
6.结语
本院的大学外语分流分层是解决高职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困境所做的一次改革。它是在充分考虑广西当地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发展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当然,在教改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亟待更多的专家、校方领导和一线教师进一步思考,更好地实施与监控,以此让高职院校的大学公共外语课程更好地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为当地和国家的新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02).
[2]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chool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何培芬,夏章洪,卢敏,马蔚.论高职英语分级教学[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2).
[6]廖凌志.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9,(3).
[7]张健.分层次教学——职业教育的新境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8]H.Douglas Brown.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99-116.
本文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大学英语基础 分层分流教学研究》(2008JG10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