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哲学对当下社会具有新的指导意义,我们从马克思发展理论当中汲取新的发展理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或支撑点。
关键词: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25-01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式的合理调整,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们的一致认可。那么发展哲学经历了怎样的困境和磨练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才得以走向成熟,它的发展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下文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发展哲学的产生及其内涵
发展哲学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也是未来社会进步的主要形式,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发展的理论含义和发展理论带来的丰硕成果。人类将会有意识的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许多当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着眼于发展或者长远计划,就会迎刃而解,人类作为有意识的动物,主体意识的真实体现就是理性,人类运用理智可以到达许多动物到不了的地方,也完成了许多别的生物完成不了的工作,然而,如果人类没有发展理论作为导向,只顾眼前利益,那么就不可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还有可能导致人类自身的毁灭。既然发展哲学贯穿于人类发展始终,那么作为一种思维理论,人们是如何得到一致认可的,并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加以运用的呢?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观的学问。发展哲学涵义丰富:从发展哲学与发展观的关系看,发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发展观;从发展哲学与具体发展学科的關系看,发展哲学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人的发展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发展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看,发展哲学是以最一般的概念、逻辑形式反映社会发展存在的意识形态。我们从哲学意义上寻求发展的含义不难看出,它是思维过程中所体现的交往关系以及未来交往形式的范畴。我们通常说要用发展的理念主导社会生活,这个发展的理念就是由哲学当中的发展思维衍生出的产品。当然,这种思维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以及当下的社会状况也是分不开的。
二、发展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发展哲学是从西方哲学当中引入进来,那么发展哲学的引入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表现在中国有其适合发展的土壤,也需要哲学研究者主动地吸收理解转化并形成具有中国本土风格的发展哲学形式才能更适合人们接受。国内学界较早引进、传播和阐发国外发展哲学的是学者陆象淦。1985年,他在《国外社会科学》第2期发表《发展模式与新发展哲学》一文,提出发展问题成为国际学术界和政治家们最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可以追溯到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早期的革命志士为寻求民族解放,他们许多人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从广义的范围来说也可以成为发展哲学的传入,毕竟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有发展哲学,这是现在公认的。它在当时的情况下并没有形成体系研究,建国初期也并没有专门人员对此做相关梳理,发展哲学一直受马克思主义的统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发展态势。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行,发展问题尤为突出,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发展的内涵还要有专门的发展形势研究和发展方向研究,这都需要理论工作者作出相应的回答和解释。那么发展哲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体系应运而生,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加注重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可以解决当下的很多问题,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需要提高,商品和市场处于弱势,不能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技术落后怎么能行?所以党中央要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把科教兴国定位战略方针来贯彻落实,这使得发展哲学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地位,人们开始把发展的观点引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和交往过程当中。我们当初极力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发展,虽然早在1992年前后就有相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报道和认可,我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当时过分陶醉在经济领域的巨大发展的喜悦当中,物质的满足冲淡了对未来的一切顾虑,人们普遍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济危机的不期而遇,环境的恶劣加剧了问题的突发。我们国家也开始清醒过来,在此选择运用发展哲学的有关理念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观也成为了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发展是一种社会常态,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们懂得反思发展不只是进步,还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这个国家就才能有前途。
三、发展哲学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发展哲学通过反思自身发展必然把发展导向未来,运用哲学理念来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发展理念已经得到了中国民众的普遍认可,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受到民众的支持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以胡锦涛为首的上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无疑是做了巨大的理论贡献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止一次提到科学发展,这足见国家对科学发展的重视程度。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立足于实践的思维方式,通过系统的多维视角和历史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互动关系,对人类社会进行了考察,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社会主体满足其利益、需要,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具有合目的性;又是具有客观必然性,存在客观规律的进程,具有合规律性。社会发展在本质上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一思想全面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不难理解,发展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讲到以人为本就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否会在未来的社会提出以自然作为发展的根本,人类终究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自然的约束,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是未来发展理论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注释:
①邱耕田.发展哲学的五大前沿课题[N]人民日报,2016-03-21(11).
②何绵绵.发展哲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7.
作者简介:班东伟,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01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统招硕士。
关键词: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25-01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式的合理调整,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们的一致认可。那么发展哲学经历了怎样的困境和磨练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才得以走向成熟,它的发展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下文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发展哲学的产生及其内涵
发展哲学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也是未来社会进步的主要形式,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发展的理论含义和发展理论带来的丰硕成果。人类将会有意识的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许多当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着眼于发展或者长远计划,就会迎刃而解,人类作为有意识的动物,主体意识的真实体现就是理性,人类运用理智可以到达许多动物到不了的地方,也完成了许多别的生物完成不了的工作,然而,如果人类没有发展理论作为导向,只顾眼前利益,那么就不可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还有可能导致人类自身的毁灭。既然发展哲学贯穿于人类发展始终,那么作为一种思维理论,人们是如何得到一致认可的,并在日常的交往过程中加以运用的呢?发展哲学是关于发展观的学问。发展哲学涵义丰富:从发展哲学与发展观的关系看,发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发展观;从发展哲学与具体发展学科的關系看,发展哲学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人的发展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发展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看,发展哲学是以最一般的概念、逻辑形式反映社会发展存在的意识形态。我们从哲学意义上寻求发展的含义不难看出,它是思维过程中所体现的交往关系以及未来交往形式的范畴。我们通常说要用发展的理念主导社会生活,这个发展的理念就是由哲学当中的发展思维衍生出的产品。当然,这种思维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以及当下的社会状况也是分不开的。
二、发展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发展哲学是从西方哲学当中引入进来,那么发展哲学的引入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表现在中国有其适合发展的土壤,也需要哲学研究者主动地吸收理解转化并形成具有中国本土风格的发展哲学形式才能更适合人们接受。国内学界较早引进、传播和阐发国外发展哲学的是学者陆象淦。1985年,他在《国外社会科学》第2期发表《发展模式与新发展哲学》一文,提出发展问题成为国际学术界和政治家们最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可以追溯到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早期的革命志士为寻求民族解放,他们许多人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从广义的范围来说也可以成为发展哲学的传入,毕竟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有发展哲学,这是现在公认的。它在当时的情况下并没有形成体系研究,建国初期也并没有专门人员对此做相关梳理,发展哲学一直受马克思主义的统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发展态势。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行,发展问题尤为突出,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发展的内涵还要有专门的发展形势研究和发展方向研究,这都需要理论工作者作出相应的回答和解释。那么发展哲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体系应运而生,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加注重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可以解决当下的很多问题,由于当时的生产力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需要提高,商品和市场处于弱势,不能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技术落后怎么能行?所以党中央要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并把科教兴国定位战略方针来贯彻落实,这使得发展哲学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地位,人们开始把发展的观点引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和交往过程当中。我们当初极力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发展,虽然早在1992年前后就有相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报道和认可,我们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当时过分陶醉在经济领域的巨大发展的喜悦当中,物质的满足冲淡了对未来的一切顾虑,人们普遍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济危机的不期而遇,环境的恶劣加剧了问题的突发。我们国家也开始清醒过来,在此选择运用发展哲学的有关理念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观也成为了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发展是一种社会常态,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们懂得反思发展不只是进步,还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这个国家就才能有前途。
三、发展哲学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发展哲学通过反思自身发展必然把发展导向未来,运用哲学理念来贯穿发展的全过程。发展理念已经得到了中国民众的普遍认可,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受到民众的支持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以胡锦涛为首的上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无疑是做了巨大的理论贡献的,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止一次提到科学发展,这足见国家对科学发展的重视程度。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立足于实践的思维方式,通过系统的多维视角和历史主体与客体的双向互动关系,对人类社会进行了考察,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社会主体满足其利益、需要,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具有合目的性;又是具有客观必然性,存在客观规律的进程,具有合规律性。社会发展在本质上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一思想全面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不难理解,发展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讲到以人为本就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否会在未来的社会提出以自然作为发展的根本,人类终究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无论如何也逃脱不了自然的约束,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是未来发展理论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注释:
①邱耕田.发展哲学的五大前沿课题[N]人民日报,2016-03-21(11).
②何绵绵.发展哲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7.
作者简介:班东伟,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01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统招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