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班干部,来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总结了基于班干部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一是参与班干部标识设计,深化幼儿角色意义;二是自主制定“班级公约”,强化“规则意识”;三是人人有岗位做榜样,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班干部;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044-01
在班級管理过程中,为了推动幼儿自主发展,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笔者尝试通过设置班干部的形式,让孩子们可以亲自参与,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本文将结合教育实践,对此展开详细探讨,以期为教育同仁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参与班干部标识设计,深化幼儿角色意义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设置小班长,如果措施不当很容易产生负面效果。如以往教师为班干部设计了标识,但只是用挂牌的方式让幼儿自己以及小伙伴们知道其班长身份,由于这种形式存在弊端,因此有的孩子甚至拒绝当班干部。有的孩子说这个牌子太容易坏了,挂在身上不好看,从而使大家对它不感兴趣了;有的孩子说总挂在脖子上,玩游戏时它会跟着“飞”起来,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孩子说用文字写的牌,很多小伙伴不认识,而自己也不理解这些文字的意思。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对班干部标识的设计进行改革,通过游戏性、趣味性、直观性强的标识来明确班干部的职责。
为此,教师邀请孩子们共同参与班干部标识的设计与美化工作。有的孩子拿出爸爸妈妈用旧的工作牌,那些是用PVC材质制作的,他们希望自己的班干部徽章也要制作的这样美观大方,别在胸前也不影响游戏与体育锻炼。至于牌子上面画什么图案、写哪些文字,都由孩子们共同讨论,最后由全班投票的方式选出。当教师把制作好的新徽章别在班干部的胸前时,立即引来了大家的围观,孩子们为能佩戴这样的徽章而感到骄傲。同时,大家一起设计与制作徽章,在亲历中强化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深化了他们对班干部角色的认识。
二、自主制定“班级公约”,强化“规则意识”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从自己“管”的角度出发设计与制定“班级公约”,结果常常出现“执行难”的问题。因此孩子们觉得教师做出的有些规定不合理,因此有时心理和行为上都表现出抗拒,甚至与老师“对着干”。作为孩子们眼中的一种“游戏规则”,“班级公约”也需要幼儿自己制订。
为此,有的教师组织全体幼儿一起讨论一日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规则,让班干部从中了解自己的职责。如孩子们共同讨论“上下楼梯”的规则、男女生“如厕顺序”的规则等等,大家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他们也都说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最后大家通过集体表决的形式使规则落地。这个全班讨论、协商而形成班级公约的过程,也是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强化的过程。如有一次悦悦(化名)跑到与蕊蕊(化名)前面去接水,因此而发生了争执,此时小班长石墨(化名)搬出大家共同讨论决定的“班级公约”中“按排队顺序接水”这个规则,并只是说了一句“按排队顺序接水”,悦悦立即又退到了蕊蕊后边。在一日生活中,孩子们将“班级公约”当成了游戏规则。当班级干部维持秩序时就更加有的放矢了。而在一日生活诸多环节中反复使用班级公约,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规则意识与自我管理意识。
三、人人有岗位做榜样,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
将日常的班级管理融入一日生活,以提高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教师通过班级管理岗位的设置,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班干部优异行为的鼓励与表扬,让孩子们找到学习的榜样,这对于模仿能力较强的他们来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
为此,教师把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从早晨到晚上放学,一日活动中的擦拭桌椅、分餐具、收餐具、铺床、叠被子、冲厕所、挂毛巾、拖地、扫地等,都设置了不同的岗位,大家通过讨论的形式决定不同岗位的班干部都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每天大家都要选出各个岗位上表现最为突出的班干部,然后分享他们的经验。几乎每个人都曾经被小伙伴们评为某岗位最佳班干部,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本班还实行了班干部轮流制,实质上是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不同的体验,从而全方位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成人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与支持,但不能全部事务包办代替,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自主发展。随着对班级管理创新模式的不断实践与研究,教师们发现开放的、权利下放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孩子们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教师要把班级管理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自由探索与成长。
参考文献:
[1]荣莹.教师地位凸显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95-96.
[2]陈景宜.对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管理实施策略的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7(06):74-76.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班干部;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044-01
在班級管理过程中,为了推动幼儿自主发展,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笔者尝试通过设置班干部的形式,让孩子们可以亲自参与,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本文将结合教育实践,对此展开详细探讨,以期为教育同仁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参与班干部标识设计,深化幼儿角色意义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设置小班长,如果措施不当很容易产生负面效果。如以往教师为班干部设计了标识,但只是用挂牌的方式让幼儿自己以及小伙伴们知道其班长身份,由于这种形式存在弊端,因此有的孩子甚至拒绝当班干部。有的孩子说这个牌子太容易坏了,挂在身上不好看,从而使大家对它不感兴趣了;有的孩子说总挂在脖子上,玩游戏时它会跟着“飞”起来,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孩子说用文字写的牌,很多小伙伴不认识,而自己也不理解这些文字的意思。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对班干部标识的设计进行改革,通过游戏性、趣味性、直观性强的标识来明确班干部的职责。
为此,教师邀请孩子们共同参与班干部标识的设计与美化工作。有的孩子拿出爸爸妈妈用旧的工作牌,那些是用PVC材质制作的,他们希望自己的班干部徽章也要制作的这样美观大方,别在胸前也不影响游戏与体育锻炼。至于牌子上面画什么图案、写哪些文字,都由孩子们共同讨论,最后由全班投票的方式选出。当教师把制作好的新徽章别在班干部的胸前时,立即引来了大家的围观,孩子们为能佩戴这样的徽章而感到骄傲。同时,大家一起设计与制作徽章,在亲历中强化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深化了他们对班干部角色的认识。
二、自主制定“班级公约”,强化“规则意识”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从自己“管”的角度出发设计与制定“班级公约”,结果常常出现“执行难”的问题。因此孩子们觉得教师做出的有些规定不合理,因此有时心理和行为上都表现出抗拒,甚至与老师“对着干”。作为孩子们眼中的一种“游戏规则”,“班级公约”也需要幼儿自己制订。
为此,有的教师组织全体幼儿一起讨论一日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规则,让班干部从中了解自己的职责。如孩子们共同讨论“上下楼梯”的规则、男女生“如厕顺序”的规则等等,大家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他们也都说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最后大家通过集体表决的形式使规则落地。这个全班讨论、协商而形成班级公约的过程,也是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强化的过程。如有一次悦悦(化名)跑到与蕊蕊(化名)前面去接水,因此而发生了争执,此时小班长石墨(化名)搬出大家共同讨论决定的“班级公约”中“按排队顺序接水”这个规则,并只是说了一句“按排队顺序接水”,悦悦立即又退到了蕊蕊后边。在一日生活中,孩子们将“班级公约”当成了游戏规则。当班级干部维持秩序时就更加有的放矢了。而在一日生活诸多环节中反复使用班级公约,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规则意识与自我管理意识。
三、人人有岗位做榜样,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
将日常的班级管理融入一日生活,以提高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教师通过班级管理岗位的设置,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班干部优异行为的鼓励与表扬,让孩子们找到学习的榜样,这对于模仿能力较强的他们来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
为此,教师把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从早晨到晚上放学,一日活动中的擦拭桌椅、分餐具、收餐具、铺床、叠被子、冲厕所、挂毛巾、拖地、扫地等,都设置了不同的岗位,大家通过讨论的形式决定不同岗位的班干部都需要完成哪些任务。每天大家都要选出各个岗位上表现最为突出的班干部,然后分享他们的经验。几乎每个人都曾经被小伙伴们评为某岗位最佳班干部,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本班还实行了班干部轮流制,实质上是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不同的体验,从而全方位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成人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与支持,但不能全部事务包办代替,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自主发展。随着对班级管理创新模式的不断实践与研究,教师们发现开放的、权利下放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孩子们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教师要把班级管理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自由探索与成长。
参考文献:
[1]荣莹.教师地位凸显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95-96.
[2]陈景宜.对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管理实施策略的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7(0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