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的能力、已有的经验、需要和兴趣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性,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那我们教师就得有个性化的教学。所谓个性化教学,我认为首先是反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非模式化的教学,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学校不是加工厂,学生也不是同质化的原材料,而是有着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本来进校时有着各种差别的学生,从学校毕业出来后就成了模式化的产品,这何尝不是学校教育的悲哀!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分层次实施教学。
  
  一、动态的组织形式分层
  
  现在,我们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不分男女,全班混合式;一种是把全班分成男、女两大组;还有一种是考虑到让每个小组的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尽量平均,为的是学生在进行教学比赛时每个小组的实力更平衡一些。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有弊端的,由于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均,因此,在学习体育技能时,同一个小组中有些学生的学习速度较快,完成的质量较好,而有些学生与之有较大的差别,把他们放在一起学习与竞争会造成有些学生心理上的优越感及另外一些学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同时,一部分学生觉得太轻松,得不到更好的发展,一部分学生学得很吃力,出现厌学的现象等,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尝试另外一种组织形式,那就是按照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如:身体素质、学习积极性、参与能力及体育成绩等)的不同进行分组,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A、B、C、D(A为优秀,B为良好,C为一般,D为较差)四个能力不等的小组。这样分组的优点在于:让能力不等的学生在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学生群中一起学习一起竞争,那么这些学生就没有优越感和自卑感,让他们之间的竞争积极性更高,无论是学习技能还是活动能力之间的竞争,他们都看到只要自己努力就有获胜的可能。还有,我们可以对不同小组给予不同的要求,让他们都能得到发展。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分组时,我们还可以为每个小组确定一定的比例,如:A类的学生为15%,B类的学生为45%,C类的学生为25%,D类的学生为15%,但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随着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高,A、B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可以越来越高,而C、D类学生的比例会越来越低。我们还可以规定A、B类的学生必须与一位C、D类的学生结为对子,成为互助小组,一是让A、B类的学生帮助C、D类的学生提高更快,二是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这样使我们组织形式的分层更有实效性。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认知目标;二是技能目标;三是情感目标。从三维目标角度来说是相当的“完美”。表1是一个我们现在的教学目标的范例。
  这种制定教学目标的方式,无论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是发展学生的技能都是很不错的,但从教学目标中我们无法看到学生,学生在哪里呢?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呢?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既然无法肯定,那么教学目标的实效性在哪里呢?
  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是不是也考虑一下分层,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如认知目标,我们可以这样制定:让A类的学生了解什么、掌握什么,B类的学生又要了解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是C、D类的学生分别又要了解到哪个层面、 掌握到哪个层面。特别是在制定技能目标时更要分层,要更加明确地规定,不同能力的学生所要掌握的技能程度是不同的,如跳高:A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助跑、起跳、过竿、落地四个环节,还要掌握助跑的路线要有弧度,过竿时注意转体,跳的高度等,B类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稍低些,要掌握四个环节,蹬地有力等,而C、D类的学生我们可以只要求学生掌握四个环节即可,并逐步提高C、D类学生的要求(见表2)。
  对这四类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一是符合学生的能力实际,二是学生有达到的信心,从而愿意去学习。
  这样的教学目标会让我们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有信心去达到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分层
  
  现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全班几十个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着相同水平的体育技能,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吃不完”,而有些学生却是“吃不饱”。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作为独立、鲜活的生命个体,有独立的思想和个性,再加上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父母给予的教育不同,因此,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就在所难免。教师要学会正确对待,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善待他们的不足,鼓励和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不能用自己理想化的标尺或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善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对象是存在差异的,他们的已有经验也是不同的,基础和能力更是不同。这一点,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不同程度的技能。
  案例:四年级《双手胸前投篮、行进间运球》篮球课。小部分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不想学双手胸前投篮。我们经常看电视中的NBA,我们已经会行进间三步上篮了,而行进间运球也很熟练了。”是啊!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有些学生的能力已经超越了教材的进度,那我是不是要改变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呢?于是我当机立断: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大部分学生还是继续学习双手胸前投篮和行进间运球,另外的那小部分学生就练习行进间三步上篮和篮球比赛的规则等。在教学中,我还发现,有些学生连原地的运球都还不太熟练,更不要说行进间运球了,因此,我再一次调整: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练习原地运球和两人一组的抢夺球,一组学习双手胸前投篮和行进间运球,还有一组打比赛(半场三对三)。这样就使不同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尊重,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善待学生的差异。
  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能从教材上照搬,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修改和分层。我们要选择具有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工厂的生产车间,我们的学生也不再是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模型,并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计划更加富有人性,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分层
  
  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差异,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感知会不同。由于对不同的体育项目的兴趣也不同,使学生对技术层面的理解角度不同。[1]所以当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体育技能时,他们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才会更加牢固。
  对于A类学生(优秀的学生),我们可以个别指导,指导他们对技能特征的理解及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如:在教学蹲踞式跳远时,我们对这类学生,要强调不是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分别怎么做,而是这四个环节如何协调起来,腾空时空中的动作是怎么样的,落地时的伸腿和收腹等是比较难掌握的动作。如果掌握得好的话,还可以渗透一些其他的跳远方式,如:挺身式等。还有,这类学生本身素质比较好,对技能的感悟也比较快,我们还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自己讨论动作要点,碰到难点再由小组长来请教老师,师生共同来完成教学。在这类学生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
  对于B类学生(良好的学生),我们主要是对这类学生的技能规范性的讲解,让他们能对技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如:蹲踞式跳远,对于这类学生,首先是让学生掌握四个环节分别是怎么做的,即助跑要快,起跳要有力并不能超过起跳板,腾空要高,落地要有缓冲等,让学生的动作更加规范。在对这类学生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动作的讲解与示范,让学生比较完整、规范地掌握动作。并且,对这类学生多采用一些激励和树立榜样的方法,因为这部分学生比例最大,也最容易满足,最怕他们出现那种只要“比下有余”就行了的观念,所以我们要不断地用激励的方法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
  对于C、D类学生(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我们主要是让这两类学生了解技能的基础知识,并让他们会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练习。如:蹲踞式跳远,对于这类学生,我们首先让他们知道哪四个环节,助跑尽量快,起跳尽量有力,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即可。在教学中,针对这类学生,我们应该以示范为主,让他们尽量向教师模仿,不要求跳得多好多远。同时,教师也应该更多地关注这类学生,领着他们做各种动作。运用各种手段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努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使他们树立信心并不断进步。[2]
  
  五、教学评价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亮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但整体水平提高后,并非不存在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只不过此时比原先提高了。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因此也应进行分层评价。
  对于C、D类学生(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多用表扬,使他们树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还有对这类学生,我们要多用纵向的比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例:一名学生50米×8原来的成绩是2分20秒,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成绩提高到了2分05秒,从体质健康成绩来说,这个成绩还不能达到良好的标准,但这位学生的进步相当大,教师就应该及时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原来进步是这么大,从而树立信心。
  对于B类学生(良好的学生),我们应该多用激励的评价方法,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例:一名学生练习跳远,该同学的跳远成绩在班中属于中上水平,但由于这名同学跳远时在空中收腿收得不够,总是与优秀差那么一点点,我们教师就应该及时对这名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指正,纠正他的动作,教他如何收腿。果然,当这位同学动作正确时,也轻而易举地拿到了优秀。从此,这位同学学习更努力了,因为他知道:只要努力,我也能达到优秀。
  对于A类学生(优秀的学生),因为成绩好,自信心强,好胜心也强,我们应该采用竞争机制,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使他们明白:公正才是真正的竞争。我们在学习一项新的体育技能时,为了使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教师有时会采用擂台赛的方式来作为巩固练习的方式,虽然是全班参与,但最终的擂主肯定是在A类学生中产生,因此,我特别针对A类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教育,以激发他们努力拼搏的精神,让学生要“胜不骄败不馁”,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因为大家的实力是差不多的,一不小心就会落败。这样,这类学生就会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我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我们就会成为擂主。
  分层评价让每位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六、结语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表现特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从而实现素质教育中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基本原则。[3]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学习层次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改变的。分层教学不仅应体现在某一教学环节中,还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为整体教学目标服务。[4]
  
  参考文献:
  [1]于明.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3.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李辉.个性教育的理论基础、特征及其实施.教育评论,1991.3.
  [4]余文森.目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教育研究与实践,1991.01.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对学校体育影响最大的三件事可能是:新课程实验启动体育课改轰轰烈烈(2001年)、新一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公布引起社会巨大震动(2005年)、中央7号文件颁布实施阳光体育(2007年)。  十年来,对于学校体育工作者而言,直接的感受是,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质健康被关注的程度比以往要高得多,并且,这种关切通过实实在在的途径传递到了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改变了日常工作。就课改而言,最大的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进入了第十个年头并准备着新的出发,但是似乎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直被忽略着:体育课改应该改什么?不应该改什么?是什么都改,还是有些方面改,有些方面不改?为什么要改这些? 如果这些问题不讨论清楚,那么改革成果的评价则无法进行,改革的方向则无法把握。    一、体育课改是不是很频繁,是不是很有效?     此次的课程改革被称作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仔细琢磨一下,很令人诧异:新中国建国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它切实落到实处,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近几年在这方面大胆探索,积累了点滴经验,供同行参考。    一、大课间活动的管理    1.成立领导小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年级组长、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学生会干部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2.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校长总负责,副校长巡回监督组员,
手足球运动是针对农村学校场地条件较差、器材比较贫乏、学生人数多、上课内容相对单调的实际情况开展的一项新颖别致的,能在城乡学校普遍开展、适合广大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球类运动。其技术综合了篮球、排球、足球、手球等运动项目的特点,简单易学。  1.手足球场地  (1)手足球场地:长40—28米,宽28—15米,线宽8—5厘米。  (2)手足球球门:高2米,宽3米设置在两条球门线的中央,球门由同质坚固的圆柱材
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始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国同样如此,从建国前的注重学校体操
学校的体育工作围绕"四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和实施,使学校成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了“领域——学科——模块”的高中总体课程结构及学分制的实施,使模块教学成为教学的基本单元,模块学习评价成为学习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提出的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等新的评价理念,对以“结果规划过程”的传统体育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学习评价,使过程评价得以完善,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过程能够运用于结果,以促进
1月20日,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在首都体育学院举行。来自全市16个区县48所学校的1440名中小学生及24所中职学校的720名学生分别参加了身高体重、肺
受北京、重庆、山东、贵州、河南、江西六省市代表的委托,我向大会做教学改革论坛本分会场的总结汇报。
设计思路:本课充分利用纸棒,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尝试合作练习,改变传统的单人练习的思维定式,充分借助长纸棒进行两人甚至更多人的合作练习,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进一步提高前滚翻的动作质量,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课学习重点是低头、团身滚动圆、方向正。难点是合作滚翻,动作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