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与审美特征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小说与其他小说一样,具备人物、情节、场景等构成小说的主要因素,但又独具特色。短小的篇幅只是微型小说的表现载体,以小见大,以微显著才是微型小说的本质特征。抓住这个本质特征来审视微型小说,才能真正科学地把握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前苏联作家克拉夫琴科的《母亲的来信》堪称微型小说中的佳品。小说通过母亲的来信讲述了母子间的情感发展。书信既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也是母子感情交流的载体。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对母亲的依恋逐渐变得冷淡;母亲一天天衰老,对儿子无私博大的爱却愈加深厚。短小的篇幅、瞬间的场景、单一的人物、精炼的语言、突转的情节、深刻的内涵等是这篇小说典型的审美特征。
  
  一、篇幅短小、三要素单一
  
  在短小的千字文中,人物单一而性格鲜明,情节单一但构思巧妙,场景单一却能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这是《母亲的来信》所具有的第一个审美特征。
  
  (一)聚焦准确,亮点突出
  微型小说无法像中长篇小说那样展开来写生活的“面”,作者只能将自己的视点聚焦在生活中的某一场景。通过这一个“点”来反映主题。选好聚焦点是微型小说成败的关键。梁多亮指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微型小说有闪光点。微型小说是镜头小说,没有复杂的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它要求情节单一,刻画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因此,它应该是一次瞬间聚焦,使聚焦后获得一个闪光点……没有这个闪光点,微型小说便没有聚能反应,其人物将是平庸的,将失去生命的光彩,不会产生震撼人、感染人的力量。”克拉夫琴科选中了一间普通的工人宿舍作为场景,讲述一个年轻人收到母亲的来信这件小事儿,反映了一位老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一切都看似平淡无奇。而点睛之笔就在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此时,所有的聚光灯瞬间集中在那张3卢布的纸币上,小说的闪光点也凸显出来,母爱无私这一主题就这样在心灵的强烈震撼中被悠然点亮,成为照亮全篇的闪光点!
  
  (二)场景、情节单一,构思巧妙
  微型小说与其他小说的情节在审美特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审美全过程要在单一的情节里完成。一般小说由错位、冲突的双方来构成一系列完整的发展过程,微型小说无法刻画复杂、多面的人物,描写跌宕起伏的情节,不能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所以必须讲究写作的技巧。美国当代小说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提出微型小说应当做到:情节相对完整,构思新颖巧妙,结尾出人意料。情节相对完整,实际上是指给读者创造一个相对完整的审美形式。这种审美形式的实现有赖于情节发展的相对完整,而不是绝对完整。技艺高超的作家会在保持情节相对完整的情况下,留给一定的空间,而不是给出一个固定的结局。《母亲的来信》中,文卡早知道母亲在信里不外乎说些生活琐事和老生常谈,所以他已不像半年前那样“急不可待”“贪婪”地看信了,而是独自在房间里为刚领到的薪水作支出预算。本想将预算剩下的一点钱寄给生活拮据的母亲,却怕别人笑话钱少而改作了零花钱。当他拆开母亲来信时,意外发现了母亲寄来了三卢布。全文以长长的省略号结束,提供给读者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又言之未尽,留给了读者更大的思想空间。此时,文本阅读已经结束,而读者对作品的延续创作才刚刚开始,完美的审美过程正是读者在对小说预留空间的再创作中完成的。
  微型小說的成功与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小说的构思是否巧妙。《母亲的来信》就以巧妙的构思,将书信这个母子情感交流的工具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从母子对待信件的不同态度,侧面描写了母子感情的发展变化,出人意料的“欧·亨利式结尾”更是以情节的突变深化了主题,读者也因此达到了审美高潮,实现了微型小说情节既出人意料、又人情理的审美境界。从小说创作的角度说,把一系列的细节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条有机的情节链。小说的情节实质上就是反映人物性格的各种细节的艺术组合。作者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想,构建出独特的组合方式,建立了细节与细节、事件与事件之间独特的因果关系,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例如回宿舍的路上,文卡听老乡说母亲在家生活拮据,想到把预算剩余的钱寄给母亲,构成一组因果关系;由于深知母亲来信内容,所以会有文卡对信件的漠然态度,在组成因果关系的同时,为情节的突变埋下伏笔。文卡作支出预算的那段描写非常细致。一是从侧面反映出文卡对母亲来信的冷漠态度,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数字对比以及老乡的话来突出主题。母亲寄来的3卢布所包含的意义已远远超出它自身的价值,烘托出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母爱。在情节的构思中克拉夫琴科成功地运用了制造陌生化的情节技巧,结尾的设计出乎读者的想象,达到极强的陌生化效果,整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因此倍增。
  
  (三)人物单一,性格鲜明
  人物是小说情节链中的重要一环。微型小说的人物可以引出故事、推动故事发展并可以在关键时刻积极促成小说的瞬间闪光。邢可曾指出:“人物只是个桥梁,读者通过这个桥梁到达‘柳暗花明’的目的——立意。”这篇小说就是将文卡作为故事发展的唯一推动人物,由他的行为来完成整篇小说的开始、发展、结束和高潮。人物塑造不是微型小说创作的目的。所以人物的刻画不需复杂、全面,而要捕捉住其性格特征中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一面。成功的微型小说人物应个性鲜明。生活中的文卡是有各种复杂的性格面的,但是小说里凸显的只是他与母亲的情感发展,作者所极力表现的是其性格中对母亲冷漠态度的一面。这篇小说要正面表现的是文卡的母亲,反映的主题是母爱,但作者并未让她出场,小说更多的篇幅也是描写儿子以及儿子对母亲来信的态度。小说通过母亲写给儿子的信,通过老乡的话等间接刻画出母亲的形象,这里面蕴含的审美信息足以激活读者的艺术想象。这是一种十分高明的人物侧写技巧。母亲信中看似啰唆的问候、嘱托,特别是那张只有3卢布的纸币,把母亲对孩子的一片殷殷之情表露无遗。母子对待感情的不同态度更反衬出母爱的无私、忘我。作者运用对比反差式塑形手法将成长中的、渐渐摆脱对母亲依赖的、越来越冷漠的儿子的形象,以及无怨无悔、爱子至深的老母亲的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
  
  二、语言简洁精练、表达精确含蓄
  
  我国作家顾建新认为:“语言是思想的现实,……高尔基把语言作为文学的第一要素,放在很高的地位,实际的情况也是如此。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构思,鲜明的人物,优美的意境等,都要靠语言表达出来。”微型小说篇幅小、内涵大,所以特别讲究语言的精练,表达的精确、含蓄。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隐藏起来,冷静、客观地把事件叙述下来,这是该小说的又一审美特征。
  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文体,通过丰富的语言塑造形象、描述场景、构造情节。微型小说篇幅短小不允许作家作更多的描述。作家更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生动、鲜活地刻画小说人物。前苏联小说评论家左 琴科曾指出:“短篇不能把什么都写到,因而短篇的力量就在一些细节上了。”王小清认为微型小说“最终的目的是表现最大的思想,而不在刻画人物;反过来说,刻画人物并不是小小说的主要目的。”《母亲的来信》只有千余字,在这样小的篇幅和单一的场景里克拉夫琴科将一切安排得井然有序:情节单一突转、人物鲜活生动。
  文中对母亲及文卡都没有直接描写,但文卡漫不经心的冷漠形象与母亲可敬可亲的爱子形象鲜活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这当然要归功于克拉夫琴科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该细则细,当简则简,将人物的神态、心理,尽可能地隐含于人物行动之中。黑格尔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变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小说文体感的产生、小说与其他文学文体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小说细节的叙述与描写上。读者可以根据细节的动作内容和外在形态迅速了解这个细节所体现的人物的行为内容。
  文中有两段非常细致的描写。一处是母亲日常来信的内容,作者用了近一半的笔墨。作者对信的开头和结尾的处理采用直接引语的形式,完全按照一位老母亲的语气和用词。读者仿佛不是读小说而是看自己母亲的来信,现场感极强;来信的中间部分则以间接引语的方式叙述。对老母亲的来信不惜笔墨地铺叙,使得一个年事已长,不免唠叨、琐碎,仍无微不至关爱儿子的老母亲的形象凸显出来。另一处是描写文卡的预算情况。作者一笔一笔非常详细地把文卡的各项开支项目及数字罗列下来,用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是每一项支出的详细数字,接下来把打算寄给母亲的剩余的10卢布“毅然划掉……改为零用”,最后“打着哈欠看了看表”。这些细节描写衬托出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漫不经心。从而深层次地反映出他对母亲的淡漠之情。作者在描写文卡拆信的动作时连续用了四个动词,“掏出”“拆开”“抽出”“展开”,中间都用逗号隔开,引导着读者跟随文卡进入语境,好像自己在拆信,真实生动;同时,这几个动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使读者在阅读时发生“时延”,也随着文卡漫不经心起来。之后,随着纸币轻轻飘落,制造了强烈的陌生化效果。作者记录流水账般罗列的一个个数字看似没有生命的符号,实质上是作者有意识的对比:文卡126卢布的工资,各种预算的10卢布、30卢布、20卢布、8卢布,还有预算之后剩余的10卢布,与母亲寄来的3卢布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母亲从生活费中硬挤出的3卢布比起文卡看不上的10卢布来说实在太微不足道了,而母亲没有嫌丢脸,更没有考虑自己日后的生活,她只想尽己所能的帮助儿子。这就是母爱!无私、博大、永恒的母爱!母亲的3卢布与这一笔笔数字比起来,其价值孰轻孰重,已不言自明,意蕴深刻。小说的语言朴实无华,最后几个字虽然轻描淡写,却是重若千斤。仅仅十余字,母亲那可亲可敬的面容在读者心中一下子清晰起来。
  
  三、以小见大、意蕴深刻
  
  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变的情节、巧妙的构思可以提升微型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并不能体现小说的艺术高度。只有深厚的意蘊才能构成微型小说的灵魂,才能在方寸之地积聚起巨大的爆发力,彰显艺术魅力、显现艺术高度。巴尔扎克说:“艺术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而微型小说正是这样一种艺术。以小见大,是通过微小事件或生活细节表现大的主题。如果微型小说的主题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不能深刻地揭示生活哲理,那也就丧失了生命力,也无法称其为艺术。以小见大、意蕴深刻是《母亲的来信》的第三个审美特征。
  《母亲的来信》中的“小”表现在:故事发生的地点“小”——宿舍,故事的人物“小”——文卡一名普通的青年工人,故事的情节“小”——文卡收到了母亲的来信。小说讲的就是一件普通的小事。而博达厚重的母爱就在这单一的“小”中凸显了出来。这就是微型小说用单一情节来容纳深刻蕴含的典型范例。
  
  (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语言学家撒皮尔在《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中有这样一个观点:“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交际可以使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物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使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因此在世界上各种文明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语言的接触,而语言的接触往往导致不同种类语言的流
期刊
父亲是六月份被查出患有癌症的。入院治疗了两个月,全家人想尽了办法,也未能留住父亲的生命。父亲生病后神志一直很清醒,意志也非常坚强。身体再不舒服,也没在我们子女面前表露出来,一直到最后!眼看着生命渐渐离父亲远去,泪水从我们的面颊轻轻地滑落……它不仅带走了我们的一切希望和努力,也从此将我们和父亲分隔为阴阳两个世界……从那一刻起,我们将再也无法领受父亲慈爱的滋润,他的善良、朴实、宽容和坚毅也将永远留在我
期刊
我是在金风送爽的1978年的秋天,离开已“插队”6年的平川堡返回城里的。2008年七月流火的夏天,已经60岁的我重返阔别30年的平川堡是去探亲访友。虽然在那里仅仅待了3天,但是通过今昔对比,使得我感慨万千。  在村头下车后,我顿时惊呆了,眼前的景象使我不敢迈步:左边的大水库里渔船横卧,右边的小花园里紫燕斜出;两排小红楼坐落有致,一条水泥路平坦无阻;楼下临窗的路两旁,站立着挺拔的常青树。36年前来“
期刊
从2001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以来,“人肉搜索”四个字正式登上了“网络中国”的历史大舞台,尤其是在最近的这几年里,“人肉搜索”更是愈演愈烈,风靡程度丝毫不减当年。2006年的“女子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钱军打人事件”、“华南虎事件”,2008年更是堪称“人肉搜索年”,网友们乐此不疲,各个人物、事件,你方唱罢我登场,将整一个2008年闹得轰轰烈烈的,好不精彩。年初是“网络暴力第
期刊
一场爆发在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的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其影响之深远、后果之严重,恐怕是任何国家、个人都不敢轻视的。尤其是近几个月来,各国各类经济统计结果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现象,经济增长在减速。究其原因,除了美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市场的重要影响力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危机在全球化的时代增强了扩散的能力,一个普通美国人没钱还房贷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破产,一个地区的内部问题可能演变为全球
期刊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也日益频繁,但现实传播的最终结果有时却与沟通理解的愿望背道而驰。由于各种复杂原因,不同群体之间的误读与偏见愈来愈激化而频繁,甚至呈现固定化的趋势,在跨文化国际新闻传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马赛尼斯在跨文化传播的领域内对“偏见”的解释是:“偏见就是对一类人僵化的不合理的概括,以至于人们在只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直接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持有僵化不变的态度。”偏见的可
期刊
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罗齐克认为,“正义论”是一部有分量的,深刻的,精致的,博大的和系统性的著作,是自从密尔以来还未曾有过的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著作,他把一系列明快的观念,整合为一个令人满意的整体,著名政治哲学家萨托利认为,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政治哲学的复兴中,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具有“创造性突破”的“思想实验”。我们不难看出,在70年代到90年代的欧美政治哲学界和道德哲学界中,罗尔斯俨然已经成为了当
期刊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結合中国实际,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今天,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一部分。笔者从对《共产党宣言》简单解析出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进行浅探,从而揭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读《共产党宣言》,看建设中国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和大众化。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更早意识到普及计算机课程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有了学校与网络相通,甚至出现了网络学校。  在提及网络一词时,我们应大致了解计算机在个国家的普及程度。据资料显示,1996年,美国计算机普及率小学为11.3人/台,初中为9.9/台,高中为8.7/台,学校入网率达65%。1998年,美国公布了Internet
期刊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文豪巨匠层出不穷,词人骚客星光灿烂。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汉末的“建安七子”,从“唐宋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及“唐宋派”,苏轼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文人之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堪称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有《 东坡文集》、 东坡东府》等。  作为一名政治家,他爱国爱民、勤于政务、忠于职守、为民请命,为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