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上好复习课,就能达到整体记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的教学目的。因此,语文复习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通过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方法,对学生大脑皮质中处于潜意识状态的已学知识唤起全部记忆,牢固掌握,并进一步形成能力的过程。下面我就初三语文复习课的设计、组织与方法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语文复习课的设计和组织
笔者根据不少老师和自己长期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以为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以精讲巧精、讲练结合为原则,而具体组织复习课,可参照“四程序”。
其一为感知程序,即老师精讲。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管理归类好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的前提下,准确地、概括地、简洁地对将要复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拟成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这程序,要求老师必须把复习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反复研究,抓住关键,理出规律,必须精心设计思考题,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
其二为反刍程序,即让学生读书。老师的巧妙启迪、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题),在老师指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记忆。把知识反复咀嚼,带着的问题解决了。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这个初步目的就达到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其三为消化程序,即让学生练习。学生唤起了对知识的记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扎实,能力得到强化,形成语文素质,这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目的。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笔者认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练的量的多少应当根据复习内容的容量大小和知识的难易,老师灵活掌握。
其四为反馈程序,即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矫正。学生练习后,不能一做了之,老师一定要采取简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查缺补漏,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组长批改,或老师抽样改等,收取改后的试卷,迅速了解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及时“回炉补火”,进行个别辅导,或发挥学习优秀者--“小助手”的作用来解决。
以上四步程序,其中前两步主要是围绕唤起记忆,整体感知复习内容而设计的,后两步主要是围绕打牢基础,巩固消化,强化能力,形成语文素质设计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延伸。四步程序始终抓住学生这一主体,老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老師既不搞“一言堂”、又不“放鸭子”,在引导上下功夫,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四管齐下上花气力,下功夫,这样课堂效率就得到了充分提高。
二、语文复习课的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设计好简明精要的图示,配合必要的语言描述进行语文复习,是一种好方法,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放射性大。语文课本中的长课文,诸如散文、小说、戏剧等,少则三五千,多则近万字,通过板书图示,对这些课文“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将课文内容浓缩在几个字、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之中。比如鲁迅小说《故乡》的板书可设计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中有九个字;复习《送东阳马生序》一课时,我将课文内容概括为“勤学苦读”,板书只有四个字。由于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只是由于遗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复习的时候,只要老师恰到好处把课文的浓缩图再现出来,学生就会以设计者浓缩的思维轨迹放射开来,扩展开去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覆盖面广。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和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复习,显得零零碎碎,难以奏效;把它们全部集中起来又枯燥乏味,而且脱离教材,搞不好就犯脱离大纲的错误。比如复习到欧阳修及有关作家作品时,有关的文学常识该复习什么,复习多少,这些内容怎么联系和区别就很值得研究。有位老师在复习时就把欧阳修和唐宋八大家,作家作品等联系起来板书,产生了“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整体印象,交代了记忆痕迹,优化了记忆结构,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的覆盖面问题。
(3)系统性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是一个大系统,里面包含着好些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的小系统,诸如语文知识系统,文体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等。复习时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系统;然后把这些小系统视作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根据这些整体特点,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一个小“整体”进行有条理、有系统地复习,最后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连接整个语文知识体系,使学生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缺陷。实际上,我校初三语文老师在复习整个初中阶段语法知识体系和名著知识时,就用板书图示法,在复习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用板书图示进行语文复习,其系统性确实是很强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4)趣味性足。目前,有些老师的复习方法是从进入初中的第一课开始,逐课地“炒原饭”,从字词句篇,到语言修辞逻辑,面面俱到,再教一遍。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恹恹欲睡,语文复习毫无趣味性可言,也难怪复习的效果不佳了。运用图示法进行复习却不同。它借助文字、符号、线条、图画和语言等多种手段,充分刺激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带有极强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好奇感。更何况这种复习方法使学生站在新的角度看旧知识,熔复习方法、思维训练、思想内容、语文知识于一炉,学生因此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意向,其复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既重视系统性和科学性,又重视实效性、针对性和趣味性,这样的语文复习课才是最成功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语文复习课的设计和组织
笔者根据不少老师和自己长期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以为复习课的设计应以唤起记忆、巩固消化为中心,以打牢基础、强化能力为目的,以精讲巧精、讲练结合为原则,而具体组织复习课,可参照“四程序”。
其一为感知程序,即老师精讲。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管理归类好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的前提下,准确地、概括地、简洁地对将要复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拟成具有启发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骨架和思维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这程序,要求老师必须把复习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类型的知识进行反复研究,抓住关键,理出规律,必须精心设计思考题,运用自如地驾驭教材。
其二为反刍程序,即让学生读书。老师的巧妙启迪、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题),在老师指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记忆。把知识反复咀嚼,带着的问题解决了。知识梳理、唤起记忆的这个初步目的就达到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方法进行具体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其三为消化程序,即让学生练习。学生唤起了对知识的记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巩固消化,使基础更牢固扎实,能力得到强化,形成语文素质,这才是语文复习的全部目的。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笔者认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练的量的多少应当根据复习内容的容量大小和知识的难易,老师灵活掌握。
其四为反馈程序,即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矫正。学生练习后,不能一做了之,老师一定要采取简便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查缺补漏,或同位批改,或全班批改,或组长批改,或老师抽样改等,收取改后的试卷,迅速了解情况、对练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必须及时“回炉补火”,进行个别辅导,或发挥学习优秀者--“小助手”的作用来解决。
以上四步程序,其中前两步主要是围绕唤起记忆,整体感知复习内容而设计的,后两步主要是围绕打牢基础,巩固消化,强化能力,形成语文素质设计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和延伸。四步程序始终抓住学生这一主体,老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老師既不搞“一言堂”、又不“放鸭子”,在引导上下功夫,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四管齐下上花气力,下功夫,这样课堂效率就得到了充分提高。
二、语文复习课的方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设计好简明精要的图示,配合必要的语言描述进行语文复习,是一种好方法,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放射性大。语文课本中的长课文,诸如散文、小说、戏剧等,少则三五千,多则近万字,通过板书图示,对这些课文“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将课文内容浓缩在几个字、十几个字,或几十个字之中。比如鲁迅小说《故乡》的板书可设计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中有九个字;复习《送东阳马生序》一课时,我将课文内容概括为“勤学苦读”,板书只有四个字。由于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只是由于遗忘的作用,使原有的知识信息淡化了、模糊了。复习的时候,只要老师恰到好处把课文的浓缩图再现出来,学生就会以设计者浓缩的思维轨迹放射开来,扩展开去顺理成章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覆盖面广。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和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分散或逐步复习,显得零零碎碎,难以奏效;把它们全部集中起来又枯燥乏味,而且脱离教材,搞不好就犯脱离大纲的错误。比如复习到欧阳修及有关作家作品时,有关的文学常识该复习什么,复习多少,这些内容怎么联系和区别就很值得研究。有位老师在复习时就把欧阳修和唐宋八大家,作家作品等联系起来板书,产生了“枝枝相交通,叶叶相覆盖”的整体印象,交代了记忆痕迹,优化了记忆结构,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的覆盖面问题。
(3)系统性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是一个大系统,里面包含着好些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的小系统,诸如语文知识系统,文体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等。复习时把整个语文知识系统分成若干个小系统;然后把这些小系统视作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根据这些整体特点,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一个小“整体”进行有条理、有系统地复习,最后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连接整个语文知识体系,使学生居高临下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特点和缺陷。实际上,我校初三语文老师在复习整个初中阶段语法知识体系和名著知识时,就用板书图示法,在复习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用板书图示进行语文复习,其系统性确实是很强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4)趣味性足。目前,有些老师的复习方法是从进入初中的第一课开始,逐课地“炒原饭”,从字词句篇,到语言修辞逻辑,面面俱到,再教一遍。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恹恹欲睡,语文复习毫无趣味性可言,也难怪复习的效果不佳了。运用图示法进行复习却不同。它借助文字、符号、线条、图画和语言等多种手段,充分刺激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带有极强的趣味性,让学生产生好奇感。更何况这种复习方法使学生站在新的角度看旧知识,熔复习方法、思维训练、思想内容、语文知识于一炉,学生因此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意向,其复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既重视系统性和科学性,又重视实效性、针对性和趣味性,这样的语文复习课才是最成功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