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逐渐提高了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基于此背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343-01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高校师生在信息获取上不再被时空局限,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及时获取信息,这让传统图书馆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促进高校图书馆持久、长效发展,高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大力度地加强数据库与各种文献资源的现代信息化建设,有效结合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
1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使图书资源更为丰富
网络信息技术的问世,使得图书资料不仅可以以实物形式存在,也可以以电子文档的网络形式存在。所以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下,图书资料既包括纸质资源,也包括信息资源。但是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不管是信息资源还是资料资源,都是馆藏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图书资料的重要组成。另外,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读者的阅读方式有了很大转变,读者可借助数据库,来完成大量信息的浏览,同时方便他们对信息资料的获取,因此受到许多读者的喜欢。如今高校图书馆实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总之,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图书管理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1.2 可以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更需要改革和创新,而资源共享的流行为此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完成文献资源的有效丰富与建设,从而使图书馆特色得以展现的同时,还可以对不同层次、专业读者的需求做到满足,进而来使传统图书资料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得以弥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无纸化电子图书馆已经逐步形成,这样每一位读者,借助信息平台,便能够完成自身所需资料与信息的获取,这样一来图书资源借阅程序就能得到简化,知识获取效率也会有所提升,高校图书馆将会有更多精力去建设图书馆特色文化。
2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的利用率不高
据了解,大多数高校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只是安装了电脑并录入书籍的位置,对书籍进行简单的数据化管理,并没有更深层次的进行信息化建设。同时,多数图书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电脑的时候并不是很多,读者在找想要的书籍时候,多数都是看指示牌,或者询问相关老师,利用电脑进行查询的较少。而且就一些图书馆的电脑情况来看,许多电脑都存在运行不流畅,容易死机等问题。
2.2 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意识决定行为,然而现在图书管理人员投入参差不齐,而且其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并不到位,没有跟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多数图书管理人员的学历、能力及成长性都比较低。据统计,从学历来看,目前,各大高校的图书管理员专科学历占将近40%,本科学历占30%,硕士及以上不到5%。学历结构分布不合理,严重影响了高校圖书馆各项工作的效率。在学历统计中,笔者还发现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更少。显而易见,现代化图书信息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够,如今的工作重心,应该是提升队伍建设。
2.3 图书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做好高校图书信息化管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是大前提。只有这项基础工作做好了,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后续工作才能如期进行。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并没有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图书管理工作仍采用以前的管理机制,对书籍的管理和对读者的管理,都只是进行简单的调整,比如在原有管理条例中加入计算机的使用条例。而对于图书馆的官方网站进行管理的时候,更是没有建立系统的、规范的管理机制。比如图书管理网站间就缺少相应的联系,数据库之间没有交流渠道,这是高校无法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的原因。
3 加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3.1 图书信息化服务手段应该更具特色
不论什么行业,只有拥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生存并长远发展。图书馆信息化的特色是拥有大量的网络资源,故应最大限度地运用这种资源优势,创造具有高校特色、超出常规的服务,努力打造独一无二的高校图书馆。如,高校图书馆可以筛选一批本图书馆最有特色的文献、进一步扩大数据库建设、打造最有代表性的特色馆藏等。总之,高校图书馆可运用现代互联网营销的思维,让其成为某个细分领域中的第一,做出自己的特色。当然,特色很重要,但不能盲目建设,一是要考虑“我们有什么”,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师生需要什么”,与实际需求匹配的特色才有价值,对症下药,使图书管理的信息化规划更加合理,给广大师生读者提供一个能够更加快速、能够进行自由阅读的图书平台。
3.2 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图书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在这个系统中,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效率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必须要加大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管理技能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例如:通过计算机的维修、应用等培训提升其计算机操作水平。与此同时,还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以及服务意识。对于管理人员本身而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重视经验的积累,例如可以通过定期的工作总结形式,把自己的工作经验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交流和学习发现问题和改进,使自己在无形与有形中提高图书信息化管理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奉献精神以及团队学习精神。高校可以通过以上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3 完善图书信息化管理机制
健全管理机制是完善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其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具有规范性的指导作用。所以应该完善高校图书信息化管理机制。在制定管理机制前,从计算机的使用到图书管理都要特别注意实际情况,要有明确的规定,使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对高校图书信息化管理有清晰的认识,这样也有助于后续工作的推进。在制定管理机制时,应从电子图书馆中各个数据库的管理、模块的划分、书籍的数字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对具体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从而将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
总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完成对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有效建设与管理工作,使其形成网络化、信息化局面,高校需要对网络时代与信息技术有所认识,并深入了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所有特点,进而有效开展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钊.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09):207.
[2] 詹实.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学园,2017,(03):178-179+183.
[3] 苏杰.网络环境下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2):148-149.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343-01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高校师生在信息获取上不再被时空局限,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及时获取信息,这让传统图书馆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促进高校图书馆持久、长效发展,高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大力度地加强数据库与各种文献资源的现代信息化建设,有效结合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
1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 使图书资源更为丰富
网络信息技术的问世,使得图书资料不仅可以以实物形式存在,也可以以电子文档的网络形式存在。所以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下,图书资料既包括纸质资源,也包括信息资源。但是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不管是信息资源还是资料资源,都是馆藏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图书资料的重要组成。另外,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读者的阅读方式有了很大转变,读者可借助数据库,来完成大量信息的浏览,同时方便他们对信息资料的获取,因此受到许多读者的喜欢。如今高校图书馆实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总之,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图书管理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1.2 可以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更需要改革和创新,而资源共享的流行为此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可以完成文献资源的有效丰富与建设,从而使图书馆特色得以展现的同时,还可以对不同层次、专业读者的需求做到满足,进而来使传统图书资料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得以弥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无纸化电子图书馆已经逐步形成,这样每一位读者,借助信息平台,便能够完成自身所需资料与信息的获取,这样一来图书资源借阅程序就能得到简化,知识获取效率也会有所提升,高校图书馆将会有更多精力去建设图书馆特色文化。
2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化建设的利用率不高
据了解,大多数高校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只是安装了电脑并录入书籍的位置,对书籍进行简单的数据化管理,并没有更深层次的进行信息化建设。同时,多数图书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电脑的时候并不是很多,读者在找想要的书籍时候,多数都是看指示牌,或者询问相关老师,利用电脑进行查询的较少。而且就一些图书馆的电脑情况来看,许多电脑都存在运行不流畅,容易死机等问题。
2.2 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意识决定行为,然而现在图书管理人员投入参差不齐,而且其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并不到位,没有跟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多数图书管理人员的学历、能力及成长性都比较低。据统计,从学历来看,目前,各大高校的图书管理员专科学历占将近40%,本科学历占30%,硕士及以上不到5%。学历结构分布不合理,严重影响了高校圖书馆各项工作的效率。在学历统计中,笔者还发现计算机专业的人员更少。显而易见,现代化图书信息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够,如今的工作重心,应该是提升队伍建设。
2.3 图书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做好高校图书信息化管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是大前提。只有这项基础工作做好了,图书信息化管理的后续工作才能如期进行。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并没有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图书管理工作仍采用以前的管理机制,对书籍的管理和对读者的管理,都只是进行简单的调整,比如在原有管理条例中加入计算机的使用条例。而对于图书馆的官方网站进行管理的时候,更是没有建立系统的、规范的管理机制。比如图书管理网站间就缺少相应的联系,数据库之间没有交流渠道,这是高校无法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的原因。
3 加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3.1 图书信息化服务手段应该更具特色
不论什么行业,只有拥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生存并长远发展。图书馆信息化的特色是拥有大量的网络资源,故应最大限度地运用这种资源优势,创造具有高校特色、超出常规的服务,努力打造独一无二的高校图书馆。如,高校图书馆可以筛选一批本图书馆最有特色的文献、进一步扩大数据库建设、打造最有代表性的特色馆藏等。总之,高校图书馆可运用现代互联网营销的思维,让其成为某个细分领域中的第一,做出自己的特色。当然,特色很重要,但不能盲目建设,一是要考虑“我们有什么”,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师生需要什么”,与实际需求匹配的特色才有价值,对症下药,使图书管理的信息化规划更加合理,给广大师生读者提供一个能够更加快速、能够进行自由阅读的图书平台。
3.2 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图书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在这个系统中,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效率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必须要加大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管理技能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例如:通过计算机的维修、应用等培训提升其计算机操作水平。与此同时,还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以及服务意识。对于管理人员本身而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重视经验的积累,例如可以通过定期的工作总结形式,把自己的工作经验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交流和学习发现问题和改进,使自己在无形与有形中提高图书信息化管理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奉献精神以及团队学习精神。高校可以通过以上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3 完善图书信息化管理机制
健全管理机制是完善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其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具有规范性的指导作用。所以应该完善高校图书信息化管理机制。在制定管理机制前,从计算机的使用到图书管理都要特别注意实际情况,要有明确的规定,使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对高校图书信息化管理有清晰的认识,这样也有助于后续工作的推进。在制定管理机制时,应从电子图书馆中各个数据库的管理、模块的划分、书籍的数字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对具体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从而将图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
总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完成对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有效建设与管理工作,使其形成网络化、信息化局面,高校需要对网络时代与信息技术有所认识,并深入了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所有特点,进而有效开展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钊.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09):207.
[2] 詹实.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学园,2017,(03):178-179+183.
[3] 苏杰.网络环境下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