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的网络中,各种信息都有平等的对话机会。现代意义上森严的等级制度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技术资金壁垒的降低、开源文化的影响、用户需求的改变等都迫切需要人性化技术的出现。Web2.0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建构主义理念的影响和后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得人性化教育成为21世纪的必然。所谓人性化的教育,是以人性为出发点的教育,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教育理念等均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并按照人性化的特点来设计的教育。
既然教育的发展要回归人性,那么技术的发展是否也应如此呢?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影响程度不同,自身潜能发挥的程度不同,因而所追求的目标、方向也就不同。人的社会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特性,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表现为社会对个体的某种企盼或个体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必然反映,亦即人的共性。人性是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在Web2.0时代同样如此。个性是从自身需要出发,促进个体的进步;社会性是从社会的需求出发,促进社会的发展。在两者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个体与社会共同发展。
从人性的定义来看,它对技术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资源形式的颗粒化,有利于资源的重新组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重新组合成为人性化的一个需求点。资源以颗粒形式聚合,可以提高资源重复使用的次数,从而提高资源使用的绩效。
2.信息搜索的智能化,有利于信息的获取
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人性化的需求体现在信息的搜索形式方面。智能化的搜索引擎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减少其他不必要信息资源的“干扰”,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
3.交流互动的社会化,有利于知识的共享与创造
人性除了关注个性以外,还关注社会性。社会性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作为知识的主体、知识信息的承载者,我们可以通过交流互动的社会化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共享与创造。
Web2.0技术如何体现“回归人性”的具体要求
教育的“人性化回归”需要技术的支持。Web2.0技术主要包括RSS、Xml、Ajax、Api、Traceback等,其应用的领域主要是Blog、Wiki、Sns、Group等,其微内容的重复利用、“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开放的API接口等体现着人性化特征:聚合性、社会性、开放性、创新性与自组织性等。
1.可重用的微内容,方便了知识的聚合、共享与迁移
Web2.0时代可重用的微内容极大地满足了资源发展的人性化需求。微内容指的是用户产生的各种数据,例如网志、评论、图片等。传统的互联网模式虽然也存在大量的微内容,但对于外界的用户而言,它是不可以重新组织利用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知识的获取需求。而Web2.0时代的微内容则通过一定的结构标准来结构化,并通过开放的API接口来提供工具无关性的调用。例如,通过用TAG标记、RSS聚合这些微内容实现了跨平台的重复利用,方便了知识的聚合、共享与迁移。
2.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查找的效率
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需要使用者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在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查询处理,最后把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一切表明信息的获取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现在的信息推送方式,实现了信息获取的“主动”化。信息服务公司或网络公司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从网上的信息资源或信息加工者那里获取信息,再通过固定的频道向用户发送信息。在Web2.0时代,网络通过RSS,Atom等格式来聚合这些信息资源,使用者通过一些网络客户端软件(例如,GreatNews、Feedaemon、yesticker)或者某些网络订阅服务(例如,My Yahoo、Google Reader、Bloglines)来实现信息的“主动”获取。
3.人人都可成为知识创造者
在Web2.0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以利用一些社会性软件(例如,SNS、Blog、Wiki等)快速融入不同学习社群,来拓展知识积累的深度与广度,实现未编码、未扩散的个人知识向扩散、编码的公共知识的转化。这一变革使得所有的网络知识应用的消费者同时也成为网络知识的贡献者、创造者,实现了互联网模式的“去中心化”发展,体现了“个性”与“社会性”融合的一面。
怎样看待Web2.0技术支持下的学习
从学习对象的局限性来看,Web2.0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是一个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学习过程。无论是利用Blog来进行知识管理,是利用Wiki来与别人进行协同,还是利用SNS来进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做出选择,包括对学习者内容的选择、学习工具的选择、学习伙伴的选择。这个选择过程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只有在高认知能力的支配下,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工具、信息、学伴等)为学习服务。
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来看, Web2.0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正在颠覆以往促进人类智慧发展的教育制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向着人性化的理念迈进。然而,不同的学习者初涉网络时,原先基础不一样,对学习需求和期待也不一样。这就使得Web2.0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具有了复杂的特点。就某个具体领域的认知学习而言,有的学习者可能是刚刚起步,甚至还没有开始,而有的学习者可能已经达到海纳百川的状态。对于不同的学习者,原有知识积累的程度不一,信息素养不一,导致Web2.0支持的学习过程也不一样。
从学习资源的开放性来看,Web2.0技术所支持的微内容聚合、资源的智能搜索等,使知识的获取具有了开放性的特征。开放的资源环境固然对开放式的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人人创造知识”的时代,资源的权威性却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在这个挑战的背后,隐藏着“是危机,还是资源”的甄别问题。如何防止“以讹传讹”现象的发生,是不容我们回避的一个问题。
针对Web2.0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对象、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做。
1.提高学习对象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从技术层面来讲,反映的是学习者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也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在Web2.0环境下,需要学习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即利用Web2.0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甄选信息的能力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Web2.0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信息素养的提高能促进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又能促进自我的更新,自我的更新过程又是在体现人性化理念。
2.构建更为人性化的网络服务平台
Web2.0技术促进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拓展了网络人际交往空间,促成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些都为学习者的人性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即通过外部的社会网络来促进内部认知网络的发展,通过知识的积累达到自我更新。但是,对于不同的学习个体,其学习过程具有自适应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学习者个体的特点开发出更人性化的平台。例如,可以根据个体的爱好自动聚合知识主体,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人性化服务等。
3.完善相关的网络法规
Web2.0时代虽然是一个“无版权”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出“声音”。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的一些需要,但随之而来的“噪音”(例如,激进的言论、不良的信息、不健康的资源等)也正在影响着学习者,必须完善相应的网络法规来约束网络行为,使网络真正成为学习的纯净之地。
Web2.0方兴未艾,Web3.0已初露端倪。如果说Web2.0解决了一个个性解放、人性张扬的问题,那么Web3.0将解决最优化自动整合的问题,它以主动性、数字最大化、多维化等为特征,是基于搜索+开放式TAG(关键词标签)+智能匹配模式的第三代互联网络。如果说Web2.0为我们塑造了全新的学习观念,即学习是学习者追求自我生命完整的行动,那么Web3.0将会在此基础上向着整体性和创造性的方向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Don.Web2.0概念诠释[DB/OL]. http://donaldswb.yculblog.com/post.728043.html,2005-10-28
[2]吴天武.论人性化教育[J].教育探索,2004,(1).
[3]刘润达,李爽,卢鹤立.Web2.0及其对互联网的影响[J].现代计算机,2006,(8).
[4]庄秀丽.什么是学习?[DB/OL]http://blog.omline-edu.org/axl/005138.html,2005-04-23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建构主义理念的影响和后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得人性化教育成为21世纪的必然。所谓人性化的教育,是以人性为出发点的教育,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教育理念等均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并按照人性化的特点来设计的教育。
既然教育的发展要回归人性,那么技术的发展是否也应如此呢?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影响程度不同,自身潜能发挥的程度不同,因而所追求的目标、方向也就不同。人的社会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特性,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物,表现为社会对个体的某种企盼或个体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必然反映,亦即人的共性。人性是人的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在Web2.0时代同样如此。个性是从自身需要出发,促进个体的进步;社会性是从社会的需求出发,促进社会的发展。在两者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个体与社会共同发展。
从人性的定义来看,它对技术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资源形式的颗粒化,有利于资源的重新组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的重新组合成为人性化的一个需求点。资源以颗粒形式聚合,可以提高资源重复使用的次数,从而提高资源使用的绩效。
2.信息搜索的智能化,有利于信息的获取
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人性化的需求体现在信息的搜索形式方面。智能化的搜索引擎可以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减少其他不必要信息资源的“干扰”,提高信息的获取效率。
3.交流互动的社会化,有利于知识的共享与创造
人性除了关注个性以外,还关注社会性。社会性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作为知识的主体、知识信息的承载者,我们可以通过交流互动的社会化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共享与创造。
Web2.0技术如何体现“回归人性”的具体要求
教育的“人性化回归”需要技术的支持。Web2.0技术主要包括RSS、Xml、Ajax、Api、Traceback等,其应用的领域主要是Blog、Wiki、Sns、Group等,其微内容的重复利用、“主动”获取信息的方式、开放的API接口等体现着人性化特征:聚合性、社会性、开放性、创新性与自组织性等。
1.可重用的微内容,方便了知识的聚合、共享与迁移
Web2.0时代可重用的微内容极大地满足了资源发展的人性化需求。微内容指的是用户产生的各种数据,例如网志、评论、图片等。传统的互联网模式虽然也存在大量的微内容,但对于外界的用户而言,它是不可以重新组织利用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知识的获取需求。而Web2.0时代的微内容则通过一定的结构标准来结构化,并通过开放的API接口来提供工具无关性的调用。例如,通过用TAG标记、RSS聚合这些微内容实现了跨平台的重复利用,方便了知识的聚合、共享与迁移。
2.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查找的效率
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需要使用者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在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查询处理,最后把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一切表明信息的获取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现在的信息推送方式,实现了信息获取的“主动”化。信息服务公司或网络公司通过一定的技术标准或协议,从网上的信息资源或信息加工者那里获取信息,再通过固定的频道向用户发送信息。在Web2.0时代,网络通过RSS,Atom等格式来聚合这些信息资源,使用者通过一些网络客户端软件(例如,GreatNews、Feedaemon、yesticker)或者某些网络订阅服务(例如,My Yahoo、Google Reader、Bloglines)来实现信息的“主动”获取。
3.人人都可成为知识创造者
在Web2.0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以利用一些社会性软件(例如,SNS、Blog、Wiki等)快速融入不同学习社群,来拓展知识积累的深度与广度,实现未编码、未扩散的个人知识向扩散、编码的公共知识的转化。这一变革使得所有的网络知识应用的消费者同时也成为网络知识的贡献者、创造者,实现了互联网模式的“去中心化”发展,体现了“个性”与“社会性”融合的一面。
怎样看待Web2.0技术支持下的学习
从学习对象的局限性来看,Web2.0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是一个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学习过程。无论是利用Blog来进行知识管理,是利用Wiki来与别人进行协同,还是利用SNS来进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做出选择,包括对学习者内容的选择、学习工具的选择、学习伙伴的选择。这个选择过程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只有在高认知能力的支配下,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工具、信息、学伴等)为学习服务。
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来看, Web2.0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正在颠覆以往促进人类智慧发展的教育制度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向着人性化的理念迈进。然而,不同的学习者初涉网络时,原先基础不一样,对学习需求和期待也不一样。这就使得Web2.0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具有了复杂的特点。就某个具体领域的认知学习而言,有的学习者可能是刚刚起步,甚至还没有开始,而有的学习者可能已经达到海纳百川的状态。对于不同的学习者,原有知识积累的程度不一,信息素养不一,导致Web2.0支持的学习过程也不一样。
从学习资源的开放性来看,Web2.0技术所支持的微内容聚合、资源的智能搜索等,使知识的获取具有了开放性的特征。开放的资源环境固然对开放式的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人人创造知识”的时代,资源的权威性却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在这个挑战的背后,隐藏着“是危机,还是资源”的甄别问题。如何防止“以讹传讹”现象的发生,是不容我们回避的一个问题。
针对Web2.0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对象、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做。
1.提高学习对象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从技术层面来讲,反映的是学习者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也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在Web2.0环境下,需要学习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即利用Web2.0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甄选信息的能力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Web2.0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信息素养的提高能促进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又能促进自我的更新,自我的更新过程又是在体现人性化理念。
2.构建更为人性化的网络服务平台
Web2.0技术促进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拓展了网络人际交往空间,促成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些都为学习者的人性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即通过外部的社会网络来促进内部认知网络的发展,通过知识的积累达到自我更新。但是,对于不同的学习个体,其学习过程具有自适应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学习者个体的特点开发出更人性化的平台。例如,可以根据个体的爱好自动聚合知识主体,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人性化服务等。
3.完善相关的网络法规
Web2.0时代虽然是一个“无版权”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出“声音”。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的一些需要,但随之而来的“噪音”(例如,激进的言论、不良的信息、不健康的资源等)也正在影响着学习者,必须完善相应的网络法规来约束网络行为,使网络真正成为学习的纯净之地。
Web2.0方兴未艾,Web3.0已初露端倪。如果说Web2.0解决了一个个性解放、人性张扬的问题,那么Web3.0将解决最优化自动整合的问题,它以主动性、数字最大化、多维化等为特征,是基于搜索+开放式TAG(关键词标签)+智能匹配模式的第三代互联网络。如果说Web2.0为我们塑造了全新的学习观念,即学习是学习者追求自我生命完整的行动,那么Web3.0将会在此基础上向着整体性和创造性的方向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Don.Web2.0概念诠释[DB/OL]. http://donaldswb.yculblog.com/post.728043.html,2005-10-28
[2]吴天武.论人性化教育[J].教育探索,2004,(1).
[3]刘润达,李爽,卢鹤立.Web2.0及其对互联网的影响[J].现代计算机,2006,(8).
[4]庄秀丽.什么是学习?[DB/OL]http://blog.omline-edu.org/axl/005138.html,20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