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实社会中,教育心理学往往对“差生”和“问题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对“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关注甚少。其实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每个学生都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障碍,“好学生”也不例外,明显的心理问题包括:自私、过度压抑自己、缺乏自信、经受不起挫折、紧张焦虑等等。因此“好学生”的心理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不容忽视。如何加强对“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把握四点:一、保持平常心,淡化优越感。二、缓解情绪压力,保持心态平衡;三、强化受挫心理,优化心理态势;四、不断进取,追求更好。
关键词:“好学生”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教育
重视心理品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在现实社会中,教育心理学往往对“差生”和“问题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对“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性情培养”却关注甚少,而且一直以来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往往都是宠着“好学生”而忽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实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每个学生都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障碍,“好学生”也不例外。北京某中学的一项心理健康调查引起了人们的警惕,老师眼中小毛病不断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都在正常范围,一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却超出了正常范畴,这些明显的心理问题,包括:自私、过度压抑自己、缺乏自信、经受不起挫折、紧张焦虑等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意味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更加激励。知识经济呼唤各级各类新型人才的出现,在我们都以昂扬的姿态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时,而我们的“好学生”——时代的主人,在心理上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那么他们将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站稳脚跟呢?因此“好学生”的心理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不容忽视。那么,如何加强对“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四点:
一、保持平常心,淡化优越感
随着荣誉的增多和头脑的“成熟”,虚荣、自私、骄傲自大、心胸狭隘等心灵的毒瘤也开始在一些“好学生”身上滋长。这时要教育“好学生”保持平常心。当然这单靠说教是不行的。因此要淡化这些学生的优越感,帮助他们摘掉头上自我陶醉的光环;要经常让他们通过与同学平等相处来感受到别人身上的优良品德,感觉到别人还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进而提醒自己还没有骄傲的资格;通过教育让他们在为他人服务中体验奉献的快乐;还要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相互尊重,从而让“好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投身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这样来培养自己豁达、淡泊的心境。
二、缓解情绪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事实上,“好学生”的情绪更容易压抑。他们头上顶着光环,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却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心里有了疙瘩,不敢对老师、父母讲,对同伴也不能倾诉,对好友也不好意思吐露,时间一久,心理上就极易出现问题。那么,宣泄就是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衡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教育中应该为“好学生”提供宣泄的时机。比如开展一些“说说心里话”的班队活动(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设立心理咨询信箱;组织郊游,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释放一下压抑的情绪等等。
三、强化受挫心理,优化心理态势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关键。长期以来处在成绩金字塔尖的“好学生”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这就使他们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个别学生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有的还干出傻事来。据报载有个中学、大学一路保送的公认的“好学生”,只因联欢会上唱歌走调就自杀了。为什么?过分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承受挫折的能力差,一遇小小失败就受不了。因此训练和强化“好学生”的受挫心理势在必行。首先,不固定“好学生”的地位,班干部不搞“终身制”,而是合理轮换,建立“能上能下”学生干部机制。其次,对待“好学生”犯错误应该严肃批评,切不可包庇、迁就,并让他们在全体同学面前作自我批评,要让他们习惯于挨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甚至必要的处分,该公布的也要张榜公布,不留情面。最后还要多给“好学生”创造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如可以有意识地设置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磨练自己“受挫”的意志,增强耐挫力,最终优化“好学生”的心理态势,使之沿着良性轨迹发展,将来能更容易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多种意想不到的打击。让他们正确理解和实践“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一名句,并享受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四、不断进取,追求更好
对少数具有出类拔萃潜质的“好学生”,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向他们提出“不斷进取,追求更好”的要求,做到志存高远,向最好看齐,不能只停留在现有成绩的状态,不思进取,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要教育他们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多一分责任,就应该比别人更多一份努力,更要积极进取。引导学生立志,对他们进行伟人传统教育,不断地在现实国情中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向上,向上,再向上,不断超越,追求更好,直至最好。这样,“好学生”才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不满足于现状,而变得更有恒劲,更宽容,更上进,更有协作精神。
总之,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十分重视,刻不容缓,才能为现代化建设输送出色人才。笔者呼吁人人都来关心一下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吧!
关键词:“好学生”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教育
重视心理品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在现实社会中,教育心理学往往对“差生”和“问题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对“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性情培养”却关注甚少,而且一直以来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往往都是宠着“好学生”而忽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实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每个学生都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障碍,“好学生”也不例外。北京某中学的一项心理健康调查引起了人们的警惕,老师眼中小毛病不断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都在正常范围,一些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却超出了正常范畴,这些明显的心理问题,包括:自私、过度压抑自己、缺乏自信、经受不起挫折、紧张焦虑等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意味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更加激励。知识经济呼唤各级各类新型人才的出现,在我们都以昂扬的姿态迈进知识经济时代的门槛时,而我们的“好学生”——时代的主人,在心理上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那么他们将如何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站稳脚跟呢?因此“好学生”的心理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不容忽视。那么,如何加强对“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四点:
一、保持平常心,淡化优越感
随着荣誉的增多和头脑的“成熟”,虚荣、自私、骄傲自大、心胸狭隘等心灵的毒瘤也开始在一些“好学生”身上滋长。这时要教育“好学生”保持平常心。当然这单靠说教是不行的。因此要淡化这些学生的优越感,帮助他们摘掉头上自我陶醉的光环;要经常让他们通过与同学平等相处来感受到别人身上的优良品德,感觉到别人还有比自己优秀的地方,进而提醒自己还没有骄傲的资格;通过教育让他们在为他人服务中体验奉献的快乐;还要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相互尊重,从而让“好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投身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这样来培养自己豁达、淡泊的心境。
二、缓解情绪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事实上,“好学生”的情绪更容易压抑。他们头上顶着光环,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比同龄人更大的压力,却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心里有了疙瘩,不敢对老师、父母讲,对同伴也不能倾诉,对好友也不好意思吐露,时间一久,心理上就极易出现问题。那么,宣泄就是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衡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教育中应该为“好学生”提供宣泄的时机。比如开展一些“说说心里话”的班队活动(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设立心理咨询信箱;组织郊游,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释放一下压抑的情绪等等。
三、强化受挫心理,优化心理态势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关键。长期以来处在成绩金字塔尖的“好学生”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这就使他们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一旦遇到各种“打击”,往往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个别学生甚至对前途失去信心,有的还干出傻事来。据报载有个中学、大学一路保送的公认的“好学生”,只因联欢会上唱歌走调就自杀了。为什么?过分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承受挫折的能力差,一遇小小失败就受不了。因此训练和强化“好学生”的受挫心理势在必行。首先,不固定“好学生”的地位,班干部不搞“终身制”,而是合理轮换,建立“能上能下”学生干部机制。其次,对待“好学生”犯错误应该严肃批评,切不可包庇、迁就,并让他们在全体同学面前作自我批评,要让他们习惯于挨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甚至必要的处分,该公布的也要张榜公布,不留情面。最后还要多给“好学生”创造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如可以有意识地设置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磨练自己“受挫”的意志,增强耐挫力,最终优化“好学生”的心理态势,使之沿着良性轨迹发展,将来能更容易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多种意想不到的打击。让他们正确理解和实践“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一名句,并享受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四、不断进取,追求更好
对少数具有出类拔萃潜质的“好学生”,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向他们提出“不斷进取,追求更好”的要求,做到志存高远,向最好看齐,不能只停留在现有成绩的状态,不思进取,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要教育他们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多一分责任,就应该比别人更多一份努力,更要积极进取。引导学生立志,对他们进行伟人传统教育,不断地在现实国情中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向上,向上,再向上,不断超越,追求更好,直至最好。这样,“好学生”才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不满足于现状,而变得更有恒劲,更宽容,更上进,更有协作精神。
总之,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十分重视,刻不容缓,才能为现代化建设输送出色人才。笔者呼吁人人都来关心一下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