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乳是其他乳制品无法替代的婴儿食物。随着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推广,母乳喂养率已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母乳喂养带来的一些常见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母乳性黄疸
在母乳喂养期间,新生儿出现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持续不退,但生长发育正常,没有感染中毒等情况,检查肝功能也无异常,就应考虑母乳性黄疸。调查显示,母乳性黄疸在新生儿时期的发生率为0.5%~2%,原因是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增加了新生儿对胆红素的吸收。研究还发现,停喂母乳48~72小时后,患儿的症状可明显好转,再次哺乳后,新生儿的黄疸现象就会减轻了。
维生素D不足
婴儿由于户外活动不多,接受日照的时间较少,所以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不足,于是食物便成了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然而,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远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母亲自产后一月起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国际单位,分娩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母亲在产后两星期应开始补充,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
维生素K缺乏
在母乳喂养期间,如果母亲摄入的绿色蔬菜过少,乳汁中的维生素K含量就会降低。同时,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以双歧杆菌为主,其产生维生素K的能力极差,所以很容易引起婴儿维生素K缺乏。当体内维生素K不足时,一些凝血因子的合成与活化会遇到障碍,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母亲自分娩之日起,每日宜口服维生素K1 5~10毫克,连服2日,便可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已是众所周知,但母乳并非包含了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所有营养。只有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母乳的成分更加完全,才能哺育出一个健康的宝宝。
母乳性黄疸
在母乳喂养期间,新生儿出现黄疸(通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持续不退,但生长发育正常,没有感染中毒等情况,检查肝功能也无异常,就应考虑母乳性黄疸。调查显示,母乳性黄疸在新生儿时期的发生率为0.5%~2%,原因是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增加了新生儿对胆红素的吸收。研究还发现,停喂母乳48~72小时后,患儿的症状可明显好转,再次哺乳后,新生儿的黄疸现象就会减轻了。
维生素D不足
婴儿由于户外活动不多,接受日照的时间较少,所以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不足,于是食物便成了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然而,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远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母亲自产后一月起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 400国际单位,分娩早产儿、低体重儿的母亲在产后两星期应开始补充,以免影响孩子的健康。
维生素K缺乏
在母乳喂养期间,如果母亲摄入的绿色蔬菜过少,乳汁中的维生素K含量就会降低。同时,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以双歧杆菌为主,其产生维生素K的能力极差,所以很容易引起婴儿维生素K缺乏。当体内维生素K不足时,一些凝血因子的合成与活化会遇到障碍,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母亲自分娩之日起,每日宜口服维生素K1 5~10毫克,连服2日,便可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已是众所周知,但母乳并非包含了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所有营养。只有采取适当的措施,使母乳的成分更加完全,才能哺育出一个健康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