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育种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我国桑树育种研究概况,并从育种方法和品种等方面进行了桑树育种发展方向的探讨,以期为桑树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桑树育种;研究概况;育种方法;品种;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88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89-01
  桑树优良品种是重要的蚕业生产资料,桑叶产量及其品质与养蚕收成、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是夺取蚕茧丰收、增加蚕业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要提高桑园的生产能力,重要的是选择优良品种栽培。因此,桑树育种领域的研究历来为蚕业界所重视。近30年来,我国桑树育种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各蚕区已培育了一大批优良桑品种。随着生物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多种育种手段的应用,桑树育种技术发展迅速[1]。现将近年来桑树育种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并对桑树育种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初步探讨。
  1 我国桑树育种研究概况
  建国初期,我国即已开展了大规模的地方品种选育工作,先后育成了湖桑32号、湖桑7号、湖桑197号、桐乡青、火桑、早青桑、蚕专四号等桑树品种,其中湖桑32号、湖桑7号等系列品种由于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的优良特性,在全国逾20个省区得到推广,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桑园面积的40%[2]。从20世纪80 年代起,通过全国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批准的新桑品种有红星五号、华明桑、农桑14、农桑12、育711、7707等30余个,目前我国优良桑品种普及率超过达80%,基本实现了桑树品种良种化[3-4]。
  1.1 杂交育种
  我国学者利用有性杂交育种技术,在对丰产性状遗传规律、杂交亲本选配、授粉技术以及杂交后代选择方法等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育成了育2号、育151号、育711、育721、农桑系列、强桑1号、丰田5号、川981、皖桑1号、皖桑2号[5]等一系列桑树新品种,这些品种都具有产叶量高、抗病性强的特点。利用种间杂交组配特殊性状是杂交育种技术的优势所在;同时,应用杂交桑F1代,可通过有性繁殖进行桑苗繁殖,缩短育苗时间。
  1.2 诱变育种
  在桑树诱变育种方面,随着对诱变机理、诱变技术及鉴定技术的深入研究,近20年来有关人工诱变的成功报道较多。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工诱变多倍体与有性杂交育种相结合,在桑树品种选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育成了嘉陵16号、嘉陵25号、大中华 、粤桑3号等三倍体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具有高产、抗病性强的特征,而且叶质特别优良。
  1.3 多倍体育种
  选育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桑品种是以改良桑叶品质、提高桑叶产量为主要目标的桑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杨今后等[6]总结了多倍体桑的性状、人工诱导四倍体的方法,有利于桑多倍体育种研究的进行。而且近年来我国在多倍体种质资源研究和多倍体育种等方面也有突破性进展,常用的方法有γ射线处理、秋水仙碱处理和激光处理。利用人工诱导方法培育的四倍体材料逾100份,人工三倍体桑品种嘉陵16号、大中华、粤桑2号(杂优组合)的出现也开创了我国三倍体桑品种的新纪元[7]。且这些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多倍体桑品种材料一般都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有利于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1.4 组织培养快繁育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桑树优良品种快速繁殖、桑树无毒苗繁殖以及桑树遗传工程品种改良等提供了解决方法和技术基础[8-9]。桑树组织培养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也取得了很好的研究进展[10-12]。冬芽、顶芽或腋芽均可作为培养材料,切取茎尖部分,经初代培养、继代增殖、生根移栽等一系列过程而再生植株[13]。桑树组培快繁技术的发展为试管苗大量繁殖、工厂化育苗和桑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 桑树育种方法发展方向
  2.1 常规杂交育种
  我国桑树品种资源丰富,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桑树品种资源调查和统计,目前已整理出我国各类桑树品种资源的数量与分布。可以利用资源作亲本,进行杂交育种选育新品种。目前,常用的优良品种大多是通过常规系统选育或杂交选育而来的。坚持用常规育种方法与现代科学育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桑树育种工作,提高桑树育种效率。
  2.2 分子生物学技术育种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定向导入有关目的基因的方法,有目标地进行高产优质、高抗等优良性状的筛选,改变传统的盲目杂交与大量筛选的育种方式,提高育种效率。例如利用桑树原生质体培养获得植株,可将抗菌肽基因导入桑树而得到抗青枯病的桑树植株[8];通过分子标记技术辅助育种可以筛选高产基因、抗逆基因和抗病抗虫基因,创造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14]。随着重组DNA技术、外源基因导入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桑树育种方面的深入应用,使得桑树育种和桑树品种改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2.3 细胞工程育种
  我国桑的芽尖、花药组织培养以及单倍体植株早在 20世纪80 年代就已培育成功,由花药、花粉培育成单倍体,再加倍后育成桑纯系[11],今后各项细胞工程技术在桑树育种方面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细胞工程桑树育种技术的发展。运用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完善桑树育种过程中的染色体加倍和优化花培技术,从而提高绿苗诱导效率,促进优良桑苗规模化发展。
  虽然常规育种方法存在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但传统育种方法作为桑树育种的基础,永远无法被取代,应处理好开展生物技术研究与常规育种之间的关系。生物技术育种方法应与常规育种方法相互补充应用,将常规育种方法与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以及细胞工程等多种生物技术相结合是桑树育种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15]。
  3 桑树品种发展方向
  3.1 高产多抗品种
  高产、优质、多抗是桑树育种工作的三大目标,需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深入评价,发掘优质高产抗病种质、优良多倍体种质、种茧育专用种质、优质抗源等特异性种质以满足需求。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从栽桑工作方面考虑,应该向密植化种植、采收机械化、多回育化等方向发展。   3.2 特殊用途桑品种
  随着我国蚕桑生产的快速发展,对桑种质呈多元化需求,应积极开展特殊用途桑品种的选育工作,如饲料桑、果桑、观赏桑等。通过研究桑树品种间桑叶活性成分及组织结构的差异,育成饲料效率高的新桑品种,收集培育椹多、籽少、味佳的果用种质。
  4 参考文献
  [1] 马奔.桑树育种方向的探讨[J].广东蚕业,1992(4):43-45.
  [2] 谈建中.桑树育种与栽培技术的进步[J].江苏蚕业,1999(2):5-8.
  [3] 叶伟彬.我国桑树栽培学科的发展现状及面向21世纪的技术发展对策[J].蚕丝科技,1999(1):6-10.
  [4] 潘一乐,刘利,张林,等.我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J].广东蚕业,2006,40(1):20-26.
  [5] 孙日彦,梁明芝,宋慧贞,等.桑树育种研究概述[J].北方蚕业,1995(2):4-6.
  [6] 杨今后,杨新华.桑树多倍体及其育种研究进展[J].蚕业科学,1992,18(3):195-201.
  [7] 潘一乐.桑种质资源和桑树育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蚕业科学,2000,26(11):1-5.
  [8] 全爱群.桑树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
  [9] 李瑞雪,汪泰初,胡飞,等.桑树顶芽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北方蚕业,2010,31(4):20-24.
  [10] 孙琳霞,李玉红,刘忠坤.桑芽体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广西蚕业,2004,41(2):4-8.
  [11] 林寿康.桑组织培养概况[J].蚕桑通报,1992,23(1):1-3.
  [12] 张和禹,李东生,赵正龙.利用正交法研究桑树叶片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1):82-85.
  [13] 谈建中.桑树组织培养研究综述[J].江苏蚕业,1991(4):1-5.
  [14] 陈万金.21世纪中国农业[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5-113.
  [15] 辛志勇,马有志.发展生物技术促进作物育种科技革命[J].作物杂志,1997(5):12-15.
其他文献
摘要 介绍垫江县葡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扦插法培育苗木、单干双臂加单十字“飞鸟”架型、定植、定植后管理、整形修剪 、病虫害防治、采收后管理等方面内容,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葡萄;栽培技术;效益分析;重庆垫江  中图分类号 S663.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10-01  垫江御康葡萄园种植基地位于重庆市垫江县新民镇
摘要 分析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对当今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总结推广旱作节水技术的措施和成效,以促进该技术的有效实施和推广运用。  关键词 旱作节水技术;推广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50-02  在农业生产中,环境条件因子对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这些因子中,水又起着绝定性的主导作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如何人为地克服水资源
摘要 在对铜仁市茶产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发现该市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数量偏少与流失严重并存等问题,但随着该市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必然会呈现出内涵夯实与外延拓展俱进等发展态势,因此需要通过机制保障与管理优化协作等促进策略来加强茶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  关键词 生态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态势;促进策略;武陵山区;贵州铜仁  中图分类号 F326.1
摘要 通过对张家港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分析,针对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技术以及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提出了适合当地的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工艺路线,探索适合当地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长效发展机制,改善现有机械化还田生产工艺路线,优化当地农业循环经济体系,以为秸秆机械化还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械化还田;稻麦秸秆;还田技术工艺;江苏张家港  中图分类号 S216.2 文献标识
摘要 茶树病虫害防治是茶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从教学重点、知识内化式教学方法及实验课程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化知识的应用创新。  关键词 茶树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实验课程;青岛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340-01  茶树病虫害防治学是茶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培养高级茶学专业人
摘要 通过对代半夏在太谷地区引种的生长周期,出苗、抽薹、开花时间,播种深度,收获测产等观测研究,发现代半夏在太谷县的适宜播种时间为7月3日,出苗时间为7月13日,抽薹、开花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24—30日,播种深度为9 cm,能收到较高产量,研究结果表明代半夏在太谷县能够很好地生长发育。  关键词 代半夏;引种;驯化;山西太谷  中图分类号 S5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摘要 半农半牧区旗县的肉牛产业化推进方式,不同于纯农区或纯牧区,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并形成了与其生态、社会与经济特征相适应的特有模式。以内蒙古20个半农半牧旗县的肉牛产业经营状况为参照体系,利用Delphi法取得的数据,构建了一个适宜于内蒙古半农半牧区肉牛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4个方面和11个指标。进一步以太仆寺旗为实证评价对象,运用灰色聚类原理,建立了三角隶属函数评估灰色模型。
摘要 针对水稻收割机零部件设计过程复杂、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ATIA的水稻收割机零部件参数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CATIA为开发平台,基于参数化设计思想,利用二次开发方式实现水稻收割机零部件参数化设计,对于提高水稻收割机零部件设计的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水稻收割机;零部件;参数化设计;二次开发;CATIA  中图分类号 S22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要 分析奉节县康乐镇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问题;对策;重庆奉节;康乐镇  中图分类号 S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300-01  一直以来,现代农业发展都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这一有效动力。在农机推广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新技术、新品种以及试验示范都取得了较显著的发展成效。但是社会
摘要 山地公园是指拥有高低起伏的地形、丰富的植被,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公园,通常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科普教育等功能。以太平山公园为例,通过对生态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着重介绍了山地公园景观规划与植物配置,提出山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不同于其他城市公园的规划,应当以山地资源保护为前提,适度建设最基本、最简单的公园设施,并追求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减少对自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