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情走向
2012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选用了18首古代诗歌,设计了38道小题。细析这些诗歌及其试题,觉得有如下特点:
选材倾向 材料陌生化凸显:非名家佳作占大头,12篇,著名诗人作品只6篇,六篇中也并非是名家经典。选材陌生化倾向,隐含着高考反押题的命题思路。
体裁比例 律诗绝句占大头,共13首,其中唐律绝5首,宋律绝4首,金绝句1首,元律诗2首,明五律1首;词共5首,其中唐词1首,宋词3首,金词1首。就诗歌时代而言,宋代诗歌7首,仍为第一,其次是唐代。
题材“冷热” “风景”这边独好,山水田园诗考查6首,其次是托物言志诗4首,怀人思乡4首,再其次是边塞诗、闲适诗、羁旅诗、送别诗各占1首。咏史、题画类暂缺,明年或许转“热”。
考点考查 “形象”考点颇受青睐:有14道题。14道中人物形象赏析有6道,为历年高考之最。6道题中暗考的有3道:福建卷明考诗句简析,兼考人物分析;辽宁卷是明考词语“内涵”,兼考人物形象;天津卷明考“野菊”形象,隐含人物形象。
★备考建议
1.精读要有广度:不可限于名家作品,还有非名家精品;不可限于今年热点题材,今年冷点,明年或许转热;不可限于唐诗、宋诗,还有元明清诗;不可限于宋词,还有唐词、金词之类;不可限于律诗绝句,还有乐府诗,还有散曲。
2.赏析要会变通:如诗句“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2012年广东卷),从修辞角度品味,运用了映衬、列锦等手法;还可从语法角度赏析,都是名词短语组成,是省略式结构。
3.训练要紧扣考纲:“五大考点”要按大类、分小类,逐点训练,不可缺“点”。
4.答题要精准规范:按照题干指向、要求,按照不同题型,字词句酌,规范作答。
★经典再现
(2012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1)答案:“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解析:首先要读懂全文,全词描写钓翁简朴生活,景中含情。其次紧扣诗句中关键词进行分析。“箬笠”、“蓑衣”是肖像勾勒——外在的,“但闻”可闻心声——内在的;“冰散响”,以声衬静,“玉花空”,烘托心灵。
(2)答案: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解析:①品味词中“情语”,即分析直抒胸臆句,“欢笑有儿童”中的“欢笑”可见诗人对钓翁生活的倾慕之情。②剖析词中“景语”,触摸“鱼翁”心声。由此及彼,可见“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维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1)从首联、尾联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你认为尾联在写作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赵秀才壁
陈造
日日危亭凭曲栏,几层苍翠拥烟鬟。
连朝策马冲云去,尽是亭中望处山。
白云岭
范成大
路入千峰一线通,陆离长剑立天风。
五年领客题诗处,正在孤云乱石中。
(1)陈诗“几层苍翠拥烟鬟”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作简要分析。
(2)请从两首诗描写的内容、思路和情感等角度,简要说明相似和相异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清平乐
李清照①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李清照:早年青春佳偶,中年迭经丧乱,晚年漂泊天涯。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
(1)这首词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词。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1)这首元曲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用简洁的语言,试分析“甚情绪灯前”中的“甚”字在曲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1)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首联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题干中的“从首联、尾联看”是提示语,不可忽视:若抓住首联中“日暮”,尾联中“夜猿鸣”,线索也不难找出。) (2)“如何此时恨”直抒胸臆,“噭噭夜猿鸣”寓情于景。(整体把握: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彼此衔接,自然密合;尾联诗人自问自答,末句抒情性设问,以景写情,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2.(1)诗句描绘了一幅气韵生动、重峦拥翠的画面:“几层苍翠”是说山后有山,山上有山,一层深进一层,叠见重出;“拥烟鬟”,是说一座座峰峦时常被飘渺的云烟簇拥着,仿佛是美人的髻鬟。(先概括赏析诗,再赏析诗句中的精彩词语)
(2)相似之处:两首诗都写了自己眺望曾游之山,都没有直接描写山中的景物。相异之处:陈诗是久看之后生出无限之情,而再度往游,范诗是伫看片刻而追想昔日游踪;陈诗所写的山,层次、色彩都较范诗鲜明;陈诗抒发的对自然美景的爱好,也较范诗强烈。
3.(1)①少女生活的欢乐、闲适:“常插梅花醉”;②中年离别的相思、幽怨:“挼尽梅花”,“满衣清泪”;③晚年沦落的辛酸、哀愁:漂泊“海角天涯”“难看梅花”。(题中注释是解题的一把钥匙,不可忽略)
(2)赏析示例:
①从描写赏梅的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由赏梅而醉,到对梅落泪,再到无心赏梅,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境遇,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②从上下片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片写过去,下片写现在,以昔衬今,并非是今昔并重,表现出词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③从修辞角度看,主要运用了双关、比喻的手法:如“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中的“风势”、“梅花”,这里的“风势”运用了双关、比喻的手法,既指自然的“风势”也指政治的“风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梅花”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的意味。
(注意:题干中的“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词”,是指在“艺术手法”方面)
4.(1)①触景生情;②写哀景抒哀情;③写乐景反衬哀情。(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是哀景。这个景象与客居游子心情相协调,正面衬托了悲的心情;末尾写的是充满着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这样一正一反、一首一尾,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与失意情怀。)
(2)“甚”字领起“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句,从而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领字”,是古词曲中用于句首领起下文的字。单字领句比二、三字领句用得多。常见的一字领多数是虚词:但、正、又、渐、更、甚、乍、尚、且、方、纵等;常用实词是动词,有:对、望、看、念、叹、算、料、想、怅、恨、怕、问等。这些词大多数是去声。一字领关系到全句,甚至可以领起两个以上的对句和排句。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有以下四句:“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叹门外搂头,悲恨相续”。这里“正”、“叹”两字各管两个句子。再如毛泽东的《沁圆春·雪》,在“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望”字领起四个句子。)
2012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选用了18首古代诗歌,设计了38道小题。细析这些诗歌及其试题,觉得有如下特点:
选材倾向 材料陌生化凸显:非名家佳作占大头,12篇,著名诗人作品只6篇,六篇中也并非是名家经典。选材陌生化倾向,隐含着高考反押题的命题思路。
体裁比例 律诗绝句占大头,共13首,其中唐律绝5首,宋律绝4首,金绝句1首,元律诗2首,明五律1首;词共5首,其中唐词1首,宋词3首,金词1首。就诗歌时代而言,宋代诗歌7首,仍为第一,其次是唐代。
题材“冷热” “风景”这边独好,山水田园诗考查6首,其次是托物言志诗4首,怀人思乡4首,再其次是边塞诗、闲适诗、羁旅诗、送别诗各占1首。咏史、题画类暂缺,明年或许转“热”。
考点考查 “形象”考点颇受青睐:有14道题。14道中人物形象赏析有6道,为历年高考之最。6道题中暗考的有3道:福建卷明考诗句简析,兼考人物分析;辽宁卷是明考词语“内涵”,兼考人物形象;天津卷明考“野菊”形象,隐含人物形象。
★备考建议
1.精读要有广度:不可限于名家作品,还有非名家精品;不可限于今年热点题材,今年冷点,明年或许转热;不可限于唐诗、宋诗,还有元明清诗;不可限于宋词,还有唐词、金词之类;不可限于律诗绝句,还有乐府诗,还有散曲。
2.赏析要会变通:如诗句“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2012年广东卷),从修辞角度品味,运用了映衬、列锦等手法;还可从语法角度赏析,都是名词短语组成,是省略式结构。
3.训练要紧扣考纲:“五大考点”要按大类、分小类,逐点训练,不可缺“点”。
4.答题要精准规范:按照题干指向、要求,按照不同题型,字词句酌,规范作答。
★经典再现
(2012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1)答案:“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解析:首先要读懂全文,全词描写钓翁简朴生活,景中含情。其次紧扣诗句中关键词进行分析。“箬笠”、“蓑衣”是肖像勾勒——外在的,“但闻”可闻心声——内在的;“冰散响”,以声衬静,“玉花空”,烘托心灵。
(2)答案: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解析:①品味词中“情语”,即分析直抒胸臆句,“欢笑有儿童”中的“欢笑”可见诗人对钓翁生活的倾慕之情。②剖析词中“景语”,触摸“鱼翁”心声。由此及彼,可见“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维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1)从首联、尾联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你认为尾联在写作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赵秀才壁
陈造
日日危亭凭曲栏,几层苍翠拥烟鬟。
连朝策马冲云去,尽是亭中望处山。
白云岭
范成大
路入千峰一线通,陆离长剑立天风。
五年领客题诗处,正在孤云乱石中。
(1)陈诗“几层苍翠拥烟鬟”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请作简要分析。
(2)请从两首诗描写的内容、思路和情感等角度,简要说明相似和相异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清平乐
李清照①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李清照:早年青春佳偶,中年迭经丧乱,晚年漂泊天涯。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
(1)这首词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词。
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客窗清明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1)这首元曲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2)用简洁的语言,试分析“甚情绪灯前”中的“甚”字在曲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1)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首联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题干中的“从首联、尾联看”是提示语,不可忽视:若抓住首联中“日暮”,尾联中“夜猿鸣”,线索也不难找出。) (2)“如何此时恨”直抒胸臆,“噭噭夜猿鸣”寓情于景。(整体把握: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彼此衔接,自然密合;尾联诗人自问自答,末句抒情性设问,以景写情,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2.(1)诗句描绘了一幅气韵生动、重峦拥翠的画面:“几层苍翠”是说山后有山,山上有山,一层深进一层,叠见重出;“拥烟鬟”,是说一座座峰峦时常被飘渺的云烟簇拥着,仿佛是美人的髻鬟。(先概括赏析诗,再赏析诗句中的精彩词语)
(2)相似之处:两首诗都写了自己眺望曾游之山,都没有直接描写山中的景物。相异之处:陈诗是久看之后生出无限之情,而再度往游,范诗是伫看片刻而追想昔日游踪;陈诗所写的山,层次、色彩都较范诗鲜明;陈诗抒发的对自然美景的爱好,也较范诗强烈。
3.(1)①少女生活的欢乐、闲适:“常插梅花醉”;②中年离别的相思、幽怨:“挼尽梅花”,“满衣清泪”;③晚年沦落的辛酸、哀愁:漂泊“海角天涯”“难看梅花”。(题中注释是解题的一把钥匙,不可忽略)
(2)赏析示例:
①从描写赏梅的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由赏梅而醉,到对梅落泪,再到无心赏梅,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境遇,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②从上下片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片写过去,下片写现在,以昔衬今,并非是今昔并重,表现出词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③从修辞角度看,主要运用了双关、比喻的手法:如“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中的“风势”、“梅花”,这里的“风势”运用了双关、比喻的手法,既指自然的“风势”也指政治的“风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梅花”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而且颇有经受不住的意味。
(注意:题干中的“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词”,是指在“艺术手法”方面)
4.(1)①触景生情;②写哀景抒哀情;③写乐景反衬哀情。(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是哀景。这个景象与客居游子心情相协调,正面衬托了悲的心情;末尾写的是充满着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这样一正一反、一首一尾,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与失意情怀。)
(2)“甚”字领起“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句,从而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领字”,是古词曲中用于句首领起下文的字。单字领句比二、三字领句用得多。常见的一字领多数是虚词:但、正、又、渐、更、甚、乍、尚、且、方、纵等;常用实词是动词,有:对、望、看、念、叹、算、料、想、怅、恨、怕、问等。这些词大多数是去声。一字领关系到全句,甚至可以领起两个以上的对句和排句。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有以下四句:“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叹门外搂头,悲恨相续”。这里“正”、“叹”两字各管两个句子。再如毛泽东的《沁圆春·雪》,在“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望”字领起四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