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传说中的“麻姑献寿”
麻姑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仙。《太平广记》卷60(出葛洪《神仙传》)“麻姑”条载,东汉桓帝时,仙人王远降于蔡经家,召麻姑至,年十八九,甚美,自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岂将复为陵陆乎?”蔡经见麻姑手指纤细似鸟爪,自念:“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麻姑大怒,施以法力,蔡立即瘫倒于地,双目流血。麻姑甚有神力,能掷米成珠,曾于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以备蟠桃会上为西王母祝寿,民间流传的“麻姑献寿”即由此而来。
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景德镇彩绘陶瓷“麻姑献寿图盘”成为独特的祝礼物。以下就此命意的器物作比较分析。
二、康熙万寿节的“五彩麻姑献寿图盘”
康熙“五彩麻姑献寿图盘”(图1,景德镇陶瓷馆藏),高2.5厘米,口径24.8厘米,平折式口沿,浅弧腹,宽圈足。底有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款(图2)。胎质细腻,釉白润光洁,盘壁颇薄,器重430克。盘外光素无纹。盘内口沿以红料绘花20朵,上下左右分布四圆形金地,书“万寿无疆”篆字,空间饰锦地纹。盘心双圈内绘“麻姑献寿图”。麻姑云髻,插步摇,黛眉秀目,手指纤细,持红如意,长裙披帛,摇曳飘动。身段优雅,仪态端庄。侍女总角娇稚,扛龙杖,杖挂灵芝仙草,护送鹿车。车载荷叶盖红宝坛,坛上刻绘有五爪龙纹。她们自东向西款款前行,带着吉祥如意为王母祝寿。在已发表的博物馆藏品中还有同样的器物(图3,北京故宫藏),盘心的主题画面稍有变化,麻姑手握经卷,含笑回首,侍女双手捧蟠桃,三千年结实之桃大如斗。鹿车载有盛满灵芝的花篮。其他如人物发髻、衣裙、披帛、车箱、车轮均相似,盘的边饰和字体均相同。有康熙官窑款。两盘的图画内容蕴含了传说中麻姑献寿的命意。
两盘的彩绘工艺特征相同,勾勒形象的轮廓线含料饱满,料色浓黑。用笔挺健,转折有顿挫,但线条仍很细劲。矾红料勾线施料较淡,只有荷叶盖坛的料色浓重,便于烘托其上刻划的龙纹。人物衣裙和车轮分块面填色,红、黄、绿、紫相间,色彩对比强烈,明亮醒目。虽为画工精致的仕女画,但因康熙官窑五彩有其典型工艺特色,给人以古拙而明丽的美感。
从两盘的画面题材、文字内容、款识诸方面鉴识,这应是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绘制的有特殊意义的佳器。清末寂园叟《雅》曾提及与此边饰相同的五彩盘,“康熙彩画手精妙,……若康熙六旬万寿节所制彩盘,边系淡抹红色之锦纹,中有‘万寿无疆’四篆字,花卉、翎毛画法精绝,一空前古。”指的是如“五彩花鸟图盘”一类器物(图4、图5)。作者凭官窑器上的“万寿无疆”四字而认定是为“康熙六旬万寿节所制”,笔者同意此说,并提出以下依据。
康熙皇帝一生励精图治,彪炳日月。而且以勤戒奢,每年圣寿严禁庆贺。惟有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他六旬万寿日时,举国上下祝寿盛况空前。皇帝生日称为“万寿”圣节,“万寿无疆”是专为祝福皇帝长寿之词语。皇家版画巨制《万寿盛典图》由著名画家王原祁、宋骏业等绘制,康熙五十二年镌刻完工。图中“慈云寺恭讽万寿经”、“江南十三府戏台”、“福建等六省灯楼”、“畅春园大市街”等画面,写尽了万寿节之时大清帝国“天下升平康乐”的景象。图中有一段描绘了四合院大门两侧的旗帜上书写的隶体“万寿无疆”四字(图6),门上有对联“万界同春,运合地天而交泰;一人有庆,筹添日月以弥长”,横披为“九州同春”。在普天同庆的气氛中,地处一方的景德镇御窑厂为万寿节恭制的贺瓷,必定也是以“万寿无疆”的命意而制作的。
程庭《停骖随笔》记述了亲见万寿节御苑盛景:“复传至买卖街。街在柳荫中,牵萝为屋,中列周鼎商彝,,官窑柴汝,窑色离奇;米蔡苏黄,法书光怪”(邓之诚《骨董琐记》“程庭记康熙六旬万寿条”)。文中的“官窑”或是泛指古代官哥柴汝名瓷,或是当时的官窑“贡瓷”。 如康熙青花万寿图尊(图7)是今藏于北京故宫的清宫名瓷(还有两件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高76.5厘米,口径37.5厘米。胎体厚重,方唇,撇口,短颈,耸肩,假圈足微撇,实底砂足。造型硕大雄浑,釉面光洁,釉色白里泛青,青花料色浓艳。通体用青花书写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排列在口、颈、肩、腹、底各部,整整一万个。构思缜密,排列整齐,书写工谨,料色匀净。康熙时期的器物有许多造型较大的如花觚、棒槌瓶等,策划设计者都摒弃不用,惟独选择“尊”的造型,而且如此高大气派,更主要的是一万个“寿”字装饰在一个“尊”上,隐寓“天子独尊,万寿无疆”,以表达御窑厂的祝愿。此尊就是康熙五十二年皇帝六旬万寿节的御窑厂贡礼。
包含有“万寿无疆”文字和“麻姑献寿”画面的康熙五彩盘就是景德镇御窑厂专为康熙皇帝六旬万寿节祝而特制的。
三、其他的“五彩麻姑献寿图盘”
还有一种康熙官窑款的“五彩麻姑献寿图盘”(图8,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口径39.2厘米,折沿,弧壁,无边饰,盘心绘四仙女,两鹿车,车上分别载灵芝花篮和荷叶盖坛。仕女衣裙绘有各种织绣图案。用笔极为精致,线条如铁丝,细劲而流畅,鹿毛笔笔清晰,衬托梅花斑纹。红衣裙者衣纹描复线填浓色,填色明快。五彩色料的古大绿、古苦绿、古水绿、古黄、古紫,平填在画面上,与矾红交相辉映,又经纯白釉面的烘托,产生大红大绿、古朴大方、节奏感强的装饰韵味。此盘的装饰应是综合前两盘的艺术意匠而成的新图画,工艺特征和装饰风格完全一致。有祝寿的含义,但无“万寿无疆”的主题,因而不同于前两盘有康熙六旬万寿节祝福的命意。
康熙时期还绘制有同名器物,如图9(上海博物馆藏),口径38.9厘米,敞口,弧壁,外壁书三圈篆体“寿”字合为百个。底有青花双圈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款。盘内心两道青花双圈中绘“麻姑献寿图”,构图与图1相似,人物形象、衣裙、鹿车等也大同小异,增加了3只红蝙蝠和石块小草等配景。彩绘工艺与官窑产品相似。一般的康熙民窑产品有写“大明成化年制”,视为寄托款。但也有官窑仿成化官窑造型、纹样和色调,也写成化款识,与寄托款比较,书法规整方正,并带有鲜明的康熙晚期款式的笔意,如青花缠枝山茶纹碗(清宫旧藏器),此盘款式与其十分相似。饶有兴味的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也藏有与图9酷似的圆盘(见《东方杂志》2000年第9期)。细加对比,画面的构图稍后移,三只蝙蝠位置略有改变,少了车边的石块,其余完全相同。人物、鹿车的色彩和款式,还有款识的双圈,浓淡相交自然的笔痕也一样,两盘应是同时绘制而成的。以上两种无边饰圆盘是为谁祝寿而制,留待以后深入研究。
清末民国时期,仿康熙五彩成为时尚,并取得丰硕成果。如“五彩麻姑献寿图盘”(图10,景德镇陶瓷馆藏),高3.8厘米,口径27.3厘米,足15.8厘米,重585克,敞口,浅弧腹,胎质细,器外底略有针孔般缩釉,青花双圈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款(图11)。上述四例康熙盘上的人物和鹿车均为自东往西前行,向西王母献礼,此盘却改为自西向东。仔细观察,原来此图是将康熙盘(图9)的画面翻转过来,正面成为背面,除鹿的姿态稍有改变外,人物动态、衣饰、盖坛、车箱、车轮、龙杖、挂物等,甚至装饰性的细部图案都没有丝毫变动,实际是临摹康熙的画面。但此盘也有其时代风貌:第一,盘内口沿一圈锦地图案,八朵等距的菊瓣式花纹,相间地填红、紫色,许多圆盘都有这种边饰和装饰风格,如民国五彩对镜梳妆图盘(图12),这是民国时期的特征之一。第二,仕女形态较前朝准确,五官形象也更加秀美,用笔精细,笔笔送到,线条圆劲,交接处严密,麻姑衣裙的衣纹勾勒复线,修饰得十分整齐。第三,填色平整,料色匀净,色调明快,强化了五彩彩绘的浑朴、苍劲的装饰风味,在古拙中显露出明亮、艳丽的艺术效果。
四、余论
纵观以上数种“五彩麻姑献寿图盘”,可以看出主题画面描绘了民间传说中麻姑的形象特征,酿酒祝寿的故事情节,成为象征祝福长寿的经典图画。作为一种固定的装饰图画的样式,“麻姑献寿图”保留在五彩彩绘中延绵数百年,有其内在因素。第一,从内容上看,不论天子、庶民都有对长寿的渴望和美好的憧憬,尤其注重晚年的境况,真所谓“天意怜芳草,人间重晚晴”。尊敬老人,隆重祝贺长者寿辰(特别是整十)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二,景德镇釉上、釉下陶瓷彩绘品种中,粉彩、青花都因用笔、用料宽泛的工艺特征,适宜借鉴、采用中国画的写意手法,有一定修养的画家也乐于参与其中,而逐渐有新变化。五彩却更具有独特的工艺技法和艺术语言,旧时陶瓷艺人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彰显自己高超的手艺而不是艺术创作,艺人以此手艺养家糊口,年年月月默默耕耘于“五彩”之中,薪火相传,得以继承和发展。其三,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社会上也存在一种偏见,瞧不起有“匠气”的工艺美术品。民国时,粉彩行业不断壮大,而五彩则视为仿古,创作新题材,构思新画面的匠师极少。其实“技进乎道”,手艺达到很高境界就是艺术,所谓“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列子·汤问》)。
关于康熙官、民窑五彩彩绘技艺与风格,《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清代的陶瓷”章引《雅》一节云:“康熙彩画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其余龙凤、番莲之属,规矩准绳,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货之奇诡者,盖客货所画多系怪兽老树,用笔敢于恣肆。”《陶瓷史》编著者评述云:“《雅》中这段对于康熙民窑五彩瓷器的评述还是正确的。”原来,摘引的《雅》一段文字下面接着的就是笔者本文上引的“若康熙六旬万寿节……一空前古。”关于康熙五彩,再摘引《雅》几段文字,“康窑彩画往往官窑不如客货,亦一奇也。官窑力求工细,下笔不肯苟率,自其所长。客货信手挥洒,老笔纷披,时或有独到之天趣,令人不可方物。”又云:“康熙彩之颜料固非后世所常有,论其画手高妙,不但官窑器皿仿佛王、恽,即平常客货亦莫不出神入化,波澜老成。”《雅》是随笔式文体,作者所见所闻,随想偶记。我们的前辈远在京城,没有实地考察和体验景德镇陶瓷彩绘,一些观点认识定会有隔靴搔痒、不得要领甚至自相矛盾之处。康熙民窑五彩如何“用笔敢于恣肆”、“信手挥洒,老笔纷披”、“出神入化”等等都是《雅》作者脱离五彩彩绘工艺的凭空想像。但是,这种随意性说法却影响到文物、收藏界,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民窑“奇诡”、“天趣”,官窑“规矩”、“工细”,民窑艺术水平高于官窑。本文仅围绕几种“五彩麻姑献寿图盘”的工艺特点、文化内涵方面纵横漫谈,给读者一个大致的轮廓。
(责编: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