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色倍还人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l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新闻好比指挥打仗,有临时发动的突击,有生死攸关的战役,两会报道则是每年一次、可预知、可谋划的大会战。抢资源、比创新、拼影响、树品牌……各媒体的新闻理念、管理水平、战斗能力在历时半个月的新闻大战中全方位接受考验。中国之声十年,我先后四次负责两会报道,也透过两会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之声的发展,中国之声人的成长。
  2006年和2008年,我以新闻编播部副主任的身份先后两次担任两会新闻组组长,主要供稿对象只有两个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与《全国新闻联播》,从全台抽调的40多名记者,加上后方报道组七八名编辑,每天围着这两个节目转,报道的主要形式是专题和特写。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被我们叫“大综合”的专栏,这个传承了约十年的专栏可谓“高端大气”,每篇主题都来自《政府工作报告》,从宏观经济到民生建设、文化发展,前后数年,这个栏目都叫《国是论坛》,栏目配乐始终用的一首曲子——《红旗颂》。2006年3月14日,两会闭幕当天,我去央视参加崔永元主持的《新闻会客厅》节目,题目叫《小崔会客新闻界:新闻使两会更加透明》,其中有一段谈到《国是论坛》。
  崔永元:你们《新闻和报纸摘要》大家都知道,有很密集的信息,在两会报道里,你觉得哪个小栏目或者哪一段做得比较精彩?
  高 岩:我们开了三个栏目,一个叫《国是论坛》,一个叫《强国方略》,一个叫《倾听基层》,这三个栏目主题的层次有区别。
  崔永元:你自己更喜欢这三个中的哪一个?
  高 岩:我就说我们最辛苦的一个吧,最辛苦的就是《国是论坛》,这个栏目每次大概有六七分钟,在这六七分钟里要集纳40~50位代表的观点,有20位左右是用声音来表现的。
  崔永元:同期声?
  高 岩:对,还有20位左右是通过播音员读一下他们的观点。关键是这些观点还要形成一定的逻辑,整个六七分钟的节目下来,相当于一篇文章,要表述一个主题,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崔永元:比小强填字还难。听众的反映怎么样?
  高 岩:听众的反映挺好,两会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短信平台,一直是听众表达观点的一个大的沟通平台。在这个短信平台上,有很多听众对这个栏目大加赞赏,一个是觉得这个栏目特别有思想深度;再一个是听到了代表委员真实的声音,而且他们观点又很分明,角度也不同。
  2006年写“大综合”栏目的两位编辑一位是刘钦,一位是柯成韵,如今他们分别是中国之声特报部主任和经济之声新闻部主任。记得两会报道的最后一天,后方报道组依然像往常一样战斗到黎明,我跟刘钦、柯成韵一起离开大楼,两人不约而同地说“累得后背痛”。那年他们一个32岁,一个31岁,平时强健如牛,可是连续半个月、每天仅有几个小时睡眠的奋战让他们疲惫不堪。当我们整个队伍经历了中国之声十年的改革历练后,一切都已今非昔比。
  2012~2013年,我以副总监的身份连续两年负责频率两会报道,报道手册上我的身份叫“总统筹”。经过2008年和2011年两轮改革,中国之声可谓脱胎换骨,从节目平台到报道资源,从采编队伍到运作流程已经相当成熟。所以担任这样一个“总统筹”,压力与之前担任新闻组组长不可同日而语,而那种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感觉也足以令人豪情万丈。
  2012年两会,经过近两个月的策划、酝酿,我们拿出了一本50页的报道手册,在册的前后方报道组成员达80人,这还不算为中国之声供稿的记者站上会记者、主要承担播出任务的各节目组编播人员。我们从设计之初就确立了一个基本原则,坚持两会报道的“新闻”本位,将中国之声的日常新闻理念坚决贯彻到两会报道中,绝不另起炉灶,充分利用中国之声的常态架构,用信息、解读、人物、评论……立体推进两会报道。新闻报道与特色专栏相结合,保持中国之声对新闻速度和新闻深度的双重追求,促成新闻视野和人文情怀、高端权威与百姓民生的完美结合。
  为了实现这些预定目标,我们把整个两会报道组分为9个小组:策划包装、板块编辑、时评、《做客中央台》(官员版)、《做客中央台》(企业版)、《政务直通》、新媒体、简报、后勤及技术保障。组织了9路时政记者,4大本台评论员,3名专栏新秀整装上阵。
  对于两会报道的组织策划,中国之声总监蔡小林反复强调一点,就是大胆启用年轻人,尤其是上会记者,原则上入台不得超过三年。蔡总甚至开玩笑说:“放手让年轻人干,干砸了全當练兵。”没想到,这支年轻的队伍几乎每天都给我们创造着惊喜,他们表现出敏锐的洞察能力、熟练的采访技巧、独特的表达方式,每天捕捉焦点、挖掘亮点、放大热点,大大提升了报道的可听性和思想性。这次两会报道被各方称为中央电台“史上最好听的两会报道”,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首页不断更新着中国之声的两会精彩报道,市场调查也给我们送上了一份大礼,两会期间中国之声全天收听率和市场份额分别上涨了13.63%和13.51%,《做客中央台》(官员版)、《做客中央台》(企业版)、《政务直通》市场份额更是分别上涨了28.57%、22.22%和66.67%。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把两会当成政治任务去完成,几乎所有人在两会报道前的心理预期都是“放弃市场”。在制定2012年两会报道方案时,我将两会报道所占中国之声全天报道的比例设定为30%,也是担心两会报道可听性不强。但是,当我们更多地用新闻的眼光去看待两会,豁然发现两会是那么大的新闻富矿;当我们拥有了训练有素的采编队伍,豁然发现在挖掘这座富矿的竞争中我们能够创造多少新闻产品;当我们整个节目的生产流程理顺了,豁然发现我们可以利用那些新闻矿藏打下怎样的市场。
  2013年,我再次担任两会报道的“总协调”。这届两会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是一次换届的两会,意义非比寻常。如果说2012年中国之声的两会报道是一次大练兵,那么2013年的两会报道则是一次大检阅;如果说2012年两会报道我还曾试图对战线有所控制,2013年两会我们将使尽浑身解数全线出击;如果说2012年两会上一些记者、观察员刚刚崭露头角,这次两会将隆重推出他们当中的佼佼者,树品牌、打影响。2013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手册上打出了五大创新亮点:   创新亮点一:品牌栏目《此时此刻》主播走出直播间,走进两会现场,在行走中播报两会最新动态。
  以“此刻主播行动”的形式,派两名《此时此刻》主播——张蕾、杨昶参与报道两会的热点新闻,“短、平、快”的资讯与两会新闻现场同步结合,强调主播的视野、观察以及主播的即时行动。
  创新亮点二:改文风与两会报道紧密结合,“短实新”给报道注入新活力,“重解读”让听众听得懂。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主题报道专栏(即大综合)首次大“变脸”、降身段,推出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每天求解一个普通百姓感受最强烈、最期待有所改观的民生焦点问题,探索梦想实现的路径;中国之声评论员首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现场参与重大直播,引导听众“有质量”地收听。
  创新亮点三:特别报道《改革探路》,从会场向外延伸,选取12大改革试点深入调研,形成每天以改革关键词为主线的深度报道。
  推出专栏《改革探路》,解读我国重要政策试点的前世今生,如官员财产公示、公车改革、医疗改革、户籍改革……视角触及改革试验的最深处,涵盖我国改革呼声最高、难度最大、热度最强的领域和改革措施,剥茧抽丝,从人的浮沉看试点意义,在试点命运里说全局发展。
  创新亮点四:推出中国之声名记者、名主持人、名观察员,引领中国之声两会报道热点、亮点。
  为“名家”量身定制专栏,充分利用他们各具特色的知识背景、表达方式,增强报道的深度、权威性和可听性。《首席记者问两会》以中國之声财经记者季苏平为核心,在两会重要新闻发布会现场提问,抓住重点人物、焦点问题,深入解读;《做客中央台》由主持人林溪担纲;《直通北上广》由中国之声主持人郭静领衔;中国之声观察员王健首次亮相大会堂直播。
  创新亮点五:利用中国之声“新媒体年”的契机,让新媒体全方位介入,与传统媒体同步报道两会。
  首次在央广新闻中设置新媒体互动环节,增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中国之声官方微博推出两会报道专栏《记者看两会》、评论专栏《微评两会》、早晚各一份《中国之声两会报》;联合腾讯、新浪、百度、搜狐、凤凰、央广网等网络媒体,对中国之声两会报道全面呈现,与广播同步传播。
  策划案中的亮点能否在执行过程中体现出来还要靠管理和报道队伍素质的提升。2011年中国之声改革,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理顺了采编流程,记者编辑各司其职,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节目发挥作用,任何一个节目都不是单个人的作品,而是新闻生产各个环节流水加工的结果,两会报道组编辑与记者的有效衔接,正是这种专业化管理理念的延伸。两会报道对上会记者的独立作战能力要求极高,每年都有些上会记者进入角色较慢,很努力却出活不多。为了让上会记者方向更明确、工作更有效,我们首次尝试把除时政记者外的40名上会记者分成4组,每组配备一名责任编辑,他们思路清晰、手脚麻利、文字功夫一流,成为上会记者强有力的后盾。
  2013年长达17天的两会报道,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最难忘的是3月16日,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的“一把手”名单发布,提前一天,报道组把最能干的上会记者全部派往人民大会堂,16日的指挥中心捷报频传,欢呼声不断,“采到新任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了”“采到新任卫生和计生委主任李斌了”“采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了”……次日《新闻纵横》推出报道《共和国新部长群像》,其中竟然出现了10位部长的同期声。2008年全国两会也是换届之年,那一年我也曾向前方记者提出过采访新任部长的设想,最终竟毫无战果,不了了之。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国之声的战斗力提升至此,叫人怎能不感慨。2013年两会,中国之声市场份额再度飘红,全天节目市场份额同比上涨26.41%。
  十年磨一剑,两会报道只是中国之声改革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一名先后四次负责过两会报道的操盘手,我亲历了中国之声两会报道的演变;作为中国之声十年改革的参与者,我感叹十年来拼搏的时光。中国之声最可贵的是永无止境的改革精神,往昔辉煌不足留恋,正像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两会记者会上吟诵的:“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只要坚持常变常新,明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将更精彩,未来的中国之声将更精彩。
  (本文选自《难忘中国之声·我的成长》一书,有删节。)
  (作者系中国之声副总监)
  (本文编辑:肖婧为)
其他文献
大数据中能得到什么?有文章中提到“用户只要登录Netflix网站(美国一家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对某一个视频的每一次点击、播放、暂停、快进、回放,看了几分钟就彻底关掉视频,或者停了一段时间又重启,都会成为一个‘事件’,被记录下来并汇入后台进行分析”。而从这些点击数据中提出“大卫·芬奇+凯文·斯派西”的组合,这就是一直被提到的《纸牌屋》致胜秘诀。  但网上有一条提问:“如果《纸牌屋》成功是因为大数据
期刊
近年来,国民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社会心态积极健康向上,各种“最美”大量涌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深入人心。但也要注意社会转型带来的一些新的社会心态:一是经济增速和社会快速发展,利益差距容易使不同阶层尤其是困难群体心理上产生被剥夺感;二是焦虑心态蔓延,一些人对社会复杂问题难以应对,产生焦虑、冲动、不安、矛盾等非理性心态;三是社会浮躁心态增多,转型期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利益驱动,让一部分人想用最小的投入
期刊
【摘 要】在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化、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本文就广播媒体如何承担起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主旋律宣传 节目制作 叙事角度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求“坚持巩固壮大主流
期刊
自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延伸过程不断深化,从传统PC延及移动设备,又从移动设备逐渐拓展到可穿戴设备,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3)》称:“中国互联网的移动化迁移已经全面展开。”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自身的形态也在不断演进,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终端设备正在蜕变为“传统”,更加新颖的可穿戴设备渐渐走入人们视野。健康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许多互联
期刊
春节作为我国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节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形式丰富的较为固定的年俗。民俗是生活文化,不是典籍文化,生活文化的典型特征是随着生活方式和形态的变化而增减形式,产生变异。所以,年俗一方面具有模式化、传承性,另一方面具有变异性、时代性。新媒体时代产生的新年俗,首推短信拜年,其次是借助网络、视听媒介的各种春节主题的联欢晚会,以及视听手段丰富的微信、微博、视频拜年。这些新年俗急速兴盛,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近期主流媒体网络传播的失范案例,主要从传媒行业自律、传媒机构自律及传媒从业人员自律三个方面阐述国内外媒体自律的实践成果及不足,并对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治理及舆论引导提出建议:增强守法意识,发挥主流媒体专業优势,建设好重点新闻网站,强化阵地意识,把握网络舆论场。  【关键词】主流媒体 网络传播 自律 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
期刊
【摘 要】《驻村夜话》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为生动展示西藏“驻村”工作成绩而策划推出的一档夜间访谈类直播节目。以嘉宾访谈的形式,邀请驻村干部走进直播间,讲述发生在驻村干部和基层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节目轻松自然、交流感强、贴近听众,在西藏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关键词】顺应时代 接地气 传播效果 多渠道 多平台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驻村夜话》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为生动展示西
期刊
今年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以“中国之声”的呼号向全国播出整整十年。从2004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启动频率专业化改革,将第一套节目改版为新闻综合频率,到2008年、2011年几度新闻改革,中国之声从综合频率改为专业新闻频率,节目播出从录播改为全天候直播,开创了“板块+轮盘”直播模式,节目制作从分头作战改为全频率一盘棋,管理模式从“大锅饭”改为引入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媒体定位从单一广播媒体
期刊
获2008年欧洲奖广播特写类提名奖  芬兰电台制作播出  【音乐、鸟鸣、节目报题  解说:出行开始了。  【关门声、汽车音响、鸟叫声、汽车声、脚步声(1’30”)  解说:他们住在乡下,常常被称为夏天的居民。  在乡下有房子,他们把这房子叫做夏天的别墅,如果别墅是盖在湖上的话。  假如不盖在湖上,用他们的话来说,就叫做“奶奶的小屋”,这句话的根源也许来自于“母亲的大地”。因为没人会用“爷爷的小屋”
期刊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其中,通知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不得模仿地域特点突出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俚语俗词等。业内人士表示,综艺节目主持人将首先成为规范对象。  通知指出,規范使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要求,是树立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