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规定: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的作品。同时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包括课外的阅读活动、写作活动、说话活动、写字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中、高考多用课外材料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教学。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呢?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现在虽然倡导减负,但作业负担未见减轻。还有许多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心理负担重,觉得乏味,教师上课大有“对牛弹琴”之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外,还要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心理角度来说是“投其所好”,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自己选择的课外阅读中,让学生逐渐得到文学的熏陶,心灵的净化和对语文兴趣的培养。
二、选择阅读内容的引导
现代社会,信息良莠不齐,报刊杂志五花八门。老师要做好护航,帮助学生内容选择的定位:课外阅读的内容一定要健康,知识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迁移,能够起到弥补课堂阅读教学不足的作用。选择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类:1.侧重于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相类似的课外优秀作品、名著。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的视线从作品中的选段延伸到整部作品,使学生对该作品有较为全面的感知。在这三年的初中教学中,我有计划地要求学生阅读,从学过的课文延伸到作家作品。例如,从《在烈日和暴雨下》延伸到《骆驼祥子》……除了课文的外延,还要注意推荐一些适应学生看的外国名著。如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2.优秀的报刊、杂志。如《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博览》《随笔》等。3.适应这个年龄段的作品,如《花季雨季》。4.选择与课文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我们通过多方面推荐健康的课外阅读物,不仅可以在思想上起到导航作用,而且,就大语文的观点来看,对培养语文兴趣起到促进作用,辅助课堂的阅读教学。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
许多中学生看课外书,喜欢追求情节,结果是书读了不少,但脑海中没有印象。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环节,结合课本中介绍的知识短文,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指导。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种方法:精读、略读,朗读、默读等。诗歌可以用朗读,体会其节奏美;散文或名著片段可以用精读,体会语言精确美及作者的感情;至于报纸,可以用浏览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提出切合实际的不同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在方法指导基础上,要搞好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顾名思义,课外阅读一般安排在课外,如果低年级有充裕的时间,亦可一周安排一节进行集体课外阅读。
四、确立阅读目标的引导
学生阅读往往是凭兴趣,读起来较随意,目的性不强。针对此现象;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目标。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目标:1.从名著中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要求学生从内容到形式、语言、艺术手法方面去学习,做好读书笔记,精彩之处不妨摘抄,作文时可以学习、参考。2.精读典范文章。可以是课内、课外文章,甚至是作文范文,然后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心中喜欢的文章进行反复研究仿写、对照修改。3.清楚文章作者的构思、意图、表现手法,探究选词造句方面如何恰到好处,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4.每读一篇文章要不仅知道作者写些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5.熟读警句妙语,并做到活学活用,运用到写作中去。如果学生阅读经常做到有的放矢,那么长期有效的大量阅读,不仅可以吸收大量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得到文学上的熏陶与启迪。在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同时,为写作积累大量素材。
五、课外阅读要注意反馈
由于课外阅读一般是安排在课外进行,学生读得怎样,教师必须通过课堂反馈才能清楚。课外阅读反馈有别于课内。学生读书一般不能面面俱到,只要侧重于一个方面即可,读有一得。反馈的内容有两类:1.读的方面反馈。形式有:复述、新书介绍、读书卡交流、故事会、读书会等语文活动,不拘一格。在活动中,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有按要求做,可让学生事前准备好自己的摘抄本,或写好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下相互交流,以此培养兴趣营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写作方面的反馈。以读促写是最终的目的,因此每布置一篇课外阅读文章,都要学生写感想或读书笔记来鉴赏作品,做到有据可依,亦可布置一些展开丰富联想的作业。如:学完了戏剧《白毛女》,要求学生找有关录像或画册看,体会其表现手法及特点,鼓励同学们尝试写剧本,把他们的佳作精选出来,奇文共赏。学生的习作虽有些粗糙,但这是创作的萌芽。学生通过阅读——吸收——模仿——脱胎——创作,逐步升华,促进了写作。
课外阅读教学的尝试,使我深感“导”与“反馈”的重要性。课外阅读表面看似是浪费时间,但实际上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外延与深化,是知识的迁移,语文能力的培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收到以读促读,以读促写之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多下功夫,重视了“导”,何愁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现在虽然倡导减负,但作业负担未见减轻。还有许多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心理负担重,觉得乏味,教师上课大有“对牛弹琴”之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外,还要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心理角度来说是“投其所好”,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自己选择的课外阅读中,让学生逐渐得到文学的熏陶,心灵的净化和对语文兴趣的培养。
二、选择阅读内容的引导
现代社会,信息良莠不齐,报刊杂志五花八门。老师要做好护航,帮助学生内容选择的定位:课外阅读的内容一定要健康,知识点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迁移,能够起到弥补课堂阅读教学不足的作用。选择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类:1.侧重于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相类似的课外优秀作品、名著。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的视线从作品中的选段延伸到整部作品,使学生对该作品有较为全面的感知。在这三年的初中教学中,我有计划地要求学生阅读,从学过的课文延伸到作家作品。例如,从《在烈日和暴雨下》延伸到《骆驼祥子》……除了课文的外延,还要注意推荐一些适应学生看的外国名著。如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2.优秀的报刊、杂志。如《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博览》《随笔》等。3.适应这个年龄段的作品,如《花季雨季》。4.选择与课文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我们通过多方面推荐健康的课外阅读物,不仅可以在思想上起到导航作用,而且,就大语文的观点来看,对培养语文兴趣起到促进作用,辅助课堂的阅读教学。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
许多中学生看课外书,喜欢追求情节,结果是书读了不少,但脑海中没有印象。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环节,结合课本中介绍的知识短文,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指导。大体上可以分为几种方法:精读、略读,朗读、默读等。诗歌可以用朗读,体会其节奏美;散文或名著片段可以用精读,体会语言精确美及作者的感情;至于报纸,可以用浏览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提出切合实际的不同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在方法指导基础上,要搞好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顾名思义,课外阅读一般安排在课外,如果低年级有充裕的时间,亦可一周安排一节进行集体课外阅读。
四、确立阅读目标的引导
学生阅读往往是凭兴趣,读起来较随意,目的性不强。针对此现象;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目标。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目标:1.从名著中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要求学生从内容到形式、语言、艺术手法方面去学习,做好读书笔记,精彩之处不妨摘抄,作文时可以学习、参考。2.精读典范文章。可以是课内、课外文章,甚至是作文范文,然后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心中喜欢的文章进行反复研究仿写、对照修改。3.清楚文章作者的构思、意图、表现手法,探究选词造句方面如何恰到好处,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4.每读一篇文章要不仅知道作者写些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5.熟读警句妙语,并做到活学活用,运用到写作中去。如果学生阅读经常做到有的放矢,那么长期有效的大量阅读,不仅可以吸收大量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得到文学上的熏陶与启迪。在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同时,为写作积累大量素材。
五、课外阅读要注意反馈
由于课外阅读一般是安排在课外进行,学生读得怎样,教师必须通过课堂反馈才能清楚。课外阅读反馈有别于课内。学生读书一般不能面面俱到,只要侧重于一个方面即可,读有一得。反馈的内容有两类:1.读的方面反馈。形式有:复述、新书介绍、读书卡交流、故事会、读书会等语文活动,不拘一格。在活动中,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有按要求做,可让学生事前准备好自己的摘抄本,或写好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下相互交流,以此培养兴趣营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写作方面的反馈。以读促写是最终的目的,因此每布置一篇课外阅读文章,都要学生写感想或读书笔记来鉴赏作品,做到有据可依,亦可布置一些展开丰富联想的作业。如:学完了戏剧《白毛女》,要求学生找有关录像或画册看,体会其表现手法及特点,鼓励同学们尝试写剧本,把他们的佳作精选出来,奇文共赏。学生的习作虽有些粗糙,但这是创作的萌芽。学生通过阅读——吸收——模仿——脱胎——创作,逐步升华,促进了写作。
课外阅读教学的尝试,使我深感“导”与“反馈”的重要性。课外阅读表面看似是浪费时间,但实际上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外延与深化,是知识的迁移,语文能力的培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收到以读促读,以读促写之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多下功夫,重视了“导”,何愁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