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每年处暑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所以这个节气充满了浓浓的秋意。秋风吹过,芳草开始枯萎,不论是伫立在拂晓的清晨。还是徘徊在寂静的黄昏。丝丝的凉风不由得让人打个寒噤。抬头望天。秋意正笼罩着每一寸土地。从繁荣到苍凉。不由得让人萌生出“泪洒隅年愁”的情绪。
处暑的由来
处暑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为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也会逐渐减少。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与农事
处暑前后,气温会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
处暑前后日照比较充足,雨水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但有时连绵阴雨会提前到来。应特别注意天气预报,抓住每个好天气抢收抢晒。
处暑前后正是晚稻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和水的关键时期。要注意灌好“养胎水”。施好“保花肥”。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于是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
处暑与风俗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过“七月半”或“中元节”的民俗活动。旧时民间从农历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七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人们会竖灯篙。放河灯招孤魂。时至今日。中元节已成为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如“吃鸭子”“放河灯”。以及“开渔节”等习俗活动。
处暑论养生
处暑过后。大家会感觉到丝丝凉意。但是切记不要急于增加衣服。所谓“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白天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天的肃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此外。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由于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饮食方面。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藕、海带等。
责任编辑 程哲
处暑的由来
处暑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为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也会逐渐减少。
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与农事
处暑前后,气温会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
处暑前后日照比较充足,雨水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但有时连绵阴雨会提前到来。应特别注意天气预报,抓住每个好天气抢收抢晒。
处暑前后正是晚稻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和水的关键时期。要注意灌好“养胎水”。施好“保花肥”。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于是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
处暑与风俗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过“七月半”或“中元节”的民俗活动。旧时民间从农历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七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人们会竖灯篙。放河灯招孤魂。时至今日。中元节已成为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如“吃鸭子”“放河灯”。以及“开渔节”等习俗活动。
处暑论养生
处暑过后。大家会感觉到丝丝凉意。但是切记不要急于增加衣服。所谓“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白天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天的肃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此外。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由于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饮食方面。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藕、海带等。
责任编辑 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