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气的发展与应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我国的船舶工业也与时俱进,取得了较快地发展。本文将对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关键词:船舶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
  前言
  船舶电气自动化设备是船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船舶工业在电气自动化程度、性能和技术水平方面均有了较大地提升,很多设备的电气化水平已经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船舶航海安全以及航海能力的重要表现在于船舶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及其自动控制能力,对于船舶来说,其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于其电气化的水平。
  1.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1.1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可靠性。
  船舶电气系统自动化的设计中,与元器件及系统等都有较大的关系,涉及设计、制造与安装等多个环节。在总体设计中,要减少船舶电气设备的故障率,以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船舶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中确保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是把控的关键点,因此设备选型问题是首先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要选择质量可靠的生产厂家,并要求其能及时提供快捷的售后服务,以便处理突发应急情况,以免因设备故障致使耽误船舶航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2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安全性。
  船舶电气自动化的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因素。比如发电机工作电流在超过其额定电流的2~2.5倍时断路器应在0.6秒以内分断;主配电板上每个断路器要严格按照短路保护电流计算结果来进行选型。在人身安全方面,生活区用电要有漏电保护装置,必要时安装隔离变压器。全船供电系统要按照船级社的相关要求安装自动化监测系统,重要的动力设备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要设置冗余功能,一旦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保证船舶动力的持续工作,以确保船舶在航行中的安全。其他设备上要有短路保护装置,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地将故障线路自动切断,以保护设备的完好。
  1.3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可维护性。
  船舶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中要充分重视设备的可维护性,如在总体设计中,应考虑到船舶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安装基座形式,以方便其维修过程中拆装及更换零部件。若安装的位置不易维护,一旦出现问题,会使系统的工作停顿,不利于进行维修工作。同时要加强与设备制造厂商的沟通,及时反馈技术问题,与其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改进方案,共同促进船舶电气系统的可维护性。为便于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处理设备紧急故障,尽量选用模块化设备,船员可通过更换厂家提供的备品模块就能方便快捷地解决故障问题。
  2.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通信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各船舶工业得到了全面的应用。在船舶驾驶、船舶机舱管理和装货等方面,计算机技术已得到全面的应用。如在船舶主机遥控、机舱监测报警、泵浦控制、液位遥测和压载控制、冷藏集装箱监控、自动导航等功能上控制上应用广泛。根据船舶的种类及设计的情况,船舶自动化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根据船舶设计的功能的要求来确定自动化程度。如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根据设计需要建立起综合的网络系统,将工作母站与船舶上其他的分控制系统连接起来,采用高速传输技术,连接起分工作站,实现船舶综合网络监测系统。以达到对船舶上所配备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和操纵的功能要求。同时基于此系统,建立起对外通信设备联网,通过数据传输、电子邮件等各种通信手段,实行与执行岸及与其他船舶间对话,借助现代化的工具以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性。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可实现监测和报警功能,同时可对船舶的动力系统、燃油系统、压舱系统等进行管理,可通过电气设备实现泵和阀的控制、备用泵自动操作燃油消耗记录、货物控制和监测、水量计算等等管理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也会更加的完整,可实现全面的智能管理和可靠运行,实现故障、保养和维修的智能化,保证安全、经济地操作。
  3.我国船舶电气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
  3.1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多功能方向
  順应现代科学不断发展,船舶电气系统整体监控将往综合化、系统化的功能方向发展,通过信号线的整合优化,形成标准的信号通道,网络化的功能也日渐成熟。
  3.2多学科的发展促进船舶电气自动化发展
  机电一体化、人工智能和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使船舶自动化领域将更加宽广。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叉应用越来越广泛,科技的发展使得人工智能和模糊控制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潜力更加巨大,会进一步助力于船舶业的发展,带来造船和航运业的飞速发展。材料科学的应用,制造工艺的进一步完善,都推动了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船舶工业的技术进步,在全智能控制自动化、信息技术监视、全面自动化智能控制、卫星通信方式导航、全球定位系统、船岸信息直接交流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3.3船用电缆的发展
  近年来,船舶的设计建造逐步向多元化工程的方向发展,作为传输信息和能量的电缆品种会增多,在考虑电缆在狭小的船舶舱室内的布局,同时对船用电缆的性能要求亦愈来愈高。特别是使用中高压供电系统的工程船舶,对电缆的选型及安装工艺要求比较高。船舶电缆的安全可靠性,对船舶航行和人命安全有着重大影响,世界各国对舰船电缆的阻燃防火性能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将不断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电缆制造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将可能有重大突破,如利用高能高压电子加速器对电缆绝缘进行辐照,可以提高电缆的耐温性、阻燃防火性和机械强度,大大延长电缆的寿命。
  3.4新能源的发展
  鉴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电池、超导电磁将被推进利用,然而普及到船舶实际应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试验,还需要科学技术人员的努力,以及巨额投资和政策支持。在新能源领域,积极的探索和开发是推进技术向前发展的关键。
  随着船舶自动化的系统及设备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其将往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燕;船舶电气系统组成及故障判断处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2] 王欣;船舶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初探[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其他文献
2007年11月20日,我学区“同课异构、共同发展”数学协作组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来自学区内不同完小的A老师和B老师同时执教五年级的《生活中的数字》一课。A老师的课进行了块
编者按:  “进口旺、出口畅”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2007年,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在连续3年招生突破1500人后,又招收了近1900名新生!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就是通过“全程化职业指导”保持了毕业生“出口畅”。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全程化职业指导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并针对全程化职业指导模式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作用,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一些适合于当前
美国学者伯林纳等人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五个阶段: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教授等人认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
2007年11月13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回顾与反思系列研讨“行动研究推进课程改革”现场会在石景山区召开。石景山区安排了“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促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管理促学校可持续发展”三个分论坛,与来自全市各区县教委以及课改样本校的领导、教师180余人共同分享了课程改革的成果与反思。2001年,石景山区小学全部参与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6年过去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课程改革以来,新理念已深入人心,课堂教学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对比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我们的教研活动从形式上看,则变动不大。虽然增加了教师交流、互评、反思等一些环节,在某些环节上也有了教师们的参与,但其本质上仍以灌输为主,教师并不能主动地以主人的身份参与教研。研究了教研现状,为探索让广大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新形式,我们开始了如下行动。    一、行动中研究    1.特色教研  为了改变教研的现状,探索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事实上,开发校本课程和创建学校特色虽是学校工作的两个方面,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一、因校制宜选准“点”    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根据各自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与社会事业,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为此,我校以语文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校本
1.教研组建设的自我分析  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从环境、教研组人员、教研组管理、教研组文化几方面对原有的教研组建设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危机的分析,找准本组建设的生发点。  2.让教研组回归教研  中小学教研组应是一个“学”与“习”的共同体。“学习”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教研组要成为教学“诊所”,凸显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学”与“习”。  第一,教学问题化。教师个人反思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研组筛选问
由于教师在年龄、学历、经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将教师分为四种类型:尝试期教师:刚参加工作1-2年的新教师;成长期教师:工作3-5年的教师;成熟期教师: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提升期教师:市、区骨干教师。在打造研究型团队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层培养的方法,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    一、 制定不同层级的教师管理制度    1.制定不同层级的教师目标导引制度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指导每一层级的教师努力
我校依据“文化、艺术共生共长,成事、成人相辅相成”的办学理念,以“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为学生的培养目标,立足艺术特色的创建和发展,将琴、棋、书、
本文阐述了图书馆“第三方”图书情报业务外包的涵义及内容,从图书情报业务外包的背景出发,对图书情报业务外包的意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图书馆实施“第三方”图书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