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画笔触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kill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油画的笔触是指用画笔在画布上进行绘画创作时所留下的纹理痕迹,也是油画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油画笔触,可以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本文以油画的笔触为重点,介绍笔触的内涵、种类以及作用。油画笔触作为油画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绘画语言,每个不同时期都会出现不一样的绘画表现形式,也是因为笔触一直都处在变化过程中,所以这也决定了它在油画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因为笔触的不同,这也促使多种多样的绘画风格形成,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所以,笔触对绘画风格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上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油画笔触;绘画语言;作用
  1 笔触的内涵
  笔触是绘画中常用的笔法,常指在绘画中运笔的痕迹。笔触也是表达作者精神情感的方式,它是构成一幅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画面构图、用色,最后都要通过画家的笔触呈现在画面中。油画笔触虽为一种技法,但也能看出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个人修养,同时也是画家绘画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油画笔触用来表现空间造型与画面色彩,同时也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和心境感悟。笔法是绘画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强调笔法。不同笔法就是不同的笔触方式,也有自己存在的不同意义和价值。画家通过对笔触的运用,结合颜料及媒介,让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寄托。
  2 笔触的种类
  在绘画艺术中,油画笔触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细腻流畅,不留痕迹;另一种是清晰可见,厚重洒脱。第一种细腻平滑,不留痕迹的笔触,大多来自于西方写实油画。以西方的古典写实油画为代表,基本在创作中,用笔细腻,不留痕迹,将颜料均匀的涂抹在画布上,尽量不会显示出笔触痕迹,所以显得画面的整体笔触非常柔和,画面也会很精致细腻。第二种是清晰可见的笔触,这种笔触在现实主义画作中常见,这类绘画作品的画面会表现出夸张和有力的笔触,在不同夸张清晰纹理的笔触下,也会看出作者当时创作的意境。所以,笔触是体现作者创作环境和心境的表现形式,也是作者从长期经验积累和绘画实践中得到的情感升华。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不同形式的笔触的出现,才让作品具有独特性,独一无二的情感体现,也为画作赋予了灵魂,从而创作出吸引别人的优秀作品。
  3 笔触在创作中的作用
  3.1 表达画家的情感
  笔触是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不只在画面表现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笔触表现出画家的情感。在一幅作品中,每一个笔触的轻重、厚薄、走向、形状等,都影响着画面,同时也影响着画家的情感,这些都来自于每个画家对物质和自然的理解感悟。通过对笔触的观察研究,可以让人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
  3.2 形成绘画风格
  绘画风格是一个画家艺术修养的体现和升华,所以油画笔触这一绘画语言对独特的繪画风格的形成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期间,大家都会临摹一些不同的大师绘画作品,从而研究不同的绘画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做了对比发现,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笔触的表现。每个画家的笔触都有多多少少的不同,因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不同,笔触表现也有不同。例如著名画家梵高,他的代表作《星空》,大胆夸张地运用粗犷的线条笔触,白色和黄色勾勒出天空群星,用深色笔触表示生长的树木,深蓝色点状笔触分散在四周,衬托了夜晚的神秘感,又形成了独特的空间造型。画面中,满是粗犷的笔触,大胆的用色,精巧地构成了画面。这就是他当时眼中的世界,像是一种无所畏惧的孤独感,火焰形状表现的树木,还有夜空中螺旋状的星云,大概也可以看出他当时内心的挣扎和奋斗的精神。画面用色大胆夸张,与粗犷线条笔触的结合,也形成了梵高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再比如著名画家伦勃朗的《被屠宰了的牛》,是他在1655年的一件作品,是一副对笔触探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此时的伦勃朗的生活有些艰艰,后来还经历了破产危机,不过这也影响了他当时的绘画作品。从绘画的技巧可以看出画家想通过画面向外界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情感,油画刮刀的使用也大大加强了画面笔触的表现效果。画面里用大刀刮,然后抹开,小刀剔了又刻画,最后用画笔衔接边缘,造型像雕塑作品一样,同时画面色彩厚重,刮刀在画布上来回刮蹭,一会凝重一绘线条流畅,还被称作“油画刀笔触”的奏鸣曲,从而更加生动的体现着他的创作思想和主题。
  由此可见,笔触对画家绘画情感的表达和风格形成有着很大作用,由于不同画种对笔触的审美要求不同。所以在今天,各画种之间绘画语言的融合和取舍,互相学习,这也会对新的绘画风格的形成有推动作用。
  4 结语
  由此可见,油画的笔触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很重要,笔触也是一个画家艺术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出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油画笔触风格,这也是由他们当时的个性和心境所决定的。从笔触这一绘画语言看,就能看出不同画家的绘画风格也不同,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付诸实践,在绘画领域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绘画语言。今后我也会继续探索各位名家的作品,从而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独特的笔触,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
  [作者简介]姚萌(1994—),女,河北唐山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美术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山东方言虽属北方方言,但与普通话还是存于差异,本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也有一定难度,存在着常见问题:部分声母混淆或发音有缺陷和错误,声调调值不正确,韵母中存在元音发音错误、缺失发音动程、鼻辅音归音不到位等问题,朗读时轻重格式也不够正确。针对以上常见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  山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方言,山东方言自鲁西到胶东是慢慢过渡的,山东人的
期刊
摘要:插画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插画随着图书、报刊的兴起而随着发展起来。插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插画在西方美术变迁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协调性,并且也在寻找自身的优越性,这使得插画艺术在变幻莫测的艺术中得以独树一帜。插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成为现代设计领域中传达形式的一部分,以直观的表达形式、鲜艳的色彩搭配与扁平化的线条塑造了一种美的形式且在设计的诸多领域广泛使用。  关键词:扁平风格;插画;
期刊
摘要:《左传》中的秦穆公亲晋尊王,广纳国内外人才,关心民生疾苦,励精图治,使秦国由弱小走向富强,最终成就霸业。本文通过分析秦穆公富国强兵的策略,探讨其对新时代武警部队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左传》;秦穆公;富国强兵;策略  在《左传》中,秦穆公的事迹分布在鲁僖公九年至鲁文公六年约近40年的历史文献中,作者塑造了一位有理想、有斗志、有远大抱负的诸侯王形象。秦穆公,姓嬴,名任好。重用别国人才
期刊
摘要:“佛系青年”主要指“无欲无求、消极避世”的青年群体,这一文化现象与三全育人教育目标严重背离。因此,分析了“佛系青年”的存在现状和原因,利用三全育人教育有效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提升青年群体综合素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维度。分别从全员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程育人,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全方位育人,引导青年群体自我调节三个路径加强对青年的引导。  关键词:三全育人;佛系青
期刊
摘要: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而又繁华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给予了我们激烈的竞争,也给予了我们开阔的视野和成功的机会。我们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磨合的时代,中西方的交融为大学生搭建出广阔的舞台。现代社会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竞争,同时也提供了诸多机遇。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变革与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长久以来
期刊
摘要:大白菜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原产蔬菜。其产量高、易存储、价格低廉,是寻常百姓家餐桌的常见菜。大白菜药食同源,不仅营养丰富、可百搭,还有清凉降泄兼补益的食疗效果,滋养着平常生活里的平常心。大白菜在中国文化中也被赋予寓意和人文关怀,其清清白白、聚纳百财的寓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大白菜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赋予了安全、温暖、抱持等寄托。  关键词:大白菜;耐寒;高产;清白;百财;安全感  中国北
期刊
摘要:叙述友松祠石柱础的作用、结构和样式。  关键词:柱础;友松祠;建筑  1 友松祠概况  友松祠位于婺源沱川理坑村,该村建于北宋末年,自古人才辈出,这些人在家乡建造出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民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友松祠。它原为明崇祯戊辰进士、广州知府余自怡故居,原名“驾睦堂”,余自怡去世后便改为祠堂。建筑整体为砖木结构,全堂共五十根木方柱,均用防蛀的红豆杉为材,共八个雕刻过的石柱础,其余为素面石
期刊
摘要:对审美的日常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相互关系之间的讨论,与其说是为重新审视两者的本质,不如为在娱乐至上、都市喧嚣和大众传媒肆意搭建生活结构形态的大众文化背景下,如何有效调和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对立与融合,以美学话语重新建构审美与生活和谐统一、双向互补的理想化态势,从而在满足大众日常感性审美的渴求性同时,规范偏激夸张的日常生活的不合理审美诉求以合理性审美建构。  关键词: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日常生活审
期刊
摘要:儿童绘画看似浅显稚拙,却常常使观众不自觉地驻足静观,甚至与艺术家的抽象绘画并置于架上时,都使人难以分辨二者,也许这就意味着儿童作品同样拥有令人惊异、震撼的艺术价值。这种艺术价值源于观念尚未固化的心理映像与想象力,正如成人艺术作品的知性一般。当代艺术失语与盲从现象下如何坚守艺术的真正创造,我们需要回归艺术本身的创造过程进行重新探寻。  关键词:知性;童趣;艺术创作;当代语境  在对艺术知性再次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张培基和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朱自清散文《背影》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从对比语言学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合与意合、物称与人称以及静态与动态三个方面的区别,力求寻找两个不同英译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以期为翻译比较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背影;译本比较  1 引言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背影》是他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