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中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英语文化知识意识。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教授语言知识,还应导入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何运用英语文化渗透式教学以提高英语的语言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课题,也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文化渗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这表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运用英语文化渗透式教学以提高英语的语言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课题,也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自己十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高中英语文化渗透进行了如下几点总结。
一、充分挖掘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等。如:中国人常认为个人力量渺小,强调群体的统一和认同,强调集体价值观,而西方,特别是英美则强调个人的力量,肯定自我,表现和发展自我,提倡个人价值至上。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减少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二、立足课文介绍背景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对话资源寻找切入点增加文化渗透的课堂密度文化渗透是现行教材的一个特色。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对话、课文以及练习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如:高一下册Unit14的课文介绍了宽扎节(Kwan-zaa)诞生的背景、活动的形式及其反映的文化习俗在这里可适时地通过比较中外节日,了解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西方人一般信仰基督教(Christianity)而中国人一般不信教或信佛教、道教,因此英语中许多节日与基督教密切相关,如复活节(Easter)、圣诞节(Christmas)等。不仅如此,在西方国家,人们的宗教观念根深蒂固,连取名字都赋予宗教意义。比如:John(约翰),意为上帝是仁慈的;Peter(彼得),意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Elizabeth(伊丽莎白)意为上帝的礼物。
三、在词汇教学中通过文化差异对比
英语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英语词汇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评价。例如:英语中的“dog”并不是都要译成狗。“lucky dog ”(幸运的人); big dog(大亨,要人); 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伶俐的小伙子);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 而在一些汉语词汇中狗却带有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另外,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我们说的“红茶”是英语中的black tea 而不是red tea,红糖是brown sugar,不是red sugar,; black coffee 是“不加牛奶的咖啡”;green hand指的是“新手”. 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注意向学生对这些具有文化差异的词汇进行解释、并与相应的汉语词汇对比,教育学生在学习时切不可望词生义,以免引起交际误会。这种见缝插针的渗透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四、在语法、句法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一种语言的语法不仅由于逻辑形式结构,而且是语言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然受到语言使用者心理上、社会上的影响,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比如汉语句子注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比较注重句子结构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合理。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 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则是简单的叙述,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理解英语长句时就要分析出句子的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核心,把长而复杂的句子拆分为几个短句,这样能更好的掌握英语的句子构成形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等。
五、配备一些具体的意境
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英语教学也可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使得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他们更好的感受英语文化环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原生电影,这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最便捷有效的方式。通过电影画面学生可更身临其境的体会异域的风土人情,文化氛围,人文历史。
总之,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获得足够的文化知识才能真正的理解一门语言。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教师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文化的导入,不断地培养、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重视文化的差异和对语言的影响,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因此教师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进行,加强教学过程中文化的渗透和中西文化的对比,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中,持之以恒,必有所获。
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张行文.文化差异与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时代教育,2009,(2)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文化渗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这表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运用英语文化渗透式教学以提高英语的语言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是广大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课题,也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自己十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高中英语文化渗透进行了如下几点总结。
一、充分挖掘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首先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等。如:中国人常认为个人力量渺小,强调群体的统一和认同,强调集体价值观,而西方,特别是英美则强调个人的力量,肯定自我,表现和发展自我,提倡个人价值至上。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减少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二、立足课文介绍背景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对话资源寻找切入点增加文化渗透的课堂密度文化渗透是现行教材的一个特色。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对话、课文以及练习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等文化内容。如:高一下册Unit14的课文介绍了宽扎节(Kwan-zaa)诞生的背景、活动的形式及其反映的文化习俗在这里可适时地通过比较中外节日,了解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西方人一般信仰基督教(Christianity)而中国人一般不信教或信佛教、道教,因此英语中许多节日与基督教密切相关,如复活节(Easter)、圣诞节(Christmas)等。不仅如此,在西方国家,人们的宗教观念根深蒂固,连取名字都赋予宗教意义。比如:John(约翰),意为上帝是仁慈的;Peter(彼得),意为耶稣十二门徒之一;Elizabeth(伊丽莎白)意为上帝的礼物。
三、在词汇教学中通过文化差异对比
英语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英语词汇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评价。例如:英语中的“dog”并不是都要译成狗。“lucky dog ”(幸运的人); big dog(大亨,要人); 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伶俐的小伙子);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 而在一些汉语词汇中狗却带有贬义,如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狗仗人势等。另外,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我们说的“红茶”是英语中的black tea 而不是red tea,红糖是brown sugar,不是red sugar,; black coffee 是“不加牛奶的咖啡”;green hand指的是“新手”. 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注意向学生对这些具有文化差异的词汇进行解释、并与相应的汉语词汇对比,教育学生在学习时切不可望词生义,以免引起交际误会。这种见缝插针的渗透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四、在语法、句法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一种语言的语法不仅由于逻辑形式结构,而且是语言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然受到语言使用者心理上、社会上的影响,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比如汉语句子注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比较注重句子结构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合理。我们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
译文:儿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们将在气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立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子都用简单将来时,最后一个句子用的是将来完成时,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 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译文则是简单的叙述,句子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子的语义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理解英语长句时就要分析出句子的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核心,把长而复杂的句子拆分为几个短句,这样能更好的掌握英语的句子构成形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等。
五、配备一些具体的意境
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快捷。英语教学也可利用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使得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他们更好的感受英语文化环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原生电影,这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最便捷有效的方式。通过电影画面学生可更身临其境的体会异域的风土人情,文化氛围,人文历史。
总之,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获得足够的文化知识才能真正的理解一门语言。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教师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文化的导入,不断地培养、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重视文化的差异和对语言的影响,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因此教师子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同步进行,加强教学过程中文化的渗透和中西文化的对比,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中,持之以恒,必有所获。
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张行文.文化差异与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时代教育,2009,(2)